第30章 兩手都硬

,月日,史塔克到達新德里。????????????這位五角大樓的“新星”乘坐的專機還沒到達甘地一尼赫魯國際機場。軍情局就收到了消息,李存勳立即真往元府,向王元慶彙報情況。

密切監視美國高層的一舉一動,是王元慶親口向李存勳下達的命令。

雖然史塔克離“高層”還差那麼一點,但是他與杜奇威的關係非同一般,而且在此之前與杜奇威一同前往白宮,其新德里之行的意義肯定非同凡響。

“史塔克?”王元慶聽完基本情況介紹,皺起眉頭說道,“他不過是個上校軍官,就算與杜奇威有密切關係,也不能說明什麼吧?”

李存勳笑了笑,沒有急着開口。

“局勢展到這一步,美國關注印度的情況也是理所當然。”王元慶拿起放在茶几上的香菸,給了李存勳一根,再給自己點上,說道,“事到如今,如果美國仍然無動於衷。我們才應該擔心。”

“不同的是,史塔克臨行前去了白宮。”李存勳點上香菸。說道。“更重要的是,與杜奇威、史塔克會面之後,布蘭迫諾開始遊說國會議員。具體的情況還不太清楚,要過幾天才能收到更確切的消具。只是這些事情同時到來,肯定不尋常。”

“你是…”

“布蘭迪諾很有可能做出了某斤。決定。

王元慶點了點頭,說道:“這是肯定的,關鍵是,他到底做出了什麼樣的決定。”

李存勳暗自嘆了口氣,這也是他心裡的疑問。

布蘭迪諾住進白宮之後,美印關係明升暗降,雖然其某些政策被美國的政客說成“賣國行爲”但是包括王元慶在內的共和國高層非常重視這個紐約州的“民主黨野小子”認爲布蘭迪諾不但修正了前面數任政府犯下的錯誤,還爲美國找到了全新的展方式。布蘭邊諾就職的時候,王元慶就吩咐軍情局,一定要重視這個讓民主黨在大選中起死回生、獲得半數以上選民支持的總統。當時王元慶就預測,布蘭邊諾將在2年內改變美國的基本政策。兌現大選承諾。事實證明,王元慶的預測非常準確。2年下來,布蘭迪諾不但兌現了承諾,還贏得了廣泛

布蘭迪諾表現得越優秀,王元慶越重視。

2年前,也就是布蘭迪諾住進白宮不到半年,王元慶就讓李存勳提供了美國新任總統的全部資料,花了一週的時間仔細研究。溺年底,王元慶在高層大會上否決了提高複合蓄電池出口級別與擴大“清潔能源國際合作組織”在“技術換產品一攬子框架協議”的基礎上成立的以共和國輸出可控聚變核電站的國際合作組織的提議,明確要求加強對以美國爲的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

當時很多人都不理解,因爲這樣做等於讓共和國從戰略擴張走向戰略收縮。

僅僅過了打手年,當布蘭迪諾再次向國會申請數萬以美元的基礎建設經費,重點建設國家基礎電網的時候。包括李存勳在內的衆多共和國官員才明白元爲什麼要對美國實施技術封鎖。新一代電網所需的基礎技術與複合蓄電池、可控聚變核電站一樣,都以具有常溫導性能的催化金屬氫爲主要材質。雖然美國在複合蓄電池與可控聚變核電站上取得突破,但是其催化金屬氫的生產技術非常落後,其第一代可控聚變核電站甚至使用了只有在撇大約零下懈攝氏度才具備導性能的導電材料。共和國對美國進行技術封鎖,不是害怕來自美國的競爭,畢竟市場上廣泛使用的4到8級複合蓄電池除了共和國能夠生產之外,美國與歐洲法德意三國都能生產,俄羅斯也開出了4級複合蓄電池,民用級別的導技術已經不存在多少秘密。王元慶要做的,就是消耗美國的國力,讓美國在國家基礎建設上付出更大的代價,從而削弱美國干預國際事務的能力。

這麼做的意義有多大,外界不清楚。李存勳卻非常清楚。

因爲催化金屬氫的生產技術不成熟,所以美國在建設國家基礎電網的時候只有兩種選擇,一是使用相對落後的高溫導材料,二是擴大催化金屬氫的生產規模。前者能夠有效降低基礎建設的成本,但是存在“重複建設”的弊端,等到美國在打手餅或者凹年後掌握了催化金屬氫的生產工藝,還得重新建設國家基礎電網。後者能夠一次到個,但是投入的資金將非常驚人,按照軍情局估計,如果建設規模與共和國的國家基礎電網相當,美國投入的資金將是共和國的舊倍以上。

不管怎麼選,美國都要在基礎建設上耗費更多的國家實力。

雖然共和國加強技術封鎖,無法杜絕美國獲得催化金屬氫的基礎技術。但是能夠延遲美國掌握關鍵技術的時間,拖延美國的基礎建設進度。只要拖上幾年,布蘭迪諾政府就將遇到大麻煩。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王元慶把布蘭迪

美國大搞基礎建設,可以說是共和國最不願意看到的情況。作爲軍情局長,李存勳很清楚布蘭迪諾此舉的用意。如果上臺的不是布蘭邊諾、而是某個來自共和黨的總統,或者布蘭迪諾上臺之後並不重視基礎建設,美國半定會在新一輪產業革命中敗下陣來,失去與共和國對抗的

布蘭迪諾抓住了關鍵問題,也找到了解決辦法。

支持印度牽制共和國救不了美國。與共和國直接對抗救不了美國,拉攏西方國家也救不了美國,真正能夠救美國的正是基於國家基礎建設的國家綜合實力,特別是在新一輪產業革命中的技術實力。

在大搞基礎建設的背景下,布蘭迪諾悄然調整對印政策,提前“收割。既得利益,既是其基本政策的延續,又是其對外政策的表現。

調整政策不等於放棄印度,毒出困境之前,美國不會放棄印度。

回到現實問題,布蘭迪諾或者杜奇威讓史塔克前往新德里,肯定會爲印度打氣,讓印度下定應戰的決心。

問題是,史塔克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美國總統?

想到這,李存勳長出口氣,朝王着慶看了過去。

接觸到李存勳的目光,王元慶笑了笑,說道:“想明白了?。

李存勳點了點頭,說道:“布蘭迪諾派了個上校去新德里,美國肯定不會參戰。如果美國打算參戰。即將到達新德里的就不是史塔克,而是國務卿或者國防部長。史塔克是杜奇威的心腹,能夠在很大的程度上代表杜奇威,所以美國不會完全拋棄印度。由此可見,布蘭邊諾很有可能在戰爭期間爲印度提供全面軍事援助,甚至拿美軍的武器去武裝印度軍隊,但是美國絕對不會參戰。”

“你說得沒錯,這剪是布蘭迪諾做出的決策

“可是”李存勳微微遲疑了一下,說道,“布蘭迪諾早不做、晚不做,偏偏在這個時候開始支持印度,總有點亡羊補牢的嫌疑

打手。。

“亡羊補牢,爲時未晚王元慶笑了起來,說道,“如果布蘭迪諾在此時向印度提供全面軍事援助,他要麼是徹頭徹尾的笨蛋、要麼是絕頂聰明的高人

李存勳朝元看了過去,似乎不太明白元這番話的意思。

“我們換個角度,站在布蘭

迪諾的立場上看印度。”王元慶換了個坐姿,說道,“對美國來說,印度要麼是不可否缺的盟友,要麼是某個完全不相干的國家。到底是哪種角色,不由印度與我們的關係決定。也不由印度的實力決定,而由美國的基本國策決定。從賈培爾開始。美國曆任總統都將我們當作除之而後快的敵人,竭盡全力封鎖絞殺。妄圖將我們打回原始形態。在這條道路上。美國走了二十年,沒有獲得多少好處,反而嚐到了不少苦頭。布蘭迪諾上任之後,美國的政策生重大轉變。

雖然在國際社會上,美國仍然以西方國家老大的身份與我們對抗周旋。但是在重大國際問題上,美國已經做出了讓步,而且是非常明顯的讓步。毫無疑問,布蘭迪諾把重點放在國內,完成了由韋斯特伍德開始的戰略轉型。美國這麼做的目的只有一個,儘快在關鍵領域追上我們、跟上時代步伐、完成產業革命,獲得繼續與我們對抗的資本。爲了達到這個目的,既要增強自身的實力,又要拖住我們的步伐。增強自身實力方面,布蘭迪諾選擇了最正確的道路。爲了牽制我們,布蘭迪諾別無選擇,必須讓印度揮關鍵作用。最重要的是,美國絕不能捲入南亞戰爭,不能向印度做出任何保證,更不能在南亞問題上丟掉國際聲望,從而對其他盟國產生影響。”

李存勳微微點了點頭,王元慶的分析非常到個。

“如果前面的分析成立,那麼布蘭迫諾在兩年前就開始爲這場戰爭做準備了王元慶長出口氣,說道,“給火熱的美印關係降溫,提前在印度收穫成果,正是美國準備從印度撤退的明顯徵兆。當初,美國只同意向印度出售由海軍研製的艦載戰鬥機,而沒有向印度出售由空軍研製的戰鬥機,正是不希望陷得過深。設想,如果戰爭爆,由美械武裝起來的印度軍隊再次慘敗。美國的顏面何存?在軍售上有所保留。就算印度輸得再慘,美國也有理由讓其他盟國相信,輸掉的不是美製武器裝備,而是印度軍隊。當然,這只是個開始。隨着戰爭臨近,美國必須有所表示,畢竟印度是美國的盟國,是美國在南亞與印度洋地區最重要的盟友。不管印度能否在戰爭中取勝,美國都要像對待最親密的盟國那樣對待印度,才能讓其他的盟國繼續信任美國。既然不能派兵參戰,美國能做的就是爲印度提供武器裝備、軍事情報等軍事援助。走到這一步,基本上可以肯定。布蘭迪諾已經對印度失去了信心。斷定印度將再次慘敗

王元慶分析情況的時候,李存勳也在迅思考。

,方,照你泣麼說,布油諾斷定印度會戰敗,又向門從帆供支援。僅僅是爲了鞏固美國在同盟集團中的地位,以及削弱我國的國力?”

“代價確實很大,可是布蘭迪諾不得不這麼做。你仔細想想,美國還有幾個盟國?”

李存勳愣了一下,隨即明白了過來。

“印度輸不起這場戰爭,美國也輸不起這場戰爭。可是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布蘭迪諾必須爲印度輸掉戰爭做好準備,即把戰爭對美國的影響降到最低限度。”王元慶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讓史塔克去新德里,規格不算太高,卻能對印度產生很大的影響。在其他盟國看來,美國已經爲印度提供了很大的支持,而在印度看來,美國已經明確表態。你開始提到,布蘭迪諾正在遊說國會的主要議員。如果我沒猜錯,布蘭迪諾即將向國會提交援助印度的法案。美國能夠爲印度提供的,只有美軍的武器裝備。

換個角度看,美國用自己的武器裝備武裝印度軍隊,已經非常夠意思了。打得好不好。不再是美國的事,而是印度的事。美國已經仁至義盡,剩下的就得看印度軍隊在戰場上的表現。回到我們的立場上。只要美國肯出血本,我們就有大麻煩。別的不說,美國陸軍有數十萬地面部隊,如果把美軍的裝備全部送到印度,我們會遇到多少難以對付的敵人?”

“這麼做,美國的丈全怎麼保障?”

“美國有戰略核威懾,我們能拿美國怎麼樣?”

李存勳皺了下眉頭,說道:“即便不考慮本土安全,美國也得考慮盟國的安全吧?如果在一場戰爭中丟掉所有常規軍事力量,十年之內,美國的軍事實力都將受到影響,從而使美國的盟國受到影響。”

“這確實是個問題,但是有辦法將影響降到最低限度。”王元慶呵呵一笑,說道,“美國可以爲盟國提供戰略保障,用核武器捍衛盟國。更重要的是,美國已經走上戰略收縮的道路,其盟國多集中在遠離我們的地方,比如南半球的澳大利亞與新西蘭、北美洲的加拿大與墨西哥、歐洲的英國與挪威。十年之內,美國的軍事實力將跌入谷底,而我們也難以在此期間完成擴張行動,更不可能對美國及其盟國構成威脅

李存勳微微點了點頭,認同了王元慶的判斷。

“當然,我們不是沒有機會,比如近在咫尺的菲律賓。美國也不是沒有別的麻煩,比如英國與阿根廷的馬島主權糾紛,挪威的脫美入歐問題,墨西哥與中南美洲的關係,都是美國需要考慮的問題,也是我們牽制美國的主要着手點。”王元慶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布蘭迪諾想方設法的給我們製造麻煩,我們也得想方設法的給美國製造麻煩。雖然我們的要任務是完成政治改革。爲未來數十年的展打下基礎,但是在對外問題上,我們不能有任何鬆懈,更不能掉以輕心。國家鬥爭講求內外雙修,強身健體是一方面,拖垮敵人是另外一方面,只有兩手都硬,才能笑到最後

“現在說這些,還爲時尚早。”

“但是得提前做好準備。”

李存勳朝王元慶看了過去,神色有點猶豫。

“當然,這些事情得留給下一任元。”王元慶笑了笑,說道,“做好最後一件事,我也該回去享清福了。”

“元,你還年輕,而且”

“年輕?今年五十九了。”王元慶嘆了口氣,說道,“再說了,我的任期還剩下不到兩年,在元府住了這麼多年,也該換個環境

李存勳遲疑了一下,沒再多說什麼。

“你也得好好準備一下,不管兩年後你是否願意留下來,軍情局的重要性都不會改變。”王元慶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這場戰爭將徹底改變世界局勢,所以我們礙手先做好眼前的事情,暫時不用考慮長遠問題。不管史塔克在新德里做什麼。軍情局都要一清二楚,準時向我彙報情況。”

“要不要試探一下美再的底氣?”

王元慶笑着說道:“這事我會找項鋌輝談,該怎麼做,也不由我一個人決定。對了,尼泊爾、孟加拉國、斯里蘭卡與緬甸的那些代表什麼時候到?”

“今天晚上,劉曉賓親自負責安全工作。”

“讓他們今天晚上過來,既然要做,我們就要做得徹底一點。”

“沒問題,我回去後就安排

王元慶點了點頭,說道:“要特別注意安全與保密工作,不能生任何意外。”

李存勳點頭答應了下來,沒多說什麼。

王元慶也沒再耽擱時間,讓焦數山替他送李存勳離開。

冷靜下來後,王元慶給項鋌輝打了電話。

美國已經採取行動,共和國就不能坐視不管,必須採取相應的行動。

第120章 戰爭不相信眼淚第129章 軍人職責序九死裡逃生第187章 政治化戰爭第4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139章 指揮藝術第51章 摒棄前嫌第82章 靠山與替罪羊第52章 利益共享第28章 硝煙升起第104章 速度競賽第90章 誘敵深入第58章 爭分奪秒第120章 戰爭不相信眼淚第19章 高層會晤第24章 推銷戰爭第91章 契機第91章 爲決戰做準備第2章 赤子之心第19章 干將出馬第42章 順大流第45章 風雨飄搖第113章 放開手腳第72章 歸宿第79章 獨角戲第114章 窮途末路第30章 推倒重來第20章 做文章第61章 未來軍事力量第109章 擴大進攻第51章 潛艇殺手第103章 有驚無險第69章 亦步亦趨第22章 用心險惡第71章 不公平的賽跑第62章 溝通第37章 鋌而走險第30章 英雄第54章 瘋狂的內戰第48章 冒險第20章 謀面第80章 輕重緩急第139章 指揮藝術第92章 被動局面第4章 團圓第28章 準備計劃第85章 正規戰術第28章 促談第67章 同盟體系第53章 高起點第8章 外交歸外交第58章 聲東擊西第43章 和平利用第14章 民族的精髓第114章 最後叮囑第140章 戰術創新第64章 別無選擇第33章 超級潛艇第137章 修鐵路第30章 兩手都硬第142章 合縱連橫第26章 海軍參謀長第98章 狂暴工具第29章 野外求生第40章 空天戰機第54章 獨一無二第105章 再赴戰場第75章 內外並重第68章 設法脫身第36章 無聲的決戰第67章 關鍵時刻第39章 殺雞儆猴第59章 初次交手第55章 非常閱兵第64章 繼續前進第71章 全面爆發第68章 文化第129章 軍人職責第77章 戰略預備隊第181章 戰略博弈第34章 民族資本家第51章 和平解放第58章 全面爆發第9章 國家代言人第85章 爭奪第一第20章 重大消息第49章 勝利與問題並存第29章 目的第129章 喉舌之戰第139章 初見成效第38章 自主決策第54章 被動選擇第55章 非常閱兵第41章 明爭暗鬥第23章 手到擒來第58章 主宰天空第156章 外交努力第96章 爭分奪秒第88章 閃電般的戰鬥第9章 最高威脅
第120章 戰爭不相信眼淚第129章 軍人職責序九死裡逃生第187章 政治化戰爭第4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139章 指揮藝術第51章 摒棄前嫌第82章 靠山與替罪羊第52章 利益共享第28章 硝煙升起第104章 速度競賽第90章 誘敵深入第58章 爭分奪秒第120章 戰爭不相信眼淚第19章 高層會晤第24章 推銷戰爭第91章 契機第91章 爲決戰做準備第2章 赤子之心第19章 干將出馬第42章 順大流第45章 風雨飄搖第113章 放開手腳第72章 歸宿第79章 獨角戲第114章 窮途末路第30章 推倒重來第20章 做文章第61章 未來軍事力量第109章 擴大進攻第51章 潛艇殺手第103章 有驚無險第69章 亦步亦趨第22章 用心險惡第71章 不公平的賽跑第62章 溝通第37章 鋌而走險第30章 英雄第54章 瘋狂的內戰第48章 冒險第20章 謀面第80章 輕重緩急第139章 指揮藝術第92章 被動局面第4章 團圓第28章 準備計劃第85章 正規戰術第28章 促談第67章 同盟體系第53章 高起點第8章 外交歸外交第58章 聲東擊西第43章 和平利用第14章 民族的精髓第114章 最後叮囑第140章 戰術創新第64章 別無選擇第33章 超級潛艇第137章 修鐵路第30章 兩手都硬第142章 合縱連橫第26章 海軍參謀長第98章 狂暴工具第29章 野外求生第40章 空天戰機第54章 獨一無二第105章 再赴戰場第75章 內外並重第68章 設法脫身第36章 無聲的決戰第67章 關鍵時刻第39章 殺雞儆猴第59章 初次交手第55章 非常閱兵第64章 繼續前進第71章 全面爆發第68章 文化第129章 軍人職責第77章 戰略預備隊第181章 戰略博弈第34章 民族資本家第51章 和平解放第58章 全面爆發第9章 國家代言人第85章 爭奪第一第20章 重大消息第49章 勝利與問題並存第29章 目的第129章 喉舌之戰第139章 初見成效第38章 自主決策第54章 被動選擇第55章 非常閱兵第41章 明爭暗鬥第23章 手到擒來第58章 主宰天空第156章 外交努力第96章 爭分奪秒第88章 閃電般的戰鬥第9章 最高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