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漫長的發展道路

得不承認,西方媒體的“臆一些道。

“共和國”號的原定服役時間爲2017年12月底,最終被推遲到了201年初,就是因爲彈射器、J15B戰鬥機與HJ2C0警機的研製與生產工作未能按計劃完成。

問題最嚴重的是電磁彈射器。

第一部量產型電磁彈射器到20177年11月才完成製造,隨後進行地面測試,20118年1月開始裝艦,直接導致“共和國”號的服役時間推遲4個月。到海軍接收“共和國”號的時候,只有1號彈射器完成了所有測試工作,另外2彈射器還需要調試。正是如此,CIA用偵察衛星拍下的照片中,所有艦載固定翼飛機都是由1號彈射器彈射的!

其次J15B的生產工作。

按照最先確定生產計劃,因爲空軍的J15A是基礎型號,研製難度小一些,所以首先量產,然後到海軍的J15B。

試飛階段,J15A也率先完成了有試飛測試,在2年8月份正式定型,於1份啓動生產線。結果到20177年底,海軍與空軍達成協議,儘快爲“共和國”號生產24J15B。成都飛機制造公司不得不調整生產線(J15A與J15B的通用率達到85,在一條生產線上生產),直到2018年2月初纔開始量產。到“共和國”號交付給海軍的時候,J15B的總產量不到1,其中在海軍航空兵的陸上模擬訓練場用來培訓J15B的飛行員。

照此進度,要2018年底,海軍才能爲“共和國”號配備J-15B。

與J15B遇到的問題相比,HJ200問題更加重。

因爲“共和國”號的設計改次,所以直到2014年,確定建造配備電磁彈射器的中型航母時,海軍才提出研製固定翼艦載預警機。

最初方案是將KJ200地雷達安裝在20級小型運輸機上。通過加強機體結構、採用摺疊機翼、增加彈射能力等方式。發展一種相對簡單地艦載固定翼預警機。該方案一經提出就被國防部與總參謀部否決。因爲沒有合適地載機!

不得已。海軍只能“從零始”。

研製載機與研製機載雷達地工作同時展開。兩者地研製難度都不小。

與空軍地輕型運輸機相比。艦載機不但對結構強度有更高地要求。還對飛機地抗腐蝕性能、起飛重量、翼展長度、垂直高度、佔用飛行甲板面積等有着非常高地要求。進行方案論證時。海軍確定發展一種起飛重量在30到35之間、上單翼、多垂尾地雙發螺旋槳艦載機。

2015年。海軍調整研製方案。明確提出採用複合蓄電池與超導電動機。

也是說。HJ200地載機是全電動飛機。

雖然配備以上覆合蓄電池地全電動飛機的造價比普通螺旋槳飛機高出1倍,但是全電動飛機的性能明顯超過了普通螺旋槳飛機,更利於艦上保養,對飛機外形設計也有很大幫助,艦載預警機地建造數量又不是很多。

綜合各種因素,海軍做出了這個非常大膽的決定。

最終,HJ200的載機的標準起飛重量爲28、最大起飛重量39噸,翼展24、機長188米、機高5511米,機翼面積6424平方米、展弦比91,主輪距57米、前主輪距74米;配備級複合蓄電池,由2臺最大功率5500千瓦地超導螺旋槳發動機驅動,最大飛行速度57米/小時、最大巡航速度550千米/小時、經濟巡航速度480千米/小時,最大飛行高度12100米、巡邏飛行高度9700米,在距離航母120米處的最大巡邏時間爲小時。

總體來講,HJ200的載機性能並不差。

唯一的缺點就是價格,不包括雷達等電子設備,24的製造成本足以讓海軍咋舌。

機載雷達與電子設備的問題也很嚴。

與岸基型預警機相比,艦載預警機地內部空間更小,對雷達的要求更高。除了具有良好地探測能力之外,還要求具有優秀的下視探測與跟蹤能力(反艦導彈幾乎都是在超低空飛行),具有強大地信息處理能力與自動化指揮能力(艦載預警機上的空中指揮員只有2到,很多指揮工作必須自動完成),可維護性必須滿足海軍地苛刻要求(航母的環境與維護能力明顯不如空軍基地)。

方案論證時,海軍就沒有考慮E2那樣的“圓盤”。

最終採用的是“平衡木”方案。爲了彌補“平衡木”方案在首尾的探測死角,HJ200機頭與機尾分別安裝了1部相控陣“補盲”雷達。

幸虧載機的研製進度與機載雷達的研製進度相當,不然肯定會遇到很大。

爲了安裝“補盲”雷達,HJ200的機頭顯得非常臃腫,駕駛艙的位置不得不往後挪了半米,擡高了近1米,使駕駛艙成爲了類似戰鬥機的“氣泡”狀。HJ200機尾結構也完全按照“補盲”雷達的要求設計,2片垂

安裝在水平尾翼的兩端,避免與雷達“搶空間”,粗給人一種很突兀的感覺。

不管外形如何,問題得到了解

20177年底,第一架HJ200飛,性能不但完全達到了海軍提出的技術要求,還超出了不少。

在模擬實戰測試中,HJ200J-1類正面雷達發射面積大約3平方米的輕型戰鬥機的最大探測距離達到了千米、對H6M的最大探測距離超過了650千米,對C803探測距離達到了320千米(超低空目標)、對Z9:探測距離達到了370千米(超低空飛行狀態)。

在同時探測到近40目標的情況下,HJ200能夠同時跟蹤其中24個最具威脅的目標,空中指揮能夠同時引導12戰鬥機執行攔截任務。如果攔截目標超過12個,還可以通過戰術通信網絡將信息發給航母的航空作戰指揮中心,由航空作戰指揮中心爲其他戰鬥機提供引導信息。

非常完善,且強的性能。

按照海軍的估計,HJ200的性能算比不上E2D,也不會比E2D多少。

美中不足的,HJ200的總機造價高達,超過了空軍地KJ200與KJ2000!

到“共和國”號服役的時候,海軍“省儉用”,也僅僅採購了1架HJ200,而且還是用在原形機基礎上改進而來的量產型。

按照海軍的計劃,2018年最多采購1架。

要爲“和國”號配齊HJ20C,至少要等到20199年年底。

如果複合蓄電池的生能力得到提高,8級複合蓄電池的價格降低一半,海軍也要到20199年初才能購買第HJ200。

這也正是共和國沒有把HJ200出口清單地關鍵原因。

用比KJ2000貴近30的價格購買小型預警機,誰會當“冤大頭”?

除了艦載機與彈射器之外,“共和國”號本身也存在問題。

設計時,“共和國”號的基本設計方案修改了3次,每次改動地範圍都非常大。最後爲排水量6萬噸以下的中型航母時,又要求是“攻擊航母”。所謂的“攻擊航母”,就是以艦載機爲主要打擊力量,不爲航母配備額外的進攻武器。

表面上看,這爲航母搭載更多地艦載機留下了空間,實際上卻增大了設計難度。

在一艘不到6萬噸的航母上塞入64固定翼飛機與8架直升機,“共和國”號的“肚量”確實不小,附帶的問題也非常嚴重。

主要就是機庫擠佔了太多的空間,不得不大量減免其他重要設施。

過分要求艦載機數量,還導致航的重心偏高,穩定性降低。因爲彈藥庫與航空燃料庫地容量被壓縮,所以“共和國”號的持續作戰能力僅僅只有(美國海軍大型攻擊航母地持續作戰能力至少都有7天)。爲了減輕水線以上結構重量,“共和國”號的防護能力明顯不如大型航母,抗打擊與生存能力嚴重不足。

除了抗打擊與生存能力之外,其他地問題都在實際使用中暴露了出來。

其實,“共和國”號還在建造的時候,這些問題就已經暴露了出來。2015年開始設計“中華”級航母時,海軍就將排水量從最初地6500噸擴大到了75000,設計定型時達到了77500,開工建造時達到了7800噸,最終建成時突破了8。由此可見,增加排水量對提高航母作戰能力與生存能力的作用最爲明顯。

“共和國”號服役時,“中華”級的第1艘與第2已經分別在江南長興造船廠與大連造船廠開工建造,由青島造船廠承擔的第3的建造工作也將在底開工。只是在“共和國”號服役之前,海軍調整了“中華”級的建造進度,將前2的完工時間從2021年推遲到了2023年,第3的完工時間則推遲到了2024。

延遲建造進度的原因很簡單:海軍沒錢。

雖然2C177財年度海軍經費增長了31,但是2018年度海軍經費增長的額度沒有達到預期的27、只有18,相當於削減了大約350加上“共和國”號的服役成本超過海軍預期,結果當年用於“中華”級的建造經費比預算時減少了23,3家造船廠不得不放慢建造進度。

經費短缺的問題在陸軍與空軍也同樣存在。

金融危機使國家財政非常緊張,共和國又不能學美國那樣到處燒錢。爲了保證國內經濟穩定發展,財政預算更多的投向了與產業結構調整有密切關係的各項基礎建設中,用於軍事建設的經費自然大幅度縮水。

不管願意還是不願意,都得承認一個事實,即共和國海軍的崛起之路非常長!

“共和國”號服役,雖然使共和國海軍擁有了夢寐以求的遠洋作戰能力,但是遠沒達到讓共和國海軍成爲全球性海軍的地步!

第3章 惡鄰第75章 一擁而上第27章 權宜之計第23章 有毒的蛋糕第149章 現實與理想第70章 窩裡鬥第16章 金錢操作第104章 歷史重任第84章 戰略截擊部隊第60章 絕不拋棄第3章 換屆選舉第10章 生存法則第51章 醉翁之意第10章 冰山一角第89章 快速突擊第9章 政治參謀序十二全體動員第92章 東線戰爭轉折點第106章 無敵空降兵第10章 生存法則第121章 賊鷗出擊第136章 割裂第77章 皇家空軍的選擇第79章 利益同盟第129章 喉舌之戰第56章 遲到的命令第99章 否極泰來第27章 世界大戰第64章 穩重見長第100章 老謀深算第11章 相互試探第129章 登陸作戰第18章 風起浪涌第2章 赤子之心第44章 善後第68章 動員第158章 軍長的擔憂第69章 轉折第72章 金融戰序九死裡逃生第135章 持久消耗戰第65章 一舉兩得第23章 何去何從第18章 鋼鐵雄心第38章 頭號威脅第25章 邁向戰爭第37章 靜觀其變第57章 超低空霸主第12章 平衡外交第43章 合理使用第19章 安全基石第30章 感恩戴德第57章 胸懷大志第20章 關鍵所在第25章 分寸與輕重第5章 衆望所歸第71章 劇7941第96章 突圍第35章 絕境第37章 風起雲涌第49章 錯有錯招第61章 未來軍事力量第165章 擴大化第50章 瘋狂反撲第110章 添油加醋第49章 戳破牛皮第93章 局勢預判第81章 積極外交第37章 最大限度的保證第21章 重大遺漏第120章 空降兵出動第100章 囑託第69章 人質第8章 疑雲重重第86章 海軍在行動第16章 海軍革命第24章 推銷戰爭第4章 冰凍三尺第145章 技術換產品第40章 難題第19章 奔向目的地第64章 重量級說客第111章 處處被動第11章 拉人入夥第71章 民主表決第55章 大獲全勝第71章 吝嗇鬼第51章 刀尖第84章 王牌軍的實力第126章 低空霸主第46章 由守轉攻第9章 最高威脅第93章 大轉折第33章 揮灑自如第50章 未來戰士第36章 黃金搭檔第70章 窩裡鬥第93章 大轉折第85章 正規戰術第25章 無價的道義
第3章 惡鄰第75章 一擁而上第27章 權宜之計第23章 有毒的蛋糕第149章 現實與理想第70章 窩裡鬥第16章 金錢操作第104章 歷史重任第84章 戰略截擊部隊第60章 絕不拋棄第3章 換屆選舉第10章 生存法則第51章 醉翁之意第10章 冰山一角第89章 快速突擊第9章 政治參謀序十二全體動員第92章 東線戰爭轉折點第106章 無敵空降兵第10章 生存法則第121章 賊鷗出擊第136章 割裂第77章 皇家空軍的選擇第79章 利益同盟第129章 喉舌之戰第56章 遲到的命令第99章 否極泰來第27章 世界大戰第64章 穩重見長第100章 老謀深算第11章 相互試探第129章 登陸作戰第18章 風起浪涌第2章 赤子之心第44章 善後第68章 動員第158章 軍長的擔憂第69章 轉折第72章 金融戰序九死裡逃生第135章 持久消耗戰第65章 一舉兩得第23章 何去何從第18章 鋼鐵雄心第38章 頭號威脅第25章 邁向戰爭第37章 靜觀其變第57章 超低空霸主第12章 平衡外交第43章 合理使用第19章 安全基石第30章 感恩戴德第57章 胸懷大志第20章 關鍵所在第25章 分寸與輕重第5章 衆望所歸第71章 劇7941第96章 突圍第35章 絕境第37章 風起雲涌第49章 錯有錯招第61章 未來軍事力量第165章 擴大化第50章 瘋狂反撲第110章 添油加醋第49章 戳破牛皮第93章 局勢預判第81章 積極外交第37章 最大限度的保證第21章 重大遺漏第120章 空降兵出動第100章 囑託第69章 人質第8章 疑雲重重第86章 海軍在行動第16章 海軍革命第24章 推銷戰爭第4章 冰凍三尺第145章 技術換產品第40章 難題第19章 奔向目的地第64章 重量級說客第111章 處處被動第11章 拉人入夥第71章 民主表決第55章 大獲全勝第71章 吝嗇鬼第51章 刀尖第84章 王牌軍的實力第126章 低空霸主第46章 由守轉攻第9章 最高威脅第93章 大轉折第33章 揮灑自如第50章 未來戰士第36章 黃金搭檔第70章 窩裡鬥第93章 大轉折第85章 正規戰術第25章 無價的道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