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正名

浴話說,不當家不知柴米油敵上國防部長!後舊辦小雙才知道爲什麼國防部會與總參謀部格格不入。

作爲國防預算的申請者與管理者,以及掌握的軍隊人事調動與任命權,按理說,國防部的權力遠遠超過了總參謀部。更重要的是,第三次軍事改革的總體方針就是在提高國防部的同時壓低總參謀部。如果一切按照第三次軍事改革來的話。總參謀部將成爲是一個“雙委任制”的機構,即在和平時期接受國防部領導,在戰爭時期協助國家元首指揮作戰。爲了確保元首的軍隊軍事領導權,國防部長的地個將得到提升,兼任國家安全事務副總理國務院只有4位總理,即總理與負責日常工作的常務副總理、以及負責外交、經濟與安全中的兩項事務的副總理,直接向元揹負責。

問題是,第三次軍事改革並沒完全落實。

歸根結底,問題還走出在共和國的政治軍事制度上。

顧衛民上臺之後,不是不想推動第三次軍事改革,畢竟帥永康是他提拔起來的國防部長,通過國防部控制軍隊,肯定要比通過林嘯雷控制的總參謀部來控制軍隊好得多。問題是幾乎沒有人支持推動第三次軍事改革。林嘯雷自然不必多說了,作爲總參謀長,他沒有任何理由把權力交給國防部。顏靖宇既沒有支持顧衛民、也沒有支持林嘯雷,而是想利用兩人相爭的機會從中淡利。閻尚隆的態度非常曖昧,畢竟在此之前負責國家安全工作的副總理是由他安排的,而不是由顧衛民安排的。葉致勝的態度也很曖昧,在顧衛民與顏靖宇分出高下前他不會輕易表態。

總而言之,到裴承毅入主國防部的時候,擺在他面前的是一副爛攤子。

用跟隨他前往國防部、被任命爲國防部長助理的東方聞的話來說,在裴承毅之前,國防部只是個具有象徵性意義的行政機構。雖然名義上,國防部掌握着共和國的軍事預算與軍人利動大權,但是實際上,國防部的權力非常有限,很多政令過不了總參謀部那一關,也就別想下達到基層部隊了。

由此可見,根本問題就在國防部與總參謀部的關係上。

在共和國,國防部與總參謀部是兩家平行的軍政機構,國防部屬於行政管理機構,總參謀部則是軍事指揮機構。在其他國家,特別是在發達國家,總參謀部基本上都是國防部下設的軍事指揮機構,兩者是隸屬關係,而不是並行關係。解決問題的辦法也在這裡,即改變國防部與總參謀部的關係,讓總參謀部成爲國防部下面的軍事指揮機構。

毫無疑問,這不是裴承毅能夠做到的事情。

以力口年到蟲年的情況來看。裴承毅根本不可能讓總參謀部成爲國防部下設的軍事指揮機構,因爲顧衛民不可能讓與顏靖宇關係密切的裴承毅插手軍事指揮權,更不可能撕毀與林嘯雷的準同盟關係。在這年間,裴承毅只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理清國防部與總參謀部的關係,把屬於國防部的權力要回來。

由此可見,裴承毅確實有不俗的政治才華。

要知道,國防部一直“萎靡不振”就是因爲很多事情沒有按規矩辦,原本屬於國防部的權力落到了總參謀部的手中,導致兩大機構的關係倒置,國防部反而成了總參謀部下面的專門負責管理國防預算的“會計事務所”。只要按照規矩來,把屬於國防部的權力交還給國防部,那麼國防部就能站在總參謀部之上,成爲真正的軍事管理機構。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非常困難。

暫且不說與所有軍人息息相關的人事任命與調動權,僅軍費開支與管理這件事,就讓裴承毅花了足足3年,才讓林嘯雷放手。

從2四財年度到力次財年度。圍繞國防預算與軍費開支這兩個問題,國防部與總參謀部進行了三場驚心動魄的“大決戰”以及數十場圍繞着權力進行的鬥爭。用外界的話來說,這三年是新老交替的變革時。本站新地址已豆改爲:聊胎0肌甩姍敬請光白閱讀!

因爲才上位,對局勢還不太瞭解,而且與國務院其他部委的關係不太順暢,所以在就任國防部長的第一年,裴承毅沒有要求獲得國防預算的支配權,只是在向全體代表大會申報國防預算的時候,與林嘯雷達成了一份“君子協議。”國防部不會對總參謀部的預算分配方法進行干預,但是需要掌握每一分錢的去向。隨後,裴承毅讓東方聞聘請一家獨立會計事務所,專門負責國防經費的審計工作。

看上去,裴承毅做出了很大讓步。

實際上,裴承毅已經藉此機會爲奪回國防預算大權打下了基礎。

躬財年度,國防部在國防預算階段開始發揮作用。按照外界的傳聞,制訂該財年度國防預算計劃時,裴承毅帶着獨立會計事務所的國防經費使用審計報告去了總參謀部。只用了分鐘就讓林嘯雷做出讓步,同意由國防部負責國防預算的審批工作,並體支出的時候由國防部行使監督權由此可見,關鍵就在那份口年國防預算支出審計報告上。

雖然國防部沒有披露這份審計報告,總參謀部也沒有透露任何消息,負責審計的會計事務所更是在此事之後關門了事,參與了審計工作的幾個名會計師改名換性,離開了公衆的視野,但是有足夠的理由相信,這份審計報告肯定點中了總參謀部的死穴。甚至存在極爲嚴重的貪污腐敗問題。

事實上。這也就是讓裴承毅出任國防部長的最大價值。本站新地址已豆改爲:聊胎0肌見姍敬請光白閱讀!

在裴承毅之前,帥永康也知道在國防預算開支上存在嚴重的貪污腐敗問題。但是作爲對總參謀部的情況不甚瞭解的文職官員,就算知道有問題。也沒有辦法查出問題,更不可能讓總參謀長低頭。更重要的是,精通行政管理的官員都過於老練,做事圓滑,從而缺乏一查到底的魄力。雖然在這斤,問題上。裴承毅也表現出了老練圓滑的一面,沒有在國防預算開支不實的問題上一查到底,但是他卻取得了文職官員怎麼也不可能取得的成就,那就是讓總參謀長交出了預算大權。

可以說,這是一斤。了不起的,而且至關重要的勝利。

在此基礎上,國防部獲得了挑戰總參謀部的實力。

當年,裴承毅就以國防部長的身份,親手砍掉了口項意義不大的軍事裝備與技術發展項目,額外增設了口個重要項目,並且爲舊個關鍵項目增加了撥款。因爲裴承毅在第三次軍事改革的時候,在裝備辦公室幹了好幾年。隨後又在物理實驗中心參與了基礎科研項目的開發工作,所以在軍事裝備與技術發展方面,裴承毅擁有很高的發言權,幾乎沒有哪個人敢於懷疑他的權威性。

更重要的是,裴承毅沒有因此削減國防預算。

因爲減少了不必要的浪費,增加了開支的靈活性,確保了重要項目的投入力度,所以由裴承毅親自起草的嗚財年度國防預算報告更有說服力。也得到了軍隊裡各級官兵的大力支持。

年度,裴承毅捲土重來。

這次。他要的不僅僅是制訂國防預算的權力,還要求獲愕國防經費分配權與國防開支監督權。爲此,在力潁年上半年,裴承毅就在國防部下設立了兩個直接向國防部長負責的辦公室,一個負責分配國防經費,另外一個負責監督國防經費的指出與使用情況。而這兩個辦公室的負責人都由裴承毅親自安排。

面對國防部長咄咄逼人的攻勢,總參謀長連招架的力氣都沒有。

雖然在躬年行政總結與財政預算大會上,林嘯雷提出由總參謀部與國防部共同成立一個預算審批與支出委員會,加強對國防預算的管理工作。也就是說,林嘯雷以退爲進,希望保住總參謀部在國防預算上的發言權,但是已經站穩腳跟的裴承毅沒有答應共同管理國防預算,而是要求按照《行政管理法》與《政府單位改革管理辦法》等多部法律與行政法規的規定,由國防部管理國防預算。因爲裴承毅提出了適當的理由。而且有相關法律支持,所以在這個問題上,不但林嘯雷不好多說什麼。就連顧衛民都不好插嘴。加上顏靖宇提供的支持,以及閻尚隆認爲應該按章辦事,裴承毅的主張得到了支持,最終確定由國防部全權負責國防預算的審批與支出工作。

如果一切到此終止的話,裴承毅就不是裴承毅了。

奪得國防預算大權後,裴承毅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借軍事人員津貼與福利開支來過問軍隊的人事大權。

相對而言,人事權比預算權更重要。

可以說。從彭茂邦時代開始,總參謀部能夠成爲共和國軍隊的“第一中心”就是因爲掌握着軍隊的人事大權。當年,彭茂邦能以總參謀長身份左右共和國的重大決策,並且在趙潤東執政期間安排項鋌輝上位,除了彭茂邦在軍隊裡的巨大號召力之外。與總參謀部的很多特權有密切關係。到了項鋌輝時代,總參謀部的特權不但沒有削弱,還因爲與王元慶結成了同盟關係而得到加強。可以說,項鋌輝在總參謀部的歷史地個與李存勳在軍情局的歷史地位非常相似。與劉曉賓無法撐起軍情局的整片天空一樣,林嘯雷在出任總參謀長之後,也不可能續寫總參謀部的輝煌。

隨着國防部在人事大權上向總參謀部“開火。”裴承毅奪權的意圖已經非常清楚了。

可以說。這是共和國有史以來,國防部與總參謀部搞得最慘烈的一場鬥爭。

年度,裴承毅就在制訂國防預算計劃的時候提到,共和國軍隊的人事編制過於臃腫,特別是高層將領的數量遠超過實際需要,在沒有迫切外來威脅的情況下,應該適當縮減軍隊規模,重點削減將領數量,爲納稅的共和國公民節約上百億的國防開支,或者把這些錢花到更重要的領域。

要知道僅僅是一份計劃,而是一份詳細到個人的報告。這份厚婦曲多頁的報告立即在共和國軍隊中引起了悍然大波,甚至連普通老百姓都受到了影響。

隨着報告內容逐步公開,共和國百姓才鬆了口氣。

年輕氣盛的國防部長要對付的不是中下層軍官,而是高級將領。顯然,高級將領與共和國百姓沒有什麼直接關係。本站新地址已夏改爲:聊胎0脅鞏姍敬請光白閱讀!

按照裴承毅提交的報告,的年初的時候共和國軍事力量總兵力爲打手歹萬,其中陸軍歹萬、海軍努萬、空軍飛萬、天軍口萬、陸戰隊舊萬、網絡兵團即以前的電子兵7萬。以兵力爲準,共和國的正規軍事力量在全球排第七位,前面還有印度、土耳其、尼日利亞、印度尼西亞、剛果金與美國,而排在共和國之後的、兵力超過四萬的國家還有俄羅斯與埃塞俄比亞。在全球口個兵力超過舊0萬的國家中,除了處於內戰中的網果金與埃塞俄比亞,以及面對強大外來威脅的土耳其、尼日利亞與印度尼西亞之外,另外4個國家中,共和國軍隊中的將官比例名列第一,超過千分之四,也就是每勁名軍人中就有據將軍,全軍總計有準將以上軍人理人。在美軍中,這個比例僅爲千分之一,俄軍中的這個比例大約爲千分之一點五,印度軍隊中也不過爲千分之二。雖然共和國軍隊中將官比例偏高有歷史願意,畢竟共和國軍隊經歷的戰爭最多,因功累晉的將軍就有大約互功人,除掉這部分將領之後。將官比例實際上不到千分之二,處於比較合理的水平。但是對於任何一支軍隊來說,將軍過多就意味着其他軍人缺乏發展空間。也就意味着軍隊死氣沉沉,缺乏積極向上的活力。

可以說,與每年花在將官身上的津貼與福利來講,其他負面影響更加產重。

裴承毅要做的。就是切掉共和國軍隊身上的癰疾,讓那些有活弈、個朝氣的年輕軍人得到發展空間。

當然,這項改革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爲了推動改革,裴承毅在力凹年的最後4個月跟包括曲茂康、蔡歲康、董承芳、賴辛平在內的打手四多名年紀在巧歲以上,跟他參加過半島戰爭與印度戰爭。榮立過戰功的高級將領一對一的進行了交流,並且說服他們按照規定年齡段的下限退役,而不要拖到最大服役年限才退役。

正是因爲成功說服了這些人,所以悲承毅的改革行動才得以繼續推進。

當然,任何改革行動都得有個緩衝期間,不可能一開始就一刀切。

嫣財年度。裴承毅纔在國防預算中將專門用於將官津貼與福利的費用從力口財年度的勁億元減少到皿億元,並且明確規定優先保證退役將領的退休金與養老福利。總而言之,因爲預算砍得太多,根本不夠支出,所以那些還想賴在軍隊裡不走的將軍就得好好考慮一下了。

必須承認。裴承毅在軍隊裡的威望不壓於林嘯雷,也就沒人敢與他對着幹。

到奶財年度的時候,用於將官津貼與福利的費用進一步削減到打手億元,而且削減的主要部分就是在役將領的福利。因爲到該財年度的時候,共和國軍隊中的將軍人數已經從照口多人減少到了互刀多人,超過了裴承毅的削減計利,所以在役將領的平均待遇並沒降低多少。

完成這輪改革的時候,裴承毅已經從林嘯雷手裡奪過了軍事大權。

有人戲稱,裴承毅在年間完成了一場“不流血的軍事政變。”不但爲國防部正名,還讓他自己成爲了共和國軍隊的“第一人

不管怎麼說。到皿年換屆選舉的時候,裴承毅的地位已經在林嘯雷之上。

雖然在這年的鬥爭中,裴承毅與林嘯雷都很“文明。”沒有玩小把戲,但是期間驚心動魄的過程,恐怕只有裴承毅才清楚。實際上,以裴承毅的行事風格,如果不是阻力太大的話,他也不會用年時間來端正國防部的地位。要知道,在裴承毅指揮過的戰爭中,打得最久的也就個月而已。

當然,共和國國防部與總參謀部到底有多大的矛盾,沒人會站出來

實。

從某種意義上講,因爲林嘯雷之後不可能由海軍將領出任總參謀長,總參謀部到底搞成什麼樣子,與林嘯雷的關係並不大,所以在與裴承毅角力的時候,林嘯雷並不願意得罪這位大有來頭的國防部長,更不願意因此得罪裴承毅身後的顏靖宇。正是如此,在年的鬥爭之後,裴承毅才能在林嘯雷離開總參謀部之後,順理成章的成爲共和國軍隊的第一人,並且成爲主管國家安全事務的副總理。

嚴格說來。隨着顏靖宇在四隻上任,對裴承毅的考驗纔剛網開始。

第82章 借題發揮第46章 航母風波第21章 倒計時的信號第4章 團圓第45章 折翅第29章 海軍在行動第41章 應對措施第14章 民族的精髓第33章 戰爭降臨第94章 空中決鬥第97章 殊途同歸第40章 窗戶紙第119章 二次革命第8章 疑雲重重第65章 X艇第156章 外交努力第7章 珠聯璧合第2章 臭味相投第27章 世界大戰第45章 戰爭需要理由第37章 專多能第9章 空降兵第39章 鬥法第34章 不可爲而爲之第117章 好心幫倒忙第31章 暗算第40章 政治犧牲品序二插翅飛虎第21章 戰爭到來第22章 用心險惡第110章 殺機第88章 公開較量第91章 爲決戰做準備第43章 和平利用第115章 附帶影響第53章 風雲消散第151章 地區化第100章 僵局第124章 領跑者第25章 意外失足第66章 來龍去脈第39章 笑傲長空第44章 死對頭第113章 西面開打第7章 借勢第22章 動盪時代第70章 太平洋的枷鎖第46章 由守轉攻第21章 重大遺漏第36章 捨身第8章 唯一的辦法第9章 頭號盟友第21章 雄獅之心第95章 眼高手低第118章 中堅力量第42章 未發生的叛亂第44章 擔憂與自信第125章 追趕者第2章 臭味相投第61章 總體戰略第14章 苗頭第63章 王牌的實力第5章 軍情局長第116章 條線上的螞蚱第28章 最後一層面紗第2章 野心家第40章 根本矛盾第37章 戰術規劃第53章 強強對話第40章 天降奇兵第34章 別有用意第51章 潛艇殺手第69章 權益第70章 太平洋的枷鎖第91章 全線反擊第59章 沒有硝煙的戰鬥第31章 掌握主動權第43章 演變的世界第30章 布控第38章 理想惹的禍第158章 軍長的擔憂第22章 空中爭雄第23章 何去何從第80章 再次遭遇第49章 戳破牛皮第27章 權宜之計第64章 不謀而合第13章 積極謀劃第22章 元老第8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69章 人質第46章 說客第102章 第二戰線第13章 深入探討第129章 喉舌之戰第28章 戰術調整第14章 婆羅門貴族第91章 斡旋第110章 克敵之長第128章 知錯就改
第82章 借題發揮第46章 航母風波第21章 倒計時的信號第4章 團圓第45章 折翅第29章 海軍在行動第41章 應對措施第14章 民族的精髓第33章 戰爭降臨第94章 空中決鬥第97章 殊途同歸第40章 窗戶紙第119章 二次革命第8章 疑雲重重第65章 X艇第156章 外交努力第7章 珠聯璧合第2章 臭味相投第27章 世界大戰第45章 戰爭需要理由第37章 專多能第9章 空降兵第39章 鬥法第34章 不可爲而爲之第117章 好心幫倒忙第31章 暗算第40章 政治犧牲品序二插翅飛虎第21章 戰爭到來第22章 用心險惡第110章 殺機第88章 公開較量第91章 爲決戰做準備第43章 和平利用第115章 附帶影響第53章 風雲消散第151章 地區化第100章 僵局第124章 領跑者第25章 意外失足第66章 來龍去脈第39章 笑傲長空第44章 死對頭第113章 西面開打第7章 借勢第22章 動盪時代第70章 太平洋的枷鎖第46章 由守轉攻第21章 重大遺漏第36章 捨身第8章 唯一的辦法第9章 頭號盟友第21章 雄獅之心第95章 眼高手低第118章 中堅力量第42章 未發生的叛亂第44章 擔憂與自信第125章 追趕者第2章 臭味相投第61章 總體戰略第14章 苗頭第63章 王牌的實力第5章 軍情局長第116章 條線上的螞蚱第28章 最後一層面紗第2章 野心家第40章 根本矛盾第37章 戰術規劃第53章 強強對話第40章 天降奇兵第34章 別有用意第51章 潛艇殺手第69章 權益第70章 太平洋的枷鎖第91章 全線反擊第59章 沒有硝煙的戰鬥第31章 掌握主動權第43章 演變的世界第30章 布控第38章 理想惹的禍第158章 軍長的擔憂第22章 空中爭雄第23章 何去何從第80章 再次遭遇第49章 戳破牛皮第27章 權宜之計第64章 不謀而合第13章 積極謀劃第22章 元老第8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69章 人質第46章 說客第102章 第二戰線第13章 深入探討第129章 喉舌之戰第28章 戰術調整第14章 婆羅門貴族第91章 斡旋第110章 克敵之長第128章 知錯就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