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傳話筒

bookmark

了住外,裴承毅沒有麻煩正在忙碌的東方聞,親自給必肌典權了杯茶。

“不想知道我這兩天去哪了嗎?”

“你是軍情局副局長。你要去哪,我可管不着。”

劉曉賓笑着搖了搖頭。說道:“我網從馬島回來。”

裴承毅微微皺了下眉頭。不是很震驚。

“看樣子,你早就猜到了。”

“我可什麼都沒說。”裴承毅把茶杯放在了劉曉賓面前,坐到了旁邊的沙上,“纔去兩天就趕了回來,肯定沒什麼收穫吧?”

“你說呢?”

裴承毅笑了笑,什麼都沒說。

“本來不應該告訴你的,不過你遲早都會知道。”劉曉賓掏出了香菸,點上抽了兩口才說道,“我這次過來,主要就是搞定這件事情,你與阿根廷當局的那些小事。老李一個電話就能解決,不需要讓我專程跑一趟。

裴承毅沒有感到奇怪,因爲劉曉賓說的是事實。

“老李跟你提起過吧?”

“稀棄金屬礦藏?”

劉曉賓點了點頭,說道:“既然你知道,我就說簡單一點。衆所周知,迄今爲止現的稀有金屬礦藏都在陸地上,從來沒有現過海底礦藏。根據現在的相關理論,因爲幾個種稀有金屬都很活躍,即便是化合態,也很容易與電解質生化學反應,海水就是世界上最多的電解質,所以海底不可能存在稀有金屬礦藏。”

“老李跟我說過這件事。”

劉曉賓笑了笑,說道:“正是根據這一理論,所以我們認爲馬島上不存在儲量豐富的稀有金屬礦藏。”

“爲什麼?”裴承毅皺起了眉頭。

“看看地圖就知道了。”劉曉賓抽了兩口煙,說道,“馬島位於高緯度地區,受西風漂流的影響,氣溫比同偉度地區低得多,夏季非常短暫。正是如此,每年四月底到次年一月底是長達九個月的冬季,全島被冰雪覆蓋,只有企鵝等少數動物能在島上存活。從一月底到四月底,進入僅僅三個月的夏季。或者說是春夏秋:個季節。在此期間,冰雪融化,海鳥、海豹、海獅等等海洋生物到烏上築巢產子。現在你應該知道,阿根廷軍方爲什麼沒有等到四月底才起進攻了吧?”

裴承毅微微皺了下眉頭。表示明白劉曉賓的意思。

實際上,早在刃年多前,阿根廷就做出了同樣的選擇。當時,阿軍是在2月份起突然襲擊,一舉打下馬島,而英國特遣艦隊是在4月份到達。後來隨着氣溫下降,英軍反攻馬島的行動遇到了很多麻煩。當初,阿根廷把時間選擇在2月份,主要是無法在數日之內打下馬島,必須爲地面戰鬥留出更多的時間。這次,阿根廷把時的選擇在口月力日,除了高估了陸軍的突擊能力之外,還與英國的戰爭反應度有關。設想一下,如果一切順利,英國起反擊的時候,先要戰勝的不是阿軍,而是凜冽的暴風雪,而已經在馬島上站穩腳跟的阿軍則能採取以逸待勞的戰術,先讓英軍在暴風雪中吃夠苦頭,纔出手收拾殘局。因爲進展並不順利,地面戰鬥並沒像想像中那麼輕鬆,隨着天氣逐漸轉冷,漫長的冬季即將到來,所以阿根廷總統才迫不及待的找到了裴承毅。換句話說,如果阿軍不能趕在接下來的幾天之內完成地面作戰行動,需要面對暴風雪的就不僅僅是英國特遣艦隊,立足未穩的阿軍也得面對惡劣的氣候。

“看我這人,又說走題了。”劉曉賓呵呵一笑,轉口說道,“因爲冰雪隨季節消融,所以馬島的水循環非常快,按照已有的理論。這不是稀有金屬礦藏存在的理想環境。不管是白雲鄂博、還是老撾的川護、蘇丹的加爾西拉位於蘇丹西達爾富爾州,距離邁拉山大約如千米,當地的古祖拉稀有金屬礦是世界上第三大礦藏,儲量過刃億噸,都在氣候乾燥的地區。”

“也就是說,不要對馬島抱多大希望。”

“不,完全相反。”劉曉賓呵呵一笑,沒有急着說下去。

裴承毅微微皺了下眉頭。劉曉賓一會這個意思,一會那個意思,讓他有點迷糊。

“事實上,我們應該對馬島抱很大的希望。”

“老劉,你愛說不說。”

“別急嘛,我不正在跟你說嗎?”劉曉賓笑着搖了搖頭,說道,“其實,好幾年前,我國著名地質學家與稀有金屬礦藏專家徐晉山教授就提出了一個非常著名的理論。也就是被地質學界稱爲“徐氏形成論。的稀有金屬礦藏形成理論。按照該理論,雖然電解質是阻礙稀有金屬礦藏形成的最大障礙,但是在適當的條件下,流動的電解質反而能夠成爲稀有金屬礦藏的主要成因。而他也將其稱爲“二次形成論。當然,要想利用流動的電解質形成稀有金屬礦藏,需要滿足幾個基本條件。這些都是理論上的東西,我說不清楚,就不費口水了。雖然最初的時候,幾乎沒有人相信徐教授的“二次形成論”但是最近幾年的現,已經證明了該理論的正確性。如果你比較關注國內新聞的話,應該知道,就在去年年底,在重慶武隆現了一刀四有大約有千五百萬噸的稀有金屬然儲量不是“國內勞動力價格,最近幾年還沒有開採價值,但是非常重要的是,按照以往的理論。在典型咯斯特地貌的武隆地區根本不可能存在稀有金屬礦藏,只有徐教授的“二次形成論,能夠解釋找到的礦藏,而且很有可能還能找到更多的礦藏。”

“也就是說,馬島是第二斤。武隆?。裴承毅說得很直接。

劉曉賓愣了一下,隨即笑着說道:“可以這麼說,但是不準確。

裴承毅笑着搖了搖頭,沒有跟劉曉賓爭辯。

“從根本上講,馬島與武隆的地質情況截然不同,但是都具備“二次形成論,的基礎條件。”劉曉賓點上了第二根香菸,說道,“我們一直關注馬島的地表層水交換情況,嚴重忽略了下面永凍層產生的影響。按照徐教授的理論,馬島的永凍層實際上就是一今天然的保護層,爲形成稀有金屬礦藏富聚區提供了理想的基礎條件。更重要的是,因爲每年一度的全面水循環,經過成百上千萬年之後,集聚的稀有金屬礦藏很有可能過所有人的想像。更重要的是,已有的現已經證明了這一理論,比如武隆的礦藏就是降水作用在千萬年內形成的富聚區。

“爲此,你就專程跑了一趟?”

“當然不是我一個人,我又不是地質學家。”劉曉賓呵呵一笑,說道。“當然,具體有哪些人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已經掌握了第一手數據。”

“很可觀?”裴承毅也來了興趣。

“非常可觀。”劉曉賓連續抽了幾口煙,說道,“只不過,非常可惜的是。因爲時間與條件都非常有限,所以未能展開更加深入的勘探工作,收集到的數據也非常有限。根據已經掌握的數據,之前獲得的情報並沒錯,探明儲量不會過二十萬噸。可是,如果沒有新的理論否定“二次形成論”我們就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埋藏在馬島永凍層下的稀有金屬礦藏很有可能比最樂觀的估計還要多得多。換句話說,馬島很有可能就是一座壘在稀有金屬礦藏上的島嶼

裴承毅微微皺了下眉頭,說道:“如此說來,麻煩就大了。”

“是啊,麻煩確實大了劉曉賓苦笑了一下,說道,“我們僅用了兩天。根據最初步的勘探結果就得出了這樣的結論。美英的地質專家研究了幾個年,就算其地質勤探理論不如我們,也會得出同樣的結論。對了,過來之前,我們已經收到情報。標準公司在遞交給美國國務院的勘探報告中明確提到,馬島上稀有金屬礦藏的遠景儲量非常驚人,美國總統還專門讓安全顧問重新組織調查。”

“杜奇威?”

“對。就是你的老對手杜奇威。”劉曉賓呵呵一笑,說道,“如果我們收到的消息沒有錯,杜奇威已經向布蘭迪諾遞交了單獨調查報告,證明標準公司沒有在遞交給國務院的勘探報告中捏造數字。”

“也就是說,美國很有可能大動干戈。”

“果真如此的話,大動干戈的就不僅是美國。”劉曉賓長出了口氣,說道。“幾乎所有人都相信,電力革命從根本上解決了能源問題,依靠地球上的資源,在未來數千年、乃至數萬年內,人類文明都不需要爲能源愁。單純從理論上講,對未來持樂觀態度並沒錯。落實到現實問題上。也就是與電力革命有關的資源問題。就沒有這麼樂觀了。

裴承毅愣了一下,搶着說道:“老劉,這不是應該告訴我的事情吧?”

“沒有上面的授權,我會給你講這些事情嗎?”劉曉賓呵呵一笑,說道。“我開始就說了,雖然你現在不知道。但是要不了多久,你就會知道。用老李的話來說,與其讓你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胡思亂想,還不如主動告訴你,免得惹不出必要的麻煩。”

聽劉曉賓這麼一說,裴承毅也不好多說什麼了。

“開始我說到哪了?對了,資源。誰也不能否認,人類文明的展史就是一部資源的爭奪史,從原始社會的果實與獵物,到後來的奴隸、土的、礦產、能源等等,任何一個歷史時期,不同的人都在爭奪生存所必須的資源。事實上,即便是現在。我們也在爲了生存與展爭奪資源。”劉曉賓點上了第三根香菸。說道。“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除非出現來自未知世界,對整個人類文明都構成了威脅的另外一個高度達的文明,不然作爲先進文明基礎的國家與民族意識不會消亡,爭奪資源的鬥爭也不會結束。母庸置疑,現今最重要的資源就是稀有金屬。”

裴承毅暗自嘆了口氣,雖然未來很黯淡,但是劉曉賓的話並沒錯。

圍繞着資源進行的鬥爭,貫穿了整個人類文明史,並且將隨同人類文明向前展而不斷演變,最終隨同人類文明消亡而結束。

“知道還有多產資源夠我們揮霍嗎?”

裴承毅愣了一下,立即搖了搖頭。

“還記得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事情嗎?對了,你看我這人,你是標準的九零後。其實我也是個僞八零後,比你大不了幾歲。”劉曉賓呵呵,爾道。”當年。阿拉伯國家爲了支援只勒斯坦的獨古鬥漆一糊,對西方國家實施石油禁運,引第一次石油危機,催生了“石油枯竭論,,讓很多人相信,石油將在五十年內耗盡。雖然現在已經證明,這是西方國家爲了控制全球石油資源製造的謬論,但是由此引的危機卻值的我們反思。我敢保證,如果把我們即將談到的事情透露出去,明天就會爆世界大戰。”

“不會這麼嚴重吧?”裴承毅還以爲劉曉賓在開玩笑。

“我可沒有跟你開玩笑。”劉曉賓長出口氣,說道,“以你跟項鋌輝的關係,肯定聽說過“炎黃計劃打手

裴承毅暗自一驚,知道劉曉賓確實沒有開玩笑。

“這個在二十七年前開始的計哉,直到現在都是共和國的最高機密劉曉賓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如果要說的話,能夠跟你談上幾個月。時間有限,我就不細說了,你以後肯定有機會深入瞭解。我要說的是。與電力革命息息相關的所有關鍵技術都來自這個凝聚了共和國幾代領導人心血的宏偉計利。甚至可以說,“炎黃計戈”是電力革命的基礎。更重要的是,根據該計劃下的一斤。研究小組的最新研究成功,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也許五十年、也許一百年,地球上的稀有金屬礦藏就將消耗一空

“只卑一百年?”裴承毅顯得很冷靜,說道,“如果馬島的勘探結果沒錯,就能,”

“那是按照現在的標準計算的。而我們對資源的需求是永無至盡的。即便按照人類文明的自然展規律,以每年百分之三的度增長,地球上的稀有金屬礦藏肯定會在一百年之內開採完畢。”劉曉賓苦笑了一下,說道,“我們可以走出地球。事實上,我們已經掌握了足夠的技術,不但可以到月球建立殖民地。只要肯投入,甚至能夠移民火星。問題是,在有限的時間內,能夠讓我們獲得來自外星球的資源嗎?毫無疑問,答案是否定的。

在現今的情況下,就算我們與美國摒棄前嫌,齊心協力,一百年之內。我們仍然得主要依靠地球。按照最樂觀的估計,最快也要到一百五十年、甚至兩百年之後,我們纔有足夠的能力從月球與火星獲取生存與展所需的足夠資源。”

“也就是說,只一個級大國能夠堅持到一百五十年之後。”

“完全正確,不是我們,就是美國,或者另外一個級大國。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即便是最有潛力的歐盟也不大可能成爲第三個選擇。”劉曉賓點上了第四根香菸,說道,“這是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沒有退縮的餘地。按照我們的估計。三十年之後,我國人口將與美國人口相當,我們與美國的鬥爭將日趨激烈。換句話說,這場級大國之間的鬥爭,將決定兩個國家十多億人的未來。只有一點打手圈子的時候站在最高端,另外的,全都會成爲人類文明展的墊腳石,成爲爲了文明本身不得不捨棄的犧牲品。雖然這不是生死存亡的鬥爭,但是不管是你、還是我、或者其他任何一個炎黃子孫,都不希望錯過這歷史性的機會。”

“看來,我們確實有必要大幹一場了

“不是現在,但是也不會等很久了劉曉賓抽了兩口煙,說道。“因爲關於馬島的戰略價值我們與美國都沒有一個肯定的結論,所以根據我們的判斷,除非美國當局出人意料的得出了更加確切的結論。不然不會擴大沖突。事實上。直到現在,我們與美國都在相互試探着前進。”

裴承毅微微皺了下眉頭,明白了劉曉賓的意思。

“換個角度看,如果美國打算押上所有老本賭上一把,不會到現在還保持沉默,早就採取行動了。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只要局勢沒有失去控制,美國就不會亂來。當然,因爲沒有結論,所以誰也不會輕易放棄。”

“照你這麼說,這場衝突將沒完沒了了?”

“從長遠看,也許如此,但是短期內,絕對不能出現這種結果。”劉曉賓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其實。這就是你的任務,也是我今天來找你的目的。”

裴承毅愣了一下,說道:“看樣子。不是你來找我,也不是老李讓你來找我吧?”

“你說呢?”劉曉賓呵呵一笑。說道,“該說的我都說了,回國之前,我會盡量幫你解決現實問題,擺平阿根廷當局與阿根廷軍方。有什麼要求的話,你得儘快提出來,我好提你安排。別跟我客氣,不然吃虧的是你自己。”

“你都說了,我可不會客氣。”

說到這,裴承毅心知肚白了。毫無疑問,劉曉賓是元派過來的。除了告訴裴承毅很多國家機密之外。還傳達了幾個非常重要的信息。如果說在此之前,裴承毅還把自己當成軍事顧問,把馬島衝突當成阿根廷的戰爭,那麼從現在開始,他就得回到本來角色,把南大西洋當成共和國的戰場。

第74章 毀滅性轟炸第34章 全面爆發第28章 新思維第57章 真正開始第102章 宏偉藍第3章 換屆選舉第31章 干擾第99章 單獨戰役第24章 四法案第20章 雙簧第27章 實戰考驗第18章 鋼鐵雄心第138章 戰略佈局第42章 大顯神威第126章 倒下的民族第20章 軍事禁運第59章 初次交手第14章 苗頭第46章 說客第11章 爲戰爭做準備第77章 退守固本第118章 充分準備第24章 別無選擇第1章 時過境遷第30章 影子戰士第9章 政治參謀第43章 和平利用第49章 因循守舊第71章 劇7941第18章 漁翁之利第49章 保留第6章 波瀾不驚第45章 風雨飄搖第38章 戰鬥單位第11章 不良感覺第6章 性格決定成敗第20章 愈演愈烈第18章 失控的戰艦第133章 高地第12章 合二爲一第123章 全面考慮序十三雄鷹展翅第35章 一鼓作氣第3章 惡鄰第10章 生存法則第43章 坦誠交流第28章 戰術調整第26章 海軍參謀長第90章 未來第174章 民衆眼裡的戰爭第79章 戰場外的戰鬥第153章 民族希望第47章 準氣象武器第103章 有驚無險第182章 美國企業的滑鐵盧第77章 退守固本第70章 針鋒相對第12章 地面戰鬥第92章 四量撥千斤第9章 政治參謀第47章 準點第23章 戰略屏障第63章 失控第135章 超遠程奔襲第114章 蜂擁而至第76章 變味第43章 藍天之主第41章 明爭暗鬥第59章 低空坦克第13章 亮牌第1章 時過境遷第54章 獨一無二第81章 早死晚死第38章 定位第68章 量才爲用第9章 空降兵第40章 殺雞用牛刀第33章 各有所需第1章 無核新時代第2章 白宮新主人第175章 政治領袖第40章 殺雞用牛刀第67章 意外收穫第47章 重生第101章 頭號艇長第44章 臨時決策第3章 通往戰爭的大門第17章 戰略決策第49章 精小強悍第15章 戰略威脅第165章 擴大化第31章 南亞橋頭堡第22章 動盪時代第70章 明爭暗鬥第24章 死灰復燃第12章 實力第178章 包袱第3章 風聲漸緊第18章 挖牆腳第65章 軍備競賽
第74章 毀滅性轟炸第34章 全面爆發第28章 新思維第57章 真正開始第102章 宏偉藍第3章 換屆選舉第31章 干擾第99章 單獨戰役第24章 四法案第20章 雙簧第27章 實戰考驗第18章 鋼鐵雄心第138章 戰略佈局第42章 大顯神威第126章 倒下的民族第20章 軍事禁運第59章 初次交手第14章 苗頭第46章 說客第11章 爲戰爭做準備第77章 退守固本第118章 充分準備第24章 別無選擇第1章 時過境遷第30章 影子戰士第9章 政治參謀第43章 和平利用第49章 因循守舊第71章 劇7941第18章 漁翁之利第49章 保留第6章 波瀾不驚第45章 風雨飄搖第38章 戰鬥單位第11章 不良感覺第6章 性格決定成敗第20章 愈演愈烈第18章 失控的戰艦第133章 高地第12章 合二爲一第123章 全面考慮序十三雄鷹展翅第35章 一鼓作氣第3章 惡鄰第10章 生存法則第43章 坦誠交流第28章 戰術調整第26章 海軍參謀長第90章 未來第174章 民衆眼裡的戰爭第79章 戰場外的戰鬥第153章 民族希望第47章 準氣象武器第103章 有驚無險第182章 美國企業的滑鐵盧第77章 退守固本第70章 針鋒相對第12章 地面戰鬥第92章 四量撥千斤第9章 政治參謀第47章 準點第23章 戰略屏障第63章 失控第135章 超遠程奔襲第114章 蜂擁而至第76章 變味第43章 藍天之主第41章 明爭暗鬥第59章 低空坦克第13章 亮牌第1章 時過境遷第54章 獨一無二第81章 早死晚死第38章 定位第68章 量才爲用第9章 空降兵第40章 殺雞用牛刀第33章 各有所需第1章 無核新時代第2章 白宮新主人第175章 政治領袖第40章 殺雞用牛刀第67章 意外收穫第47章 重生第101章 頭號艇長第44章 臨時決策第3章 通往戰爭的大門第17章 戰略決策第49章 精小強悍第15章 戰略威脅第165章 擴大化第31章 南亞橋頭堡第22章 動盪時代第70章 明爭暗鬥第24章 死灰復燃第12章 實力第178章 包袱第3章 風聲漸緊第18章 挖牆腳第65章 軍備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