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風暴來臨

《中歐安倉事務合作條約》(因爲在裡馬答署。所以火《羅馬條約》)充其量只算得上是一份準同盟條約,並不具備軍事政治同盟的基礎性條款,即沒有對飾約雙方在共同安全中所承擔的責任與義務做明確規定。

與條約本身的意義相比,由條約引申而來的意義更爲重大。

消息發佈當天的當天下午,俄羅斯總統契力亞科夫就在克里姆林宮對外宣佈,鑑於日益惡化的西部戰略環境,俄羅斯將向加里寧格勒地區增派個裝甲師與,個步兵師,並且部署更多配備了新式彈頭的“伊斯德林”型戰術彈道導彈。隨後,俄羅斯陸軍司令切爾溫斯基上將公開表示,將爲駐紮在加里寧格勒地區的俄軍配備剛剛研製成功的咕2型重型電磁炮系統,以加強俄軍的遠程打擊能力。

當然,這還沒有完結。3天之後,克里姆林宮新聞發言人正式對外宣佈,受嚴峻的戰略安全形勢影響,俄羅斯將加強戰略部隊的巡邏強度。當天稍晚些時候,2架俄羅斯空軍的戰略轟炸機越過冰島東部的警戒線,從設得蘭羣島東面進入北海上空,在進入德國本土防空識別區、與前來跟蹤監視的德國空軍戰鬥機糾纏了近2個時之後才轉向離去,並且在返航途中進入英國本土防空識別區。搞得英國皇家空軍也跟着流了一身冷汗。

次日,一家德國電視臺就對外宣稱,那2架俄羅斯的戰略轟炸機正在執行戰略巡邏任務,也就是說,2架轟炸機肯定攜帶了核武器。沒等德國當局做出反應,另外一家德國電視臺也在報道中提到,部署在加里寧格勒的俄軍戰術彈道導彈很有可能配備了核彈頭,而且瞄準了拍林等德國大中城市。該電視臺在報道中還提到,從技術角度講,俄羅斯完全有能力爲其電磁炮提供核彈頭,酗盈的最大射程高達喲千米,所以漢堡一漢諾威一愛爾福特開姆尼茨以東的德國東北部地區均在俄軍遠程炮兵的戰略威脅之下。攔截彈道導彈容易。攔截成百上千的炮彈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只不過,這次最先炸鍋的不是德國,而是波蘭。

如果說德國暫時只需要擔心俄羅斯的戰略威脅,那麼波蘭就得重點盯住部署在加里寧格勒地區的俄軍地面部隊。

要知道,二戰後的波蘭與二戰前的波蘭幾乎完全不同。

暫且不說波蘭政治形態的變遷,僅從國土來看,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波蘭的疆土東起普里皮亞季河上游,西到普羅斯納河,而二戰後的波蘭國境線整體向西移動了數十到上百千米。也就是說,現在波蘭西部地區是二戰前的德國東部地區,而白俄羅斯與烏克蘭西部的部分地區以前屬於波蘭。

很明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前蘇聯通過侵吞波蘭領土、再將責任轉嫁給德國的方式,又獲得了大片土地。事實上。俄羅斯的飛地,即加里寧格勒地區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東普魯士的一部分。

不管波蘭人是否記得這些歷史,也不會不把數萬俄軍當回事。

要知道,就在年多前。武裝到牙齒的俄軍裝甲部隊就開進阿斯塔納。推翻了哈薩克斯坦的合法政權。雖然波蘭是歐盟成員國、北約成員國、還是歐洲集體安全組織成員國,受到多個安全組織保護,法德意等國也早就承諾捍衛波蘭,就連美國也做出過保證,但是沒有哪個,波蘭人會忘記,就在,兇多年前,同樣口口聲聲要保護與捍衛波蘭的英法就在靜坐中看着波蘭淪陷。

舊0多年前江悍勇無畏的波蘭人爲保衛家園流盡了鮮血。

再次面對強敵,波蘭軍民並沒喪失勇氣與血性。

舊月2日,也就是德國電視臺大肆宣揚“俄羅斯威脅論”的第二天。也是裴承毅到訪華沙前的第三天。波蘭各地民衆自發舉行了抗議示威行動,在強烈譴責俄羅斯當局赤裸裸的武力威脅的同時,強烈要求波蘭當局以切尖行動保護國家與民衆安全。示威活動中,一些情緒激動的年輕人還衝擊了華沙等地的俄羅斯使領館,並且向使領館內投擲了雞蛋、石頭,導致數名俄羅斯外交人員負傷。

對於一個國土面積僅有引萬平方千米,人口不到刃。萬、綜合國力在全球田名之外的國家來說,敢於挑戰國土面積大出近的倍、人口多了3倍、綜合國國力更是排名全球前十的強大鄰國,絕對需要了不起的勇氣。

當天,波蘭政府在勸解民衆不要做出損害國家利益的過激行爲時就明確提到,支持歐洲集體安全組織與共和國簽訂的安全條約是捍衛國家安全、維護國家利益、保護民衆的有效手段,更是必要手段。

在政府的勸解下,波蘭民衆漸漸恢復理性,並且在2天之後結束了示威遊行。

口月5日,裴承毅到達華沙,對波蘭進行正式訪問。

這時候,再回過頭來看這幾天發生的事情就不難閱讀最新董節就洗澗書曬細凹曰況姍)小說齊傘從共和國與歐州集體安今組織飾結條約,到俄羅斯剿瓚似雙應,再到德國電視臺推波助瀾,最後在波蘭形成了聲勢浩大的反俄示威遊行。完全就是一部早就編排好了的鬧劇。當然。在這場鬧劇中,主角就是共和國與法德意等國,波蘭只算得上是配角,而俄羅斯則是客串演員。其他有份的國家則是羣衆演員。而整場鬧劇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波蘭議會支持安全條約。

可以說,在歐州集體安全組織中。最有可能否決該條約的就是波蘭。

雖然在很多人看來,法德意之外的其他幾個西歐國家與美國的關係更爲密切,比如荷蘭與比利時就一直是美國的堅定盟國,而且長期將國家安全建立在與美同盟的基礎之上。所以這兩個國家最有可能否決歐洲集體安全組織與共和國簽訂的安全條約,但是客觀的講,荷蘭與比利時當局不會笨到捨近求遠的地步,因爲不管怎麼講,德國與法國對其國家安全產生的影響都要比美國大的多。更重要的是。在歐州大一統的背景下,能夠對荷蘭與比利時構成威脅的國家都在萬里之外,而且任何歐州以外的國家都要首先打垮法國與德國,纔有可能對荷蘭與比利時構成威脅,所以法國與德國纔是荷比兩國的安全基石。由此可見,只要法德意堅決支持與共和國的安全條約,荷蘭與比利時就不會拖後腿。

與之相比,波蘭的情況就要複雜得多了。

刀世紀田年代末到盯年代初的東歐劇變之後。波蘭成爲第一批加入北約集團的前華約成員國,因此波蘭將國家安全建立在了與美同盟的基礎之上。雖然進入引世紀、特別是在大蕭條爆發之後,北約集團迅速淪喪。最終名存實亡,波蘭不得不改變國家戰略,將安全寄託在歐盟與後來成立的歐洲集體安全組織身上。但是在“三架馬車”還不具備爲整個歐州提供堅實安全保障的情況下。美國在波蘭的安全戰略中仍然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比如美國仍然承諾爲波蘭提供戰略安全保障。並且在波蘭部署了彈道導彈攔截系統。如此一來,除非法德意能夠證明能夠爲波蘭提供同樣的戰略安全保障。不然就得在別的方面想辦法,才能讓波蘭死心塌地的支持集體安全組織的戰略選擇。暫且不說法德意有沒有這個能力,在如此短的時間之內,就算法德意三國做出承諾,也很難讓波蘭議會的議員相信。如此一來,法德意三國就只能另尋他策,而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抹黑美國。因爲美國與俄羅斯飾結秘密同盟條約已經不是什麼秘密,所以利用俄羅斯來抹黑美國,就是再自然不過的了。

由此可見,這不是陰謀,而是陽謀。

可惜的是,再對如此粗淺的陽謀。美國當局卻束手無策。

站在美國的立場上,在共和國與歐洲集體安全組織簽署安全協議之後。確實很難用一個明確的立場來表達自身觀點。說直接一點,如果美國表達抗議或者擔憂,肯定會讓歐州民衆認識到,美國在歐洲有利可圖。更重要的是,這份安全條約並不是貨真價實的軍事政治同盟條約。不但沒有做細則約束,還沒有多少強制性,要是美國當局拿這份沒有直接針對第三方的準同盟條約做文章,自然會讓人懷疑美國的動機,從而越摸越黑。換個角度,美國當局肯定不能公開接受這種明顯對美國不利,而且帶有明顯排美性質的條約。如此一來。對美國當局來說。最好的選擇就是保持沉默,等事態冷卻下來之後,再發表意見,表明美縣在此事上的立場。

事實上,美國當局確實是這麼做的。

問題是,美國當局的決定,對俄羅斯沒有任何約束力。

正如前面提到的,俄羅斯只是個客串演員。

如果說俄羅斯當局看不透這個局。那絕對是不可能的事情。不管怎麼說,契力亞科夫是個頭腦精明、鬥爭經驗豐富的政治家,不可能不明白其中的厲害關係。問題是,在如此緊要的問題上。如果契力亞科夫保持沉默,受損的就只有他的政治聲望。

說直接一點,以俄羅斯的基本國情,面對中歐同盟的巨大威脅,不管誰住在克里姆林宮,都得立即站出來表明強硬立場,而且得拿出點實際行動來。不然憤怒的選民、失望的杜馬議員與居心叵測的反對派領導人就會聯手將總統拉下馬,讓俄羅斯政局改頭換面。真要走到這一步。俄羅斯的國內局勢肯定會失去控制。從而做出更加愚蠢的事情來。

當然,再把目光放長遠一點就能發現。口月刀日之後發生的事情,肯定早就在共和國與法德意等歐洲強國的計劃之中了。甚至可以說,裴承毅訪歐的真正目的不是與歐洲集體安全組織飾結一份沒有實質約束力的安全條約,而是要藉此機會,創造一個對共和國更加有利的國際環境。

那麼,什麼國際環境對共和國更加有利呢?

如果在舊年前消世界的和平與穩定更加符合其和國的利??????※

問題是,在非此即彼的曰年。在和平幾成幻想的曰年,維護和平與穩定肯定與共和國的利益沒有多大關係。

說直接點,共和國需要一個開戰的理由!

從這個角度來看待裴承毅訪歐,也就不難明白種種不俗之舉隱含的重大意義,也就不難理解美國當局爲什麼遲遲不肯表態的原因了。

可以說,以杜奇威的戰略眼光,以及對裴承毅的認識,不可能不知道裴承毅想做什麼。

在共和國元首府新聞發言人宣佈裴承毅將訪問法德意等歐洲國家之後。杜奇威就做出了準確判斷,即裴承毅要借訪歐來激怒俄羅斯。讓俄羅斯做出最愚蠢的舉動,從而爲共和國發動戰爭提供理由。

如果這麼做的不是裴承毅,而是其他共和國領導人,也許杜奇威還不會如此心謹慎。

作爲最瞭解輩承毅的美目人,杜奇威早就知道,這個數次率領共和國軍隊在戰場上建立不世功勳的領導人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那就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說狠一點,就是爲達目的不擇手段。考慮到裴承毅的個人能力、以及共和國的實力,可以說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止邁向戰爭的步伐。

出於習慣,杜奇威做出了後發制人的決定,即看清楚情況後再採取

動。

當然,格果有一些諷刺意味。

等到口月刀日,即共和國與歐洲集體安全組織形成準同盟關係的時候。已經沒有時間讓美國採取行動了。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更在杜奇威的控制範圍之拜

可以說,對俄羅斯當局的愚蠢舉措。杜奇威顯得無能爲力。

萬幸的是,讓戰略轟炸機到歐洲家門口轉一圈,在歐洲的軟肋處部署幾支部隊,威脅使用先進武器等等舉措。最多隻算得上是埋下了禍根。還沒有達到引發戰爭的程度。如此一來,裴承毅歐州執行的後半段也就沒有那麼重要了。可以說。到舊月。日,也就是裴承毅到達馬德里。開始歐洲之行的最後一站之前,都沒有什麼好關注的,而他在西班牙首都的活動卻意義非凡。

要知道,在裴承毅此次歐州之行中,西班牙是唯一一個歐洲集體安全組織之外的國家。

西班牙不是歐洲集體安全組織成員國,卻是歐州大陸上舉足輕重的國家。如果算上歐洲地區之外的影響力,特別是與拉美國家的傳統關係,西班牙的國際影響力甚至超過了意大利。即便不把這種軟實力算進去,西班牙的綜合國力也在歐盟五強之列,在歐洲大陸國家中名列第四。更重要的是,在歐洲何去何從的問題上,西班牙一直在法德意等大陸強國與英國之間斡旋,是歐盟中不可或缺的紐帶國家。用一些美國新聞媒體的評價來說,如果沒有西班牙在一些重大決策上起到的平衡作用,恐怕英國早就與法德意等國分道揚鐮,歐盟也煙消雲散了。

由此可見,西班牙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即便不考慮共和國的影響,法德意也一直在爭取西班牙,甚至一度想讓西班牙加入歐洲集體安全組織,並且給予三架馬車同等的話語權。同樣的,美國也在積極拉攏西班牙,或者說在相近辦法穩住西班牙。不讓西班牙加入法德意同盟。正是如此,數十年來,西班牙一直沒有在向左走與向右走的問題上做出決策,而是扮演了老好人的角色,並且利用歐美鬥爭獲取利益。

以當時的情況,如果裴承毅能夠在馬德里有所收穫,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收穫。也會對歐洲局勢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的評論來說。如果西班牙在中歐安全條約上持贊同態度,肯定能使該條約儘快生效。如果相反的話,這份註定要改變歐洲歷史的條約很有可能成爲一紙空文。

正是如此,裘承毅纔在離開歐洲前訪問西班牙。

同樣的,裴承毅的馬德里之行爲期3天,而不是之前訪問雅典與華沙等地的2天。

也就是說,通過延長訪問時間。共和國當局表達了將西班牙視爲與法德意同等重要的歐州友好國家的基本態度。

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爲順利開啓裴承毅的馬德里之行提供了幫助,更爲輿論造勢提供了便利條件。

正是如此,在裴承毅乘坐的專機到達馬德里之前,國際輿論就悄然

不管是共和國的新聞媒體、歐洲的新聞媒體,還是俄羅斯與美國的新聞媒體,都在舊月舊日這天全面報道了《羅馬條約》的重大意義,以及對國際局勢產生的巨大影響。有意淡化了裴承毅的馬德里之行。

這是很不正常的現象,這也意味着。從洶年開始醞釀的超強風暴終於要到來了。

第67章 意外收穫第47章 範本第24章 出山第47章 重生第48章 轉折契機第6章 波瀾不驚第62章 驚弓之鳥第57章 關鍵一步第55章 後知後覺第29章 法定程序第104章 力量決定一切第1章 激活第67章 主力對決第14章 懸疑故事第6章 顛倒是非第20章 圍殲第25章 意外失足第100章 雷厲風行第21章 思想工作第11章 爲戰爭做準備第165章 擴大化第70章 窩裡鬥第38章 大禍臨頭第47章 厲害關係第95章 眼高手低第5章 不安因素第85章 決戰跡象第49章 核戰爭陰雲第105章 何去何從第59章 沒有硝煙的戰鬥第88章 閃電般的戰鬥第6章 錢的問題第66章 多種可能第33章 各懷鬼胎第143章 敢死隊第183章 分蛋糕第30章 棋子第84章 渺茫的希望第4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118章 關鍵的一小步第23章 一反常態第59章 沒有硝煙的戰鬥第106章 無敵空降兵第13章 最高級別第173章 走向尾聲的信號第53章 強強對話第131章 不平靜的一天第88章 民族種子計劃第105章 最佳戰果第30章 超大規模第29章 開打第20章 血性第107章 潛在危險第56章 由海向陸第54章 被動選擇第43章 軍事政變第35章 發展方向第18章 風起浪涌第92章 被動局面第66章 內在動力第78章 主力艦第17章 戰爭部署第24章 驟變第66章 勢成騎虎第132章 聯合反潛第18章 漁翁之利第67章 關鍵時刻第6章 第一顆火星第126章 進攻號第27章 機會第44章 善後第38章 快節奏第62章 溝通第28章 戰略圍剿第52章 大敵將至第146章 墊腳石第30章 直接動因第100章 全面動員第31章 時過境遷第12章 憤怒的總統第134章 短促的戰役第110章 擺明立場第13章 深入探討第33章 各有所需第131章 風捲殘雲第18章 獨醒第126章 一線希望第82章 調整第12章 搭臺唱戲第13章 同志加兄弟第20章 愈演愈烈第120章 戰爭不相信眼淚第24章 四法案第27章 不爛之舌第20章 風聲鶴唳第161章 換個角度看第21章 一劍封喉第83章 造勢第66章 首輪戰略轟炸第56章 最後的機會
第67章 意外收穫第47章 範本第24章 出山第47章 重生第48章 轉折契機第6章 波瀾不驚第62章 驚弓之鳥第57章 關鍵一步第55章 後知後覺第29章 法定程序第104章 力量決定一切第1章 激活第67章 主力對決第14章 懸疑故事第6章 顛倒是非第20章 圍殲第25章 意外失足第100章 雷厲風行第21章 思想工作第11章 爲戰爭做準備第165章 擴大化第70章 窩裡鬥第38章 大禍臨頭第47章 厲害關係第95章 眼高手低第5章 不安因素第85章 決戰跡象第49章 核戰爭陰雲第105章 何去何從第59章 沒有硝煙的戰鬥第88章 閃電般的戰鬥第6章 錢的問題第66章 多種可能第33章 各懷鬼胎第143章 敢死隊第183章 分蛋糕第30章 棋子第84章 渺茫的希望第4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118章 關鍵的一小步第23章 一反常態第59章 沒有硝煙的戰鬥第106章 無敵空降兵第13章 最高級別第173章 走向尾聲的信號第53章 強強對話第131章 不平靜的一天第88章 民族種子計劃第105章 最佳戰果第30章 超大規模第29章 開打第20章 血性第107章 潛在危險第56章 由海向陸第54章 被動選擇第43章 軍事政變第35章 發展方向第18章 風起浪涌第92章 被動局面第66章 內在動力第78章 主力艦第17章 戰爭部署第24章 驟變第66章 勢成騎虎第132章 聯合反潛第18章 漁翁之利第67章 關鍵時刻第6章 第一顆火星第126章 進攻號第27章 機會第44章 善後第38章 快節奏第62章 溝通第28章 戰略圍剿第52章 大敵將至第146章 墊腳石第30章 直接動因第100章 全面動員第31章 時過境遷第12章 憤怒的總統第134章 短促的戰役第110章 擺明立場第13章 深入探討第33章 各有所需第131章 風捲殘雲第18章 獨醒第126章 一線希望第82章 調整第12章 搭臺唱戲第13章 同志加兄弟第20章 愈演愈烈第120章 戰爭不相信眼淚第24章 四法案第27章 不爛之舌第20章 風聲鶴唳第161章 換個角度看第21章 一劍封喉第83章 造勢第66章 首輪戰略轟炸第56章 最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