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基礎

代戰爭打的是綜合國力,經濟是綜合國力中最重要~

29日一整天,王元慶都在國務院調查瞭解國內經濟情況、國際經貿環境,獲得經濟方面的第一手資料。

論經濟工作能力,顧衛民比不上龐興龍。

幸運的是,顧衛民出任國務院總理時,共和國的經濟情況已經好轉;龐興龍在離任前爲產業結構調整打下了堅實基礎,沒有給顧衛民留下難題。

管理財務方面,顧衛民的能力無可挑剔。

2021年,共和國的財政赤字達到創紀錄的82543億、國內通貨膨脹超過7%;到2023年,不但財政赤字減少到1億、國內通貨膨脹不到,顧衛民還提出在2年之前償還債中的67%。

龐興龍推薦顧衛民出任總理,不是反對王元慶進入中央,而是看中了顧衛民的能力。

從紀佑國執政,到趙潤東掌權,共和國一直施行擴張式的財政政策,推進以產業結構調整爲核心的社會經濟改革。龐興龍離任時,共和國“欠債”超過30萬億!雖然大舉發行國債解決了基礎建設與刺激經濟的資金問題,但是也產生了嚴重的負作用,留下了後患。不說別的,2015年到2022年,共和國的通貨膨脹一直在65%以上,相當於將百姓手中的財富“稀釋”了一半。

擴張式財政政策不可能持久,欠的債遲早要還。

隨着產業結構調整準備完成,以電動技術、生物技術、通信技術、電子技術等高新技術爲主的高科技、高附加產業逐步取代資源型與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共和國不但正式步入發達國家行列,經濟發展也逐步走上正軌。

在此情況下。換一個更會“理財”地總理能夠最大限度地鞏固共和國地經濟基礎。

在國防部“混”了5年。專門負責管理國防預算地顧衛民成爲最佳選擇。

王元慶不得不承認顧衛民地“特殊”能力。在他地控制下。幾乎每一筆錢都花到了刀刃上。

2024年前三季度。財政支出不但沒有“超支”。還節餘了9800多億。

按照顧衛民提交地預算報告。全年財政節餘有望達到40。比年初預算時超出15%。因爲要在年底拿出2025年財政預算方案。所以顧衛民已經擬定了草案。提出將2025年地財政預算控制在33萬億之內。力爭在2025年底節餘75000億。爲完成長期計劃奠定基礎。只是現在看來。顧衛民地宏偉目標肯定無法實現了。

看上去。共和國很“富有”。

實際上,共和國的腰包里根本沒有幾個錢。

因爲全球性大蕭條還未結束,所以推動經濟發展仍然是共和國地核心任務。

貿易戰“偃旗息鼓”後,各國紛紛加大“政府消費”,以基礎建設投資、政府擔保貸款、公共資源消費等等方式刺激本國經濟發展,直接後果是各大經濟體都囤積了數年、甚至數十年都消化不了的剩餘物資。美國民主黨在大選中獲勝,韋斯特伍德上臺後肯定會大力“整治”美國經濟,將更多的財力用於刺激國內消費;共和國逐步控制周邊市場,經濟發展從擴張轉爲固基,世界經濟將有所好轉。

好轉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在此期間,不管哪個國家,都得想辦法消耗掉堆積成山地剩餘物資,爲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這也是一場由多方參與地大規模地區戰爭必然爆發的基本依據。

與其他國家不同,在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下,共和國存在的不是“物資嚴重過剩”的問題,而是“資源不足與分配不平衡”的問題。也就是說,其他國家拼命消耗庫存、爲經濟發展提供活力地時候,共和國卻得小心翼翼的利用有限地資源、合理分配經濟資源與社會財富、以此推動經濟發展。

按照顧衛民的說法,即便將2026年底完成地目標降低一半,問題依然非常嚴峻。

趙潤東肯定給顧衛民打了招呼,不然顧衛民不會準備得如此充分。

王元慶提出爲戰爭留下額外預算後,顧衛民就拿出了一份非常詳細的評估報告。

如果戰爭在半年內結束,在不考慮裝備損失地情況下,根據軍人傷亡的情況,戰爭支出在1500018000間,戰後國防力量重建等將耗資1200015000總支出近3萬億元。

如果戰爭持續1年,直接支出將超過35000間接支出3萬億,總支出近7萬億。

如果戰爭持續2年,直接支出將超過8萬億,間接支出55000總支出超過1億。

如果戰爭持續2年以上,總支出很有可能超過20萬億。

非常驚人,也非常令人震撼的一

雖然王元慶不知道顧衛民怎麼得出這些結論的,但是有一點可以承認,戰爭支出有多無少,規模擴大後,花錢比流水還快。

按照顧衛民的說法,半島戰爭將耗光共和國5年內的所有積蓄。

讓王元慶感到驚訝的是,顧衛民不再反對以軍事手段解決問題。王元慶提出儘快擬定詳細的戰爭預算、提前採購各類戰爭物資後,顧衛民拿出了另外一份非常詳細的計劃,明確提到了進行戰爭準備的主要事項。

裝備的問題不大,畢竟共和國的武器裝備保有量在世界上數一數二。

即便某些保有量較少的先進裝備,戰爭時期的生產能力都比平常時期高得多。以J-14戰鬥機爲例,一條生產線在和平時期的年產量不會超過200,保證能夠留住足夠的熟練工人;戰爭時期,只要解決了原料與配件地供應問題,月產量就能超過1架,如果培養了大批熟練工人,年產量完全有可能突破。即便是相對特殊的海軍艦艇,在確保原料與配件供應的情況下,建造速度都能比平時提高一倍以上。

大規模戰爭,彈藥等消耗類物資的需求量遠遠超過了武器裝備。

和平時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大量囤積彈藥,因爲大部分彈藥不能像處理二手武器一樣贈送給其他國家,如果不在戰場上消耗,還得花錢銷燬。以美國的空射巡航導彈爲例,和平時期的存量不到000枚,在伊朗戰爭地頭幾天就用掉了近千枚。如果美國沒有強大的軍事工業,有膽量在戰爭中大量使用存量不多地先進彈藥嗎?

光有物資無法打贏戰爭,還得將物資運送到作戰部隊手中。

後勤保障能力對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嚴峻挑戰。

爲了打伊朗戰爭,美國動員1多艘巨型貨輪,平均每天向前線運送15000~:各類戰爭物資,爲此在運輸途中每天消耗近5000~:各類物資。雖然朝鮮半島就在共和國身邊,有丹東、臨江、圖門3條鐵路通往朝鮮,但是陸運的能力不如海運,還得考慮鐵路線遭到轟炸的風險。

顧衛民沒有介紹朝鮮的情況,重點介紹了國內的情況。

3鐵路線,最多保證15萬地面部隊地作戰消耗。

算上公路運輸,扣除戰爭對運輸能力的影響,最多保證20萬地面部隊在前線作戰。因爲朝鮮沒有足夠地國防工業基礎,還非常容易遭到打擊,所以還得考慮爲朝鮮軍隊提供必要的援助。如此一來,能夠派遣7個軍在前線作戰就非常不錯了。

部署在國內的空軍仍然需要足夠的後勤保障。

幸運的是,共和國擁有強大的交通基礎設施,足以滿足後勤保障需求。

顧衛民提到地最後一個問題連王元慶都沒想到,既傷亡軍人的救治與安置工作。

有戰爭就有傷亡,老撾戰爭暴露出了共和國在軍醫隊伍建設上地不足。即便可以在戰爭時期動員各大軍事醫院、以及地方公立醫院的醫務人員,也得在距離前線不遠地後方,最好在國內設立戰時醫院,爲傷員提供最好的救治服務。

與其他動員相比,因爲牽涉到了非軍事人員,所以難度相對大一些。

按照顧衛民地意思,除了中央政府之外,還得發揮地方政府、特別是戰區附近的地方政府的能力,分擔中央政府的壓力。

王元慶暫時沒有同意顧衛民的建議,因爲趙潤東明確說過,要“低調”。

忙了一天,確定主要問題後,王元慶給國務院部署了任務,讓顧衛民全權負責相關準備工作。

謝絕了顧衛民準備的晚宴,王元慶與葉致勝離開了國務院。

“元首肯定給顧衛民打了招呼。”上車後,葉致勝就談開了,“不然今天不會這麼順利,還好,免得我們浪費口水。”

王元慶笑着搖了搖頭,說道:“你總是喜歡戴着眼鏡看別人。顧衛民是老趙親手提拔起來的,雖然某些時候與我們的見解有衝突,但是在維護國家利益時他不會比我們差。之前大家都在爲和平努力,隨着爆發戰爭的可能越來越大,繼續爲和平努力變得沒有意義,不管是誰,都會在國家利益的驅使下改變態度,應對新的局面。”

葉致勝笑了笑,說道:“王哥,我還得繼續向你學習啊。”

“慢慢來吧,你還年輕。”王元慶也笑了起來。

這時,車內的電話響了起來。

葉致勝遲疑了一下,王元慶也皺起了眉頭,因爲打進來的不是普通線路,而是軍情局專門設置的保密線路。

封推期間,半小時一更,閃爍更兄弟們一起瘋狂,讓大家爽個夠!

啥票啥支持都來點

第52章 大敵將至第128章 黯然離去第39章 提前參戰第12章 地面戰鬥第35章 有備而來第87章 海軍的表演第24章 風暴來臨第15章 戰略威脅第23章 安全事務合作條約第144章 技術革命第59章 未來序十四鷹擊長空第2章 新老組合第38章 孤注一擲第57章 挑戰書第54章 中堅力量第91章 爲決戰做準備第136章 超級反艦導彈第150章 片面停火第104章 速度競賽第9章 針對性第86章 戰前動員第40章 玩概念第35章 絕境第25章 欲擒故縱第63章 一錘定音第56章 最後的機會序三獅羣圍獵第74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166章 以攻代守第96章 爭分奪秒第164章 有得必有失第75章 內外並重第9章 國家代言人第19章 干將出馬第9章 政治參謀第105章 佔領區第82章 堅持路線第19章 請求援助第43章 大家當第13章 最高級別第97章 爭取主動權第43章 和平利用第135章 持久消耗戰第53章 新式戰爭第36章 將帥離心第22章 空中爭雄第7章 潛移默化第22章 最高決策第16章 捧殺第58章 聲東擊西第13章 聯合火力支援第65章 政治家的對話第45章 風雨飄搖第8章 利益之爭第16章 聯合指揮部第9章 最高威脅第94章 變色龍的國家第7章 觀念轉變第23章 一反常態第39章 提前參戰第75章 內外並重第22章 動盪時代第141章 積重難返第35章 有備而來第71章 全面爆發第23章 安全事務合作條約第113章 拋磚引玉第26章 最高精神領袖第115章 面對誘惑第134章 短促的戰役第46章 航母風波第31章 愛國者第75章 坐等第12章 地面戰鬥第169章 新德里的災難第54章 外交鬥爭第10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45章 雷霆一擊第48章 冒險第41章 毀天滅地第111章 一擊即潰第43章 戰爭問題第16章 基礎第20章 最佳科學顧問第150章 圍點打援第7章 潛移默化第51章 潛艇殺手第69章 司令官的價值第50章 試驗戰爭第153章 機會第105章 敵後立足第6章 拷問第110章 叛逃風波第24章 撲朔迷離第14章 真實身份第34章 事發突然第102章 第二戰線第94章 空中決鬥第15章 未來之眼
第52章 大敵將至第128章 黯然離去第39章 提前參戰第12章 地面戰鬥第35章 有備而來第87章 海軍的表演第24章 風暴來臨第15章 戰略威脅第23章 安全事務合作條約第144章 技術革命第59章 未來序十四鷹擊長空第2章 新老組合第38章 孤注一擲第57章 挑戰書第54章 中堅力量第91章 爲決戰做準備第136章 超級反艦導彈第150章 片面停火第104章 速度競賽第9章 針對性第86章 戰前動員第40章 玩概念第35章 絕境第25章 欲擒故縱第63章 一錘定音第56章 最後的機會序三獅羣圍獵第74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166章 以攻代守第96章 爭分奪秒第164章 有得必有失第75章 內外並重第9章 國家代言人第19章 干將出馬第9章 政治參謀第105章 佔領區第82章 堅持路線第19章 請求援助第43章 大家當第13章 最高級別第97章 爭取主動權第43章 和平利用第135章 持久消耗戰第53章 新式戰爭第36章 將帥離心第22章 空中爭雄第7章 潛移默化第22章 最高決策第16章 捧殺第58章 聲東擊西第13章 聯合火力支援第65章 政治家的對話第45章 風雨飄搖第8章 利益之爭第16章 聯合指揮部第9章 最高威脅第94章 變色龍的國家第7章 觀念轉變第23章 一反常態第39章 提前參戰第75章 內外並重第22章 動盪時代第141章 積重難返第35章 有備而來第71章 全面爆發第23章 安全事務合作條約第113章 拋磚引玉第26章 最高精神領袖第115章 面對誘惑第134章 短促的戰役第46章 航母風波第31章 愛國者第75章 坐等第12章 地面戰鬥第169章 新德里的災難第54章 外交鬥爭第10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45章 雷霆一擊第48章 冒險第41章 毀天滅地第111章 一擊即潰第43章 戰爭問題第16章 基礎第20章 最佳科學顧問第150章 圍點打援第7章 潛移默化第51章 潛艇殺手第69章 司令官的價值第50章 試驗戰爭第153章 機會第105章 敵後立足第6章 拷問第110章 叛逃風波第24章 撲朔迷離第14章 真實身份第34章 事發突然第102章 第二戰線第94章 空中決鬥第15章 未來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