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

元軍主力的北撤,不論對於福安府的小朝廷還是對流求的中興社而言,都應該算是個絕好的機會。所以伯顏行前對此有令,要嚴密封鎖消息,以免各地的抵抗分子聞風而動,讓本不平靜的東南局勢雪上加霜。

不過封鎖消息只能算是個無奈的權宜之計,在短期內穩定人心而已。伯顏當然也不指望能把軍情一直瞞下去,只求能爭取足夠長的時間,讓留守臨安的董文炳有機會將兩浙等地的力量整合一遍,儘快將新徵服的州府消化穩定下來。至多半年,估計大軍就可以北征回師,南國的局勢自然也就不會再有反覆。

不過伯顏的這個目的似乎很難達成,因爲主力的撤離會導致留守兵力不足。進而必然使元軍控制地方的強度減弱,各地抵抗蜂起的情況下,短則十天半月,長則二三個月,元軍兵力空虛的實情肯定就遮掩不住。

對此,伯顏帳下的漢人萬戶史樞給他出了一個“好主意”,這主意甚爲狠毒,乃是用非常手段震懾地方,也就是殺人立威,不僅要殺人,而且是要殺很多人。簡單來說就是下令南方所有新徵服地方用最嚴厲的方式排查抵抗者,以及可能的抵抗者。只要跟抗元兩個字搭上一點點邊就必須毫不猶豫的抓起來殺掉。

這史樞是元廷中漢人第一家族史家的子弟,史天澤的侄子。但他估計從來沒有過什麼民族的概念,看待南方的漢人估計連豬狗畜生都不如,比蒙古人還要狠,嘴皮子動動就打算讓成千上萬的漢人喪命。

爲了穩定南方大局,伯顏當然批准同意了這個大規模屠殺鎮壓潛在抵抗者的計劃,並將其命名爲“四月半清剿計劃”。

這個計劃自然也是絕密中的絕密,但在張鏑這裡,元軍上層的計劃卻似乎沒有什麼秘密可言。因爲如兩浙大都督范文虎等高層官員已被中興社派出的內線人員掌握着。通過海州施居文等人的關係甚至還和右丞張惠等朝中大員搭上了線,在內線的積極運作下,元廷上下的重大決策極少能捂住了不外露。

另外,中興社的飛鴿傳信系統經過一年多的佈置已經取得了很大進展,在泉州、流求、昌國、海州乃至呂宋都建立了專門的鴿舍和養鴿人聯絡點。所以元廷中透露出的秘密用不了兩天就能及時的傳到中興社,甚至很多情況還在籌劃中就早早的飛到了張鏑的案頭。

這次的“四月半清剿計劃”當然也不例外,范文虎在臨安大營的高層將領議事中一得到消息就很主動的向負責監控他的姚七一五一十的透露出來,姚七意識到此情重大,立即派人以飛鴿向流求傳達。

與此同時,元軍的清剿行動已經迅速展開,殺戮從北向南,先在原先抵抗就比較激烈的鎮江、平江、安吉州等地開始。所在州縣士民,凡是有一絲絲的不順從跡象,駐守的元軍及其僕從軍便可即行抓捕,無需審問就誅殺,而且是整村整寨的殺、不論首從的殺,甚至某些地方,只要四尺以上的男丁都可直接捕殺勿論。

殺到後來,已經脫離了所謂的清剿亂民的意思,演變成了純粹的屠戮。殺人者撕下了最後的面具,甚至無需再掩藏假公濟私、趁火打劫的本相。可以爲了占人妻女,也可以爲了奪人錢財,隨隨便的安插一個暗通叛賊或者心懷不滿支持宋軍的罪名,儘可以抓起來殺掉。

一時間人頭滾滾,率先遭到清剿的地方無一處不腥風血雨,無一家不人心惶惶。這些城中恭順的百姓們當初元軍進城的時候沒有抵抗,現在想抵抗都來不及了。

“四月半清剿計劃”於兩天後就傳到了張鏑手上,但僅僅兩天時間,臨安以北的好幾個州縣已經慘遭鎮壓,每個城中因之而死的少則數千,多則幾萬,若遇零散的抵抗,則殘殺更甚,如抵抗最激烈安吉州幾乎全城都被屠滅。

按照順序,接下來的清剿就要蔓延到臨安以南的各個州縣,伯顏勢必是想要在大軍北撤前以最爲血腥的手段徹底鎮住這些新徵服的地方。

張鏑甚感危急,只要相隔一天,就是成千上萬的人被殺死。但中興社遠水解不了近渴,自身的力量也不足以立刻組織起來與元軍主力決戰。

那麼就只能設法讓民衆自救了。張鏑緊急與胡隸、袁鏞及中興社上層商議對策,最終討論出來一個“連環信”的辦法。就是把元軍的“四月半清剿計劃”抄錄幾百份,並將其後繼乏力欲以殺人立威的目的一一點出,派遣幾十批通信船前往東南沿海各地傳播,並說明收信者需原樣傳抄十份以拯救十人功德無量云云。

一兩天以後,伯顏的大軍還沒開始對兩浙南部州縣開刀,忽然就覺得氣氛有了變化。各處州縣紛紛同仇敵愾,一盤散沙的百姓們一夜之間凝聚起來羣起反抗,至少也是逃入深山躲避殺戮,很多縣城都空了。

兩浙及周邊新佔地方人口近千萬,有州府十四,縣城數十個,鄉村塢堡寨磊更是不計其數,想要殺乾淨是不大可能的。這樣有計劃的殺人行動事出突然還可奏效,一旦被公之於衆,百姓就會四散出逃或結寨自保,再想逐個殺過去就太費力氣了,何況這個計劃初衷本來就不僅僅是殺人而已,而是要震懾住漢人,使之一時間不敢再有反抗之心。

但現在,元軍的殺戮計劃已經毫無秘密可言,在有心人的宣揚之下,震懾的作用已經失去,反而起到了反作用,激起了民衆更強烈的反抗之心。更何況,元軍主力即將北上的消息也已經被傳的沸沸揚揚,這場“最後的瘋狂”也就失去了繼續執行的意義。

另外,各處新投“聖朝”的頭面人物也都不約而同的發聲,向行營聯名上書請求停止“四月半清剿計劃”,且擺出皇帝曾下過寬仁愛民,要對江南慎殺少殺的旨意,言下之意就是要聯名向大都告狀。

伯顏頓覺棘手,有些騎虎難下,眼看這“四月半清剿計劃”是失去效果,而且一時間也難以執行徹底,不僅沒法將抵抗者殺光,反而製造了更多抵抗者。更重要的是,大都的皇帝陛下又來聖旨催促,實在耽擱不起了,只能將這殺人行動停下,集合主力大軍,準備立即北上。

第一百十三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上)第三百九十章 弱國無外交(下)第五十二章 張鏑請戰 陸秀夫奉旨犒師第八十九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下)第十八章 屯駐呂宋 再立新寨名太平第七十三章 浮橋計劃 禿蠻帶的新策略第一章 死而復生 緣是蝴蝶夢莊周第三百七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十八)第二百一十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三)第二百九十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二)第三百五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一)第一百五十一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上)第一百三十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上)第一百八十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四)第十六章 安南攬才 雲屯港義釋罪奴第四十章 收服“龍王” 好漢子何必從賊第二百七十一章 北元密探(五)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上)第三百六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六)第一百三十七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五)第六十五章 除舊佈新 潘司吏出獄歸順第三十一章 頓解燃眉 十萬金帛隨船至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大反攻(三)第三百七十七章 祥興和議(下)第三百八十六章 城下之盟第一百七十三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九十一章 編戶齊民 人口是根本之重第一百五十二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中)第三百四十二章 皇帝說,打仗真好玩第八十章 攜民南渡 最貴者莫過人心第一百七十六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三百六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七)第二百七十一章 北元密探(五)第一百零二章 南征之議 黃破嘴攤上事了(上)第十六章 安南攬才 雲屯港義釋罪奴第六十七章 再下二城 聞捷報羣醜爭功第三百三十章 有得必有失第二十章 流求新貌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國的凝視(一)第二百八十五章 裹紅巾的反賊(四)第二百二十三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六)第三十二章 飛鴿傳信 千里音訊一日達第三百四十章 景炎皇帝駕崩了第二百三十七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八)第一百八十五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九)第二百九十章 暗流涌動(五)第三百七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十七)第十五章 瓊島求醫 杜神仙慧眼識珠第三百九十一章 倭寇的蹤跡第五十三章 元使被殺 陳宜中用備虜策第三百二十三章 韃子的反撲(三)第一百十八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中)第一百零八章 以石擊卵 擁萬衆長驅直下第二百四十二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四)第三十三章 不拘一格 劉十九放手招才第二百九十八章 楊村驛絞肉機(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風雲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下)第一百八十九章 建德之敗 蘭邑小城不堪守第三百六十九章 隆興大會戰(十三)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個擊破(二)第三百九十三章 攻守之勢第三百九十一章 倭寇的蹤跡第二百三十七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八)第三百五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一)第九十二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八)第二百七十一章 北元密探(五)第五十一章 勤王軍至 升官加爵受封賞第一百五十二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中)第四十章 收服“龍王” 好漢子何必從賊第三百九十五章 乃顏之亂(一)第二百五十八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三)第三百二十章 論持久戰第三百七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十六)第一百四十一章 山窮水復 下處州東行遇阻第三百六十六章 隆興大會戰(十)第二百二十五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八)第六十一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上)第一百零三章 南征之議 黃破嘴攤上事了(下)第二百七十八章 山雨欲來(一)第三百七十七章 祥興和議(下)第四百零三章 戰略大反攻(五)第一百十四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下)第一百九十八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四)第二百四十九章 帝國的凝視(二)第三百十七章 韃子都是紙老虎第四百零四章 戰略大反攻(六)第二十一章 規模小成 澎湖島建復興社第六十五章 除舊佈新 潘司吏出獄歸順第二百十九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下)第二百三十六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七)第二百四十九章 帝國的凝視(二)第二百八十九章 暗流涌動(四)第一百二十七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上)第二百六十二章 狗急跳牆(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四)第三百八十六章 城下之盟
第一百十三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上)第三百九十章 弱國無外交(下)第五十二章 張鏑請戰 陸秀夫奉旨犒師第八十九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下)第十八章 屯駐呂宋 再立新寨名太平第七十三章 浮橋計劃 禿蠻帶的新策略第一章 死而復生 緣是蝴蝶夢莊周第三百七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十八)第二百一十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三)第二百九十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二)第三百五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一)第一百五十一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上)第一百三十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上)第一百八十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四)第十六章 安南攬才 雲屯港義釋罪奴第四十章 收服“龍王” 好漢子何必從賊第二百七十一章 北元密探(五)第一百五十七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上)第三百六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六)第一百三十七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五)第六十五章 除舊佈新 潘司吏出獄歸順第三十一章 頓解燃眉 十萬金帛隨船至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大反攻(三)第三百七十七章 祥興和議(下)第三百八十六章 城下之盟第一百七十三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九十一章 編戶齊民 人口是根本之重第一百五十二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中)第三百四十二章 皇帝說,打仗真好玩第八十章 攜民南渡 最貴者莫過人心第一百七十六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三百六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七)第二百七十一章 北元密探(五)第一百零二章 南征之議 黃破嘴攤上事了(上)第十六章 安南攬才 雲屯港義釋罪奴第六十七章 再下二城 聞捷報羣醜爭功第三百三十章 有得必有失第二十章 流求新貌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國的凝視(一)第二百八十五章 裹紅巾的反賊(四)第二百二十三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六)第三十二章 飛鴿傳信 千里音訊一日達第三百四十章 景炎皇帝駕崩了第二百三十七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八)第一百八十五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九)第二百九十章 暗流涌動(五)第三百七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十七)第十五章 瓊島求醫 杜神仙慧眼識珠第三百九十一章 倭寇的蹤跡第五十三章 元使被殺 陳宜中用備虜策第三百二十三章 韃子的反撲(三)第一百十八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中)第一百零八章 以石擊卵 擁萬衆長驅直下第二百四十二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四)第三十三章 不拘一格 劉十九放手招才第二百九十八章 楊村驛絞肉機(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風雲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下)第一百八十九章 建德之敗 蘭邑小城不堪守第三百六十九章 隆興大會戰(十三)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個擊破(二)第三百九十三章 攻守之勢第三百九十一章 倭寇的蹤跡第二百三十七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八)第三百五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一)第九十二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八)第二百七十一章 北元密探(五)第五十一章 勤王軍至 升官加爵受封賞第一百五十二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中)第四十章 收服“龍王” 好漢子何必從賊第三百九十五章 乃顏之亂(一)第二百五十八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三)第三百二十章 論持久戰第三百七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十六)第一百四十一章 山窮水復 下處州東行遇阻第三百六十六章 隆興大會戰(十)第二百二十五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八)第六十一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上)第一百零三章 南征之議 黃破嘴攤上事了(下)第二百七十八章 山雨欲來(一)第三百七十七章 祥興和議(下)第四百零三章 戰略大反攻(五)第一百十四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下)第一百九十八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四)第二百四十九章 帝國的凝視(二)第三百十七章 韃子都是紙老虎第四百零四章 戰略大反攻(六)第二十一章 規模小成 澎湖島建復興社第六十五章 除舊佈新 潘司吏出獄歸順第二百十九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下)第二百三十六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七)第二百四十九章 帝國的凝視(二)第二百八十九章 暗流涌動(四)第一百二十七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上)第二百六十二章 狗急跳牆(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四)第三百八十六章 城下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