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浮橋計劃 禿蠻帶的新策略

只差一步就上岸了,卻又被攆了回來。禿蠻帶咬碎鋼牙,只得下令鳴金收兵。

“狡猾的南人,懦夫!只敢做縮頭烏龜,有種跟我大蒙古的勇士真刀真槍來一場!”撒思吉進了大帳,將頭盔扯下來丟在地上,憤憤罵道。

“這些不中用的漢人狗崽子,一萬多人還拿不下一個小小的水寨,這仗還得我蒙古勇士來打!”禿蠻帶也罵道。

“唉!只是我們的騎兵過不了河啊!”

“過不了也得過,傳我軍令,連夜搭建浮橋,明日入夜之前必須要讓騎兵得過!”

兩里長的浮橋一天之內搭建起來,禿蠻帶的口氣真是挺大的,當然如果沒人干擾的話或許是可以的,因爲河口水勢平緩簡陋的浮橋也不會被沖斷。前提是對面的張鏑能夠配合一點不來搗亂,那麼張鏑會配合禿蠻帶的大工程嗎?

元軍敗了兩場,一萬漢軍死傷三千多人,幾乎損失了三成。民夫的傷亡倒是少一點,還剩八九千人,不過這些人除了撐船,完全沒有戰力,用來搭橋倒正好合適。這浮橋搭建起來其實不難,因爲元軍中還有近八百隻船,就算平鋪起來也夠兩裡的長度了。

或許禿蠻帶並不是意識不到將浮橋搭到對岸的難度和危險性,只不過他實在咽不下這口氣,不管是上策還是下策都要試試看。

邳、泗兩地強徵來的民夫又要受苦了,反正到了軍寨以後所有粗活都是他們幹,吃的最差、做的最多,非但要受蒙古人的欺凌,漢軍們也要騎在他們頭上。上頭們一句話,幾千民夫就要沒日沒夜的搭建浮橋,這浮橋是用小船橫向連接,上邊鋪上木板,隔幾十步則打下一個樁子固定。很多人需要下到水裡幹活,一整天只露出頭手,而且動作稍慢就會有漢軍監工一鞭子抽過來。不斷有民夫被打死、累死、淹死,禿蠻帶要的是進度,反正民夫的命不值錢,累死幾個打死幾個算不上什麼損失。

民夫們不是沒想過逃跑,但付諸行動的都在營寨前掛着呢,一溜幾十個腦袋懸在旗杆上示衆,這就是逃跑之人的下場。

在這些民夫當中,有一個泗州人,名叫王頭,此刻正在浮橋上釘木板,他有個弟弟王二,本來一同被強徵過來給大軍撐船,但在前日的水戰中死了,據說是划船的時候驚慌,被船上的軍官砍了頭。

他才十六歲,從沒見過這樣刀兵血火的陣仗,哪裡能不驚慌呢,就這麼被殺小雞崽一樣砍死了,連屍首也沒找到。

這兩天死的人夠多了,區區一個十六歲的小子,不會引起旁人一點的哀憐,他死前唯一的影響,也就人頭落水濺起來的那點水花吧。

但那是王頭的弟弟,他唯一的弟弟,沒了。輕輕巧巧一句話,沒了。

王頭沒有眼淚,這苦難的世道早就遲鈍了他的淚腺,但他心裡恨,他恨不能殺光了那些作威作福的韃子,還有那些狐假虎威的漢軍,他恨不能燒盡了這大軍的營寨給弟弟陪葬。

“磨磨蹭蹭幹什麼,再偷懶就下水去定樁子!”伴隨着罵聲,啪的一聲鞭響,旁邊的漢人監工一鞭子抽在王頭的背上,皮肉火辣辣的疼。王頭咬牙忍住,收回心思,手上加快了速度不敢再停。

在禿蠻帶的嚴令之下,浮橋的建造進度很快,已從水寨前延伸出來幾百步遠,橋上木板寬達兩三丈,足夠三四騎並排通過。

造橋的過程中,宋軍似乎特別安分,除了幾隻蒙衝遠遠窺伺,並未過來騷擾破壞,不過元軍也絲毫不敢放鬆,每段浮橋都有重兵看守,各種防禦器械齊備,甚至也有有震天雷和猛火油,而且近岸還有回回炮防禦着,說是嚴防死守並不爲過。

天色近晚,浮橋已經造了一半,不過在張鏑看來,元軍辛辛苦苦造的這個大工程純粹是個笑話,兩里長的浮橋等於是兩里長的軟肋,忠勝軍隨時可以利用來去自如的水上優勢將浮橋切斷,除非元軍在整座浮橋上駐重兵節節防禦,但那樣豈不是作繭自縛,又有多少力量可以騰出來攻擊?更何況浮橋即便造成,又如何突破忠勝軍嚴密的灘頭防禦?

張鏑沒有義務幫助敵人指出破綻,相反,讓敵人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正是他所希望的。不過放任元軍自顧自造橋似乎也不太好,那樣顯得太不尋常,說不定就讓禿蠻帶回過味兒來意識到這個拍腦袋決策的缺陷。所以這個時候張鏑有必要去“搭把手”,並且這手還得搭的有度,這個度就是既能給元軍造成一定的麻煩,但麻煩又不能太大,不能讓元軍放棄了造橋。有時候適當的挫折反而更能激發人的鬥志,爲防止禿蠻帶玩膩了單機模式的造橋遊戲,張鏑又派出了“東海龍王”陳閔送去一點小小的挑戰。

“宋兵來了!”

傍晚,浮橋上幹活的王頭正吃力的將繩索繫上一側的木樁,忽聽到有人急切的呼喊。

擡頭望去,對面果然來了幾十只船,仍舊是那種帶殼子木船,浮橋上的元軍頓時戒備起來。

王頭巴不得宋軍將欺壓他們的這些元兵趕盡殺絕,甚至想衝出去助宋軍一臂之力,但是看着劍拔弩張的元兵,自己赤手空拳的,似乎也做不了什麼。

宋軍漸漸靠近,一些人持着巨斧,試圖砍斷固定浮橋的樁子,但橋上元兵弓弩齊發,將他們逼了回去,接着元軍這邊的蒙衝也過來支援,你來我往糾纏了一陣,雙方損失都不大,浮橋也完好。

“怎麼不用火燒呢?”王頭看着宋軍退去,心中暗暗着急。

不多久,宋軍又來了,這回帶了不少火箭,但元軍也早就有備,燒橋沒有成功。

這樣來來回回好幾次,宋軍用了各種辦法來找麻煩,但似乎麻煩都不算特別大,元軍尚能保住浮橋不毀。

禿蠻帶得報,傳命加快浮橋建造速度,又調了不少人員器械加強浮橋的防禦。

第一百八十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四)第二百六十四章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第一百二十八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三)第二百九十五章 各個擊破(四)第二十四章 家書急催 時隔一載返故鄉第三十五章 以點擴面 環島再繪新藍圖第六章 表功饗士 攜書持禮拜府尊第四十八章 銅銃新成 得利器如虎添翼第一百十六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下)第四百十九章 白溝河 決戰(六)第五十七章 連島起義 鷹集山遊擊破敵(上)第二百零五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一)第三百五十四章 祥興北伐(三)第三百五十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三)第三百六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八)第三百三十五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情(一)第四百零九章 戰略大反攻(十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三百五十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三)第三百六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十一)第三百六十六章 隆興大會戰(十)第二百八十一章 山雨欲來(四)第三百七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十六)第五章 鋒芒初露 一戰奮勇誅賊酋第三百四十章 景炎皇帝駕崩了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中)第二百六十八章 北元密探(二)第二章 避禍歸鄉 男兒志在行四方第三十二章 飛鴿傳信 千里音訊一日達第三百四十二章 皇帝說,打仗真好玩第三百十七章 韃子都是紙老虎第四百二十一章 白溝河 決戰(八)第四百零二章 戰略大反攻(四)第六十六章 淮泗豪傑 小刀會姚氏八雄第二百二十一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四)第三百零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二)第一百十二章 黔驢技窮 黃破嘴求和不成第三百八十三章 倭島攻略(五)第九十四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中)第七十章 隔水對峙 試以舟師克步騎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投羅網第二百五十八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三)第四十章 收服“龍王” 好漢子何必從賊第五十七章 連島起義 鷹集山遊擊破敵(上)第十三章 二上流求 劉石堅整頓寨務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二)第二十八章 鳴鐘聚徒 袁天與曉陳大義第三百四十六章 定都中興府第二百六十一章 狗急跳牆(一)第五十一章 勤王軍至 升官加爵受封賞第四十三章 烈女忠僕 血海深仇終得報第三百十五章 招安還是求和第一百四十七章 孟傳投敵 慶元府暗潮洶涌第十七章 以小博大 四兩可以撥千斤第二百七十二章 北元密探(六)第二百六十一章 狗急跳牆(一)第三百四十章 景炎皇帝駕崩了第二百三十八章 謀定川蜀第三百二十六章 改造義軍第一百四十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四)第二百八十七章 暗流涌動(二)第三十八章 浮海東行 三矢退敵彰神勇第二十六章 臨安難安 又驚聞焦山大敗第五十四章 前鋒出海 敵人有馬我有船第一百七十八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倭島攻略(五)第四百零四章 戰略大反攻(六)第三百二十六章 改造義軍第二百二十五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八)第三百六十五章 隆興大會戰(九)第一百九十六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裹紅巾的反賊(四)第八十一章 三分四軍 譴偏師北上山東第三百四十四章 崖山之戰(下)第一百八十六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十)第三百十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五)第二百七十八章 山雨欲來(一)第二百二十三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六)第二百五十七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六)第三十五章 以點擴面 環島再繪新藍圖第一百八十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四)第四百十七章 白溝河 決戰(四)第三十五章 以點擴面 環島再繪新藍圖第一百二十六章 離京東走 西興鎮遇敵追兵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大反攻(三)第一百九十七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三)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下)第二百五十八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三)第三百五十二章 祥興北伐(一)第九十七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六)第二百二十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三)第三百八十六章 城下之盟第一百五十章 奸謀敗露 魏良辰捨身救友第二百六十九章 北元密探(三)
第一百八十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四)第二百六十四章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第一百二十八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三)第二百九十五章 各個擊破(四)第二十四章 家書急催 時隔一載返故鄉第三十五章 以點擴面 環島再繪新藍圖第六章 表功饗士 攜書持禮拜府尊第四十八章 銅銃新成 得利器如虎添翼第一百十六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下)第四百十九章 白溝河 決戰(六)第五十七章 連島起義 鷹集山遊擊破敵(上)第二百零五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一)第三百五十四章 祥興北伐(三)第三百五十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三)第三百六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八)第三百三十五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情(一)第四百零九章 戰略大反攻(十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三百五十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三)第三百六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十一)第三百六十六章 隆興大會戰(十)第二百八十一章 山雨欲來(四)第三百七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十六)第五章 鋒芒初露 一戰奮勇誅賊酋第三百四十章 景炎皇帝駕崩了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中)第二百六十八章 北元密探(二)第二章 避禍歸鄉 男兒志在行四方第三十二章 飛鴿傳信 千里音訊一日達第三百四十二章 皇帝說,打仗真好玩第三百十七章 韃子都是紙老虎第四百二十一章 白溝河 決戰(八)第四百零二章 戰略大反攻(四)第六十六章 淮泗豪傑 小刀會姚氏八雄第二百二十一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四)第三百零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二)第一百十二章 黔驢技窮 黃破嘴求和不成第三百八十三章 倭島攻略(五)第九十四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中)第七十章 隔水對峙 試以舟師克步騎第三百二十七章 自投羅網第二百五十八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三)第四十章 收服“龍王” 好漢子何必從賊第五十七章 連島起義 鷹集山遊擊破敵(上)第十三章 二上流求 劉石堅整頓寨務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二)第二十八章 鳴鐘聚徒 袁天與曉陳大義第三百四十六章 定都中興府第二百六十一章 狗急跳牆(一)第五十一章 勤王軍至 升官加爵受封賞第四十三章 烈女忠僕 血海深仇終得報第三百十五章 招安還是求和第一百四十七章 孟傳投敵 慶元府暗潮洶涌第十七章 以小博大 四兩可以撥千斤第二百七十二章 北元密探(六)第二百六十一章 狗急跳牆(一)第三百四十章 景炎皇帝駕崩了第二百三十八章 謀定川蜀第三百二十六章 改造義軍第一百四十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四)第二百八十七章 暗流涌動(二)第三十八章 浮海東行 三矢退敵彰神勇第二十六章 臨安難安 又驚聞焦山大敗第五十四章 前鋒出海 敵人有馬我有船第一百七十八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倭島攻略(五)第四百零四章 戰略大反攻(六)第三百二十六章 改造義軍第二百二十五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八)第三百六十五章 隆興大會戰(九)第一百九十六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裹紅巾的反賊(四)第八十一章 三分四軍 譴偏師北上山東第三百四十四章 崖山之戰(下)第一百八十六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十)第三百十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五)第二百七十八章 山雨欲來(一)第二百二十三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六)第二百五十七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六)第三十五章 以點擴面 環島再繪新藍圖第一百八十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四)第四百十七章 白溝河 決戰(四)第三十五章 以點擴面 環島再繪新藍圖第一百二十六章 離京東走 西興鎮遇敵追兵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大反攻(三)第一百九十七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三)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下)第二百五十八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三)第三百五十二章 祥興北伐(一)第九十七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六)第二百二十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三)第三百八十六章 城下之盟第一百五十章 奸謀敗露 魏良辰捨身救友第二百六十九章 北元密探(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