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頓解燃眉 十萬金帛隨船至

張鏑在慶元處理一堆事情的時候,葉承已經將他的父母親人平安送到岱山島上了。二十個親衛倒還在蓬萊旅社等着,都被叫來搬運各種物資,各種兵甲器械裝了滿滿幾十車,都被運往碼頭,裝上早就等在那裡的船隻,之後便與康棣及親衛們一同乘船往昌國去。

船行一日,終於又回到了久違的岱山島。這裡,對於張鏑而言,現在不僅僅是他奮鬥的地方,還寄託了他更多的牽掛,因爲家人們都到島上了。

張鏑先去拜見了父母,張秀山見兒子回來十分高興,他現在住島上已經習慣很多了,一開始還有點嫌棄岱山的荒僻,空氣也太潮溼,飲食什麼的都似乎沒有婺州的好。不過近段時間胡隸噓寒問暖照料周至,張老先生對這位老朋友還是讚許的,另外漸漸地也感覺沿海的風光倒還不錯,很是讓他詩興大發抒發了一番,被島上僅有的幾位識字之人誇讚“意境深遠”。這心情一好,看什麼都順眼起來,這裡的飯菜也沒覺得那麼難吃了,而島嶼雖荒僻也有清淨的好處,溼氣似乎也在忍受範圍內。更重要的是,他在島上看到了一股蓬勃向上的氣息,幾百名年輕昂揚的士兵,看起來就充滿希望,不禁讓他想起年輕時金戈鐵馬的夢想。而他也明白,自己的兒子爲這支隊伍傾注了大量心血,看着這些士兵精強之氣,也讓他爲兒子感到驕傲。張鏑向父母稟報了一月來的事情,並稱已被朝廷賜予進士出身,這讓二老倍感欣慰。作爲至交好友,康棣也被介紹了拜見家中長輩,對兒子的同學又是同榜同年,二老對康棣也甚爲關心,噓寒問暖一番。

稍稍談論幾句,張鏑告聲罪就匆匆去找胡隸了。將慶元府招兵勤王的事情一說,胡隸眼神一亮,大展拳腳的時候馬上就來了。記得張鏑初上島時曾說過,多則一二年,少則幾個月,天下必有大變,屆時便是他們用武之時,現在這個預言實現了,也不枉他近一年裡這麼辛苦練兵了。先將兵械物資之類請司吏朱存銓負責安排下去,二人繼續商談,這時胡隸告訴張鏑一個好消息,泉州來過一次船了。

泉州來船是在六月底,張鏑還在臨安的時候,是葉繼親自帶隊過來的。是因原先下南洋時貿易來的以及真臘王賞賜的幾大船貨物都被售出,獲利數十萬貫。其中大部分都被留作後方商貿和開拓的費用,但還有十餘萬貫被兌做八九萬兩白銀,由葉繼親自解來,支援昌國的軍事所需。

張鏑與葉繼也有一段時間未見了,很想問問後方的情況,可惜因後方商貿的事情繁忙,葉繼只在島上停留一日就返航了,連他弟弟葉承都未等到見一面,張鏑耽擱了那麼久自然也無緣相見。

送來的銀兩胡隸已經做過清點,總共八萬八千兩,都是大錠整齊排列在一個個木箱裡,銀光燦燦直晃人眼。這麼多錢可真是解了燃眉之急,原本按計劃養五百多兵一年大約需三萬貫,按此時銀銅比價,折白銀二萬兩左右。但實際操作中,花的錢遠比計劃的多,因胡隸大手大腳慣了,對士兵的服裝飲食、福利待遇乃至訓練器械和場地都很捨得花錢,張鏑南下時一開始存留的價值上萬貫的錢糧三四個月就差不多沒了,幸好隨着澎湖、流求的開發和貿易,後方逐漸有了盈餘,劉石堅也及時支援過幾次,這才能夠支持到現在。

另外,如果只算平日訓練駐守的花費其實已經算省了,真要打起仗來就遠遠不是這個數目了,戰爭是個吞金獸,銀錢嘩嘩的投進去,可能連個水花都看不見。因爲一旦交戰,人吃馬嚼先不算,船隻、兵甲的損失,人員的傷亡都要考慮進去,甚至萬一戰事不利,大量物資就可能被棄被毀。那樣的消耗根本不是正常時期可以相比的。雖然府庫中也有一些補充,但錢糧的大頭都被推給三個徵兵點自己籌集。眼看要遇上錢糧不濟的麻煩,後方正好送來了及時的銀錢,真可以算得上及時雨。

這些錢立即就被利用起來,第一步就解了一萬餘兩送去黃林鎮,因爲張鏑知道袁鏞新招了三千餘人,但經濟來源卻都靠自籌,肯定是有困難的。第二就是就近購糧,後方流求、澎湖屯墾已有第一批糧食收穫,倉中已儲存了各色糧米一萬餘石,但暫時張鏑不準備動用,因爲他預期後方很快就會大量增加人口,多儲些糧備用是必要的。而近期慶元的米價還比較穩定,一石米兩貫左右,只需二三千兩白銀用來買糧就足夠了。第三步是張鏑早就計劃好的,原來無力實施,現在也終於可以做起來,那就是製造火器。

六月份張鏑從南洋回來時就與胡隸提起過,請他多留意銅鐵鑄造方面的匠人,如有製造火器經驗的更要留心招攬,胡隸也早就派人去慶元等地打聽了,不過人還未回來,也不知有沒有好消息,這次經張鏑提醒他又想起來,便再譴人去催促了。

火器的事急不來,既然有了錢,遲早總能打造出來的。而胡隸順嘴說的另外一件事意義也完全不亞於火器,那就是鴿子......

葉繼解銀北上的時候,還帶了一名養鴿人,及一籠二三十隻信鴿。胡隸本以爲這不過是有錢人家的小玩意,戲文裡常有才子佳人“鴻雁傳書”的情景,這鴿子似乎也就是這麼個功能嘛。送來以後他並沒有引起太大的重視,直到這回還是以玩笑的形式順嘴順嘴一說,告訴張鏑下次出遠門可以帶兩隻鴿子去,傳個家書方便了。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張鏑一得知此事卻完全不是玩笑的或者無所謂的情形,而是急忙讓人將養鴿人請來,待那被冷落了好幾天的瘦老頭提着一大籠信鴿過來的時候,張鏑簡直興奮莫名,如獲至寶。

第一百五十三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下)第三百零四章 楊村驛絞肉機(七)第二百九十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七)第二百二十四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七)第二百七十三章 北元密探(七)第三百十五章 招安還是求和第七十二章 再挫敵鋒 元軍搶渡又不成第四十六章 黎寶爲丐 蒲本宜誣賊邀功第一百二十八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下)第三百六十八章 隆興大會戰(十二)第一百九十六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八)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國的凝視(一)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三)第二百二十九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四)第二百六十三章 狗急跳牆(三)第七十八章 元軍屠城 肆兇暴罄竹難書第八十八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上)第一百二十章 定呂宋事 戡亂安邊可無患第一百七十二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三百十四章 南北之議第三百八十章 倭島攻略(二)第四百零五章 戰略大反攻(七)第三百五十六章 祥興北伐(五)第三百七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十六)第一百七十五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百九十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二)第一百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中)第四章 縱談時局 師徒同心定三策第二百零八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一)第三百零七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第三百九十四章 遼東客商馬越第二百十一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四)第十七章 以小博大 四兩可以撥千斤第一百六十九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七)第三百八十七章 日本貢使第六十六章 淮泗豪傑 小刀會姚氏八雄第八十章 攜民南渡 最貴者莫過人心第一百三十一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下)第三百十七章 韃子都是紙老虎第二百二十七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二)第二百六十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五)第三百七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十七)第二百五十章 帝國的凝視(三)第三百六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七)第七十一章 河口初戰 小蒙衝顯大威風第一百三十三章 婺州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下)第三百七十七章 祥興和議(下)第三百零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五)第三百二十六章 改造義軍第三百二十八章 揚州的執念第二百二十二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五)第三百六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八)第三百八十二章 倭島攻略(四)第二百零六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二)第九十章 紙城鐵人 孤城義士守常州第七章 宏論家國 四明書院訪羣士第一百八十二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六)第四十七章 驅虎吞狼 葉承密鬥蒲家人第三百八十三章 倭島攻略(五)第三十一章 頓解燃眉 十萬金帛隨船至第二百四十二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四)第二百六十一章 狗急跳牆(一)第一百八十九章 建德之敗 蘭邑小城不堪守第三百十七章 韃子都是紙老虎第一百三十四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上)第十六章 安南攬才 雲屯港義釋罪奴第一百四十四章 再立旌旗 江心嶼建號復宋第一百八十一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五)第九十八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七)第二百八十七章 暗流涌動(二)第二百九十七章 各個擊破(六)第二十七章 揭榜東歸 攜友夜訪黃林鎮第三百七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十六)第二百九十一章 小直沽巡檢司第一百十九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下)第三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事件第二百十七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十)第三百十八章 漳州城與興化軍第二百三十八章 謀定川蜀第三百八十五章 倭島攻略(七)第三百十八章 漳州城與興化軍第四十二章 強攻荊賊 桃花島大破匪巢第五十四章 前鋒出海 敵人有馬我有船第二百三十二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三)第一百五十章 奸謀敗露 魏良辰捨身救友第一百四十六章 親身犯險 資教寺勇救袁鏞第二百四十一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三)第三百五十三章 祥興北伐(二)第一百九十一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下)第四百零四章 戰略大反攻(六)第六十七章 再下二城 聞捷報羣醜爭功第一百零一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下)第六十七章 再下二城 聞捷報羣醜爭功第十七章 以小博大 四兩可以撥千斤第一百六十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中)第二十二章 中興藥局 良醫懸壺濟衆生第三十四章 流求經營 中興社獨佔其利第七十七章 戰猶未止 慶功宴氣氛陡轉
第一百五十三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下)第三百零四章 楊村驛絞肉機(七)第二百九十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七)第二百二十四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七)第二百七十三章 北元密探(七)第三百十五章 招安還是求和第七十二章 再挫敵鋒 元軍搶渡又不成第四十六章 黎寶爲丐 蒲本宜誣賊邀功第一百二十八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下)第三百六十八章 隆興大會戰(十二)第一百九十六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八)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國的凝視(一)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三)第二百二十九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四)第二百六十三章 狗急跳牆(三)第七十八章 元軍屠城 肆兇暴罄竹難書第八十八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上)第一百二十章 定呂宋事 戡亂安邊可無患第一百七十二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三百十四章 南北之議第三百八十章 倭島攻略(二)第四百零五章 戰略大反攻(七)第三百五十六章 祥興北伐(五)第三百七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十六)第一百七十五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二百九十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二)第一百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中)第四章 縱談時局 師徒同心定三策第二百零八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一)第三百零七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第三百九十四章 遼東客商馬越第二百十一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四)第十七章 以小博大 四兩可以撥千斤第一百六十九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七)第三百八十七章 日本貢使第六十六章 淮泗豪傑 小刀會姚氏八雄第八十章 攜民南渡 最貴者莫過人心第一百三十一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下)第三百十七章 韃子都是紙老虎第二百二十七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二)第二百六十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五)第三百七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十七)第二百五十章 帝國的凝視(三)第三百六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七)第七十一章 河口初戰 小蒙衝顯大威風第一百三十三章 婺州驚變 劉知州謀劫王駕(下)第三百七十七章 祥興和議(下)第三百零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五)第三百二十六章 改造義軍第三百二十八章 揚州的執念第二百二十二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五)第三百六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八)第三百八十二章 倭島攻略(四)第二百零六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二)第九十章 紙城鐵人 孤城義士守常州第七章 宏論家國 四明書院訪羣士第一百八十二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六)第四十七章 驅虎吞狼 葉承密鬥蒲家人第三百八十三章 倭島攻略(五)第三十一章 頓解燃眉 十萬金帛隨船至第二百四十二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四)第二百六十一章 狗急跳牆(一)第一百八十九章 建德之敗 蘭邑小城不堪守第三百十七章 韃子都是紙老虎第一百三十四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上)第十六章 安南攬才 雲屯港義釋罪奴第一百四十四章 再立旌旗 江心嶼建號復宋第一百八十一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五)第九十八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七)第二百八十七章 暗流涌動(二)第二百九十七章 各個擊破(六)第二十七章 揭榜東歸 攜友夜訪黃林鎮第三百七十二章 隆興大會戰(十六)第二百九十一章 小直沽巡檢司第一百十九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下)第三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事件第二百十七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十)第三百十八章 漳州城與興化軍第二百三十八章 謀定川蜀第三百八十五章 倭島攻略(七)第三百十八章 漳州城與興化軍第四十二章 強攻荊賊 桃花島大破匪巢第五十四章 前鋒出海 敵人有馬我有船第二百三十二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三)第一百五十章 奸謀敗露 魏良辰捨身救友第一百四十六章 親身犯險 資教寺勇救袁鏞第二百四十一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三)第三百五十三章 祥興北伐(二)第一百九十一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下)第四百零四章 戰略大反攻(六)第六十七章 再下二城 聞捷報羣醜爭功第一百零一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下)第六十七章 再下二城 聞捷報羣醜爭功第十七章 以小博大 四兩可以撥千斤第一百六十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中)第二十二章 中興藥局 良醫懸壺濟衆生第三十四章 流求經營 中興社獨佔其利第七十七章 戰猶未止 慶功宴氣氛陡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