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東方既白

元廷與遼東宗王們多年以來就嚴重的互不信任,就像兩隻憤怒的鬥雞,稍一撩撥就會撲打着翅膀猛鬥起來。

張鏑是這個撩撥者,大元朝內部的孛羅、張惠、范文虎,外部的馬越都是這般撩撥的好工具。

好了,現在兩隻鬥雞終於開鬥了!

流星馬急,送來了遼東反叛的消息。

忽必烈一如既往的果決,御駕停留在上都,就地調遣人馬。除了令哈拉和林的丞相伯顏率領二十萬南返的大軍主力往東討伐叛逆,又命令周遭的忙兀、兀魯兀、札剌兒、弘吉剌、亦乞列思五投下軍團六萬人到上都彙集,同時抽調中書省的蒙漢大軍五萬人出關,北上遼陽,形成南北夾擊之勢。

元軍三十餘萬,叛軍十五萬。

年近七十的北元皇帝忽必烈乘攆親征。皇帝久居深宮,上一次親征還是二十年前的事。

這足見遼東對於帝國的重要性,因爲這片土地距離大都太近了,而且這些不聽號令的東道宗王們又持有強大的武裝。

乃顏的叛亂不算是什麼意外,皇帝只是氣惱他反叛的不是時候。原本他還不想對東北用兵,希望一如既往的以懷柔安撫之,以遼陽行省監視之。因爲從漠北得勝歸來的那二十萬精兵,更合適的用途本該是南下部署到江淮前線,與宋國對峙。但遼東的反狀既明,那就不得不先解決了這迫在眉睫的威脅,其次才能將注意力指向南邊。

這正是張鏑苦心安排所要達到的目的。

就在忽必烈決定發動大軍親征乃顏的同一天,一騎快馬從上都南郊絕塵而去。

一千多裡外的大都城。

某個不甚起眼的院落中,幾羽信鴿撲棱棱的拍着翅膀飛向空中,逐漸遠去,沒入南面的天際。

三日後,大宋吳王府的鴿舍聯絡官在某一羽來自特定方向的信鴿腳下解開了一枚硃筆標紅的信筒。他一刻也不敢遲疑,急急忙忙就送往了王府內書房,呈到了吳王殿下的手中。

張鏑面色沉毅,但在接過那枚小小的信箋時略略遲疑了一瞬,顯示他心中掠過的一絲波瀾。

“東方既白!”

解開的紙團中只是簡簡單單的四個字。

“來人,召集內書房議事!”

王府掌書記陳復爲首的文武臣工不到半炷香的時間就齊聚府中,爲了籌謀今日這件大事,他們一直繃緊了弦準備着。

從招引倭寇侵略高麗到挑動乃顏反叛元廷,吳王府費了極大的精力在看不到的敵後戰線上。元廷與遼東的內戰則是最終的信號。

蒙元皇帝忽必烈御駕親征,調集中書省衛戍軍五萬人,五投下蒙古部落軍六萬人,北征主力大軍二十萬,共計三十餘萬大軍傾國而出。南部江淮前線必然無法兼顧,這是張鏑千方百計爲自己創造的全面反攻的機會。

等了那麼久,這一刻終於來臨了。

內書房議事會上,吳王旗下的英才們齊聚一堂,他們有的身兼朝廷的官職,如胡隸、葉承都是名義上的大宋高級將帥。也有的只是王府的屬臣,如陳復就只擔任吳王府掌書記。朝廷官職的大小並不影響他們的真實地位,但如果只有朝廷的委命而不從屬於吳王府,那麼任何官職都是空的,因爲當下的大宋,一切的權力的根源都在於這方寸間的吳王府內書房裡。

會上,參謀部拋出了早已擬就的作戰計劃。張鏑一一部署領兵將帥、進軍路線、後勤供需一應事務。

王府裡一整夜燈火通明,忙碌的人們來來往往,強大的戰爭機器全速開動了起來。

春種夏收,農忙已過,爲國征戰的好時機!

輕捷的快船,疾馳的奔馬,大宋境內的各條官道上異常繁忙,短短几天,全面戰爭的動員令就下達到了各州各縣各保各甲各牌……

三十萬陸師雲集於中興府,千艘炮艦、十萬水師齊聚於各大港口,宋元和議期間卸甲歸田的十萬禁軍又重新拿起了武器。

寶劍出鞘,卻發現最後還有一個小小的問題,發動這場戰爭的理由是什麼?

這看起來不算什麼問題,但有時候卻終歸也是問題。畢竟大宋仁義著於四海,怎麼可能無端的挑起戰火。必然是人家有過於先,大宋纔會正義反擊嘛!

製造戰爭藉口,哦不,是發佈正義的戰爭理由的重任落到了中興公報編修官陳世崇的頭上。

陳世崇已經當了幾年的筆桿子,是朝野內外小有名氣的“刀筆”文人,這裡的刀筆卻不是貶義,而是誇他文章鋒利,像是一柄殺向敵人的刀。當年影響深遠的《論蒙古韃子都是紙老虎》等系列文章都出自他手。

但這一次,上頭的臨時指令似乎是難倒了他。按照吳王殿下的意思,中興公報應當充分發揮輿論戰線的重要作用,牢牢的佔據道義上的制高點,讓千百萬軍民人心凝聚,讓四方忠義之人士氣振奮……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找一個戰爭理由是很容易的,但要想把撕毀合約、先發制人的開戰行爲說成振奮人心的正義之舉着實有些爲難。

收下這個令人爲難的死命令後,陳世崇回到報館絞盡腦汁,十易其稿,終於擬出了一篇比較“合理”的宣言文章《強烈譴責北元侵略我大宋友邦》,文中歷數大宋與東瀛日本國友好邦交的悠久歷史,並表示大宋已經與日本簽訂了攻守同盟條約,“對日本之侵略,就是對我大宋之侵略”,正義的大宋覺不允許某些國家以暴力強權肆意侵略無罪之國云云……

看到這篇文章,想必日本龜山上皇和北條執政都要感動的痛哭流涕了吧,大宋竟然對日本如此的仁義,爲了保護日本不惜與北元開戰來着。

這文章有點意思,說起來確乎冠冕堂皇。

張鏑看罷,大筆一揮,寫下批語:“閱,速發!”

於是報館連夜刻板印刷,第二日一早,這片正義的替“友邦”出頭的文章就發往各地刊行。

這個時候,長江下游的揚州與鎮江前線已經率先開打了,宋軍強行渡江,根本不顧江北元軍的警告與阻攔,對於中興水師而言,元軍的水師力量簡直是孱弱的小雞仔,打都不用打,撞過去就是了。

戰鬥中,誰也沒注意是防守的元軍先發了第一箭,還是渡江的宋軍先打了第一銃。但在大宋的正義語境中,先動手的毫無疑問是“無禮的元軍”。

於是,中興公報緊接着再刊一文《無恥蒙元背信棄義悍然發動戰爭》,文章稱中興水師“正常巡邏”的船隻在瓜州水域遭到了卑劣的元軍水師無端的攻擊,我水師官兵英勇反擊,打退了襲擊者,並將正義的兵鋒推進到了揚州城下。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偉大的吳王殿下號召千百萬大宋軍民團結起來、行動起來!共同抗擊悍然發動戰爭的暴元,打倒戰爭狂人忽必烈!”

第二百八十五章 裹紅巾的反賊(四)第一百十一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下)第四十一章 海上閻羅 荊泰賊惡貫滿盈第三百三十三章 福州輪戰(三)第四百十二章 戰略大反攻(十四)第二百八十一章 山雨欲來(四)第二百十七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十)第二百一十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三)第二百九十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小直沽巡檢司第二十三章 昌國整軍 兵不在多貴在精第八章 萬事俱備 招兵買馬乾一場第一百七十八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七)第四百零八章 戰略大反攻(十)第三百六十章 隆興大會戰(四)第四百十九章 白溝河 決戰(六)第一百十二章 黔驢技窮 黃破嘴求和不成第一百二十三章 又逢年節 “賊婆娘”和小女子第三百零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四)第六十章 意在海州 鍾都頭引蛇出洞第一百四十六章 親身犯險 資教寺勇救袁鏞第一百九十九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五)第三章 整裝東遊 江中遭賊反殺賊第二百六十一章 狗急跳牆(一)第三百零八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一)第二百三十九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一)第二百零五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一)第二百七十六章 北元密探(十)第四百十二章 戰略大反攻(十四)第四百零五章 戰略大反攻(七)第九章 順風南下 從此海上謀新篇第一百三十九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三)第一章 死而復生 緣是蝴蝶夢莊周第二百九十一章 小直沽巡檢司第一百二十章 定呂宋事 戡亂安邊可無患第三百七十五章 權力的遊戲第三百八十章 倭島攻略(二)第三百十九章 南北紅巾的合流第三百二十八章 揚州的執念第八十六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中)第一百七十七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四十一章 海上閻羅 荊泰賊惡貫滿盈第一百十七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上)第二百十一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四)第四百十二章 戰略大反攻(十四)第四百零八章 戰略大反攻(十)第二十九章 再入府城 張礪鋒力勸孟傳第三百十五章 招安還是求和第一百六十二章 是戰是守 衆人衆議有衆策第一百六十六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四)第二百八十七章 暗流涌動(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北元密探(二)第二百五十章 帝國的凝視(三)第一百八十二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六)第三百四十章 景炎皇帝駕崩了第三百七十七章 祥興和議(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下)第二百四十五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七)第五十三章 元使被殺 陳宜中用備虜策第二百五十六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一)第二百十六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九)第六十七章 再下二城 聞捷報羣醜爭功第一百三十五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下)第二百零八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一)第三十三章 不拘一格 劉十九放手招才第一百零二章 南征之議 黃破嘴攤上事了(上)第一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上)第六十八章 獨面強敵 議撤兵暫避鋒芒第十六章 安南攬才 雲屯港義釋罪奴第一百六十二章 是戰是守 衆人衆議有衆策第一百四十七章 孟傳投敵 慶元府暗潮洶涌第二百六十一章 狗急跳牆(一)第三百八十八章 弱國無外交(上)第一百十四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下)第八十三章 救援常州 戰陳墅生擒二將第三百四十四章 崖山之戰(下)第二百二十九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四)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大反攻(三)第二百六十二章 狗急跳牆(二)第六十一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上)第三百八十九章 弱國無外交(中)第二百八十一章 山雨欲來(四)第三百二十章 論持久戰第五十六章 因勢利導 殺官差鹽戶舉事第二百八十四章 裹紅巾的反賊(三)第一百五十三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下)第二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三)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二)第五十五章 偵查敵後 窺東海知己知彼第五十六章 因勢利導 殺官差鹽戶舉事第三百七十七章 祥興和議(下)第二十六章 臨安難安 又驚聞焦山大敗第二百零五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一)第三百七十七章 祥興和議(下)第三百三十章 有得必有失第五十九章 兵進東海 施居文獻城反正
第二百八十五章 裹紅巾的反賊(四)第一百十一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下)第四十一章 海上閻羅 荊泰賊惡貫滿盈第三百三十三章 福州輪戰(三)第四百十二章 戰略大反攻(十四)第二百八十一章 山雨欲來(四)第二百十七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十)第二百一十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三)第二百九十九章 楊村驛絞肉機(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小直沽巡檢司第二十三章 昌國整軍 兵不在多貴在精第八章 萬事俱備 招兵買馬乾一場第一百七十八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泉州事變 蒲壽庚狼子野心(七)第四百零八章 戰略大反攻(十)第三百六十章 隆興大會戰(四)第四百十九章 白溝河 決戰(六)第一百十二章 黔驢技窮 黃破嘴求和不成第一百二十三章 又逢年節 “賊婆娘”和小女子第三百零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四)第六十章 意在海州 鍾都頭引蛇出洞第一百四十六章 親身犯險 資教寺勇救袁鏞第一百九十九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五)第三章 整裝東遊 江中遭賊反殺賊第二百六十一章 狗急跳牆(一)第三百零八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一)第二百三十九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一)第二百零五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一)第二百七十六章 北元密探(十)第四百十二章 戰略大反攻(十四)第四百零五章 戰略大反攻(七)第九章 順風南下 從此海上謀新篇第一百三十九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三)第一章 死而復生 緣是蝴蝶夢莊周第二百九十一章 小直沽巡檢司第一百二十章 定呂宋事 戡亂安邊可無患第三百七十五章 權力的遊戲第三百八十章 倭島攻略(二)第三百十九章 南北紅巾的合流第三百二十八章 揚州的執念第八十六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中)第一百七十七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四十一章 海上閻羅 荊泰賊惡貫滿盈第一百十七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上)第二百十一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四)第四百十二章 戰略大反攻(十四)第四百零八章 戰略大反攻(十)第二十九章 再入府城 張礪鋒力勸孟傳第三百十五章 招安還是求和第一百六十二章 是戰是守 衆人衆議有衆策第一百六十六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四)第二百八十七章 暗流涌動(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北元密探(二)第二百五十章 帝國的凝視(三)第一百八十二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六)第三百四十章 景炎皇帝駕崩了第三百七十七章 祥興和議(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下)第二百四十五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七)第五十三章 元使被殺 陳宜中用備虜策第二百五十六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一)第二百十六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九)第六十七章 再下二城 聞捷報羣醜爭功第一百三十五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下)第二百零八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一)第三十三章 不拘一格 劉十九放手招才第一百零二章 南征之議 黃破嘴攤上事了(上)第一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上)第六十八章 獨面強敵 議撤兵暫避鋒芒第十六章 安南攬才 雲屯港義釋罪奴第一百六十二章 是戰是守 衆人衆議有衆策第一百四十七章 孟傳投敵 慶元府暗潮洶涌第二百六十一章 狗急跳牆(一)第三百八十八章 弱國無外交(上)第一百十四章 攻城練兵 東粵國灰飛煙滅(下)第八十三章 救援常州 戰陳墅生擒二將第三百四十四章 崖山之戰(下)第二百二十九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四)第四百零一章 戰略大反攻(三)第二百六十二章 狗急跳牆(二)第六十一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上)第三百八十九章 弱國無外交(中)第二百八十一章 山雨欲來(四)第三百二十章 論持久戰第五十六章 因勢利導 殺官差鹽戶舉事第二百八十四章 裹紅巾的反賊(三)第一百五十三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下)第二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三)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二)第五十五章 偵查敵後 窺東海知己知彼第五十六章 因勢利導 殺官差鹽戶舉事第三百七十七章 祥興和議(下)第二十六章 臨安難安 又驚聞焦山大敗第二百零五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一)第三百七十七章 祥興和議(下)第三百三十章 有得必有失第五十九章 兵進東海 施居文獻城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