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七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上)

楊董、曾達等人結伴進了自新城,一路到了城北新落成的總社官署,事務官招考便設在此處。

這官署氣派非常,大門有三間五架,用硬山式建築,正廂房屋廣可十餘間,進深不知有五重還是七重,總房數該不下一兩百間。大門往裡依次有有照壁、儀門、大堂、二堂、三堂門、內宅門等,三堂之後爲官邸和吏宅。

“我的乖乖,這比知府衙門還威嚴一些呢!”木匠出身的曾達對建築也知曉一些,見這總社官署的氣派,不禁感嘆起來。

楊董也感到肅然,更堅定了考取的決心,中興社的官也是官啊。

出了儀門,迎面就是總理署大堂,高峻威嚴,氣勢宏大,是總理宣講大政、教化百姓、接見官吏、處理重大公務的地方,其東西兩側分別是總社八個部門。左側依次是吏、戶、禮、刑四部,右側依次是兵、工、醫、貿四部。

此刻大堂前熱鬧非常,報名考選事務官的人不下上千,較之第一次甚至更多了一些。公告下達後,不論多遠的營、保,都有人趕來參選。因爲事務官的待遇還是很不錯的,新錄用者享受的薪俸稱爲一個“全俸”,按月支取。其標準大體上比一個壯年男子一月所得還要多一點,要知道泉州招來的勞工都能獲得每月最低五貫的酬勞。一個“全俸”折成銅錢差不多是七八貫到十來貫,以錢、糧和布匹搭配着發放,貿易的盈餘用品或者總社收來的肉脯等番物有餘時也會作爲“全俸”的一部分發下。

總的來說,一個事務官的身份,只要用心做事,養活一個三四口之家是沒問題的。若做得好,升了科長、曹長,則可以領一份半的“全俸”,更加衣食無憂。最主要的是一般的事務官及其家屬都可以留在城中,不必像普通民戶,要分配去鄉野屯墾,甚至到百十里遠的荒山野嶺去拓荒、開礦。

雖然中興社一向來鼓勵各行各業地位平等,但事務官有那麼多的好處,自然是每個人都想當的,加之讀書人素來宣揚學而優則仕的官本位思想,更讓人對事務官的地位趨之若鶩。

楊董來的不算早,只見每個部門都排列了長長短短的隊伍,其中吏部和戶部排的人最多,兩列隊伍都蜿蜿蜒蜒盤到門外去了。禮部和醫藥部人最少,約摸二三十人罷了。楊董猶豫了一下,吏、戶兩部固然是最好的,若要比冷衙門和熱衙門,那麼這兩部顯然是最熱的,想必權力油水都最大,但競爭這麼激烈讓人有些望而生畏。看到貿易部前面的人不多不少,大概六七十人的樣子,楊董想想自己一直在商社做事,是不是報貿易部算了。

這時堂前的小鐘被噹噹噹敲響,吏部部長葉承出來宣佈考選規則。各參加考選者憑着自己的身份牌去各部登記姓名,報名結束後統一進行文試,初試合格的參加身、言面試,試後張榜公佈結果。

吏部的幾十個事務官負責本次招考的報名工作,分別到各部廂房前的長方桌後坐定,開始登記名冊。

楊董看見王希文就陪在葉承身側,這時也看到了他這個老同窗,很自然的朝他笑了笑。正準備去貿易部排隊的楊董又改了主意,心想自己在吏部有人,做事總會方便些。而且考吏部的人雖多,但看去都是些半吊子的貨,自己定能勝過他們,於是他往回擠了出去,排到了吏部的隊列尾部。

等了不知多久,看天色都要晌午了,終於輪到了楊董,他把自己身份牌遞上去,大方桌後面的事務官接過後就往一張統一格式的登記文書上抄寫起來。

姓名:楊董。籍貫:泉州。年齡:二十二。體貌……

這身份牌是中興社編戶齊民的重要依據,以結實耐用的竹木片製成,上面刻寫持有人的姓名、年貌、主要特徵,還有所在保、甲、牌,或營、都、隊,以及時任營、保的主管名字。戶部不定期檢查身份牌持有情況,遺失損壞必須及時補上,否則按律懲戒。這次考選事務官也規定了以身份牌爲登記依據,楊董隨身帶來了,所以十分方便。

登記過後,吏部的事務官給了他一根寫着號碼的籤子,讓他午後去一號考棚應考。

考棚是臨時搭建的,內放置了一排排的桌椅,筆墨紙硯是統一安放好的,各應考者只需按照簽子上的號碼各自對號入座即可。

噹噹噹……又一陣鐘聲,第一場文試要開始了。

場中應考者都安靜下來,楊董也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定。這中興社的考試,考的是“身、言、書”三科,其中要緊的還是第一場文試,也即是“書”這一科。只有過了文試纔有資格進入“身、言”二科的評判,也即是看你的年貌和談吐,只要不是太歪瓜裂棗,說什麼大逆不道的話,都是能過的。只有“書”這一科,考的是真材實料,但楊董問過王希文,也問過上一科的中試者,得知文試題目都是極簡易的,大約就是一篇策論。只要文字還算通順,道理不太乖謬,就算得上優異了。

文試並不發下題本,而是由兩名事務官取來一份大卷軸,打開之後懸掛在試場正中央,只見卷軸上寫着十幾個大字,想必就是試題了。

“德才之辯,選賢惟才與選賢惟德。”一名事務官聲音洪亮的唱讀了一遍試題,本場考試也就是從德與才兩個方面寫一篇策論文章。

楊董略略思考一番,胸有成竹的下筆寫起來。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夫聰察強毅之謂才,正直中和之謂德。子曰: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

試題中規中矩,楊遵的文章也做得四平八穩,上千字的策論也就說明了選人需德才兼備,並以德爲先,這麼個淺顯的道理。

楊遵好歹是參加過州里的解試的,雖然屢試不中,但對於考試的套路是瞭然於心,這次文試雖然沒什麼出彩的地方,但自信比同場中還在抓耳撓腮的大部分應考者不知要勝出多少。看整個試場中,像自己這樣的“正牌試子”鳳毛麟角,大約多數都是半路出家的冒牌文人,寫自己名字都歪歪扭扭,更遑論寫出一篇完整的文章了。流求本就缺乏讀書人,第一次招考已經選拔走一批,這第二批的質量也就可想而知了,無怪乎楊遵的自信。

在此感謝書友“狂舞贏”的支持和鼓勵,讓我更有動力寫下去!

第三百十六章 楊村驛 打錢第六十二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下)第三百十三章 實至名歸第三百二十三章 韃子的反撲(三)第二百九十四章 各個擊破(三)第二百六十三章 狗急跳牆(三)第一百十六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下)第三十章 整軍備武 趙知府出榜招兵第三百五十三章 祥興北伐(二)第三百零十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三)第一百六十二章 是戰是守 衆人衆議有衆策第二百五十七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存亡之際 困臨安坐以待斃第一百十八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中)第二百六十八章 北元密探(二)第三百二十三章 韃子的反撲(三)第四百十一章 戰略大反攻(十三)第二百六十六章 招降使者第七十九章 二下海州 衆父老泣留王師第一百四十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四)第三百四十七章 文天祥罵死文炳第一章 死而復生 緣是蝴蝶夢莊周第一百四十二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上)第三百六十五章 隆興大會戰(九)第八十一章 三分四軍 譴偏師北上山東第七十五章 以寡勝衆 因其利而乘其便第一百五十三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下)第二百零六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隆興大會戰(十三)第十七章 以小博大 四兩可以撥千斤第三百八十七章 日本貢使第二百章 瓊州小馬 新得小馬二百餘第二百七十章 北元密探(四)第一百八十七章 風雲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上)第一百八十一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五)第三百八十八章 弱國無外交(上)第二百三十八章 枯木逢春 誰使落日再中興第二百三十八章 謀定川蜀第一百四十二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上)第三百三十一章 福州輪戰(一)第九章 順風南下 從此海上謀新篇第二百七十五章 北元密探(九)第五十九章 兵進東海 施居文獻城反正第二百四十四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六)第一百九十一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逃出生天 林牟避禍赤牛山第九十六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五)第三百七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十八)第一百二十六章 離京東走 西興鎮遇敵追兵第三百三十九章 請移聖駕入泉州第二百零七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三)第一百四十八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第四百二十章 白溝河 決戰(七)第二百九十七章 各個擊破(六)第十七章 以小博大 四兩可以撥千斤第四百二十章 白溝河 決戰(七)第一百九十八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四)第一百十七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上)第一百二十三章 又逢年節 “賊婆娘”和小女子第一百零八章 以石擊卵 擁萬衆長驅直下第四百十五章 白溝河 決戰(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祥興北伐(五)第三百八十六章 城下之盟第三百十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五)第一百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中)第一百二十三章 又逢年節 “賊婆娘”和小女子第十章 初探流求 上島佈下第一子第三百九十九章 戰略大反攻(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三)第三百四十三章 崖山之戰(上)第一百九十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上)第一百六十九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七)第二百三十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一)第二百二十七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二)第四百十七章 白溝河 決戰(四)第一百四十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四)第二百八十一章 山雨欲來(四)第一百三十六章 虎落平陽 擁二王倉皇南狩第四百十章 戰略大反攻(十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孟傳投敵 慶元府暗潮洶涌第三百四十四章 崖山之戰(下)第二百九十章 暗流涌動(五)第一百六十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中)第二百六十四章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第二百零八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上)第三十一章 頓解燃眉 十萬金帛隨船至第二十五章 蒙召進京 小朝廷頒賜出身第二百三十八章 枯木逢春 誰使落日再中興第三百八十章 倭島攻略(二)第二百八十六章 暗流涌動(一)第八十七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下)第一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上)第二百八十章 山雨欲來(三)第一百四十七章 孟傳投敵 慶元府暗潮洶涌第二百八十三章 裹紅巾的反賊(二)第三百九十章 弱國無外交(下)
第三百十六章 楊村驛 打錢第六十二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下)第三百十三章 實至名歸第三百二十三章 韃子的反撲(三)第二百九十四章 各個擊破(三)第二百六十三章 狗急跳牆(三)第一百十六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下)第三十章 整軍備武 趙知府出榜招兵第三百五十三章 祥興北伐(二)第三百零十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三)第一百六十二章 是戰是守 衆人衆議有衆策第二百五十七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存亡之際 困臨安坐以待斃第一百十八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中)第二百六十八章 北元密探(二)第三百二十三章 韃子的反撲(三)第四百十一章 戰略大反攻(十三)第二百六十六章 招降使者第七十九章 二下海州 衆父老泣留王師第一百四十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四)第三百四十七章 文天祥罵死文炳第一章 死而復生 緣是蝴蝶夢莊周第一百四十二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上)第三百六十五章 隆興大會戰(九)第八十一章 三分四軍 譴偏師北上山東第七十五章 以寡勝衆 因其利而乘其便第一百五十三章 亂局初定 四明軍奪取慶元(下)第二百零六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隆興大會戰(十三)第十七章 以小博大 四兩可以撥千斤第三百八十七章 日本貢使第二百章 瓊州小馬 新得小馬二百餘第二百七十章 北元密探(四)第一百八十七章 風雲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上)第一百八十一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五)第三百八十八章 弱國無外交(上)第二百三十八章 枯木逢春 誰使落日再中興第二百三十八章 謀定川蜀第一百四十二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上)第三百三十一章 福州輪戰(一)第九章 順風南下 從此海上謀新篇第二百七十五章 北元密探(九)第五十九章 兵進東海 施居文獻城反正第二百四十四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六)第一百九十一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逃出生天 林牟避禍赤牛山第九十六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五)第三百七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十八)第一百二十六章 離京東走 西興鎮遇敵追兵第三百三十九章 請移聖駕入泉州第二百零七章 獵頭戰爭 大甲人並不好惹(三)第一百四十八章 府衙遇襲 戴曾伯生死未卜第四百二十章 白溝河 決戰(七)第二百九十七章 各個擊破(六)第十七章 以小博大 四兩可以撥千斤第四百二十章 白溝河 決戰(七)第一百九十八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四)第一百十七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上)第一百二十三章 又逢年節 “賊婆娘”和小女子第一百零八章 以石擊卵 擁萬衆長驅直下第四百十五章 白溝河 決戰(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祥興北伐(五)第三百八十六章 城下之盟第三百十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五)第一百章 三甸之死 太平寨改朝換代(中)第一百二十三章 又逢年節 “賊婆娘”和小女子第十章 初探流求 上島佈下第一子第三百九十九章 戰略大反攻(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三)第三百四十三章 崖山之戰(上)第一百九十章 整兵不利 劉十九命隕石灘(上)第一百六十九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七)第二百三十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一)第二百二十七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二)第四百十七章 白溝河 決戰(四)第一百四十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四)第二百八十一章 山雨欲來(四)第一百三十六章 虎落平陽 擁二王倉皇南狩第四百十章 戰略大反攻(十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孟傳投敵 慶元府暗潮洶涌第三百四十四章 崖山之戰(下)第二百九十章 暗流涌動(五)第一百六十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中)第二百六十四章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第二百零八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一波三折 祈請使北上大都(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嚴陣以待 回戈痛擊范文虎(上)第三十一章 頓解燃眉 十萬金帛隨船至第二十五章 蒙召進京 小朝廷頒賜出身第二百三十八章 枯木逢春 誰使落日再中興第三百八十章 倭島攻略(二)第二百八十六章 暗流涌動(一)第八十七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下)第一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 太平灣兩軍對陣(上)第二百八十章 山雨欲來(三)第一百四十七章 孟傳投敵 慶元府暗潮洶涌第二百八十三章 裹紅巾的反賊(二)第三百九十章 弱國無外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