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上)

船有了,嚮導有了,官燈也找好了,事不宜遲,行動時間就定在了一天後的二月二十九日夜間。參與者除了文天祥及其隨從十一人,還加上一個拖油瓶趙孟傳。

行前,文天祥的衛士杜滸設法爲其買了一把匕首,文天祥割破手指立誓道:“萬一事泄,就以此殉節”,衆人也都矢志同心,決無二念。

逃亡的第一步是潛出兩人到預先約定好的船上去,出去後就在在甘露寺下等候接應。

天色漸漸暗下來,衆人忐忑激動,都已經做好了夜間行動的準備,不料突然有元軍前來傳令,要求文天祥過江去瓜州。因爲此時住在衙府的“祈請使團”成員已經準備好了,明日一早就要從瓜州啓程北行。

文天祥沒有別的辦法,決心抗命,推脫說時間太晚,來不及收拾,要求明日渡江。文天祥雖是亡國之臣,但有上位者天然的氣場在,傳令的元兵也不敢輕易催逼,加之天色確實有些晚了,提醒一句明日務必早到瓜洲會合便回去覆命了。

形勢刻不容緩,今夜不逃都不行了!但如果大家一起走目標太大,決定分頭行動。除了先上船的兩人,還有十一人,就再分三人先去請做嚮導的老兵家等候。當夜,文天祥等剩下的八人藉着即將啓程北上,感謝房主沈頤招待爲由,擺酒設宴,請看守的元軍軍官王千戶作陪。席間先後將房主沈頤、王千戶等人灌得酩酊大醉。

趁着防守鬆懈,正準備喬裝打扮出發之時,一隨從報告說那嚮導老兵假裝喝醉酒倒在牀上不起來。文天祥一聽就知道是嚮導老兵做局,事到臨頭討價還價,馬上叫那兩人把嚮導老兵架了過來,在他的腰間繫上沉甸甸的銀子。嚮導老兵頓時喜笑顏開醒了酒,答應帶路出門。

在夜半二更時分,趙孟傳新結拜的兄弟劉百戶派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提着官燈來了,按約定正要接他去妓舍消磨下半場。杜滸冷不防出手,將這少年拍暈了,又急忙喊出嚮導老兵,拿上官燈就走。文天祥、趙孟傳緊跟着閃身出了門,隨從們也一個個自黑暗裡跟上。

乍暖還寒的春夜,異常緊張的一夥人藉着官燈的掩護,一氣穿過三四條小巷,沒有遇到任何人查問,走得很順,眼看即將走出元軍宵禁的區域。就在此時,大家心頭一沉,發現元軍在市井盡頭的路口拴了十來匹馬,設置了哨卡。所幸近前觀察發現元兵沒什麼警惕,一個個睡得很死,拴着的馬匹也很安靜。餘元慶潛行到元兵近處,揮手指引文天祥一行十人悄悄上前,一個個踮着腳尖繞過馬羣,僥倖又闖過了一生死關。

走上荒涼的野地,大家疾步趕到江邊的甘露寺下,心情稍稍放鬆,便把充當嚮導的老兵打發回去,開始等候漁船渡江。大家左尋右等都不見船的蹤影,都是焦慮萬分。如果天亮了,即使上了船也難逃元兵的追擊,只有投江自盡,葬身魚腹了。正在焦急萬分之際,終於看到先期上船的兩人把船開來了,這又是一次絕處逢生。

文天祥一行立即上船往江中駛去。船拐出江灣,卻見江面停滿了元軍的船隻,綿延數十里。他們的小船駛得步步驚心,一路硬着頭皮從元兵的船旁經過。船到七裡江這個地方,忽然遇到元軍的巡差船,遠遠的喝問是這邊什麼船,船工忙回答是漁船。巡邏船並不相信,要往前開過來盤查。大家驚魂未定,都覺得這一回是在所難逃了。

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正逢江中退潮,巡查船擱在淺灘處動彈不得,又恰遇江上忽轉東南風,有如天助,衆人齊心協力駕馭着小船順風向真州方向快速前進。驚心動魄幾個時辰,大夥終於到了距城門五里地的江邊,遠遠能夠望見真州城樓。匆匆上岸就急奔真州,經歷了重重艱難險阻,文天祥等人終於逃出了虎口,暫時回到宋軍的守土。

一入真州,看到真州軍民穿着宋朝服飾,衆人都感到無比親切,悲喜交集,如流浪人乍歸故鄉。

真州位於淮南東路的西南方,直面長江。此時江南早被元軍佔據,兩浙也已投降,淮東、淮西兩路成了大宋的兩大塊飛地,三面都被元軍勢力包圍,與中樞隔絕聯通。真州自然也是如此,時刻處於抗擊元兵的前線,甚至朝廷投降、大宋亡國的消息也不得而知,但有元軍以此勸降,都當成是敵人的煽惑之辭不予置信。

在此情況下,真州安撫使苗再成已數月不知朝廷的情況,得到文天祥到來的消息,親率將校出城,激動萬分的前來拜謁叩詢文天祥。

一同回到真州衙中,文、苗二人徹夜長談,商議復興計劃。期間,苗再成提出了一個救亡計劃,先說道:“以兩淮之兵足以興復宋室,可惜淮東淮西兩位主將互相嫌隙,不能合力抗元。”

文天祥問:“有什麼辦法解決?”

苗再成似乎胸有成竹地答道:“由丞相來通兩淮脈絡,先約主將夏貴以淮西之兵進攻建康,元軍必全力西救,而我淮東則可乘機發兵,以通泰之兵攻打灣頭,以高郵、寶應、淮安之兵攻打揚子橋,以揚州大軍直撲瓜洲,我和趙刺史以水師直搗鎮江,數路大軍,同日並舉,使元軍不能首尾相顧。”

文天祥聽了苗再成方案,喜不自禁,深表贊成,馬上向淮東、淮西主將及各路郡守寫了信,希望大家團結禦侮,一起擂響兩淮戰鼓。

又是一個“數路大軍同日並舉”,這話頭怎麼如此熟悉。沒錯,在丁家洲、在焦山、在五牧,大宋已經組織了多少次“同日並舉”,有哪一次舉成功了嗎?原因無他,只因大宋早就是一盤散沙,朝廷的大旗還立着的時候就捏合不起。更何況淮西的夏貴和淮東的李庭芝素來不和,當初朝廷下令調防,李庭芝梗着不理,也無人能奈何。現在憑着文天祥一個空名宰相,區區幾封書信有那麼容易調動得起來嗎?結果應當是可以想象的,不過文天祥和苗再成都還沉浸於中興復國這個美好而且宏偉的幻想當中,沒有太多考慮它是否切合實際。

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二)第三十二章 飛鴿傳信 千里音訊一日達第九章 順風南下 從此海上謀新篇第八十九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下)第三百零八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一)第一百零七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下)第二十章 流求新貌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一百五十六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五)第二百三十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一)第三百二十二章 韃子的反撲(二)第二百九十八章 楊村驛絞肉機(一)第一百八十六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十)第一百六十五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三)第三百十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四)第二百五十七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二)第一百十六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下)第三百六十章 隆興大會戰(四)第二十一章 規模小成 澎湖島建復興社第一百九十六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親身犯險 資教寺勇救袁鏞第三百六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七)第一百三十四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上)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個擊破(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土豪們的末日(三)第七十六章 塵埃落定 撒思吉束手就擒第一百八十五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九)第一百七十五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一百七十五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三百七十章 隆興大會戰(十四)第二百五十五章 土豪們的末日(四)第三百五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一)第三百十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五)第九十五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四)第六十一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上)第一百八十七章 風雲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上)第一百十八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中)第二百零八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一)第二百六十六章 招降使者第二百七十二章 北元密探(六)第二百二十九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四)第二百八十六章 暗流涌動(一)第二百六十六章 招降使者第二百四十九章 帝國的凝視(二)第四百十一章 戰略大反攻(十三)第二百三十九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一)第三百九十四章 遼東客商馬越第八十三章 救援常州 戰陳墅生擒二將第二百五十六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一)第一章 死而復生 緣是蝴蝶夢莊周第二百六十六章 招降使者第二百五十二章 土豪們的末日(一)第一百九十九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五)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下)第七十三章 浮橋計劃 禿蠻帶的新策略第三百八十章 倭島攻略(二)第二百三十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一)第三十八章 浮海東行 三矢退敵彰神勇第一百五十五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中)第一百四十七章 孟傳投敵 慶元府暗潮洶涌第四百零六章 戰略大反攻(八)第一百零七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下)第四百章 戰略大反攻(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上)第二百三十七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勤(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二)第二十章 流求新貌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三百六十章 隆興大會戰(四)第六十四章 連環大戲 施奇計海州易主(下)第三百九十三章 攻守之勢第三百六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八)第三百十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四)第三百八十一章 倭島攻略(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存亡之際 困臨安坐以待斃第一百二十六章 離京東走 西興鎮遇敵追兵第三百三十九章 請移聖駕入泉州第五章 鋒芒初露 一戰奮勇誅賊酋第一百三十一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下)第六十章 意在海州 鍾都頭引蛇出洞第二百一十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三)第五章 鋒芒初露 一戰奮勇誅賊酋第一百二十章 定呂宋事 戡亂安邊可無患第一百五十六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下)第九十八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七)第三百十七章 韃子都是紙老虎第三百三十九章 請移聖駕入泉州第三百四十四章 崖山之戰(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上)第八十七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下)第三百四十九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二)第二十一章 規模小成 澎湖島建復興社第一百三十一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下)第二十三章 昌國整軍 兵不在多貴在精第二百十六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九)第二百三十六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七)第二百三十一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二)第三十四章 流求經營 中興社獨佔其利第二百五十七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二)第六十五章 除舊佈新 潘司吏出獄歸順
第二百七十九章 山雨欲來(二)第三十二章 飛鴿傳信 千里音訊一日達第九章 順風南下 從此海上謀新篇第八十九章 南門之變 軍糧盡全師而退(下)第三百零八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一)第一百零七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下)第二十章 流求新貌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一百五十六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五)第二百三十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一)第三百二十二章 韃子的反撲(二)第二百九十八章 楊村驛絞肉機(一)第一百八十六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十)第一百六十五章 遷民出海 卜攻卜守皆不吉(三)第三百十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四)第二百五十七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二)第一百十六章 移民實邊 太平城太平之政(下)第三百六十章 隆興大會戰(四)第二十一章 規模小成 澎湖島建復興社第一百九十六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親身犯險 資教寺勇救袁鏞第三百六十三章 隆興大會戰(七)第一百三十四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上)第二百九十三章 各個擊破(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土豪們的末日(三)第七十六章 塵埃落定 撒思吉束手就擒第一百八十五章 指點江山 第一屆中興大會(九)第一百七十五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一百七十五章 勢力盤點 星星之火可燎原第三百七十章 隆興大會戰(十四)第二百五十五章 土豪們的末日(四)第三百五十七章 隆興大會戰(一)第三百十二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五)第九十五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四)第六十一章 故佈疑陣 陷絕地甕中捉鱉(上)第一百八十七章 風雲又起 福安府四面反攻(上)第一百十八章 德才之辯 事務官選拔考試(中)第二百零八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一)第二百六十六章 招降使者第二百七十二章 北元密探(六)第二百二十九章 興化之戰 疾風勁草陳文龍(四)第二百八十六章 暗流涌動(一)第二百六十六章 招降使者第二百四十九章 帝國的凝視(二)第四百十一章 戰略大反攻(十三)第二百三十九章 載舟覆舟 民爲水我爲舟(一)第三百九十四章 遼東客商馬越第八十三章 救援常州 戰陳墅生擒二將第二百五十六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一)第一章 死而復生 緣是蝴蝶夢莊周第二百六十六章 招降使者第二百五十二章 土豪們的末日(一)第一百九十九章 固本培元 治民強軍修內政(五)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假亂真 假元使真下溫州(下)第七十三章 浮橋計劃 禿蠻帶的新策略第三百八十章 倭島攻略(二)第二百三十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一)第三十八章 浮海東行 三矢退敵彰神勇第一百五十五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中)第一百四十七章 孟傳投敵 慶元府暗潮洶涌第四百零六章 戰略大反攻(八)第一百零七章 簡拔先鋒 前軍已至呂宋北(下)第四百章 戰略大反攻(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如磁針 不指南方不肯休(上)第二百三十七章 甲字三十六號特勤(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白龍魚服 潛行山川無影蹤(二)第二十章 流求新貌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三百六十章 隆興大會戰(四)第六十四章 連環大戲 施奇計海州易主(下)第三百九十三章 攻守之勢第三百六十四章 隆興大會戰(八)第三百十一章 楊村驛絞肉機(十四)第三百八十一章 倭島攻略(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存亡之際 困臨安坐以待斃第一百二十六章 離京東走 西興鎮遇敵追兵第三百三十九章 請移聖駕入泉州第五章 鋒芒初露 一戰奮勇誅賊酋第一百三十一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下)第六十章 意在海州 鍾都頭引蛇出洞第二百一十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三)第五章 鋒芒初露 一戰奮勇誅賊酋第一百二十章 定呂宋事 戡亂安邊可無患第一百五十六章 藏器待時 憑城堅守何足懼(下)第九十八章 組織架構 治民還需先治吏(七)第三百十七章 韃子都是紙老虎第三百三十九章 請移聖駕入泉州第三百四十四章 崖山之戰(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虎口脫險 弘濟橋向死而生(上)第八十七章 虞橋反攻 陣而戰以步克騎(下)第三百四十九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二)第二十一章 規模小成 澎湖島建復興社第一百三十一章 調虎離山 我欲南走先取東(下)第二十三章 昌國整軍 兵不在多貴在精第二百十六章 聯兵征討 殺雞就用宰牛刀(九)第二百三十六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七)第二百三十一章 會獵泉州 一戰成名天下知(二)第三十四章 流求經營 中興社獨佔其利第二百五十七章 聲言其罪 鳴鼓伐之(二)第六十五章 除舊佈新 潘司吏出獄歸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