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13節 海陸之爭

在談仁皓與聶人鳳到達京城之後幾個小時,運載着海軍參謀軍官的第二架運輸機也到達了京城。這次由薛希嶽首相親自主持的陸海兩軍長遠戰爭計劃會議將決定帝國在未來兩年之內的戰爭計劃,除了陸海兩軍司令之外,還有十多名內閣成員參加。這也是薛希嶽首相重新執政之後,由其主持的第二次重要會議(上一次爲帝國內閣全體會議)談仁皓是在到達京城的第二天,也就是十月四號的時候拿到了詳細的會議安排。前上次會議主要商討帝國的國內軍事動員發展計劃(包括了工業與農業動員)將上一次內閣全體會議中確定了的議案落實。第四次會議最爲重要,在這次會議上,海陸兩軍將分別闡述自己的長遠戰爭計劃(也就是要儘量拿出可靠的論斷與證據,來說服首相,以及其他的內閣成員)第五次會議則由薛希嶽首相與其他內閣大臣(海陸兩軍大臣不參加)具體討論海陸兩軍提出的計劃,最後在第六次會議,也就是最後一次會議上確定海陸兩軍的具體作戰行動。

聶人鳳也在這一天給了談仁皓具體的任務,他必須要在八號召開的第四次會議上將海軍的長遠戰爭計劃做一次詳細的,而且必須是精彩的,有說服力的闡述。另外,還要對陸軍的計劃提出置疑。

前一個任務並不難。甘永興上將制訂的海軍長期戰爭計劃就是在談仁皓那份對美分析報告的基礎上完成的。談仁皓在到京城的當天就看完了這份計劃書,掌握了其中的細節,並且針對每一個可能的漏洞都做了詳細的思考。可問題是,第二個任務並不好完成。在正式提交之前,海陸兩軍都不會公佈自己的計劃的,談仁皓根本就無法知道陸軍到底拿出一個什麼計劃來,也就無法提前做好準備,只能夠臨場發揮了。

接下來地三天,談仁皓參加了前三次會議。以前。他只是在文件報告上對帝國的戰爭動員,更準確的說,是帝國戰爭機器有一知半解的瞭解。現在當他從那些帝國內閣大臣提交的戰爭動員報告中得到了最直接的瞭解。

唐帝國的戰爭潛力一直備受關注,雖然在之前數百年的戰爭中,特別是一戰中,唐帝國的戰爭潛力讓很多國家都倍感驚訝,但是,唐帝國到底有多強的戰爭潛力。這一直是個迷,也是唐帝國的對手最希望瞭解到的。不過,唐帝國的所有敵人看到的也許只是冰山一角而已,因爲連唐帝國的臣民都不知道自己的祖國到底有多強大的戰爭潛力。談仁皓也一直想知道帝國到底有多大的戰爭潛力,這直接制約着帝國海軍到底能夠承擔多重地任務。

“那是工業部長。”

聶人鳳再次充當了談仁皓的老師,“上次薛希嶽首相提出了24年的主要工業生產指標,現在將確定能否完成這一工業生產指標。”

談仁皓有點不解,聶人鳳看了他一眼,然後將一份文件放到了他的面前。當談仁皓翻開文件,看到上面用紅線標明地那些工業生產的詳細指標數據的時候。他也大吃了一驚。

23年帝國的戰爭工業生產規模非常龐大。其中一些主要的數據爲:電力3000億度(前三季度實際完成2200億度,預計實際完成2880億度,後同)煤7億噸(5/6.5)石油1.5億噸(1.2/1.55,另外,還從波斯帝國進口石油0.75億噸)鋼鐵8000萬噸(5400/7250)糧食3億噸(2.2/2.9,糧食生產由農業部負責,因爲是戰略物資,所以被統計在了一張表格之內)談仁皓並不知道其他國家的工業生產情況,但他很清楚。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超越帝國,甚至連接近的可能都沒有。而這也正是唐帝國軍隊浴血奮戰的基礎,沒有這麼龐大的工業實力,唐帝國就不可能在初期作戰嚴重失利的情況下迅速地扭轉戰場上的局面。更讓談仁皓吃驚的是,薛希嶽訂下的下一年度工業生產計劃要求在整體上將工業生產量提高兩成!

具體的數據爲,電力達到3500億度,煤炭產量達到8.5億噸,石油達到3億噸(包含進口)鋼鐵產量達到11000萬噸。糧食產量提高到3.8億噸。

除了這些之外,薛希嶽還制訂了24年軍事工業的詳細生產計劃。新造戰艦(以下水日期爲準)總噸位105萬噸,商船(包括了軍用運輸船)850萬噸。飛機產量45000架(其中作戰飛機12500架)坦克15000輛,火炮12萬門,自行火炮12000門,軍用發動機130000臺(陸海兩軍都包括在內)彈藥2500萬噸(陸海兩軍的所有彈藥都包括在內)這個數據並不是憑空捏造出來的,或者是妄想出來的,而是建立在帝國龐大的工業基礎上,通過嚴格的論證分析之後得出的結果。對談仁皓這類從來沒有接觸過帝國龐大戰爭生產能力的軍人來說,當他看到這些天文數字的時候,心裡只有無比的驚訝,更產生了一股強大的自豪感,這給了他極大的信心。

24年工業生產任務的討論是前三次會議的重點。戰爭是建立在工業基礎之上的,工業規模決定着戰爭規模,同時也決定着帝國軍隊的戰爭行動。在這一點上,薛希嶽的頭腦是很清醒的,任何超過了國家承受能力的戰爭行動都只能導致失敗,而不會獲得勝利。因此,軍事必須服從經濟,沒有經濟基礎,帝國就沒有辦法贏得戰爭。這也正是將24年度工業生產計劃會議安排在海陸兩軍的長遠戰爭計劃審覈會議之間,同時讓談仁皓這類具體負責計劃彙報的人員參加工業生產計劃會議的根本原因。通過這些會議,薛希嶽首相傳達了一個非常明確的信號,那就是軍隊的戰爭計劃絕不能超過國家的經濟承受能力。

談仁皓很快就搞明白了這個信號的含義,他也抓緊時間對海軍的長遠作戰計劃做了一些小範圍地修改。在第三次會議上,薛希嶽首相通過了經過了調整的工業生產計劃。總體方向沒有改變,即帝國的訓業生產規模繼續擴大,宗漢欽內相還做出了報告,計劃在24年新增150萬產業工人。也保證工業生產計劃順利完成。工業部長,農業部長提出的新的動員計劃也獲得了首相的批准。新的工業生產計劃將在年底正式啓動,而之前的準備工作在十一月初就將全面展開。

十月八號,談仁皓跟隨廖漢翔來到了帝國首相府。嚴定宇元帥也帶着一名陸軍少將在十分鐘後到達了。這是一次閉門會議,參加會議地都是內閣政府的高級官員(至少都是副部長)與之前的三次會議不一樣,長遠戰爭計劃是帝國的最高機密,那些工業生產計劃也很重要,但別的國家也能夠大概判斷出唐帝國在24年能夠將工業產值提高到一個什麼樣的水平。但卻無法摸清楚唐帝國的戰爭計劃。

參加會議的一共只有十多人,除了幾個重要的部長之外,其他人談仁皓都不認識,連那名陸軍少將他都不認識。

“你是談仁皓將軍吧?久仰大名!”

在等待會議召開的時候,那名陸軍少將主動走了過來,做了自我介紹,“我是古迅雷,陸軍少將,很榮幸能夠與你同堂發言。”

談仁皓迅速地打量了一下這個比他大不了幾歲地陸軍少將,同時將那張堅毅。同時帶着一股桀驁不馴的神色的臉龐印在了腦海裡。古迅雷給談仁皓留下地印象很深刻。在談仁皓以往的認識中,陸軍並沒有太多的年輕將領,嚴定宇元帥也很少重用年輕將領(陸軍在對年輕將領的任用方面比海軍還要保守)而古迅雷明顯是個才晉升上來的年輕少將,他肯定算得上是陸軍中的一顆新星了。

“對了,我以前是第三騎兵軍的,施鼐興將軍的副手。”

古迅雷又做了一番介紹。

這下談仁皓就明白了,他已經多次從廖漢翔那裡聽說過了“施鼐興”這個名字。當年,施鼐興與廖漢翔還是一條戰壕裡的戰友,在廖漢翔當騎兵營營長的時候,他就是另外一個騎兵營地營長。後來,廖漢翔去了陸航,走上了航空兵這條道路。而施鼐興則留在了騎兵部隊,致力於裝甲兵的發展工作。兩人一直保持着聯繫,廖漢翔還留在陸航的時候,兩人還就航空兵與裝甲兵的配合作戰問題討論過多次。後來,施鼐興提出了利用裝甲兵的速度,結合航空兵的打擊能力的“裝甲集羣快速突擊理論”(“閃電戰”的基礎理論)就是建立在他與廖漢翔的討論基礎之上地。而這也成爲了帝國陸軍在二戰前夕的經典理論,爲帝國陸軍最主要的發展方向。施鼐興也因此成爲了帝國陸軍裝甲兵的創始人。可他在陸軍的遭遇與廖漢翔有點相似,一直不受重用。他沒有跳槽來海軍(海軍也沒有可以讓他施展身手的地方)而是留在了陸軍。用他的理論組建了第三騎兵軍(後改名爲第三坦克軍)爲帝國陸軍培養了一批優秀的裝甲兵指揮官。

“古將軍,興會了!”

談仁皓立即對古迅雷產生了好感,大概是因爲施鼐興與廖漢翔的關係,還有他們同是年輕將領的緣故吧。“我也早就聽說過施鼐興將軍的大名,相信古將軍將會在戰場上一展才華,將施鼐興將軍的理論變爲實際的戰功!”

“談將軍過獎了,與談將軍相比,我不過是才學會走路的孩子一樣!”

古迅雷也對談仁皓產生了好感,“現在談將軍已經是海陸兩軍的大名人了,我還經常聽衛伯瑜將軍談到你呢。至於今後嘛,我們都爲帝國軍人,爲帝國征戰沙場爲我們的本分,那些戰功又算得了什麼呢?”

兩人同時笑了起來,作爲年輕一代,他們有着共同的社會背景,也有着共同的價值觀念。這也許是帝國海陸兩軍年輕將領唯一的共同點吧。

“兩位將軍,會議開始了,請進吧!”

一名首相府的衛隊軍官過來打斷了兩人的談話。

“古將軍請!”

“談將軍請!”

兩人並肩走進了會議室,薛希嶽,聶人鳳,嚴定宇等人早就已經坐好,等着兩位做報告的少將進來。談仁皓走到了聶人鳳的旁邊,古迅雷則走到了嚴定宇的旁邊。兩人都朝對方看了一眼,然後才坐了下來。

“你認識他?”

聶人鳳有點好奇的看着談仁皓。

“才認識的,古迅雷,應該是裝甲兵少將。”

聶人鳳微微皺了下眉毛,然後低聲說道:“看樣子,嚴定宇那個老頑固也開始啓用年輕將領了。”

談仁皓也笑了起來,說道:“陸軍已經沒有退路了,嚴定宇元帥肯定是被逼於無奈才選擇新的戰術,啓用新的人才吧!”

聶人鳳先了點頭,然後就朝嚴定宇看了一眼。嚴定宇也正好朝這邊看來,兩個元帥的目光在空中停留了兩秒鐘,然後都笑着轉移開了。

陸軍在此之前一直堅持一戰時的戰術,沒有完全採納施鼐興提出的裝甲突擊戰術(實際上,帝國陸軍裝備坦克,自行火炮,戰術轟炸機的數量並不少,比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多)結果在西北戰場上陷入了苦戰之中,一直沒有能夠打開局面。現在,嚴定宇啓用古迅雷這類年輕將領(而且是施鼐興的副手)很明顯,頑固不化的嚴定宇元帥也開始重視裝甲兵的力量,陸軍的戰術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談仁皓深吸了口氣,儘量不去想陸軍的發展,那與他沒有任何關係。他現在要做的,就是來一次精彩的報告,讓首相以及其他官員加入他這一隊,而不是輸給古迅雷,讓帝國內閣首相成爲陸軍“FANS”在薛希嶽做開場發言的時候,談仁皓朝古迅雷看了過去。古迅雷也朝談仁皓看了過來,兩人同時笑了起來,這只是一次友誼賽!

第10節 第一艦隊(下)第33節 暢通無阻第1節 勝利返航第25節 當頭棒喝第60節 殺敵務盡第31節 避重就輕第25節 傾國之力第8節 不是同情第5節 挺進西南第13節 海陸之爭第43節 左右爲難第66節 狂轟亂炸第6節 尊嚴與尊敬第37節 守株待兔第55節 傳奇艇長第2節 潛規則(下)第40節 步兵防線第22節 “蠻牛”的豪賭第16節 陸上旋風第7節 靈活搭配第52節 自我犧牲第34節 美軍反撲第59節 超低空衝刺第25節 再接再厲第42節 特別任務第23節 一波三折第28節 雨過天晴第21節 新位置(上)第49節 決戰之機第67節 並不是結束第31節 搶時間第37節 臨危決斷第2節 外剛內勇第21節 新位置(上)第33節 壓路機行動第9節 西方戰線第26節 捷報?第50節 老將雄心第2節 左手第44節 及時的情報第60節 反向攻擊第71節 關門打狗第8節 帝國恩怨(上)第13節 海陸合作第5節 公與私第47節 危機四伏第11節 英倫定局第56節 圍殲第43節 單程轟炸第17節 危險遊戲第86節 拼死的抗爭第13節 海陸之爭第6節 門戶之見第41節 讓敵人絕望第33節 戀愛(下)第86節 拼死的抗爭第24節 絕地反擊第66節 再起波瀾第49節 飛矢第41節 讓敵人絕望第34節 換湯不換藥第33節 在黑暗中摸索第44節 重點清除第35節 內相復出第4節 外因第8節 挑釁第44節 局勢明朗第2節 異類第68節 絕途第2節 家人的理解第58節 接踵而至第83節 天公不作美第4節 妄想的偷襲第21節 全面轟炸第15節 反其道而行之第51節 紕漏第6節 前進第65節 戰場轉折第7節 敵人出動第64節 瘋狂的攔截第2節 利好消息第5節 北上第21節 軍事科學家第6節 美軍的時機第54節 驚喜交加第53節 鞭長莫及第29節 希望破滅(上)第59節 後發先至第61節 痛打落水狗第40節 內部平衡第42節 大敵來臨第80節 倒黴的編號第2節 慘痛的勝利第16節 接受考驗(上)第69節 千載難逢第21節 新位置(下)第35節 毫釐之差第56節 圍殲第24節 緊急轉向第82節 新判斷
第10節 第一艦隊(下)第33節 暢通無阻第1節 勝利返航第25節 當頭棒喝第60節 殺敵務盡第31節 避重就輕第25節 傾國之力第8節 不是同情第5節 挺進西南第13節 海陸之爭第43節 左右爲難第66節 狂轟亂炸第6節 尊嚴與尊敬第37節 守株待兔第55節 傳奇艇長第2節 潛規則(下)第40節 步兵防線第22節 “蠻牛”的豪賭第16節 陸上旋風第7節 靈活搭配第52節 自我犧牲第34節 美軍反撲第59節 超低空衝刺第25節 再接再厲第42節 特別任務第23節 一波三折第28節 雨過天晴第21節 新位置(上)第49節 決戰之機第67節 並不是結束第31節 搶時間第37節 臨危決斷第2節 外剛內勇第21節 新位置(上)第33節 壓路機行動第9節 西方戰線第26節 捷報?第50節 老將雄心第2節 左手第44節 及時的情報第60節 反向攻擊第71節 關門打狗第8節 帝國恩怨(上)第13節 海陸合作第5節 公與私第47節 危機四伏第11節 英倫定局第56節 圍殲第43節 單程轟炸第17節 危險遊戲第86節 拼死的抗爭第13節 海陸之爭第6節 門戶之見第41節 讓敵人絕望第33節 戀愛(下)第86節 拼死的抗爭第24節 絕地反擊第66節 再起波瀾第49節 飛矢第41節 讓敵人絕望第34節 換湯不換藥第33節 在黑暗中摸索第44節 重點清除第35節 內相復出第4節 外因第8節 挑釁第44節 局勢明朗第2節 異類第68節 絕途第2節 家人的理解第58節 接踵而至第83節 天公不作美第4節 妄想的偷襲第21節 全面轟炸第15節 反其道而行之第51節 紕漏第6節 前進第65節 戰場轉折第7節 敵人出動第64節 瘋狂的攔截第2節 利好消息第5節 北上第21節 軍事科學家第6節 美軍的時機第54節 驚喜交加第53節 鞭長莫及第29節 希望破滅(上)第59節 後發先至第61節 痛打落水狗第40節 內部平衡第42節 大敵來臨第80節 倒黴的編號第2節 慘痛的勝利第16節 接受考驗(上)第69節 千載難逢第21節 新位置(下)第35節 毫釐之差第56節 圍殲第24節 緊急轉向第82節 新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