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章 運三零起落架惹爭議

不過還是有一位專家,對運三零的設計提出一個小小的看法。

這位專家也是一位老專家了,頭髮花白,已經有六十五歲了,曾經參與過運十的設計工作,名字叫做鐵鷹。

老專家在一片讚美之聲中,站起來道:“運三零總體設計確實非常的不錯,突破了很多的關鍵技術,不過我個人還有一個小小的意見,那就是咱們這個運三零運輸機的起落架設計,我認爲不太合理。”

唐總師也不由得一愣道:“哦,鐵老覺得我們的設計有什麼問題嗎?請您儘管提出來。”

鐵鷹點頭道:“不錯,我認爲你們在運三零的起落架設計過程中,或許犯了一些錯誤。採用M式的小車式多支柱起落架,事實上不如安東諾夫設計局搞的串列式多支柱起落架,比如說安124和安225,以及安70運輸機,都是採用的串列式多支柱起落架,我認爲採用這一類的起落架,才更加合理,符合我們的戰術技術要求!”

專家們一聽,都紛紛的議論起來了。

確實起落架系統對於這麼大的一個運輸機來說,重要性就不用說了,如果設計不合理,會嚴重影響這款運輸機的性能和可操作性。

大型飛機結構尺寸越大,起飛重量也越來越大,這就使得大型飛機的起落架設計與中小型飛機起落架設計有比較大的差別。

特別是在結構柔性,地面載荷,結構佈局形式,緩衝性能,疲勞壽命,可靠性,保障性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大型運輸機,特別是二百噸級以上的大型運輸機,要保證飛機在機場路道甚至是簡易跑道上的通過性,就必須增加起落架輪胎的數量,這樣纔可以減小單個輪胎的徑向載荷。

所以二百噸級以上的大型運輸機,基本上都是採用多輪多支柱佈局形式和常規三點式佈局形式。在一個支柱下安裝多個小尺寸的輪胎來取代大機輪,這樣不但可以提高飛機的通過性,還能夠減少起落架支柱重量,以及機輪收放艙室的表面積。

這樣也就減小了機身上的大開口尺寸和艙門面積,同時在某一個輪胎損壞的情況下,起落架系統仍然可以正常的工作。

當然在多支柱的起落架佈局方面,也有兩種不同的設計,一種就是蘇氏的串列式多輪多支柱,另一種就是歐美式的小車式也叫叢簇式,就是在一個支柱下面有四個甚至四個以上的輪胎。

林鵬在運三零的起落架設計當中也是起着主導作用的,因爲他提出來的是搞一個單支柱下八輪小車式起落架,最後獲得了設計團隊的一致認同,因此最終就搞了這麼一個主起落架的設計。

這比C5銀河運輸機的起落架,還要先進,當然對於結構材料的要求就比較高了,因爲這種起落架的單個支柱受荷載非常大,所以結構強度是要求非常高的,對製造工藝也提出了巨大的考驗。

所以研製風險確實也是比較大的,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麼多輪胎在一起,輪間距就要求比較大,帶來的結果就是主起落架收藏空間要求更大。

反觀蘇氏的那種串列式,支柱數量多一些,每一根支柱下面,並排兩個或者四個輪胎,這樣起落架收納的空間就要小一些,結構強度也要求沒有那麼高,研製風險比較小。

所以林鵬也很理解,這位老專家爲什麼提出異議來。

面對專家的質疑,林鵬就站起來解釋道:“非常感謝鐵老對咱們運三零設計方案的認真,確實咱們運三零起落架採用了一種創新的設計,單個支柱下八個輪,這是史無前例的,就算是M國的四百噸級C5銀河運輸機,也就單支柱六個輪。咱們爲什麼要做八個輪呢?這是我們的設計團隊,研究了三種不同起飛重量的起落架佈局形式,從二百噸,三百噸到四百噸級別,然後做出了一百二十個具體的設計方案,從中篩選出來的這個方案。”

鐵鷹也有些激動地道:“我知道你們做了很多方案,優中選優,可是你們也要考慮到,咱們國家航空工業的底子,像這樣大的載荷,起落架支柱的結構強度如何能夠保證,咱們的製造工藝能不能夠完成這種高強度的支柱結構製造?”

林鵬道:“以我們掌握的情況來看,是完全能夠達到我們的設計要求的。所以我們纔會選擇這樣的設計。我們的運三零在起飛重量和尺寸方面,還要超過C17環球霸王,所以我們爲它設計了比C17的六輪主起落架更先進的八輪小車式主起落架,我們中國航空工業就是要在某此領域實現彎道超車,在大型運輸機的起落架設計領域,我想我們應該要做到。”

專家們都紛紛點頭,確實是這樣,中國航空工業不能總是再模仿別人了,跟在別人後面,學別人幾十年前的設計,那不是創新,而是守舊。雖然這種八輪小車式起落架,確實在全世界範圍內,還沒有一款飛機應用過,但並不代表中國就設計製造不出來。

看到專家們的反應,鐵老也沒有再說什麼,只是最後說了一句:“我保留我個人的意見!”

其實領導和專家們也非常理解,在這種評審會上,專家提出問題的不少,有時候就是需要這樣深入的討論,纔會得到最好的方案。

確實這幾年中國航空工業的進步非常大,專家們也對製造方面不是太擔心,中航工業集團下面有一個專門製造起落架的子公司,名爲中航飛機起落架有限公司,這家公司的實力還是非常強的,特別是近年來突破了很多關鍵技術。

由於大型運輸機採用的是超高強度鋼,再加上零部件尺寸大,所以加工工藝要求相當高。比如說外筒和活塞桿,就涉及到大規格的鍛件鍛造技術,其他的零部件也需要尖端的數控加工技術,不過現在中航工業集團在增材製造技術方面,已經突破了很多關鍵技術,某些部件還可以採用增材製造,這樣能夠減輕重量,同時強度也有保證。

正因爲如此,專家們纔會支持運三零設計團隊的這個八輪小車式起落架設計方案。

第四百三十八章 自主品牌向上突破太難了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運十五大型運輸機下線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隱身武裝直升機真的要來了第一百九十八章 颱風虎式盡入林鵬囊中第三百一十章 評審結束,結果未公佈第四百二十八章 談判桌上的籌碼第一百四十九章 豹子和筷子之間的狗鬥第六百五十章 轟20計劃亮相七十週年大閱兵第七百九十三章 中國航發賣到巴希去了第五百八十八章 有關隱身梟龍的爭議第八百四十六章 ???未來渦扇技術發展的內部大討論第九百零六章 競爭對手們很強第七百四十五章 隱身矢量尾噴口不再是戰鬥機的專利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國產空中跑車首飛成功第一百四十七章 緊張激烈的對抗開始了(跪求訂閱)第九百三十九章 突破島鏈的尖刀就是殲轟8了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雲豹戰機的動力渦扇九改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殲10D出擊第一千一十二章 精確轟炸一個不留第一百七十八章 二十五米長的三面翼殲轟機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渦扇25C加力式渦扇發動機完成持久試車考覈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空軍要三百架殲20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只要一千二百萬第九百一十一章 戰颱風射戰隼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大鵬通用航空真的起飛了第六十三章 等一分鐘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075兩棲攻擊艦的動力第九百六十八章 亞洲航展明星第三百四十三章 第一次飛向國際航展的殲轟七B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殲轟8的美名第八百四十六章 ???未來渦扇技術發展的內部大討論第五百二十一章 自主品牌敢賣二十萬?第七百四十三章 詳細設計評審正式開始第七百六十八章 驚險的着艦時刻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進軍造船業第一千零五章 世界第一防務巨頭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殲25青龍艦載戰鬥機第五百四十二章 中國隱身戰機一飛沖天第一百四十章 完美的首飛(跪求訂閱)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飛豹在巴巴羊國慶日震撼亮相第二百六十三章 無人機制造的浪漫婚禮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首次海試成功第四百一十九章 林東想進軍乘用車製造第七百八十一章 垂直爬升竟然超音速第六百五十三章 大鵬汽車的年度改款新車要來了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李鐵的第二個春天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殲20戰鬥機表演落葉飄第四百九十四章 殲二零是空軍的利劍和重拳第四百四十九章 中航汽車內部的SUV與轎車之爭第三百九十五章 運九最大的問題還是動力不足第一百七十三章 比F16多用途戰鬥機更有吸引力第九百九十三章 軍方也在評估骨頭鷹戰鬥機?第四百零六章 造什麼車才能挽救中航汽車第七百七十章 航母style真來了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艦載預警機還是傾轉旋翼機平臺好第一百四十章 完美的首飛(跪求訂閱)第六百五十七章 殲轟八試飛緊鑼密鼓第九百三十三章 14米長重直旋翼交付測試第七百五十七章 C929寬體客機縮短型號第一百八十三章 兩家設計單位目標是一致的第二百三十七章 阿三空軍的算盤打錯了第三百八十三章 ARJ21-700首飛成功!第九百八十一章 殲轟八還可換裝渦扇十五發動機!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不一樣的大飛機下線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五百億遊艇市場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圓滿完成殲20所有試飛任務第二百一十二章 首條飛豹脈動式生產線落成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還是殲20制空更強第三百二十六章 希飛公司將成爲國內最大飛機制造基地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轟20是飛翼佈局的完美極致設計第二百二十九章 全世界第一款投入現役的DSI進氣道戰機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寬體客機三足鼎立局面第九百八十三章 殲轟八有望成爲下一代艦載機?第六百六十二章 大鵬航空要搞空中三蹦子第三十五章 發動機控制系統分析第四百七十六章 轎跑SUV風颳起來了第一百四十三章 殲轟8這個戶口有希望了(跪求訂閱)第一百九十八章 颱風虎式盡入林鵬囊中第三百二十一章 蛙足和飛豹配合得非常好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RC30000燃氣輪機需求量上百臺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成爲像林總那樣的飛機設計師第三百零三章 民企也想參與大客機項目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借C929東風商飛和東航股票暴漲第一百一十七章 葉子演習歸來第七百二十八章 運15初步設計方案第一千零四章 海軍等着要殲轟八第四百八十七章 新飛豹飛向世界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飛燕F20通用飛機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合作打造9AT變速箱第三百三十六章 渦扇十C發動機逆天了第六百一十八章 國產精品小型SUV標杆第八百七十二章 ???是時候開發8AT變速箱了第八百三十六章 兩位老院士親手揭幕第一百一十章 做客成洛馬第六百九十四章 地效飛行器和空中三蹦子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加長型C929-400寬體客機第二百一十五章 遠轟項目有可能要提前實施了第四百五十四章 倚天緊湊型SUV的優勢第六百二十六章 年產二十萬輛整車的新工廠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飛燕的精彩飛行表演
第四百三十八章 自主品牌向上突破太難了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運十五大型運輸機下線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隱身武裝直升機真的要來了第一百九十八章 颱風虎式盡入林鵬囊中第三百一十章 評審結束,結果未公佈第四百二十八章 談判桌上的籌碼第一百四十九章 豹子和筷子之間的狗鬥第六百五十章 轟20計劃亮相七十週年大閱兵第七百九十三章 中國航發賣到巴希去了第五百八十八章 有關隱身梟龍的爭議第八百四十六章 ???未來渦扇技術發展的內部大討論第九百零六章 競爭對手們很強第七百四十五章 隱身矢量尾噴口不再是戰鬥機的專利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國產空中跑車首飛成功第一百四十七章 緊張激烈的對抗開始了(跪求訂閱)第九百三十九章 突破島鏈的尖刀就是殲轟8了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雲豹戰機的動力渦扇九改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殲10D出擊第一千一十二章 精確轟炸一個不留第一百七十八章 二十五米長的三面翼殲轟機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渦扇25C加力式渦扇發動機完成持久試車考覈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空軍要三百架殲20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只要一千二百萬第九百一十一章 戰颱風射戰隼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大鵬通用航空真的起飛了第六十三章 等一分鐘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075兩棲攻擊艦的動力第九百六十八章 亞洲航展明星第三百四十三章 第一次飛向國際航展的殲轟七B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殲轟8的美名第八百四十六章 ???未來渦扇技術發展的內部大討論第五百二十一章 自主品牌敢賣二十萬?第七百四十三章 詳細設計評審正式開始第七百六十八章 驚險的着艦時刻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進軍造船業第一千零五章 世界第一防務巨頭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殲25青龍艦載戰鬥機第五百四十二章 中國隱身戰機一飛沖天第一百四十章 完美的首飛(跪求訂閱)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飛豹在巴巴羊國慶日震撼亮相第二百六十三章 無人機制造的浪漫婚禮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首次海試成功第四百一十九章 林東想進軍乘用車製造第七百八十一章 垂直爬升竟然超音速第六百五十三章 大鵬汽車的年度改款新車要來了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李鐵的第二個春天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殲20戰鬥機表演落葉飄第四百九十四章 殲二零是空軍的利劍和重拳第四百四十九章 中航汽車內部的SUV與轎車之爭第三百九十五章 運九最大的問題還是動力不足第一百七十三章 比F16多用途戰鬥機更有吸引力第九百九十三章 軍方也在評估骨頭鷹戰鬥機?第四百零六章 造什麼車才能挽救中航汽車第七百七十章 航母style真來了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艦載預警機還是傾轉旋翼機平臺好第一百四十章 完美的首飛(跪求訂閱)第六百五十七章 殲轟八試飛緊鑼密鼓第九百三十三章 14米長重直旋翼交付測試第七百五十七章 C929寬體客機縮短型號第一百八十三章 兩家設計單位目標是一致的第二百三十七章 阿三空軍的算盤打錯了第三百八十三章 ARJ21-700首飛成功!第九百八十一章 殲轟八還可換裝渦扇十五發動機!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不一樣的大飛機下線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五百億遊艇市場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圓滿完成殲20所有試飛任務第二百一十二章 首條飛豹脈動式生產線落成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還是殲20制空更強第三百二十六章 希飛公司將成爲國內最大飛機制造基地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轟20是飛翼佈局的完美極致設計第二百二十九章 全世界第一款投入現役的DSI進氣道戰機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寬體客機三足鼎立局面第九百八十三章 殲轟八有望成爲下一代艦載機?第六百六十二章 大鵬航空要搞空中三蹦子第三十五章 發動機控制系統分析第四百七十六章 轎跑SUV風颳起來了第一百四十三章 殲轟8這個戶口有希望了(跪求訂閱)第一百九十八章 颱風虎式盡入林鵬囊中第三百二十一章 蛙足和飛豹配合得非常好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RC30000燃氣輪機需求量上百臺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成爲像林總那樣的飛機設計師第三百零三章 民企也想參與大客機項目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借C929東風商飛和東航股票暴漲第一百一十七章 葉子演習歸來第七百二十八章 運15初步設計方案第一千零四章 海軍等着要殲轟八第四百八十七章 新飛豹飛向世界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飛燕F20通用飛機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合作打造9AT變速箱第三百三十六章 渦扇十C發動機逆天了第六百一十八章 國產精品小型SUV標杆第八百七十二章 ???是時候開發8AT變速箱了第八百三十六章 兩位老院士親手揭幕第一百一十章 做客成洛馬第六百九十四章 地效飛行器和空中三蹦子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加長型C929-400寬體客機第二百一十五章 遠轟項目有可能要提前實施了第四百五十四章 倚天緊湊型SUV的優勢第六百二十六章 年產二十萬輛整車的新工廠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飛燕的精彩飛行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