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相互試探

對於蘇軾,蘇轍兄弟,章越與二人交情都很好。

就算他們都是新法的反對者。

蘇軾的才華前看一千年,後看一千年,也沒有人超越他的。蘇軾是位具有偉大人文精神,同時極富有人格魅力的人。

但說實話似蘇軾這等人才,除非肯藏尖藏鋒,否則難以在當世生存。

而蘇轍才華不如其兄,至少在爲官政治上的才能是要勝過他的兄長的。

шωш ●T Tκan ●℃O

熙寧三年二人分別以來,章越與蘇軾通信不斷,每個月都有一二封,有時候戰事再忙,但章越也從不忘記給蘇軾寫信。

蘇軾來信也沒少揶揄章越,杭州之地用柳永的詞來形容就是‘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蘇軾在杭州爲通判,以他的才幹,衙門裡的公事,很輕鬆就可以駕馭。平日多出的時間就是偷偷懶懶,遊遍了整個杭州,白日登山,晚上游湖,有功夫去古剎坐上一日,與僧人談天。

詩文也沒有停下,不少都是寫在吃花酒的席間,從達官貴人,到歌姬百姓都是大蘇的粉絲。

蘇軾與章越分享這些日常的生活,言談之間都是趣事,再時不時諷刺幾句王安石的新法。

到了熙寧五年時,陳襄到了杭州任知州。

一位是章越的老師,一位是他的摯友,二人十分相得。

後來有一次來信蘇軾與章越談及一個叫黃庭堅的年輕人詩文寫得很好,而且這黃庭堅還是陳襄的弟子,大師兄,時任湖州知州孫覺的女婿,說自己很可惜,沒有機會見對方一面。

正好當時徐禧在章越幕下,而徐禧正是黃庭堅的妹夫,章越問了徐禧,徐禧就說自己這大舅哥非常的崇拜蘇軾。

章越聽了大喜,於是就幫二人結識上了。

但章越與蘇轍交情更好,蘇轍對章越也是能說心底話:“大帥,這帝者與師處,王者與友處,霸者與臣處,亡國者與役處。”

章越明白蘇軾,蘇轍都推崇君臣共治,也就是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理念,對於變法加強皇帝權力的作爲,都是不約而同地反對的。

這是他們的立場。

“而自變法以來,官家用以王介甫爲相之名,實收取了政,軍,財,臺諫於一身,如今官家手中之權怕是連太祖太宗之時也要勝過。”

章越聞言默然,要想升官,最快的是法家。

研究如何將權力一級一級地往上收,升官最快。儒家則是反者道之動也。

收權太過,所以罷了王安石的宰相,用來擋一擋。

反對變法者以爲罷了王安石的相位,朝廷就會停止變法,就是政治上的幼稚病。跟殺了商鞅,秦朝就廢除了變法一樣可笑。

蘇轍心底和明鏡一般。

明人不說暗話,蘇轍既是提到這個,章越道:“子由,變法罷不得,與呂吉甫爲難,便是與官家衝突。”

章越這話說白了,蘇轍他們要自己反對呂惠卿嗎?不是,現在與呂惠卿爭,很容易就挑起政見之爭,到時候呂惠卿一個順手推舟,將章越打成反對官家變法的主張。

蘇轍道:“大帥,不應該直道諫君,於朝堂上有所修補嗎?如今大帥以熙河之功回朝,官家必會採納你之所言。”

章越道:“子由,變法雖有不足,但是功大於過。你要我直言諫君,豈不見曾子宣的前車之鑑。”

曾布無疑是支持變法的,但在市易法的執行上覺得有問題,於是便被呂惠卿扣上了一個反對新法的大帽子。

潑髒水,扣帽子都是官場上常用的害人手段。

同樣章越即便有熙河之功,回朝只要反對說幾句話,呂惠卿同樣可以用對付曾布的方法針對你。

呂惠卿如今是中書第二號人物,可以預計韓絳回朝也壓不住他的氣焰。

特別是一個人如果正在勢頭上,就千萬不要出頭和他去頂,去爭。

即便你可以勝他,但君子也不要逆勢而爲。章越對於官位升遷,自己有自己節奏就是,不必看了別人升遷就眼熱。

蘇轍對呂惠卿不滿,是從三司條例司便結下的樑子。

章越又是如今唯一可以與呂惠卿掰手腕的人,蘇轍聽了則有些失望,但他能夠理解道:“大帥所言極是,是轍見識短淺了。”

章越笑了頗有深意地道:“子由,放心。”

說話間,這邊呂升卿來求見章越。

章越想也不用想,對方肯定是得到了呂惠卿的授意了。蘇轍知道呂升卿前來不屑地哼了一聲當即離開。

幕府中,蘇轍與呂升卿不和也是很公開的事。

章越見了呂升卿那是一臉笑容道:“尊兄宣麻拜相,我真不知多高興纔是,說實話章某人很少佩服人,但論才幹二字,當今天下除了王相公,便是令兄了。所以當初一見尊兄,便知入相是遲早的事。”

章越這話倒不是無恥的吹捧,而是他真心話。論才幹王安石,呂惠卿都是這個時代數一數二的人才。

只是如今章越這個地位是不屑於說假話的,只是有選擇地說真話。

章越看起來很誠懇地笑着道:“恭賀尊兄了,也恭賀明甫了。”

呂升卿正是接到章越書信來看對方反應和態度的。

聽了章越的話呂升卿非常受用,呂惠卿也曾與他說過,天下除了王安石,諸人皆不足道,唯獨章度之可忌。

如今章越不僅向他道賀,還推對方與自己並座。

呂升卿自是沒有昏頭,當即推辭還向章越道賀吳充升任樞密使的事。

說實話章越在熙河與呂惠卿相處還是比較‘愉快’的。

呂惠卿書信給章越,說他在王安石那邊給說了自己不少好話。這話章越可以信個五成,所謂五成就是十句裡莫約五句是好話,兩句平話,三句是壞話。

章越對呂升卿也不錯一路照顧。呂升卿是順風順水,今日來與章越道自己要回朝了,而且是回朝與沈季長,一起出任崇政殿說書之職。

章越心想這一次熙河大捷,全取了河湟,封賞還沒有議下,你呂升卿倒是第一個升官了。

呂惠卿之前一直是經筵官,如今作爲宰相了,肯定沒功夫準備經筵了,就推舉他弟弟出任經筵官了補上他的位置。

呂惠卿這人,還是真的絕不讓好處落空啊。

二人說了一陣客套話,呂升卿這時候問道:“不知大帥幾時啓程回京?”

章越笑了笑,下面的話他就要謹慎應對了。

第798章 紀念第951章 自誠明第456章 王韶第158章 我的地盤第119章 歐陽修府上第892章 送你吃劍第404章 謝過章學士第239章 相聚第323章 強幹第661章 智緣大師第334章 二事第319章 擔憂第316章 破天荒第1029章 黃裳,元吉第615章 賞個執政作第711章 將兵法第535章 韓琦罷相明日更新第362章 太常因革禮第606章 皇帝一句話頂你一車話第150章 相贈第549章 曾鞏和章俞第23章 回家第586章 籌碼第315章 形勢不如德第156章 客人第394章 急變請假下第180章 撞見第989章 衣鉢(兩更合一更)第706章 經略安撫使第938章 底線和規矩第102章 婚姻之事第33章 篆書第1022章 改元元豐(兩更合一更)第805章 計劃與變化第468章 同年宴第243章 心意第483章 翁婿第337章 強幹之法第1056章 宰相家的郎君(第一更)第730章 大丈夫當馬革裹屍第511章 新君第590章 爭與不爭第643章 戰略之爭第287章 唱名第185章 五年之約第863章 宰執以下第一人第596章 正反相攻第844章 入朝相爭第391章 仁君第74章 飯錢第350章 大婚第143章 詩第652章 陝西宣撫使第28章 借書單章第736章 章質夫第541章 年輕的官家第327章 奏對第1040章 上門認錯第193章 價值第578章 齊道德第796章 熙河大捷了第83章 我是段子手(感謝太子啊扶朕起來書友第567章 論王安石第987章 盜書第15章 孝經請假第772章 章越的幕府第100章 險峰第957章 整頓河北兵馬第580章 變法從太學起第549章 曾鞏和章俞第615章 賞個執政作第959章 射中者得候第14章 餅子第227章 如意郎君第398章 升官與賞賜第681章 設爲熙州第472章 轉對之制第252章 風雪第730章 大丈夫當馬革裹屍明日更新第666章 岳父侄兒第244章 王安石第936章 蔡確的書房第889章 版本不同第962章 遼宋談判交鋒第836章 信任危機第645章 奪三職第763章 韓絳回京第459章 反擊(第一更)第541章 年輕的官家第755章 當殿彈劾第447章 安國寺塔記第572章 激勵族侄第783章 老趙家的傳統第225章 放榜第683章 功歸人,過攬己
第798章 紀念第951章 自誠明第456章 王韶第158章 我的地盤第119章 歐陽修府上第892章 送你吃劍第404章 謝過章學士第239章 相聚第323章 強幹第661章 智緣大師第334章 二事第319章 擔憂第316章 破天荒第1029章 黃裳,元吉第615章 賞個執政作第711章 將兵法第535章 韓琦罷相明日更新第362章 太常因革禮第606章 皇帝一句話頂你一車話第150章 相贈第549章 曾鞏和章俞第23章 回家第586章 籌碼第315章 形勢不如德第156章 客人第394章 急變請假下第180章 撞見第989章 衣鉢(兩更合一更)第706章 經略安撫使第938章 底線和規矩第102章 婚姻之事第33章 篆書第1022章 改元元豐(兩更合一更)第805章 計劃與變化第468章 同年宴第243章 心意第483章 翁婿第337章 強幹之法第1056章 宰相家的郎君(第一更)第730章 大丈夫當馬革裹屍第511章 新君第590章 爭與不爭第643章 戰略之爭第287章 唱名第185章 五年之約第863章 宰執以下第一人第596章 正反相攻第844章 入朝相爭第391章 仁君第74章 飯錢第350章 大婚第143章 詩第652章 陝西宣撫使第28章 借書單章第736章 章質夫第541章 年輕的官家第327章 奏對第1040章 上門認錯第193章 價值第578章 齊道德第796章 熙河大捷了第83章 我是段子手(感謝太子啊扶朕起來書友第567章 論王安石第987章 盜書第15章 孝經請假第772章 章越的幕府第100章 險峰第957章 整頓河北兵馬第580章 變法從太學起第549章 曾鞏和章俞第615章 賞個執政作第959章 射中者得候第14章 餅子第227章 如意郎君第398章 升官與賞賜第681章 設爲熙州第472章 轉對之制第252章 風雪第730章 大丈夫當馬革裹屍明日更新第666章 岳父侄兒第244章 王安石第936章 蔡確的書房第889章 版本不同第962章 遼宋談判交鋒第836章 信任危機第645章 奪三職第763章 韓絳回京第459章 反擊(第一更)第541章 年輕的官家第755章 當殿彈劾第447章 安國寺塔記第572章 激勵族侄第783章 老趙家的傳統第225章 放榜第683章 功歸人,過攬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