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章 六轡在手

殿內。

官家讀章越的平河湟策後陷入沉思。

此平河湟策,開篇先論天下分合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爲何說分合之勢,在於大統一。

堪稱死敵的儒家法家,卻共同主張天下必須歸於一。

章越在策中言,很多人吐槽華夏‘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治亂循環,殊不知對於天下諸國而言,只有這句話的後半句,沒有前半句。

分就分了,再也找不回來了。

自秦皇而起,我華夏正統自有其向心力所在。

至於河湟本是漢唐之土,從唐代宗之際離於家國三百餘年,若不收復疆土使之重歸於一,則天子調一天下,鞭撻四夷之志不能宏遠。

這一說法否定了朝堂上主張棄地,又或者是封一土官進行治理河湟的說法。

但既是以制夏爲目的,拼個兩敗俱傷,就沒意思了。這樣的事,即便損害再小,也不爲之。

官家失去了對熙河戰事的控制權,但此刻面上卻絲毫不見頹色,而是一副神完氣足的樣子。

多端寡要是郭嘉評價袁紹的話。

誠如是,則帝業可成,宋室可中興。臣書生也,不足以講大事,至於不達大體,不合機變,惟陛下寬之!

一篇策文幫官家理清了頭緒,不必到處舉着燈籠,好似盲人照路般,四處亂尋。

李憲之前與章越,王韶相處得不錯,天子讓他爲走馬承受就是信任的意思,表示自己不再運籌帷幄於千里之外,遙控指揮章越了。

之後談及天下大勢,遼,夏,青唐之間。

章越建議對夏必須議和,蘭州暫且不爭,甚至還可以歸還之前佔領的半個蘭州之地。

能而示之不能,不能而示之能,說白了就是對外必須戰略模糊,當對手知道你要全力搞死他的時候,他也就想盡各種辦法和你死拼。或者對方知道你拿他沒辦法的時候,就會故意步步得寸進尺。

西夏已痛失先着,讓我降木徵,包順,又破鬼章,使董氈生懼。

什麼都想要,卻沒有得其要領。視短利而動,失之格局,沒有看事看物的長遠眼光。

王安石知道官家是真心反省了。

取得河湟,好比劉豫州自荊州取西蜀後,再北上與曹魏爭鋒。

有了商貿和屯田之利,河湟不僅不會成爲朝廷的負擔,反而可以自給自足,籍此人力物力,既不勞民傷財,又可充實兵力。

一旦收復河湟,十幾萬漢蕃兵馬屯於夏國側翼,不必大舉,動則以輕兵擾之,迫使西夏以大兵應之,如此反覆,夏國國內必然疲敝,若夏國不以大兵應之,則我可乘虛取利。

西夏斷甘涼道,對過往商隊抽以重稅,我得河湟便可和于闐,回鶻等部接壤,重開西域的絲綢之路。

什麼是內持定見而六轡在手?

如是也。

唐朝大將黑齒常之在河湟屯田五千頃,每年打糧食百萬石則可威震西北,若宋要制夏,需屯一萬頃以上。

之前都是天子繞過二府指揮熙河戰事,眼下這麼說,等於又將前線的軍事決斷權,交還給王安石爲首的宰相班子。

王安石道:“陛下此事交臣斷之即是!”

這邊剛收復了河州,木徵歸降,那邊西夏懼而求和,官家便覺得自己行了。好嘛,你既然怕我,我就先要點好處再說,這便是視短利而動。

之前宋朝與西夏,青唐的博弈,好似你出一招,我出一招,你打一拳,我還一拳。

大抵進兩步退一步,退兩步進一步這般。

但只要有了全盤方略,無論你怎麼打,我自有節奏,不過是快一點慢一點。因爲我有這個自信,最後的結果一定是我想要的。

要制夏,必須先招撫青唐,這是強己,才能弱彼,欲害彼,先利己。

而在木徵,鬼章,董氈之間,章越主張先屯田後進兵,先富而後取,在制敵上主張先易後難,先熟(熟羌)後生(生羌)依次進取。

見官家暢聲大笑,踢踏鞋屐離去,王安石自忖不能憑一篇奏疏,令天子頃刻之間改觀到如此。

“朕看了這平河湟策,方知以往是朕錯了。朕之前實是多端寡要。”

所以國家大戰略以制夏爲目的,最合乎上下。

這也是王安石所期望的結果。

待彼竭我利之時,則蘭州,興州,涼州爲國家所有,再用彼之民,揚我之兵。兩三年後,待天時有變,命一上將將熙河之兵以向甘,靈,再命一將率陝西之衆出於橫山,諸蕃無不倒戈以從,畢其功於一役,鷹揚於夏。

官家讀其策,胸中激盪不能自抑,王安石看後亦讚許有聲,亦道:“若無大變故用此策,三五年可平夏。”

“另外以後熙河路的兵事還是先奏至二府,二府不能議同再由朕來定奪。”

官家振袖入座道:“蒼天庇佑於我華夏,使我賢士忠臣代代不絕,每逢天下有變之時,必有一二棟樑可保我家國社稷,輔世安邦。”

官家道:“朕打算與西夏媾和,重新劃界,告訴蔡延慶,朕先不要蘭州了!相公以爲如何?”

官家手按御座上扶手大笑道:“好,好,召王中正回京述職,但熙河路的走馬承受不可空缺,朕便讓李憲接替王中正。”

夏國叛渙無常,雖慶曆時屢敗我朝,但終究國弱主幼,本朝從上到下都有一雪前恥之心。

遼地廣兵強,非一時之敵,暫不可爭鋒,務必以卑辭厚禮以安之,卻又不能過於示之以弱,這是不能則示之以能。

兩國相爭是爭勢,不爭一城一地得失。

爲什麼會多端寡要,精力都在應變上了。內心沒有定見,所以一旦六轡在手就慌了。

可未招撫青唐前,對夏則當能而示之不能。

蘭州孤懸於黃河河南以南,且處於宋朝三面包圍中,什麼時候打都可以,西夏反而要爲了守住蘭州,屯駐重兵。

大戰略這個事情,自己心底必須明白,但對外表現的時候,則必須模糊。

王安石道:“陛下聖明!”

攻伐河湟之要點,不在於制敵,而在恩信厚利安撫,然後熙河屯田一千頃,實力就強一分,屯田一萬頃,實力就強十分。

西北的事交給王安石,章越二人,朕可以高枕無憂了。

但章越卻做到了。

王安石忽想,章越不必寫信給我,亦可令天子回心轉意,但爲何……

是了。王安石瞬間明白了。

隨即他笑了笑,負手離殿而去。

殿中方纔君臣的交談,好似餘音繞樑,徘徊不止。

第305章 半路回京第758章 來府一趟第473章 御前敲打第433章 酒量第656章 莫遇玉汝第887章 兄弟同院第434章 演講第762章 管仲與桑弘羊第169章 同進士出身第955章 憨叟第470章 治國爭論第747章 人選第22章 傭書第680章 官家的心情第10章 望族第938章 底線和規矩第559章 天章閣待制第394章 急變第726章 道賀第770章 玉帶第99章 李學正第615章 賞個執政作第487章 汴京大雨第226章 盡心第715章 都是來分功的第63章 榜帖(第三更,求訂閱)第779章 宕昌城第74章 飯錢第168章 易否第750章 商量請假第293章 捷報傳家裡第84章 招攬人才第416章 政事堂論政第886章 事情鬧大第184章 好事第866章 所言極是(兩更合一更)第807章 平河湟策第969章 駐真定府第1018章 朕支持章卿(兩更合一更)第841章 西北凱旋第861章 孤勇第804章 朕等不及第18章 女同學第417章 求教第982章 私下交易第1040章 上門認錯第698章 名將是資源堆出來的(兩更合一更)第412章 貪婪第818章 便商貿第85章 這個人已經瘋了第865章 會食第417章 求教第723章 平定河州第784章 復仇第166章 青花瓷第297章 期集三第430章 政壇常青樹第552章 延和殿論辯第850章 仰仗章公第161章 手段第341章 有眼不識泰山第815章 論功行賞第1033章 Showhand是一種智慧(兩更合一更)第672章 西夏點集第474章 懟一懟皇帝第19章 進士科與諸科(感謝書友熿裘盟主)第159章 上奏第426章 天下唯三人第112章 未道再見(感謝propheta書友的盟主第244章 王安石第1032章 閩地一寒門第134章 辭賦與萬言書第775章 入岷州第4章 縣城(感謝書友Joyii首盟)第917章 入京召對第234章 蔡襄第132章 爭風吃醋第760章 消除誤會第538章 新黨舊黨第859章 支持或反對第810章 六轡在手第553章 棋逢對手第156章 客人第44章 寒門貴子第146章 學詩第472章 轉對之制第221章 考場夜雨第135章 答案第434章 演講第819章 誰支持?誰反對?第435章 臨潭書絕壁第827章 空城計第740章 章府家事第770章 玉帶第1051章 王半山第23章 回家第624章 寒門出身第990章 入京(兩更合一更)第316章 破天荒
第305章 半路回京第758章 來府一趟第473章 御前敲打第433章 酒量第656章 莫遇玉汝第887章 兄弟同院第434章 演講第762章 管仲與桑弘羊第169章 同進士出身第955章 憨叟第470章 治國爭論第747章 人選第22章 傭書第680章 官家的心情第10章 望族第938章 底線和規矩第559章 天章閣待制第394章 急變第726章 道賀第770章 玉帶第99章 李學正第615章 賞個執政作第487章 汴京大雨第226章 盡心第715章 都是來分功的第63章 榜帖(第三更,求訂閱)第779章 宕昌城第74章 飯錢第168章 易否第750章 商量請假第293章 捷報傳家裡第84章 招攬人才第416章 政事堂論政第886章 事情鬧大第184章 好事第866章 所言極是(兩更合一更)第807章 平河湟策第969章 駐真定府第1018章 朕支持章卿(兩更合一更)第841章 西北凱旋第861章 孤勇第804章 朕等不及第18章 女同學第417章 求教第982章 私下交易第1040章 上門認錯第698章 名將是資源堆出來的(兩更合一更)第412章 貪婪第818章 便商貿第85章 這個人已經瘋了第865章 會食第417章 求教第723章 平定河州第784章 復仇第166章 青花瓷第297章 期集三第430章 政壇常青樹第552章 延和殿論辯第850章 仰仗章公第161章 手段第341章 有眼不識泰山第815章 論功行賞第1033章 Showhand是一種智慧(兩更合一更)第672章 西夏點集第474章 懟一懟皇帝第19章 進士科與諸科(感謝書友熿裘盟主)第159章 上奏第426章 天下唯三人第112章 未道再見(感謝propheta書友的盟主第244章 王安石第1032章 閩地一寒門第134章 辭賦與萬言書第775章 入岷州第4章 縣城(感謝書友Joyii首盟)第917章 入京召對第234章 蔡襄第132章 爭風吃醋第760章 消除誤會第538章 新黨舊黨第859章 支持或反對第810章 六轡在手第553章 棋逢對手第156章 客人第44章 寒門貴子第146章 學詩第472章 轉對之制第221章 考場夜雨第135章 答案第434章 演講第819章 誰支持?誰反對?第435章 臨潭書絕壁第827章 空城計第740章 章府家事第770章 玉帶第1051章 王半山第23章 回家第624章 寒門出身第990章 入京(兩更合一更)第316章 破天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