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爭沉默了一會,道:“陛下究竟想要臣做什麼?”
朱慈烺笑了,看着吳爭道:“大將軍不必疑慮。朕知道區區一個郡王爵,你未必看得上。如今大將軍轄下除了原三府之地,又多了紹興、寧波、金華三府,只比朝廷少了一府,就算要自立,怕也無人可以阻攔……但,只要大將軍一日未反,就是義興朝的臣子。朕是義興朝天子,還得賞罰分明。大將軍之前擊敗多鐸之功,朕還未賞,此戰又立援應天府勤王、收復靖江新功,朕不得不賞,否則,朕以何面目號令天下?大將軍就不必再推辭了。”
吳爭突然明白過來,敢情,朱慈烺在百姓的歡呼下,真想做個明君了?
果然,朱慈烺道:“朕與大將軍並無私怨,之前朕所做的一切,歸根結底,也是爲了重振明室。如今朝廷已與清廷停戰議和,不管是朕,還是朝堂諸公,都認爲朕應該與大將軍摒棄前嫌,攜手共振明室……大將軍,朕可是一片誠心,還望大將軍不計前嫌纔好。”
聽朱慈烺這麼情真意切地說話,吳爭也覺得該掏掏心窩子了。
“陛下不究臣往日跋扈,臣感激不盡。如果陛下僅僅是要與臣攜手、同心同德以抗清軍,臣絕不推諉。陛下何不把話說完?但凡臣能做到的,無不從命。”
“好。大將軍果然是爽快之人。”朱慈烺擊掌道,“朕聽聞大將軍麾下火槍營強悍,此戰不僅克敵制勝,還與清廷攝政王旗下重騎分庭抗禮……朕想請大將軍爲朝廷代爲購置些新式火槍,並派得力之人,爲朝廷訓練新軍,不知大將軍意下如何?”
吳爭心中暗歎,果然如此。
“陛下有旨,臣自然不能抗旨意。不過有些話,臣還得向陛下說明。”
朱慈烺見吳爭爽快地應了,大喜道:“大將軍儘管講來。”
“火槍、彈藥購置所需不菲,且後期養護所需更是一筆不小的巨資。大明朝在成祖時,就已設神機營,可二百年後,庫中火器皆已鏽爛,可用者十中無一。”
“無妨。朕就算節衣縮食,也會湊齊所需銀子。”
“火槍其實不足以對抗大羣騎兵。”
朱慈烺眉頭微皺,但隨即笑道:“朕聽廖仲平說了,江南不適合騎兵大規模作戰。”
吳爭點點頭,“那臣就最後一句話了。再好的武器,也需要敢戰的士兵去使用。望陛下對將士們……好些。亂世之中,他們纔是陛下最大的依仗,萬萬不可再發生以白條去代替陣亡將士撫卹金之事了。”
朱慈烺點頭道:“朕記下了。”
“陛下需要多少杆火槍?”
“朕欲在宮中設置一支五千人的火槍禁軍,廖仲平的京衛也需要新設一萬火槍軍。”
吳爭想了想,應道:“臣的火槍也是從國外購進,雖說松江軍工坊已經在仿製,但產量還不大……這樣,這一萬五千杆火槍,臣分成三次送入京城,第三個月交五千杆,這樣也方便陛下分批組建新軍了。”
朱慈烺點點頭道,“就按愛卿說得辦。”
吳爭道:“此次事了,臣回杭州府之後,便會將力量轉向南面,只有讓清軍主力牽制在西、南兩個方向,義興朝纔能有多些時候的休養生息時間。北面就有勞陛下了。”
“愛卿儘可放心。”
“西南義軍……如果有求助於我朝,陛下不妨允諾施以恩惠。”
“唔。”
“還有一事,臣不知如何開口……。”
“愛卿但說無妨。”
“臣擔心錢謙益,以臣的觀察,此人不忠於任何人,僅忠於利益。趨利避害人之常情,可此人在明、清之間反覆無常,還請陛下留意此人。”
朱慈烺目光一閃而沒,淡淡說道:“愛卿與首輔之間的恩怨,朕也有所聞。此次和談,首輔言行確實有欠考慮。愛卿擅專羈押首輔之事,朕不追究了。”
吳爭心中黯然一嘆,知道朱慈烺心中恐怕聽不進自己的話,在朱慈烺看來,自己與錢謙益的矛盾,正是他所需要的,只有臣子鬧矛盾,皇帝纔可在國事和內閣之間遊刃有餘,這就是所謂的帝皇之道。
吳爭不再勸說,道:“臣確有失禮之處,請陛下責罰。”
“愛卿多心了,國事唯艱,朕只是想分解你和首輔之間的矛盾。”
話說到這,朱慈烺心中的正事算是了了。
他稍一猶豫,開口道:“你此去回京,該進宮見見媺娖了。”
吳爭沉默着,過了一會,答道:“不合適。”
朱慈烺眼中閃過一絲陰沉,轉瞬不見。
“看來你還是對朕心有糾結啊?”
吳爭搖頭道:“陛下多心了。臣身邊已經有正妻錢瑾萱和側室周思敏……之前錢肅典在寧波府殉國,錢翹恭至今還困在順天府生死不明,錢家兩代人,皆爲義興朝流血……陛下,錢家負不得,若負,令天下人皆寒心。”
朱慈烺點點頭道:“但朕可以下旨,允你娶平妻……。”
吳爭道:“一家不容二妻啊。臣若不應,負長公主一人,臣若應下,怕會負兩人。”
這話沒錯,倒不是吳爭矯情,已經有了一妻二側,還在扮情聖。
實在是,在這個時代,妻與側室、偏室、妾侍有天壤之別。
這關係到以後孩子的承嗣資格。
所謂傳嫡不傳庶,立長不立幼。
唯有妻所出,才爲嫡。
側室、偏室、妾侍所出,皆爲庶。
朱慈烺說可立平妻,可家業只有一份,傳給誰?
就算吳爭自己不在意,那也得防備着以後孩子們爭。
就算孩子們個個兄友弟恭,也得防備有心人一個個地去慫恿不是?
無端就埋下一顆雷,吳爭不能沒事給自己挖個坑不是?
問題的關鍵是,錢家不能負,長公主又不可能爲側室、偏室,這絕對沒有任何的周旋餘地。
所以,吳爭只能硬下心來拒絕。
朱慈烺輕嘆道:“既然你無意,那朕也不勉強於你……只是媺娖已是婚配的年齡,朕得爲她物色駙馬人選。”
“臣祝長公主,早日……覓得良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