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關羽來投

卻說關羽帶着一家老小入了太行山,沿着前人留下的山澗足跡,輾轉山路小道,靠着事先準備的食物,以及山間野果、清水,一家人終於越過太行山,到了幷州境內。

之後一家人遇林則入,逢山便藏,專挑小道,晝伏夜出,路上也遇到些不識相的小股盜賊攔路,不過都喪命於關羽刀下,無一活口。偶爾遇到鄉野閒人上前詢問,關羽便言其名爲關雲長,因家鄉遭災,帶一家老小去太原晉陽投奔遠親,便不作它言。

十月底,關羽一家人終於歷經一路艱辛,到了幽州遼西郡柳城縣。

此時略顯破敗的邊郡縣城,於關羽而言猶如大漢京師雒陽那般繁華,令他不自覺感到安逸起來。他手中馬栓握緊,想起與自己只有幾日之緣的伏泉,自己殺了老賊之子也有其故,希望這位皇戚能如自己所想一般保全自己,至不濟也要讓家人無憂。

關羽身長八尺,雄壯威猛,本來就引人注目,再加上一家人一路亡命躲藏,皆面露風霜,不想普通人家進城,是以走到城門前立時引來一片注意。

柳城地處邊郡,因害怕有鮮卑奸細潛入,故比之中原郡縣巡查更加嚴格。

幾名守門士卒一眼便看到了關羽一家,盡皆上下端詳好一陣,其中一人突然舉矛喝問道:“紅臉漢子!站住!別動!汝姓甚名誰?何方人氏?傳在何處?速拿來與吾瞧瞧。”

關羽乃是亡命之徒,一路躲逃而來,哪可能有傳,便強自鎮定抱拳道:“回稟諸君,吾乃關雲長,乃伏越騎故吏,後老母得病回鄉照顧。聽聞伏柳城入仕本縣,適逢家鄉遭災,吾與伏柳城相識,今特領着家小投奔於他。”

士卒聽了無不心中一驚,伏泉上任後,家世背景早已在縣裡傳開,一聽關羽越騎校尉伏完故吏,都和聲說道:“原來是伏縣令好友,多有得罪。”

“不知者不怪。”

當然這些兵卒並非傻子,關羽自稱是伏完故吏,然其身上無傳,所謂空口無憑,總不能任憑關羽說什麼就是什麼,而且關羽一個河西口音之人,不遠千里跑幽州投奔實在可疑,畢竟他去雒陽投奔伏完不是更好。

是以有年長兵卒提議道:“伏縣令現下於城外巡視,君若是不急便於吾等休息之所暫待,等其回城如何?”說完,手指城門內,靠近城門一破舊涼棚,地上放置幾張草蓆。

關羽望了眼涼棚,點頭稱“善”。牽馬跟從士卒來到涼棚裡,扶着母親、妻子下馬就坐草蓆後,自己也坐下,一副無所事事的樣子,甚至他還時不時與其身旁被派來監視的守城卒閒聊幾句,坐等伏泉回來,倒未讓人多心生疑。

伏泉此時也正從城外歸來,前世看了那麼多軍史書,當然知道熟悉地形的道理,加之柳城縣下亭鄉亦需熟識,同時調查案件,是以到任這半月以來,倒也好生走了一圈,回來時思慮更重。

柳城往北可謂是一馬平川,鮮卑之所以時常走此路,便是如此。其繞道遼西長城後,從此地走,便直插幽州腹地。而柳城之地卻是鮮卑南下遼西的畢經之路,加之柳城四周唯有南方兩百多裡外白狼山地勢險峻,然而卻對柳城而言吾任何幫助,是以鮮卑無論圍城還是強攻都有優勢。

當然這還不算什麼,真正讓伏泉隱憂的卻是縣內烏桓人,當他得知現任遼西郡的烏桓大人時,面色憂慮,記憶裡這位可是有叛漢記錄的。加之近年來,鮮卑幾次寇邊,郡內烏桓抵抗皆動作遲緩,伏泉不由懷疑其早於塞外鮮卑有所勾結。

好在柳城縣附近烏桓人不多,只有一個數百人的部落,平時遊牧縣內,只需派人防範便可。若有異動,通知四周亭鄉百姓撤逃,自己關了柳城縣城城門,亦能守住,等待郡內援軍速至便可。

正思索間,身邊一身材魁梧的剛毅男子道:“明府,那張氏二郎偷牛案定罪太過,吾欲放了其人,畢竟情有可原。”

伏泉回過神,點頭道:“確實,其母病重,這二郎偷牛賣錢爲母診治,實屬大孝。這樣既然牛已找回,吾薄有餘財,將錢還給那家買牛之人便可。”

“明府高明。”那人楫手讚道,其叫田猛,出身柳城豪強田氏,被伏泉任命爲文無害。文無害,亦稱公平吏,掌巡查監獄,複查案卷,以防止冤獄。

田氏乃幽州大姓,分散州郡之間,多有人投軍,雖于軍中登高位者不多,但於幽州各地基層勢力盤根錯節,不可小覷。而田猛近期被伏泉任命爲文無害,與易度被他任命爲令史一樣,都是伏泉爲了拉攏當地豪強而開出的條件。只是兩人又有些不同,易度是伏泉實打實的利益交易,而田猛則是他爲了向柳城豪強表明態度的妥協結果,畢竟易度家族在柳城而言地位不高。

對伏泉來說,無論是易度還是田猛的官職任免,都是自己上任換取當地豪強支持的必然結果,這也是東漢官場的潛規則。郡守、縣令、縣長任免屬吏,一方面培養親信吏員,建立親屬關係,這些下屬視他們如父母、國君,十分忠誠可靠,就像柳城的前任縣令升官去往它地,其原本的親信毫不猶豫辭去令史一職跟隨一樣,另一方面拉攏地方豪強,維持地方安定。

蓋因西漢中期以來,當時朝廷爲了提高郡、縣長官的行政效率逐漸下發了一些吏員的任免權利,到了兩漢之交,新朝建立,西漢後期原本的遷陵制度被破壞,使得地方豪強地主坐大,又更加下放任免官吏權利,以維持地方穩定。

所謂遷陵制度,是指西漢政府知道只靠地方官,並不能做到完全抑制和限制豪強的勢力。所以索性釜底抽薪,以帝陵工程和建邑帝陵的名義,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不斷的利用帝陵建邑,充實陵邑的名義,將地方難以處理豪族大賈,遷徙到關中,帝陵之旁居住,美名其曰爲皇帝守陵,爲天子奉祀,有效的防止地方豪強坐大,這也是西漢不需要依靠豪強的原因。

而到了光武劉秀立國,天下豪強並起,土地兼併嚴重,已無法限制,而且其得天下更是多依靠豪強,是以直接不再限制豪強,同時爲了安撫他們,更加下放了地方郡守、縣令和縣長的任免官吏的權利。加之東漢罷免郡國兵後,這些地方大員軍政一手抓,使得他們名爲漢臣,但實際上在自己任地與一國之主無異。

當然你若是認爲郡守、縣令和縣長可以完全橫行無忌便是錯了,因爲東漢政府也知道需要制衡他們的權利,所以對於羣守的二把手長史、郡丞以及縣令、縣長的二把手縣丞、縣尉都是由中央朝廷任免,意在加以限制他們的權利,是以在黃巾之亂前,各地方長官並沒有出現權利失控的危機。

伏泉當然沒有什麼打土豪地主的想法,在兩漢發展至今的今天,不依靠世家豪強,想稱王稱霸,無異於異想天開,是以他當然要拉攏柳城的幾個豪強家族了。

第四百五十六章 好自爲之莫多事第六百一十一章 馬鐙馬蹄鐵初顯威第五百三十三章 四姓小侯待救援第五百九十三章 擎受者並非禽獸第四百四十四章 僕從兵比職業兵好使第一百零六章 激將第四百四十章 張奐終應第二百一十二章 其釣維何第四百零五章 此女日後必大貴之第一百九十八章 平蠻何去何從第四百一十八章 解危度厄何伯求第三百六十四章 簡單的障眼法第二百零三章 莫要負隅頑抗第六百一十章 又是一年不穩事第一百八十五章 援益州定平板楯第一百一十八章 放兵三日第二十九章 幫助第三百二十六章 城牆崩塌第一百三十六章 捷報傳京第六百八十八章 西域征服史第三十二章 伏子全一豚犬耳第五十五章 何氏美如鸞凰第四百七十五章 做本朝的李陵第二百三十八章 蠻度康負荊請罪第六百一十章 又是一年不穩事第一百四十五章 遊俠少年劉張簡第三百四十五章 強弩長弓戰不休第四百六十八章 張然明起復涼州第二百六十五章 惜將如命的性格第五百章 大鮮卑山行軍進行時第五百九十章 左昌頭顱有妙用第二百三十九章 萬軍校閱蠻驚恐第十七章 捐錢百萬第三百零二章 有何喜事第五百四十九章 被王允惦記上了第十七章 捐錢百萬第一百二十八章 死戰不退第三十四章 各方反應第一百八十三章 朕何如桓帝第三百四十六章 更好的活着第二百五十八章 有賊首甘寧行蹤者 賞萬錢第五十七章 麋良買官第一百零二章 武聖歸心第一百三十三章 檀石槐授首第八十七章 武聖第二百四十五章 朝中紛亂又多事第一百四十五章 遊俠少年劉張簡第六百零六章 韓文約兵進平襄第一百二十五章 決戰伊始第六百四十九章 周勃 陳平可不是容易做的第二百三十四章 舍私而取公第五百四十八章 關雲長可排第幾第六百六十四章 孤之名聲 爾不知乎第六十二章 文姬尚在懷中第三百五十四章 詐門前夕第五百三十四章 太平之世可真有第一百四十七章 定計宋伏第九十九章 無錢募兵第九十三章 二石半弓第五百二十九章 潁川黨人聚集地第三百零四章 北疆何時有變第七章 埋葬第六十五章 天災不絕第五百三十八章 孝子名士皆宣傳第五百七十章 五將用命 尚有憂患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破鮮卑第六百一十章 又是一年不穩事第三百二十一章 道聽而途說第十八章 渤海王涉謀反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漢郡武庫第三百九十八章 喪師取死之道第三百三十章 南陽兵第六百三十七章 獻關第三百零一章 把賈詡揪出來第五百四十六章 潁陰荀氏才俊多第二百一十章 卞縈悲歌第六百章 伏泉小兒必敗也第三百六十二章 以土爲糧第三百六十章 士爲知己者用第四百零九章 袁本初來賀第二百四十章 蠻人不復反矣第二百七十章 願往五斗米教祈願第五十八章 永樂太后第六十四章 黃漢升抱子求醫第五百九十七章 時候未到 尚需從長計議第四百四十七章 被桑椹幹摸黑的袁紹第二百零三章 莫要負隅頑抗第二百四十四章 懷孕的女人最可怕第六百六十二章 爾等尚爲漢臣乎第五百八十九章 是宦官的人又如何第六百七十一章 黑山賊滅第二百三十一章 此大丈夫之志哉第一百三十三章 檀石槐授首第三十七章 劉悝進京第四百三十五章 華陰桃林第四百六十章 男子最大之樂事第六百五十六章 先帝諡號爲果第一百六十二章 死灰獨不復燃乎第五百八十五章 有些憋屈的大將軍第五百一十一章 搭上好線
第四百五十六章 好自爲之莫多事第六百一十一章 馬鐙馬蹄鐵初顯威第五百三十三章 四姓小侯待救援第五百九十三章 擎受者並非禽獸第四百四十四章 僕從兵比職業兵好使第一百零六章 激將第四百四十章 張奐終應第二百一十二章 其釣維何第四百零五章 此女日後必大貴之第一百九十八章 平蠻何去何從第四百一十八章 解危度厄何伯求第三百六十四章 簡單的障眼法第二百零三章 莫要負隅頑抗第六百一十章 又是一年不穩事第一百八十五章 援益州定平板楯第一百一十八章 放兵三日第二十九章 幫助第三百二十六章 城牆崩塌第一百三十六章 捷報傳京第六百八十八章 西域征服史第三十二章 伏子全一豚犬耳第五十五章 何氏美如鸞凰第四百七十五章 做本朝的李陵第二百三十八章 蠻度康負荊請罪第六百一十章 又是一年不穩事第一百四十五章 遊俠少年劉張簡第三百四十五章 強弩長弓戰不休第四百六十八章 張然明起復涼州第二百六十五章 惜將如命的性格第五百章 大鮮卑山行軍進行時第五百九十章 左昌頭顱有妙用第二百三十九章 萬軍校閱蠻驚恐第十七章 捐錢百萬第三百零二章 有何喜事第五百四十九章 被王允惦記上了第十七章 捐錢百萬第一百二十八章 死戰不退第三十四章 各方反應第一百八十三章 朕何如桓帝第三百四十六章 更好的活着第二百五十八章 有賊首甘寧行蹤者 賞萬錢第五十七章 麋良買官第一百零二章 武聖歸心第一百三十三章 檀石槐授首第八十七章 武聖第二百四十五章 朝中紛亂又多事第一百四十五章 遊俠少年劉張簡第六百零六章 韓文約兵進平襄第一百二十五章 決戰伊始第六百四十九章 周勃 陳平可不是容易做的第二百三十四章 舍私而取公第五百四十八章 關雲長可排第幾第六百六十四章 孤之名聲 爾不知乎第六十二章 文姬尚在懷中第三百五十四章 詐門前夕第五百三十四章 太平之世可真有第一百四十七章 定計宋伏第九十九章 無錢募兵第九十三章 二石半弓第五百二十九章 潁川黨人聚集地第三百零四章 北疆何時有變第七章 埋葬第六十五章 天災不絕第五百三十八章 孝子名士皆宣傳第五百七十章 五將用命 尚有憂患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破鮮卑第六百一十章 又是一年不穩事第三百二十一章 道聽而途說第十八章 渤海王涉謀反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漢郡武庫第三百九十八章 喪師取死之道第三百三十章 南陽兵第六百三十七章 獻關第三百零一章 把賈詡揪出來第五百四十六章 潁陰荀氏才俊多第二百一十章 卞縈悲歌第六百章 伏泉小兒必敗也第三百六十二章 以土爲糧第三百六十章 士爲知己者用第四百零九章 袁本初來賀第二百四十章 蠻人不復反矣第二百七十章 願往五斗米教祈願第五十八章 永樂太后第六十四章 黃漢升抱子求醫第五百九十七章 時候未到 尚需從長計議第四百四十七章 被桑椹幹摸黑的袁紹第二百零三章 莫要負隅頑抗第二百四十四章 懷孕的女人最可怕第六百六十二章 爾等尚爲漢臣乎第五百八十九章 是宦官的人又如何第六百七十一章 黑山賊滅第二百三十一章 此大丈夫之志哉第一百三十三章 檀石槐授首第三十七章 劉悝進京第四百三十五章 華陰桃林第四百六十章 男子最大之樂事第六百五十六章 先帝諡號爲果第一百六十二章 死灰獨不復燃乎第五百八十五章 有些憋屈的大將軍第五百一十一章 搭上好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