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五 風口浪尖

面對劉協的詢問和滿朝大臣的目光,張遼朗聲道:“刺客刺殺之時,曾大喊一句話,董承狗賊,還記得十八年前夏明湖畔被爾害死的夏雨荷嗎!”

“夏雨荷?”

“此是何人?”

“似乎是個女子的名字。”

劉協和不少朝臣都有些愕然。

“十八年前,夏雨荷,”張遼此時完全一副狄仁傑的姿態:“臣推測,這其中必有一段可悲可嘆的情事,十八年前,董將軍方少年,好爲遊俠,雄姿英發,玉樹臨風,在夏明湖畔遇到了一位名叫夏雨荷的美貌女子,於是……哎,人不風流枉少年,問世間情爲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滿朝大臣的臉頰開始抽搐起來,想起了董承那副模樣,想起了他被打斷的兩條腿,劉協一時也張大了嘴,只有幾個文士忍不住回味着張遼那句“問世間情爲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張遼嘆道:“夏明湖畔,夏雨荷,不知是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讓臣也豔羨的花前月下?還是使君遇到秦羅敷,馮子都遇到了美胡姬,羅敷跳崖,胡姬自殺?真是不可而知哪。不過聽聞刺客怒打董將軍時還喊了一句,要閹了爾這強搶民女的狗賊!看來還是後者居多。”

滿朝大臣都有些發呆,而張遼表面上一副怒其不爭的模樣,實際上肚子早笑得抽筋了,狗的董承,讓你每天算計來算計去再找哥的麻煩!

他突然又想起了什麼的樣子:“聽聞刺客走後還留下一句話,容嬤嬤不會放過爾的,這容嬤嬤想必是個厲害的人物,董將軍的安危還需仔細保護纔是。”

這時皇甫酈打破了寂靜,深惡痛絕的道:“若董將軍真是害了良家女子,打斷腿也是罪有應得。”

“不錯!”立時有人附和。

種輯等人則大聲反駁:“胡鬧,董將軍堂堂左將軍,豈會爲此卑劣之事!”

“十八年前他還是個遊俠。”

“董將軍德行俱佳,斷不會爲此事!”

“德行嗎,嘿……他曾跟隨牛輔,強搶民女的事做的多了……”

“也許是個誤會,董將軍忘了夏雨荷……”

“容嬤嬤卻是何人?想必是個遊俠……”

朝堂上又爭成了一團,不過話題已經轉變,不再是董承被誰人刺殺,而是董承到底有沒有強搶民女?爭到最後居然是強搶民女的可能性大……如果在家養傷的董承得知這一幕,恐怕又要吐血。

御座上的劉協看到形勢不對,連忙道:“衆卿莫爭,還是請河南尹、雒陽令、司隸校尉共同緝兇,還董將軍一個清白……不知衆卿可還有表奏?”

朝堂上一時又靜了下來,種輯等人互相目視了一眼,有些咬牙切齒,原本他們還打算藉助董貴人懷孕之機爭奪那幾個重職,但董承被襲,不能參加朝會,他們這些人的分量卻是不夠了,昨日與董承商議後,只能暫時作罷。

眼下只能推動另一件事了,種輯看了一眼吳碩,吳碩微微點頭又向另一個朝臣使了眼色,那個朝臣看了一眼身側之人,他身側之人起身出列,恭敬一禮,道:“臣侍中伏均有表奏。”

衆朝臣都看了過去,侍中伏均朗聲道:“昔暴賊李傕、郭汜、馬騰、韓遂爲亂關中,焚燒舊京,逼迫天子,顛覆社稷,屠戮朝臣,驃騎將軍張遼志慮忠純,奮不顧死,以弱破強,斬李傕、殺郭汜、逐馬騰、退韓遂、誅楊定,拯天子於危難,救大臣於生死,除瘟疫於恐慌,造京畿於焦土,復兆祀於宗廟,使天子復安,朝廷復建,百姓復寧,又定黃巾、平白波、撫黑山、滅匈奴,攻無不勝,戰無不克,重農桑,興學堂,開科舉,納賢才,宣美風俗,旁施勤教,恤慎刑獄,吏無苛政,民皆愛贊,功在社稷,今袁術僭逆,肆於淮南,袁紹逆亂天常,謀危社稷,憑恃其衆,稱兵內侮,天下實亂未止,臣請拜驃騎將軍張遼爲大司馬,位在三公之右,領天下兵馬,匡扶社稷,平定天下。”

請拜張遼大司馬?大殿再次一片寂靜。

刷!天子與衆朝臣的目光全部看向最前面的張遼。

而張遼則是滿臉愕然,不由看向伏均,這小子腦子進水了?怎麼突然來了這麼一出?縱然是好心,但難道他不知道自己是皇后兄弟,身份特殊?竟然在朝堂上做出這種表奏!這會對伏皇后造成什麼影響?

張遼腦海裡迅速想着補救之策,不想隨着伏均表奏,很快竟然有不少人出列符合,大讚他的功績,張遼一驚,目光掃過去,這些人竟然有很多都是他門下依附的朝臣!

緊跟着,又有七八人出列,齊聲道:“請拜驃騎將軍爲大司馬!”

而這些人有中立的,還有董承的黨羽。

張遼皺起眉頭,他感到形勢有些不對了,目光看向荀彧、蔡邕、士孫瑞、鍾繇、皇甫酈等人,卻見他們的目光也正好看過來,皆是神情凝重,帶有詢問之意,張遼立時知道不是他們的意思,同時也想他們微微搖頭,這些人皆鬆了口氣。

再看御座上的劉協,此時面色鐵青,目光死死盯着張遼。這是逼宮,看上去得利的是張遼,而這個提議竟然是伏皇后的兄弟伏均第一個提出來的,劉協此時腦海裡只有一個念頭,張遼要做李傕!而伏皇后意圖依靠張遼的勢力爭寵!

張遼看到劉協這姿態,哪還不知道這貨腦子裡在想什麼,他心中一沉,我去年埋了個寶,哪個混蛋算計我?

他腦海裡第一個浮出的人就是董承。

不想這時太傅劉虞開口道:“陛下,袁術僭逆,天下觀望,當速伐之,以正朝綱,可拜張將軍爲大司馬,領兵征討。”

劉虞竟也站出來了?他怎麼也會參與?

隨着劉虞,他的兒子劉和與一些大臣也站了出來。

張遼感到自己一下子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大司馬,或許只是個重職,但關鍵是大殿中竟有一半的朝臣站出來,這意味着什麼,意味着他被坑死了,天子此刻必然將他視作心腹大患了!意味着他與天子的關係由好轉壞,由暗轉明,從此不是你死我活就是一拍兩散。

這一天他早有預料,但未免來的太快了!

如果是董承謀算自己,那劉虞怎麼會站出來?

而就在這時,董承的頭號黨羽種輯站出來大聲道:“袁術僭逆,天下人皆欲誅之,正當拜張將軍爲大司馬,加九錫,發兵討袁!”

“請拜張將軍爲大司馬,加九錫,發兵討袁!”

又是數人出列,喊得慷慨激昂,朝堂上一時之間氣氛高漲。

大司馬,加九錫,這是前漢末王莽篡位前的待遇,御座上劉協的臉色更難看了,渾身止不住顫抖起來。

第五百零二章 打草驚蛇第一百零四章 百鼓雷動!第六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五百六十五章 目標長安第三百三十六章 突變第三百三十四章 各顯手段第二百八十一章 危在旦夕第三百八十九章 郿塢第二百八十九章 地方郡吏第四百七十九章 援兵至第七百三十一章 關東之亂第一百六十六章 毒蛇第二百四十三章 救難第四百四十三章 準備行動第七百零四章 定謀第八十八章 狠毒第二十六章 震懾第八十一章 坑了誰來?第四百一十八章 長安亂(十一)第四十四章 客來第三百二十三章 過年第五百一十四章 歡聲笑語第三百零三章 陰謀在繼續第七百零八章 衆女至第六百零六章 陰招第三百二十二章 袁氏嫡子第三十章 暴怒第四百八十四章 飛燕北來第四百四十九章 潰退第七百零一章 錦上添花第三百九十九章 董卓伏誅(三)第六百七十四章 黃昏第六百零一章 得償第一百零五章 袁紹第三百零二章 伏虎太守第五百一十五章 呂布來投第五百一十六章 決定第四百三十六章 回家第六百五十八章 董承之死第一百三十五章 遷都之始第二百五十七章 僞作第四百七十八章 據守高地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典韋第一百九十章 曹操西進第四百一十七章 長安亂(十)第五百七十二章 劉協的決定第四百七十章 郭嘉的敏銳第二百五十一章 無題第六百五十六章 雲長第九十三章 胡軫兵敗第六百九十六章 誤會第九十四章 執紀!第九十五章 此謂大丈夫!第二百七十九章 跑!跑!跑!第七百零一章 錦上添花第四百章 董卓伏誅(四)第二百七十六章 三英戰張遼第六章 華雄第二百八十九章 地方郡吏第二百六十二章 戰孫堅(三)第三百八十章 徵辟與查察第七十二章 初平元年第四百二十四章 搶馬第六百四十二章 夤夜第五十八章 王方第一百六十章 天子劉協第六百六十九章 曹操下黑手第三百九十一章 四箭第三百三十九章 魄力第三百九十一章 四箭第三十一章 正主出現第三百五十七章 再見蔡琰第一百零五章 袁紹第十六章 滿載而歸第三百三十四章 平難中郎將第六百三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三十章 暴怒第三十三章 力可頂牛?第二百一十章 酸棗大戰(二)第二十三章 秋風掃落葉第四百七十章 郭嘉的敏銳第五百七十章 張遼的擔憂第二百零二章 俘虜與兵符第二百三十五章 二次討伐董卓第一百八十一章 偏見入髓第三百五十章 變故第一百二十三章 騎兵訓練第一百一十四章 得手第七百三十一章 關東之亂第四百二十三章 長安亂(十六)第四百八十二章 報復第五百八十五章 高順趕至第四百六十四章 河套大漠第五百八十九章 兇險第六百二十章 後院第九十一章 謀臣之助(二)第七十九章 閃電戰!第四百五十五章 三十六計第一百章 再次出擊第二百八十六章 得償
第五百零二章 打草驚蛇第一百零四章 百鼓雷動!第六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五百六十五章 目標長安第三百三十六章 突變第三百三十四章 各顯手段第二百八十一章 危在旦夕第三百八十九章 郿塢第二百八十九章 地方郡吏第四百七十九章 援兵至第七百三十一章 關東之亂第一百六十六章 毒蛇第二百四十三章 救難第四百四十三章 準備行動第七百零四章 定謀第八十八章 狠毒第二十六章 震懾第八十一章 坑了誰來?第四百一十八章 長安亂(十一)第四十四章 客來第三百二十三章 過年第五百一十四章 歡聲笑語第三百零三章 陰謀在繼續第七百零八章 衆女至第六百零六章 陰招第三百二十二章 袁氏嫡子第三十章 暴怒第四百八十四章 飛燕北來第四百四十九章 潰退第七百零一章 錦上添花第三百九十九章 董卓伏誅(三)第六百七十四章 黃昏第六百零一章 得償第一百零五章 袁紹第三百零二章 伏虎太守第五百一十五章 呂布來投第五百一十六章 決定第四百三十六章 回家第六百五十八章 董承之死第一百三十五章 遷都之始第二百五十七章 僞作第四百七十八章 據守高地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典韋第一百九十章 曹操西進第四百一十七章 長安亂(十)第五百七十二章 劉協的決定第四百七十章 郭嘉的敏銳第二百五十一章 無題第六百五十六章 雲長第九十三章 胡軫兵敗第六百九十六章 誤會第九十四章 執紀!第九十五章 此謂大丈夫!第二百七十九章 跑!跑!跑!第七百零一章 錦上添花第四百章 董卓伏誅(四)第二百七十六章 三英戰張遼第六章 華雄第二百八十九章 地方郡吏第二百六十二章 戰孫堅(三)第三百八十章 徵辟與查察第七十二章 初平元年第四百二十四章 搶馬第六百四十二章 夤夜第五十八章 王方第一百六十章 天子劉協第六百六十九章 曹操下黑手第三百九十一章 四箭第三百三十九章 魄力第三百九十一章 四箭第三十一章 正主出現第三百五十七章 再見蔡琰第一百零五章 袁紹第十六章 滿載而歸第三百三十四章 平難中郎將第六百三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三十章 暴怒第三十三章 力可頂牛?第二百一十章 酸棗大戰(二)第二十三章 秋風掃落葉第四百七十章 郭嘉的敏銳第五百七十章 張遼的擔憂第二百零二章 俘虜與兵符第二百三十五章 二次討伐董卓第一百八十一章 偏見入髓第三百五十章 變故第一百二十三章 騎兵訓練第一百一十四章 得手第七百三十一章 關東之亂第四百二十三章 長安亂(十六)第四百八十二章 報復第五百八十五章 高順趕至第四百六十四章 河套大漠第五百八十九章 兇險第六百二十章 後院第九十一章 謀臣之助(二)第七十九章 閃電戰!第四百五十五章 三十六計第一百章 再次出擊第二百八十六章 得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