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齊聚雲中城

“哼哼,陳大人好算計,只是不知道李信到底給你什麼好處,居然讓朝廷大員心甘情願爲他賣命的?”楊嗣昌譏笑道。

“楊大人這話下官不敢苟同,遼國公乃是皇上欽封的國公,坐鎮雲中,抵擋建奴,也不知道立下了多少功勳。我等作爲同僚,也是一起爲朝廷效力,爲皇上效命,楊大人怎麼說是爲遼國公效力呢?”陳新甲不滿的說道:“在下是讀書人,也知道忠君愛國,倒是楊大人,爲何要揪着一些地位低下,滿身銅臭的商賈們不放呢?”

“你?”楊嗣昌面‘色’一變,卻是說不出話來,他自然是不好說,這是崇禎皇帝的聖旨,要解決晉商七大世家,斷了李信的財路。此話一出,恐怕天下人對崇禎就會極爲失望,那些有錢人更是不會跟着崇禎走了。

“聽說晉商七大世家與建奴多有聯繫,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黃有功忽然說話了,他是京營中猛將,在京師,什麼消息都不是秘密,晉商這個龐然大物更是如此了。黃有功也曾經出入青樓酒肆之內,也知道這些東西,如今見楊嗣昌無話可說,趕緊出言解釋道。

“黃大人說的可是靳氏?正因爲他勾結建奴,勾結‘蒙’古韃子,已經被遼國公所滅,如今的晉商七大世家可是爲朝廷服務的,爲皇上效力的。怎麼可能勾結建奴呢?”陳新甲眼珠轉動,笑呵呵的說道:“如今遼國公坐鎮草原,又有誰還有那個能耐能勾結建奴呢?黃將軍,你說笑了。”陳新甲也不是什麼簡單的人物,見黃有功發難,想也不想就將事情推到靳家去了,反正已經被李信所滅,你想問也問不出什麼來。

“陳大人果然高明。”楊嗣昌嘴角‘抽’動,最後朝陳新甲拱了拱手,冷笑道:“希望這些話,陳大人能在皇上面前解釋的通吧!”

“在皇上面前,下官還是這種話。”陳新甲毫不猶豫的說道。

“但願如此。”楊嗣昌冷哼哼的甩了甩袍袖,就轉身向着宣府的文武大臣,滿城士紳,他臉上仍然是堆着笑容,但是若是有細心人,肯定看見,他笑的極爲勉強,雙目中掩藏不住的是憤怒。

“大人,沒什麼問題吧!”侯世祿有些擔心的望着楊嗣昌,輕輕的對陳新甲說道。

“放心,他就算知道了又能怎樣,關外有遼國公,在朝廷有溫大人,他雖然有尚方寶劍在手,可是不要忘記了,袁逆就是前車之鑑。”陳新甲很有把握的說道。他口中說的袁逆就是袁崇煥,可憐的袁崇煥,一直到崇禎死的時候,都沒有恢復名譽。

“那幾個老傢伙的確是很可惡,自己將銀子都運往了大同,居然派了幾個下人前來,這楊大人脾氣就是好,若是我的話,早就跳起來了。”侯世祿笑呵呵的說道。

“不如此,又能如何呢?”陳新甲得意的說道。他知道楊嗣昌這次前來不是爲了治理宣府,而是爲了錢來的,朝廷缺錢,崇禎皇帝需要錢,而且又不想讓李信的勢力再次增加,所以就想到這一招,晉商七大世家支持朝廷還好,若是不支持,那就乾脆,將其誅殺,奪取這些人的錢財。楊嗣昌就能憑藉着千萬兩銀子,在崇禎面前再次爭得臉面。這顯然不是溫體仁想看到的結果。所以陳新甲毫不猶豫的借侯世祿的手,將晉商七大世家放了出去。

“想來這幾個傢伙已經到了雲中了,不知道公爺可到了?”侯世祿忽然嘆息道:“公爺征戰天下,聽說皇上已經允許徵北軍入中原了。”

“怎麼?將軍準備跟隨徵北軍一起入中原剿匪?”陳新甲笑呵呵的問道。

“自然不是,我想去北方,和徵北軍一起對付建奴。”侯世祿咬牙切齒的說道:“陳大人,你知道嗎?原本我是想做一個實實在在的軍人,在宣府,訓練兵馬,有朝一日能北上進攻建奴,可惜的是,在朝廷那邊,我看不到有人能夠對付建奴,袁崇煥,一介書生而已,後來的孫承宗,雖然很厲害,可是不會用人,或者說,他手上沒有兵馬可用,祖大壽固然是朝廷的將軍,可惜的是,他只是盯着他的一畝三分地,上次大淩河之戰,要不是遼國公出現,朝廷還真不知道敗成什麼樣子呢?我侯家也是將‘門’世家,上次我就與建奴狠狠地幹過一次,可惜的是敗了。不是我侯世祿怕死,也不是我指揮作戰的能力不行,而是我們的士兵久不‘操’練,軍中糧餉缺乏,士兵們都沒有辦法吃飽飯,又如何能作戰呢?這非戰之罪也!再看看,徵北軍,上下不過十幾萬人而已,可是遼國公坐鎮數千裡草原,這些除掉遷移過去的漢人,其餘的‘蒙’古人都是天生的騎兵,可以說,遼國公只要一聲令下,就能組建數十萬騎兵,可是遼國公沒有這麼做,他寧願‘花’費大量的金錢,也要訓練出‘精’兵來。再看看他們士兵吃的東西,足夠是我們士兵的好幾天的口糧了。”

“國事艱難,也不是你我能控制的。”陳新甲嘆息道:“皇上雖然英明神武,可是朝中官吏貪污腐敗,溫閣老也心有餘而力不足啊!山西、山西、河南一帶遍地災荒,糧食缺乏,可是在江南,那些大戶人家,哪個不是錦衣‘玉’食,聽說了,錢謙益這個人,家中養着無數的嬌妻美妾,他們終日留戀在青樓酒肆之中,過着醉生夢死的日子,偏偏如此,他們還不安分,整日的議論朝政,抨擊溫閣老,哎,天下如此,多是這些人的功勞。”

“原本是好好的徵北軍,雖然與我們不過是咫尺之遙,可是卻是如同袍澤一樣,現在你我都要離開了,真不知道日後的宣府還是如同今日一樣嗎?”侯世祿有些嘆息道。他這次得罪了楊嗣昌,是肯定要走了,楊嗣昌這是要扶黃有功上位,然後對付李信,侯世祿在這裡就是一個攔路的。

“呵呵,到那個時候,就不是你我之間的事情了。”陳新甲漫不經心的說道:“宣府兵馬雖然算是‘精’銳,但是與徵北軍之間還是差了許多。楊嗣昌這是要碰壁啊!”

“看看,我們的楊大人正在那邊等候大人去‘交’割宣府事宜了。”侯世祿朝遠處示意了一下,果真看見楊嗣昌等人已經在府衙‘門’前等候了。兩人當下也就下了戰馬,迎了上去。

遼闊草原之上,一隻大軍正緩緩而行,經過數個月的征戰李信終於回到了草原。與中原不同,李信這才感覺到草原纔是李信的家。在草原上,沿途德爾牧民們看見李信的金鷹大旗,紛紛拜倒在地,恭迎他們的王。那些漢人們也都發出一陣陣歡呼聲,在這裡,他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或是放牧,或是種上一些糧食作物,不用擔心被地主剝削,更是不用擔心自己的田地會被富家士紳所兼併。而這一切都是李信帶來的,這些生活在底層的老百姓,是不會在乎天下是何人執掌,他們只是在乎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而已。李信既然滿足了他們而的要求,他們自然也就是爲李信馬首是瞻了。

“得民心者得天下,主公,這一點,您可崇禎皇帝好多了。”石元直在一邊‘摸’着鬍鬚說道。中原民不聊生,而在草原上,這個被中原視作蠻荒之地的地方,現在卻是如同塞上江南一樣,百姓們都過着安居樂業的生活,這對於赫赫大明朝來說,不能不說是一個諷刺。

“公爺,這個地方比中原要漂亮多了。”在另一邊是男扮‘女’裝的楊宛,她睜着水靈靈的大眼睛,好奇的望着周圍的一切。她從來就沒有來過草原,這個時候被李信帶到草原,才發現草原的真正的面目。

“這裡沒有中原的烏煙瘴氣,沒有文武百官的勾心鬥角,更是沒有叛軍的燒殺搶掠,自然是要好點了。”李信點了點頭,說道:“但是若是論繁華,還是中原強,江南膏腴之地,可惜了這個地方卻是被一羣無能的人佔據了。”

“主公日後自然會能見到中原的繁榮勝景的。”石元直笑呵呵的說道。

“晉商七大世家已經到了雲中了嗎?”李信忽然轉移了話題。

“已經到了。”石元直沉‘吟’了片刻說道:“這次晉商七大世家轉移,侯氏父子在裡面起了不少的作用。”

“他有所求?”李信想了想,說道:“他這次幫了不少忙,這說明大明朝已經腐朽到了極致了,崇禎皇帝做人真是失敗啊!”

“侯將軍是一個聰明人,他和陳新甲一樣,都是聰明人,晉商七大世家對於我們的作用自然是不用說的,他們要是出了問題,恐怕主公也不得不興兵了,第一個打的就是宣府,宣府兵馬雖然很厲害,可是哪裡能與我們比,更何況,宣府這些年已經被我們侵蝕了不少,真的打起仗來,這些人還會不會侯世祿的指揮都說不定。”石元直不屑的說道。

“若不是害怕‘激’怒了朝廷,我直接佔據了宣府算了,又何必想其他的出路呢?”李信微微有些不滿的說道。自從知道崇禎的打算之後,李信就知道將宣府作爲自己進入中原的大本營幾乎是不可能的了。

“山西表裡河山,乃是華夏之屋脊也!佔據山西,就等於佔據了進入關中的‘門’戶,山西南入陝甘,東進河北京師,易守難攻,此乃是天授主公,豈能不取之?”石元直卻是哈哈大笑道:“更重要的是,大同雖然是山西之地,可是實際上,也是在關外,距離太原還有一段路程,就算我們取了大同,崇禎皇帝頂多是生氣一下就是了,因爲大同距離代州之間,還有一段長城作爲抵擋,有了這段長城,或許崇禎皇帝就有信心將我們擋在長城之外。”

“雁‘門’若是真的很有作用,當年的漢朝也不會頭匈奴人入侵中原了,隋煬帝也不會有被困雁‘門’的事情發生了。依賴長城,還不如沒有長城。”李信不屑的說道。他知道從大同到太原,中間還有一個代州,在代州有一個著名的建築,那就是雁‘門’關。

“天下九塞,雁‘門’居首。皇帝陛下肯定會相信雁‘門’關的。”石元直很有把握的說道:“所以說主公要是取大同,然後再想崇禎皇帝說明這一點,崇禎皇帝就算是心中不滿,也沒有辦法。”

“這個倒是沒關係,現在我擔心的是白城的情況。”李信點了點頭,說道:“我們在白城發現了巨大的銀礦,但是白城靠近建奴,這樣一來,建奴就容易發現這個地方,爭奪起來,又要耗費大量的時間了,我軍的重心,在不久的將來,是在中原。”

“主公,屬下以爲就算進入中原,主公難道會帶領十萬大軍前往嗎?”石元直笑呵呵的解釋道:“三萬,主公最多隻能率領三萬大軍前往,只有這樣,纔不會引起朝廷的注意,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咳咳!”石元直猛的發現旁邊還有一個楊宛,頓時不再說下去了。

“三萬大軍,也足以。或者還是多了。”李信搖搖頭說道:“草原是我們的根基所在,草原是不能丟的。”李信很明白,雖然奪取天下,佔據中原纔是最重要的,可是草原是李信的根基,草原若是有失,就算自己在中原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最後還是有可能被朝廷吃掉,留下足夠的兵馬,坐鎮草原,這纔是最重要的。

“看,好漂亮的城池啊!”一邊的楊宛忽然指着遠處說道:“居然是青‘色’的。”

“這就是我們的家,雲中城。”李信臉‘色’也好看了不少了,揚鞭指着遠處的雲中,又嘆息道:“可惜了,我們這次折了句突將軍。”

“將軍難免陣上亡,句突將軍更隨主公身後,或許就已經想到這一天,此人乃是異族將軍,主公卻對其信賴有加,就這一點,足以讓句突將軍感‘激’涕零了。”石元直勸慰道。

“這次戰死將士的撫卹一定要發到位,還有善後之事,將士們爲了我李信拼命,我李信不能讓他們還有後顧之憂。”李信想了想,說道:“那些戰死的將士家有老小,可以讓徵北軍統一贍養,一直等到少者長大‘成’人,老者含笑而逝。至於那些不願意改嫁的,徵北軍也要考慮她生活問題。不能讓死去的將士們寒心。”

“主公聖明。”石元直連連點頭,心中感嘆,就這一點,就不知道比朝廷好了多少倍。朝廷雖然有撫卹,可是這些銀子到了陣亡家眷手中,能剩個十之有其一二都已經很不錯了。

“主公,宋軍師來迎接我們了。”高猛指着遠處大聲說道。

李信望去果然看見前面有一隊迎接的隊伍,爲首之人,矮小而醜陋,不是宋獻策又是何人,在他身後諸如張採、孫元化、蔣毅等等文臣武將都出現在城下,甚至李信還在裡面看見了晉商七大世家的人。

“恭迎主公凱旋而歸。”宋獻策等人見李信大軍前來,趕緊大聲的說道。

“都起來吧!這次差點就被朝廷被包了餃子,不算凱旋。”李信從馬上跳了下來,親自將宋獻策扶了起來,說道:“這些日子有勞先生了。”

“屬下不敢。”宋獻策連連搖頭,心中卻極爲感動,這一般人固然也能做到禮賢下士,或許他宋獻策有幾分才能,可是這個模樣實在是太讓人無語了,平日裡做個賬房先生,都顯得有點過意不去,可是李信卻讓他做軍師,石元直不再的日子,他處理炎黃部落大小事務。這讓他享受到權力的同時,更多的是感動,是李信對自己的信任。

“先生,多日不見,讓李信好生想念啊!”李信又扶起張採,這個張採可是自己強行從中原帶來回來的。在江南,指不定那些士紳們會如何說張採呢!可以說,張採的名聲就是被自己敗壞掉的,李信也感到過意不去。

“遼國公威震塞外,這次又是得勝歸來,張採在此恭賀國公凱旋而歸了。”張採態度好了許多,神情之中,已經有將李信當做主公的意味了。這讓李信很高興。

“大家都起來吧!起來吧!”李信笑呵呵的說道:“今晚琉璃宮夜宴諸位,還請諸位莫要遲到了。”

“多謝主公。”衆人也都紛紛說道。

“範先生,幾位先生遠道而來,按照道理是我李信親自迎接的,倒是沒想到讓諸位迎接了,這都是我李信的罪過,走,去琉璃宮。”李信待安撫了衆人之後,就拉着範永鬥等人說道。對於這些在歷史上,算是明末漢人第一漢‘奸’的範永鬥等人,李信原本上是將其抄家滅族的,但是話又說回來了,商人本來就是逐利的,而且在明朝,商人沒有地位,別看現在範永鬥等人富甲天下,可是若是朝廷的哪位官員真要對範永鬥下手的話,範永鬥就算是有再多的金錢也沒有用。照樣會落上一個抄家滅族的下場。

這個時候的資本主義萌芽已經興起,範永鬥這些人或許還沒有到後世需要政治權力這方面的訴求,但是渴望自己的地位得以保障,自己的金錢不會被官府隨意抄沒。明朝商人地位低下,這點願望自然是不會得到保障,所以他們就找了建奴。建奴滿足了他們的要求,成爲了皇商。李信雖然不屑,但是也是可以理解的。

第42章 誰的機會第319章 林丹汗的危機第452章 最後的輝煌第353章 多樣溫體仁第108章 不降即死第104章 戰果第25章 董小宛南下第441章 楊嗣昌出兵第75章 皇太極割須棄袍第89章 雙方反應第65章 行常人所不能第370章 指點江山第401章 給你一巴掌第351章 周延儒罷相第166章 白蓮聖母第173章 天羅地網第392章 賭注第451章 大亂第10章 一切爲了活着第104章 戰果第293章 敲詐第191章 周延儒失寵第276章 滿奸一名第236章 家事第138章 玩一把大的第93章 夜宴殺機第49章 火燒銀狼谷第429章 戰正酣第447章 姜瓖投敵第24章 成爲主公第390章 錢幣第423章 商人的作用第62章 敵進我退敵退我進第437章 佈局綠林第301章 陳新甲第38章 多爾袞的野望第330章 追殺第381章 一怒下京師(二)第64章 動搖第164章 第163 章 路遇孫元化第245章 皇帝睡不着了第315章 偷襲第362章 要挾第306章 一紙書信亂蒙古第444章 皇太極的決定第181章 再見顧三麻子第359章 遵化事變第17章 捨棄第242章 兩敗俱傷第290章 悲催的代善第417章 論戰第309章 身臨絕境第140章 誰纔是真正的敵人第137章 定計第316章 風雪中戰鼓鳴第431章 開闢第二戰場第186章 吳淞大亂第346章 皮島總兵第31回 百騎踏聯營第257章 天網恢恢第325章 林丹汗詐死第155章 送糧食的來了第388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78章 祖大壽中計第126章 進宣府第325章 林丹汗詐死第104章 戰果第390章 錢幣第152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440章 朔州失陷(二)第427章 再破第444章 皇太極的決定第249章 徵北侯第149章 宜將勝勇追窮寇第141章 疑神疑鬼第284章 未雨綢繆第328章 投降第294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第44章 祖澤潤想投降第423章 商人的作用第343章 趙廣領兵第151章 和談第175章 開倉放糧第134章 曹化淳第391章 再見吳三桂第274章 巧奪連山關(一)第34章 被人中傷的多爾袞第315章 偷襲第437章 佈局綠林第241章 狗咬狗第272章 破鎮江堡第372章 誰纔是漁翁第426章 夜襲第164章 第163 章 路遇孫元化第28章 多爾袞殺來第291章 不知道你信不信 反正我信了第345章 誰勝誰負第108章 不降即死第155章 送糧食的來了第42章 誰的機會
第42章 誰的機會第319章 林丹汗的危機第452章 最後的輝煌第353章 多樣溫體仁第108章 不降即死第104章 戰果第25章 董小宛南下第441章 楊嗣昌出兵第75章 皇太極割須棄袍第89章 雙方反應第65章 行常人所不能第370章 指點江山第401章 給你一巴掌第351章 周延儒罷相第166章 白蓮聖母第173章 天羅地網第392章 賭注第451章 大亂第10章 一切爲了活着第104章 戰果第293章 敲詐第191章 周延儒失寵第276章 滿奸一名第236章 家事第138章 玩一把大的第93章 夜宴殺機第49章 火燒銀狼谷第429章 戰正酣第447章 姜瓖投敵第24章 成爲主公第390章 錢幣第423章 商人的作用第62章 敵進我退敵退我進第437章 佈局綠林第301章 陳新甲第38章 多爾袞的野望第330章 追殺第381章 一怒下京師(二)第64章 動搖第164章 第163 章 路遇孫元化第245章 皇帝睡不着了第315章 偷襲第362章 要挾第306章 一紙書信亂蒙古第444章 皇太極的決定第181章 再見顧三麻子第359章 遵化事變第17章 捨棄第242章 兩敗俱傷第290章 悲催的代善第417章 論戰第309章 身臨絕境第140章 誰纔是真正的敵人第137章 定計第316章 風雪中戰鼓鳴第431章 開闢第二戰場第186章 吳淞大亂第346章 皮島總兵第31回 百騎踏聯營第257章 天網恢恢第325章 林丹汗詐死第155章 送糧食的來了第388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78章 祖大壽中計第126章 進宣府第325章 林丹汗詐死第104章 戰果第390章 錢幣第152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440章 朔州失陷(二)第427章 再破第444章 皇太極的決定第249章 徵北侯第149章 宜將勝勇追窮寇第141章 疑神疑鬼第284章 未雨綢繆第328章 投降第294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第44章 祖澤潤想投降第423章 商人的作用第343章 趙廣領兵第151章 和談第175章 開倉放糧第134章 曹化淳第391章 再見吳三桂第274章 巧奪連山關(一)第34章 被人中傷的多爾袞第315章 偷襲第437章 佈局綠林第241章 狗咬狗第272章 破鎮江堡第372章 誰纔是漁翁第426章 夜襲第164章 第163 章 路遇孫元化第28章 多爾袞殺來第291章 不知道你信不信 反正我信了第345章 誰勝誰負第108章 不降即死第155章 送糧食的來了第42章 誰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