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降服4

高麗兵在各級軍官的拼命催促下,用射程極遠的片箭對盾車陣發動徒勞的反擊,這些輕箭自然被盾車全部擋住,只有幾個不小心把身體露出盾車縫隙的高麗降兵被片箭命中。

高麗軍已經對齊軍輕騎射出多輪片箭,現在有倉皇對盾車射擊,慌亂中,幾輪過後,高麗弓箭手的體力就徹底耗盡,連這點反擊力量都變得稀稀拉拉起來。

本來,按照戰術,齊軍步兵應該在盾車的掩護下繼續上前,逼近到70步左右的距離上,用火槍對敵軍射擊幾輪,徹底擊潰敵人後,再由騎兵追殺。

不過,現在看起來用不着這麼麻煩了。

高麗軍正在崩潰,讓步兵繼續前進只是浪費時間。

於是徐世楊改變主意,打算用更簡單直接的方式結束高麗兵的痛苦。

齊軍大陣響起一陣刺耳的軍號聲,這是徐世楊剽竊自另一個世界PLA的衝鋒號,在將來的某一天,這個號聲將會成爲所有與華夏爲敵的民族揮之不去的噩夢。

而現在,這個號聲還是第一次在華夏傳統領地之外的地方響起,不過高麗人已經開始覺得着號聲像是索命無常的催魂鈴了。

伴隨着衝鋒號聲,盾車陣紛紛停下,中間位置的盾車向兩側讓開,十個胸甲騎兵連從這通道和盾車陣兩翼涌出,在距離敵軍只有150步的位置上開始從容列陣。

新組建的胸甲騎兵是齊軍此時唯一一支完全以衝陣而存在的重騎兵,部隊裡所有騎兵奢侈的達到了一人雙馬的配置,機動性十分強大。

而且所有人都是內鎖子甲,外胸甲的雙鐵甲,馬匹也都披着魚鱗馬甲,行動起來就像是一羣鐵人,彷彿任何武器都無法擊穿的鐵甲反射着陽光,不用開打,就能給任何敵人帶來巨大壓力。

實際上,在這個時代,甲騎具裝的威力也確實配得上他們的名聲,因爲即使是韃子的重箭近距離平射,如果不是擊中少數幾個沒有鎧甲遮擋的部位,也無法給這些鐵人造成什麼傷害。

甲騎具裝的缺點就是裝備價格實在太過昂貴,而且對攻擊地形要求也太高。

但若是給他們找到機會,這個世界上很少有步兵能夠抵禦這種裝甲騎兵的衝擊。

徐世楊剛剛亮出足足十個騎兵連,一千甲騎,其強大的氣勢就徹底壓垮了大部分高麗軍的士氣。

徐世楊聽到高麗軍中突然爆發出一陣潮水般的呼聲,無數高麗士兵扔下手中的武器,慌不擇路的四處逃竄。

高麗軍崩潰了。

四萬大軍如同被開水灌了窩的螞蟻,一邊發出驚天動機的慘叫一邊亡命奔逃,只剩下大約數千人的正兵精銳和戰爭經驗較爲豐富的替代役士兵還在原地固守。

徐世楊懷疑他們不逃,是因爲他們知道現在大軍星散,若是被齊軍騎兵追殺,步兵的兩條腿想跑都跑不掉,還不如團起來堅持一下,等敵軍騎兵去追潰兵,他們再走也還來得及。

想法是不錯的,不過相對士氣全無的潰兵,徐世楊更想消滅這些在潰敗中還能咬牙堅持的老兵精銳。

在徐世楊眼裡,這些人才是高麗軍的脊樑骨,只要消滅他們,其他人再多都沒用。

因此徐世楊只派出火槍騎兵和休息了一陣的各旅偵察連追殺潰兵,其他人都留在原地,參與對高麗老兵的圍攻。

胸甲騎兵連按原計劃緩緩加速,目標直直留在原地的高麗兵,這些老兵肩並肩,前排長槍手半蹲着向上斜舉長槍,形成一個圓形槍陣,後排一些刀盾兵舉起圓盾保護長槍手的頭頂,再向後是弓箭手,擺出一副這個時代最爲標準的反騎兵陣型,靜靜等待最後一擊的到來。

然而最先來的還是齊軍炮兵,兩個騎馬炮連在高麗軍兩翼擺下16門神機炮,兩分鐘之內就將48發2斤重的炮彈傾瀉在高麗人頭上。

高麗軍一片慘嚎,嚴整的圓陣立刻變得鬆散起來。

就在這時,胸甲騎兵抓住機會,發動急速衝鋒,鋒利的槍尖刺穿柔軟的人體,一次就能把緊密排列的數個高麗兵串在一起,隨後騎兵放棄騎槍,順手抽出馬刀或直劍,照着身邊涌動的高麗人腦門直劈。

高麗軍最後的圓陣在一瞬間就被擊穿,馬刀和直劍劈開高麗兵的腦門,再由戰馬的鐵蹄把這些最勇敢的士兵踩進泥土裡,慘叫聲不絕於耳,鮮血狂飆,整個大地被鮮血和馬蹄踐踏成一片泥濘。

半個時辰後,齊軍取得了徹底的勝利,高麗南路勤王軍4萬餘人,陣亡主帥、全羅道巡察使李洸以下3700餘人,近萬人被俘或投降,其餘全部潰散。

……

讓我們把時間倒退一點點。

徐世楊親自率領主力前往南方迎戰李洸之時,王京附近只剩下齊李兩家聯軍和高麗降軍共4千人。

其中李飛鳳指揮海盜兵負責封鎖相對較爲安全的西大門(敦義門),他們在這裡學着齊軍的樣子,挖掘了一道壕溝並修了一道胸牆,除此之外還在壕溝前擺了一道拒馬。

這樣的防禦當然稱不上堅固,不過在李飛鳳看來,對付孱弱的高麗人已經足夠了。

唯一的問題是,這種陸地上的圍城戰不是海盜們喜歡的戰爭形勢,很多跟着李飛鳳來高麗助戰的中櫃小櫃們,對呆在原地封鎖城門的任務怨聲載道。

他們想要去高麗的鄉下劫掠,然而這次戰爭,李飛鳳始終堅持遵守徐世楊的命令,絕不去做軍令之外的事,這樣子一點都不像是一個自由自在的大海盜。

“掌櫃的,那徐世楊只讓他的人四處劫掠,讓咱們守在這裡一動不動,這未免太過分了吧!”一個與李飛鳳關係不錯的中櫃小聲說道:“現下他的人去對付高麗援軍去了,卻還是讓咱們呆在原地不動……,咱們是來助拳的,何至於這麼聽他的話?這樣下去,這一仗打完,咱們能得多少東西?”

李飛鳳站在胸牆後面,看着高麗王京低矮的城牆,很久之後才答非所問的說道:“你覺得高麗兵怎麼樣?”

“其實還行,水軍打不過咱,不過陸上就不好說了。”那中櫃很誠懇的回答:“畢竟有十好幾萬大軍呢。“

“是啊,你這不是很明白嗎?“李飛鳳冷笑道:”你覺得棘手的高麗軍,在徐世楊手裡被打得跟狗一樣,咱們當然得聽他的。“

第322章 坦誠第575章 磺胺,皇安第714章 楚國第494章 新春1第635章 信仰第226章 公主第302章 鐵山海戰1第751章 民心1第88章 局勢2第636章 自己跳到碗裡來第22章 那就打土匪吧第337章 狼煙第323章 虧空第39章 備戰2第435章 兵役制度第319章 戰2第489章 總參謀部第154章 生意第589章 沙塵之中4第395章 降服1第27章 集市第751章 民心1第303章 鐵山海戰2第132章 五蓮山第370章 棄守第289章 勝利1第471章 邊境衝突第23章 不妥協第276章 穩住第429章 佔領蓋州3第418章 金軍的準備第683章 直白第219章 祝家莊6第51章 殺第718章 大帝國3第379章 女真人的準備第55章 總攻開始第348章 宣傳第38章 我要當堡主第556章 黑店第445章 戰略劣勢第574章 北行記6第65章 冬季2第8章 得失1第536章 到處都是機會第689章 碎葉-河中1第400章 降服5第724章 麻六甲1第216章 祝家莊3第116章 塢堡血戰6第48章 追擊第548章 國制第226章 公主第82章 文與武第550章 有個野店第620章 興慶府1第313章 非常事第433章 仙釀第138章 平定五蓮山第335章 克金州第418章 金軍的準備第225章 攔截第725章 麻六甲2第405章 信第453章 鐵錢第518章 齊王府裡發生的一些小事第676章 1795年第490章 君臣相得第246章 牽制第73章 內訌與速度第697章 吉爾吉斯山2第507章 各方1第347章 海軍第336章 下一個目標第306章 風暴第507章 各方1第243章 進軍2第128章 訓狼第263章 戰黃河6第433章 仙釀第649章 政策第64章 我喜歡戰爭第186章 主戰派的野心第734章 名門正派2第210章 標杆第87章 局勢第579章 江淮防線第391章 伐高麗3第92章 新軍第二次擴充第694章 開明士紳第444章 烽燧第222章 續戰第 544章 無心插柳第290章 勸進第568章 北行記3第742章 允許試錯第404章 替代役第50章 破寨2第329章 旅順3第548章 國制
第322章 坦誠第575章 磺胺,皇安第714章 楚國第494章 新春1第635章 信仰第226章 公主第302章 鐵山海戰1第751章 民心1第88章 局勢2第636章 自己跳到碗裡來第22章 那就打土匪吧第337章 狼煙第323章 虧空第39章 備戰2第435章 兵役制度第319章 戰2第489章 總參謀部第154章 生意第589章 沙塵之中4第395章 降服1第27章 集市第751章 民心1第303章 鐵山海戰2第132章 五蓮山第370章 棄守第289章 勝利1第471章 邊境衝突第23章 不妥協第276章 穩住第429章 佔領蓋州3第418章 金軍的準備第683章 直白第219章 祝家莊6第51章 殺第718章 大帝國3第379章 女真人的準備第55章 總攻開始第348章 宣傳第38章 我要當堡主第556章 黑店第445章 戰略劣勢第574章 北行記6第65章 冬季2第8章 得失1第536章 到處都是機會第689章 碎葉-河中1第400章 降服5第724章 麻六甲1第216章 祝家莊3第116章 塢堡血戰6第48章 追擊第548章 國制第226章 公主第82章 文與武第550章 有個野店第620章 興慶府1第313章 非常事第433章 仙釀第138章 平定五蓮山第335章 克金州第418章 金軍的準備第225章 攔截第725章 麻六甲2第405章 信第453章 鐵錢第518章 齊王府裡發生的一些小事第676章 1795年第490章 君臣相得第246章 牽制第73章 內訌與速度第697章 吉爾吉斯山2第507章 各方1第347章 海軍第336章 下一個目標第306章 風暴第507章 各方1第243章 進軍2第128章 訓狼第263章 戰黃河6第433章 仙釀第649章 政策第64章 我喜歡戰爭第186章 主戰派的野心第734章 名門正派2第210章 標杆第87章 局勢第579章 江淮防線第391章 伐高麗3第92章 新軍第二次擴充第694章 開明士紳第444章 烽燧第222章 續戰第 544章 無心插柳第290章 勸進第568章 北行記3第742章 允許試錯第404章 替代役第50章 破寨2第329章 旅順3第548章 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