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上升渠道

“漢人移民得靠自覺,我也不能強制遷徙。”

徐世楊搖搖頭,對兒子說道:

“外蕃、庶民、奴隸都好說,漢人能有多少去蔥嶺以西的,得看你們秦國願意給什麼政策。”

“呵……,我們給再好的政策,還能有帝國的政策好嗎?”

徐代炫苦笑着搖頭:

“漢人去遼東是直接分地,去河中府也是直接分地;去遼東能分個扶桑女人,來我們河中府最多也是分個帕爾斯女奴,怎麼?帕爾斯的白奴比扶桑奴更合百姓口味?”

那倒不見得,這個時代的漢人審美觀並不覺得白種人更好看,其實也不覺得白種人比黃種人更白。

“所以你們還得從別處想想辦法,別總是土地女人的,這些東西國內都不缺。”

徐世楊提醒道:

“但是國內想要提升社會地位,遠比秦國難得多。”

帝國太強了,滅交趾,戰場傷亡不到一千,反倒是水土不服造成了幾千病傷。

這次滅大理估計也不會有太大差別。

戰場傷亡極小,對帝國和內閣來說是好事——至少撫卹金可以少發一點,戰爭費用自然也會少很多。

對官兵們來說,這件事就只能說有好有壞了。

比如,想要在戰場上獲得足夠的功勞,提升自己和家庭的社會地位,現在比十年前難得多。

那個時候,一個女真甲兵的首級就是一個功勞,殺夠十個敵人,或者幾次完成上級交代下來的任務,公民資格就能到手,若是運氣好或者確實英勇,幾次大戰下來混個低級的貴族其實不算難。

但現在肯定不行了,在交趾那樣的戰場上,殺一百個敵人,也不會讓你被稱讚爲勇士,因爲這實在太正常了。

軍功難以獲得,別的方面獲得功勞的難度也相應的增加了,目前的帝國,一個18歲剛剛成年的普通庶民,估計能在二十年內升成平民,再花二十年升級成公民。

而奴隸,如果運氣夠好,花一輩子成爲庶民就算不錯了。

也就是說,雖然徐世楊不斷努力,但帝國的階級仍然在固化,老百姓向上的流通渠道在變窄。

這是十分危險的趨勢。

“父親的意思是,如果我這邊能夠在功勳上有更優惠的政策,內地會有更多人自願移民?”

“難道不是嗎?”徐世楊笑道:“隨着帝國越來越穩定,想在政治地位上提升自己已經變得越來越難,但你們邊疆不一樣,雖然屬國左官、貴族比國內低一點,但總歸是比平民老百姓好不少,那些國內的遊俠少年之類,想靠軍功提升自己的,到你這裡來似乎更好一點。”

另外,帝國雖然上升渠道變窄了,但下降的窟窿還是那樣,漢人犯了罪,只要不是死罪,受罰降爲庶民是正常現象。

貴族們每代也要遞減爵位,公民的下一代,如果沒有足夠功勞就要成爲平民。

所以,最近,徐世楊一直思考如何重新拓寬底層人民上升的渠道——在獲得軍功已經越來越難的情況下。

也許,通過教育提升是個好主意?

徐世楊打算在各省鋪開高中教育後,制定新的政策,把所有高中畢業生直接提升爲公民,給受過教育的新一代更高的起點。

這樣對勸學也有很大好處,對推行新式教育,夯實科技基礎也是一樣。

徐世楊知道,在他來的那個時代,國內有很多人特別討厭並反對應試教育,提倡素質教育、快樂教育。

他不想知道那些人處於什麼目的,不過他認爲華夏帝國還沒發展到那種地步,他必須大力提倡應試教育,並以此爲Z治正確普及全國。

除了教育之外,另一個底層上升的渠道,就是各個屬國。

特別是那些國內和平生活的不安定因素——大俠、遊俠、豪強、武林高手、甚至青皮打手,徐世楊打算把他們打包全踢到屬國去,向外敵宣泄他們無法平息的豪情。

“你制定政策,我暗示內閣幫你們宣傳。”

徐世楊說道:

“有心軍功的人,我會盡可能幫你們屬國蒐羅來,這大概是最好的辦法。”

“還有,我即將再次出發,那些江湖人士,我想辦法把他們送來,別的我就幫不了太多了。”

“再想要更多人口,需要靠你自己,最多我再給你點外蕃人口。”

徐代炫笑着說:“聽起來,那些江湖上的名門大派似乎要倒黴了?不過挺好的,國內不喜歡這些不安定因素,我這裡卻是十分歡迎。”

“兒子在這裡謝謝父親支持了。”

……

華軍在南洋和大理兩條戰線上的進展都十分順利。

與三佛齊的漢裔會師後,楚王請伴隨部隊出征的前周小皇帝冊封三佛齊王樑道明爲正式的三佛齊郡王。

然而樑道明本人並不傻,他雖然接受了三佛齊郡王的冊封,卻又要求楚王親自冊封他楚國的爵位。

顯然,在南洋的漢裔們眼中,前周已經是過去時了,小皇帝的冊封位置在高也是一錢不值,反倒是徐世鬆這個楚王代表華夏帝國的屬國的冊封,有價值的多。

徐世鬆很是失望,但事實如此,沒辦法的情況下,他作爲華夏帝國的親王,又不得不冊封南洋漢裔代表樑道明爲楚國的伯爵(親王能直接冊封的最高爵位)。

這次的冊封倒是讓漢裔們安心了,之前他們一直擔心帝國也把他們這些海外求生的遺民當做棄民呢。

現在好了,擔心是多餘的。

會師之後,帝國海軍經過短暫的休整,與楚軍分開,他們的任務是攻打滿者伯夷的屬國麻六甲王國,接下來對滿者伯夷的征服,需要由楚軍單獨執行。

當然,攻擊滿者伯夷的屬國,本就是減輕了楚軍的壓力。

共和1797年11月初,華夏海軍陸戰隊在麻六甲地峽的吉達登陸,然後迅速包圍麻六甲王國首都滿剌加。

華軍並未急於攻城,而是始終圍困這座防禦單薄的城市,等待麻六甲王國的軍隊回援。

這種明顯的圍點打援戰術十分成功,11月初五、初十、十四三天,海軍陸戰隊連續殲滅三支援軍,消滅大約3萬敵軍。

之後纔在十五日發起對滿剌加的進攻,並在當天攻克這座城市。

第701章 南征1第634章 暴秦4第543章 野店2第146章 賺到了第28章 老規矩第319章 戰2第340章 缺點第245章 援助與否1第30章 望理解並配合第657章 四個快樂的小丫頭第654章 南北1第31章 一個不留第185章 正道第681章 大捷2第560章 三沙2第92章 新軍第二次擴充第110章 傷亡第75章 張家第613章 西域2第343章 女真的應對第13章 徐家15屯圓桌會議2第556章 黑店第415章 高麗2第101章 備戰3第67章 糧食第443章 賀使2第109章 塢堡血戰2第234章 分裂第284章 投降第243章 進軍2第228章 這個朝廷做不到,就換個朝廷第261章 戰黃河4第590章 隴西之戰2第446章 薩廉第309章 市場第337章 狼煙第413章 氣勢第290章 勸進第746章 殉爆第485章 會見第536章 到處都是機會第491章 五路伐金1第85章 家主的決定第209章 武器生產第172章 困難第344章 遼南佈局第205章 節度使的命令第474章 第一次掃北2第524章 話劇第265章 汗位第742章 允許試錯第273章 豬突2第102章 徐世柳的江南之行第21章 我要打土匪第212章 清仗田畝第596章 從一而終第595章 選擇第83章 結盟提議第399章 海盜的想法第446章 薩廉第20章 站隊第624章 醫藥第374章 憂心第16章 買賣第385章 滅蝗2第10章 20個第335章 克金州第168章 動容第552章 野店1第311章 水利第724章 麻六甲1第505章 新的一年4第744章 殺徐世楊1第653章 宣戰第481章 推進戰略第423章 叛徒第464章 人口!人口!1第321章 交換第87章 局勢第248章 登州第151章 投資第299章 海盜第674章 豺狼當道第147章 淨海王第655章 南北2第708章 南征8第455章 目的地第701章 南征1第55章 總攻開始第45章 互啄第636章 自己跳到碗裡來第33章 備戰1第578章 窺探南洋第117章 勝利第51章 殺第237章 槍與槍第579章 江淮防線第352章 返回第245章 援助與否1第111章 間歇
第701章 南征1第634章 暴秦4第543章 野店2第146章 賺到了第28章 老規矩第319章 戰2第340章 缺點第245章 援助與否1第30章 望理解並配合第657章 四個快樂的小丫頭第654章 南北1第31章 一個不留第185章 正道第681章 大捷2第560章 三沙2第92章 新軍第二次擴充第110章 傷亡第75章 張家第613章 西域2第343章 女真的應對第13章 徐家15屯圓桌會議2第556章 黑店第415章 高麗2第101章 備戰3第67章 糧食第443章 賀使2第109章 塢堡血戰2第234章 分裂第284章 投降第243章 進軍2第228章 這個朝廷做不到,就換個朝廷第261章 戰黃河4第590章 隴西之戰2第446章 薩廉第309章 市場第337章 狼煙第413章 氣勢第290章 勸進第746章 殉爆第485章 會見第536章 到處都是機會第491章 五路伐金1第85章 家主的決定第209章 武器生產第172章 困難第344章 遼南佈局第205章 節度使的命令第474章 第一次掃北2第524章 話劇第265章 汗位第742章 允許試錯第273章 豬突2第102章 徐世柳的江南之行第21章 我要打土匪第212章 清仗田畝第596章 從一而終第595章 選擇第83章 結盟提議第399章 海盜的想法第446章 薩廉第20章 站隊第624章 醫藥第374章 憂心第16章 買賣第385章 滅蝗2第10章 20個第335章 克金州第168章 動容第552章 野店1第311章 水利第724章 麻六甲1第505章 新的一年4第744章 殺徐世楊1第653章 宣戰第481章 推進戰略第423章 叛徒第464章 人口!人口!1第321章 交換第87章 局勢第248章 登州第151章 投資第299章 海盜第674章 豺狼當道第147章 淨海王第655章 南北2第708章 南征8第455章 目的地第701章 南征1第55章 總攻開始第45章 互啄第636章 自己跳到碗裡來第33章 備戰1第578章 窺探南洋第117章 勝利第51章 殺第237章 槍與槍第579章 江淮防線第352章 返回第245章 援助與否1第111章 間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