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齊

隆道四年二月初二。

泉城,徐世楊臨時官邸。

送章明義登上回江南的船以後,徐世楊就在自己的書房裡鋪上一張紙,拿着毛筆在上面揮毫潑墨:

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苟有阻礙前途者,無論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墳》、《五典》,天球河圖,金人玉佛,祖傳丸散,密制膏丹,全都踏倒在地。

“爹爹寫的是什麼?”

徐世楊的庶次子徐代炫雙手託着下巴,趴在桌子邊上,奶聲奶氣的問道。

庶長子徐代灼則是老老實實站在徐世楊的書桌旁邊,雖然沒有像弟弟一樣發問,但臉上的表情還是暴露了他的好奇。

徐世楊輕輕揉揉小傢伙的腦袋,給他念了一遍,然後解釋道:

“生存、吃飽、發展,這是一個民族,其實也是一個人最基本的需求,你們一定要記住,這三點是核心中的核心,爲了這三點,我們可以去做任何嘗試,也可以拋棄任何阻礙這三樣的東西。”

小傢伙們似懂非懂,徐世楊也沒再多說什麼。

孩子們還小,他們不理解自己父親的想法,不過沒關係,他們今後會明白的。

“代灼。”

“父親。”

“今年學校開學,你就去少年兵學校吧。”徐世楊說道:“那邊的教育格局和水平更加附和爲父的心意。”

說完,他指了指桌子上的字:“把這個帶上,爲父送你的禮物。”

與另一個位面不同,齊省的開學季在春季,徐世楊的庶長子徐代灼今年7歲,正好到了入學的年齡,因此他需要自己的兒子做個表率。

在這方面,趙珊原本希望請私塾在家裡開蒙,不過被徐世楊否決了,他不希望自己的兒子顯得太過於特殊,這樣對孩子的成長很不利。

也是因此,徐世楊選擇了軍校而不是高小。

因爲軍校屬於軍隊系統,此時的新軍不看士兵出身,只看軍銜和能力。

徐代灼進了軍校,在老兵教官們眼裡也只是略有些不普通的普通學員而已。

這也是徐世楊的教育方式,實際上,他已經打算到了學齡,就把自己所有兒女,不論嫡庶,全都送進軍校。

他甚至準備把這當成自己家族的傳統。

……

隆道四年二月,原齊省大都督徐睦河在泉城自立爲王。

嗯,其實這麼說有些不對,因爲齊王並未跟大周朝廷直接翻臉,畢竟之前朝廷下過給齊省封兩個王的旨意。

只不過徐睦江、徐世楊都放棄了封王,而沒有獲得封王資格的徐睦河偏偏爲王的而已。

真要說起來,用兩個王換一個王,對朝廷來說似乎不算虧哈……。

纔怪!

這做法,無論在誰眼裡都是宣佈齊省地方政權對抗朝廷權威。

因此,理所當然的,大周下令之前派往齊省的官員在二月底之前全部從齊省勢力範圍內撤回,同時也沒有再向齊省方面派官員正式宣佈承認齊王的地位。

朝廷已經十分清楚的表明了自己對齊王的態度。

然而,大周朝廷的態度代表不了人民的態度,甚至也代表不了大周自己的官員們的態度。

不論是捨不得在江北的地位也好,還是貪戀齊省工廠的股票分紅也罷,雖然接到了撤退令,但真正下定決心放棄江北的一切,跟章明義一起回江南的官員其實很少。

從章明義到齊省監軍開始到現在,朝廷以監督的名義向齊省派遣了超過300多位各級官員,負責監視齊省各個地方和軍隊。

而撤退令之後回江南的人,一共不到50人。

更爲嚴重的是,這些回家的小官把齊省工廠的利潤和齊王對外出售工廠股權的消息一起回江南。

一些腦筋較爲靈活,容易接受新事物的江南士紳得知這個消息後,立刻派遣自家子侄或信得過的代言人來到齊省,跟齊王方面商議購買股權的具體事宜。

這些跑到江北來的人中,有一部分純粹是爲了錢。

齊省溝通南北,齊省、遼東、高麗的各種特產只能通過齊王手下的渠道獲得,購買齊省工廠的股權,至少掙錢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能夠以錢生錢,總比把金銀銅錢埋在地窖裡發黴好一些。

至於另外一部分人,則是看好齊王政權的前途。

他們認爲齊軍能把韃子打得滿地亂爬,所在遼東數年不敢入關,那麼大周朝廷恐怕也沒有收復江北的能力。

齊王就算將來無法全取天下,跟大周來個劃江而治恐怕是沒什麼問題的。

立國家之主贏無數。

這點道理,有很多人明白。

士紳地主之外,齊王還要加大吸引江南移民的力度。

因爲江北十分!十分!!十分!!!缺人口!

吸引漢人來轄地生活,對齊王來說比吸收一點錢帛重要的多。

江南是不缺人口的,以前那邊的魚米之鄉就十分繁華,朝廷南遷後,大量江北流民涌入江南,別的不說,齊王府估計,江南7、8千萬人口還是有的。

這些人口才是齊王最希望從江南獲得的寶物。

但齊王方面又不想背上買賣人口的惡名,因此移民必須遵照完全自願的原則執行。

底層流民、佃戶想要移民齊王的領地,齊省將會給予一定的貸款,若是他們在江南有欠債或犯罪行爲(這個時代,很多小罪行——比如偷竊些食物,其實真是迫不得已),齊王方面將會協同當地士紳與債權人或官府進行協商。

齊王會給債權人一些經濟上的補償——本錢和少量利息,但利滾利是別想了,以此來贖買債務。

這些債務也會算在移民的貸款之中,按齊王規定的貸款利率逐年償還。

江南雖然繁華,但與小民無干,相反,大量流民提供的廉價勞力,讓底層民衆的生活十分困苦。

齊王卻能提供更好的環境和前途,因此徐世楊希望,在最近五年內,平均每年從江南吸引五十到一百萬移民,填充疲敝的江北大地。

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齊王府將有充足力量收復江北的其他幾個傳統漢地省份——豫省、晉省、陝省等等,以及,整個遼東。

爲達成這個目標,在移民方面無論花多少錢都是值得的!

第757章 尚需繼續前行2第426章 戰爭之神第466章 衛生第105章 背叛第635章 信仰第454章 向北航行第611章 平夏戰爭3第228章 這個朝廷做不到,就換個朝廷第380章 銀術可的想法第391章 伐高麗3第692章 不戰而勝第588章 沙塵之中3第173章 緊迫第572章 北行記4第689章 碎葉-河中1第509章 各方3第449章 焦土第340章 缺點第530章 少年兵1第404章 替代役第349章 屯墾村第180章 吾劍未嘗不利!第103章 靠人不如靠己第512章 擊發槍1第174章 人市第455章 目的地第56章 破寨3第113章 塢堡血戰4第763章 晨輝第282章 最後一擊1第630章 安全第322章 坦誠第552章 野店1第334章 細紅線第317章 戰1第497章 新春4第2章 夜間第89章 剿匪第60章 湯隆2第509章 各方3第246章 牽制第444章 烽燧第49章 破寨1第520章 世侯2第28章 老規矩第180章 吾劍未嘗不利!第484章 國家第385章 滅蝗2第640章 扶桑戰爭落幕第252章 大生產1第469章 三級兵役制度第324章 佈局第78章 獲勝第180章 吾劍未嘗不利!第180章 青州軍第168章 動容第726章 天子第6章 勝利第551章 孩子與孩子們的相遇第203章 問題第481章 推進戰略第755章 尚需繼續前行1第686章 封禪第235章 馬第140章 登瀛洲第89章 剿匪第194章 沒事了第612章 西域1第200章 盛宴第419章 各方都在期待第647章 南征準備第46章 莫名其妙第525章 抱怨第157章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部分目標第39章 備戰2第112章 塢堡血戰3第644章 秦軍第468章 28級第372章 財政第540章 兵力第740章 人力第244章 局勢第128章 訓狼第537章 等待第552章 野店1第539章 混亂的攻勢第87章 局勢第201章 朝陽第256章 牆頭草第669章 金陵之戰,其實沒打起來2第9章 得失2第648章 峻法第750章 徐世楊的意見第221章 破莊第417章 金軍的麻煩第323章 虧空第315章 馬賊第258章 戰黃河1第245章 援助與否1第681章 大捷2
第757章 尚需繼續前行2第426章 戰爭之神第466章 衛生第105章 背叛第635章 信仰第454章 向北航行第611章 平夏戰爭3第228章 這個朝廷做不到,就換個朝廷第380章 銀術可的想法第391章 伐高麗3第692章 不戰而勝第588章 沙塵之中3第173章 緊迫第572章 北行記4第689章 碎葉-河中1第509章 各方3第449章 焦土第340章 缺點第530章 少年兵1第404章 替代役第349章 屯墾村第180章 吾劍未嘗不利!第103章 靠人不如靠己第512章 擊發槍1第174章 人市第455章 目的地第56章 破寨3第113章 塢堡血戰4第763章 晨輝第282章 最後一擊1第630章 安全第322章 坦誠第552章 野店1第334章 細紅線第317章 戰1第497章 新春4第2章 夜間第89章 剿匪第60章 湯隆2第509章 各方3第246章 牽制第444章 烽燧第49章 破寨1第520章 世侯2第28章 老規矩第180章 吾劍未嘗不利!第484章 國家第385章 滅蝗2第640章 扶桑戰爭落幕第252章 大生產1第469章 三級兵役制度第324章 佈局第78章 獲勝第180章 吾劍未嘗不利!第180章 青州軍第168章 動容第726章 天子第6章 勝利第551章 孩子與孩子們的相遇第203章 問題第481章 推進戰略第755章 尚需繼續前行1第686章 封禪第235章 馬第140章 登瀛洲第89章 剿匪第194章 沒事了第612章 西域1第200章 盛宴第419章 各方都在期待第647章 南征準備第46章 莫名其妙第525章 抱怨第157章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部分目標第39章 備戰2第112章 塢堡血戰3第644章 秦軍第468章 28級第372章 財政第540章 兵力第740章 人力第244章 局勢第128章 訓狼第537章 等待第552章 野店1第539章 混亂的攻勢第87章 局勢第201章 朝陽第256章 牆頭草第669章 金陵之戰,其實沒打起來2第9章 得失2第648章 峻法第750章 徐世楊的意見第221章 破莊第417章 金軍的麻煩第323章 虧空第315章 馬賊第258章 戰黃河1第245章 援助與否1第681章 大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