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局勢

在繼續我們的故事之前,不妨讓我們把目光放的高一點,先來看看東方大陸如今的局勢吧。

北方,經受過一次韃靼劫掠的女真人按捺不住心中的暴虐,首先行動起來,把自己滿腔的怒火傾瀉向——不是韃靼,也不是漢人,而是倒黴的高麗人……。

五月初,女真人的大金國5個勃極烈突然領兵數萬,越過鴨子江,向南直進。

高麗軍連戰連敗,兩個月內丟失兩京,國王和他的小朝廷不得已逃至濟州島。

六月底,高麗國王向大金上表稱臣,答應每年向女真上貢歲幣:金百兩,銀千兩,糧食十萬石,人蔘千斤,以及女子百人。

隨後,女真軍隊帶着劫掠來的10萬高麗奴隸,以及其他數不盡的財物、牛馬牲畜等戰利品,心滿意足的返回遼東。

這次大規模劫掠給損失慘重的女真人注入一針強心劑,因缺乏勞動力而荒蕪的田地有了勞力去耕作,極度匱乏的糧草也得到部分補充——至少9、10月間南下劫掠漢人的軍糧是不用愁了。

女真劫掠高麗的同時,西北的党項人得到更靠西的高昌、回鶻等西域國家求援——這些佛教國家遭受一個域外強權帕爾斯的攻擊,危在旦夕。

虔誠信佛的党項人出兵7萬,與西域各佛國聯軍合作,擊退了帕爾斯軍隊,不過,戰鬥中党項人損失不小,本來就國力薄弱的他們,必須在別的地方得到一些補充。

另外,党項人也需要一些額外的財富,維持他們對西域各佛國宗主的地位。

因此,這一年夏季,党項人做出了入關劫掠漢人的計劃。

在之前搶劫遼東過程中,收益頗豐的韃靼人,今年顯得比較老實。

不過強盜始終是強盜,讓他們嚐到甜頭,不把對方生剝活吞,他們是不會收手的。

韃靼人已經在年初的劫掠中得到一個結論:與其去搶劫已經疲敝不堪的漢人,不如趁女真人劫掠歸來的時候,去搶劫他們。

這樣的話,女真人的貂皮、馬匹、人蔘、鹿茸以及他們劫掠到的漢人財富都可以落到韃靼人手中。

簡直一舉兩得。

就像一羣堅韌的狼,韃靼人正耐心的等待着一個能再一次黑吃黑的機會。

目光向南,也許女真人並未察覺出韃靼仍有再一次劫掠他們的想法,不過燕雲以及陝甘地區的漢人軍閥們已經差不多猜到了。

這些軍閥與內地中原以地主爲核心的塢堡不同,他們原本是大周的邊軍將門,手裡本來就算的上兵強馬壯,大周崩潰後,這些將門集團獨立成一個個軍閥集團。

金來降金,韃來降韃。

大金在燕雲地區的軍閥中冊封了幾個漢人勃極烈,燕雲軍閥們興高采烈的接了。

韃靼把陝甘漢人軍閥冊封爲漢軍世候,陝甘軍閥們同樣謝主隆恩。

這些漢人軍閥跟隨各自的主子互相征戰,也曾跟着他們南下劫掠中原過。

對於江北的老百姓來說,他們並不比韃子溫柔(順帶一提,徐家兩位老爺當初也想投靠女真當個漢人勃極烈,只是陰差陽錯沒有成功)。

也許是見到女真人在韃靼人的攻擊下逐漸顯露頹勢,燕雲地區的漢人勃極烈多次提出攻打陝甘地區的漢軍世候,以剪除韃靼人重要的步兵和糧食來源地。

可惜,女真人對此興趣不大,他們不願意跟強大的韃靼人對抗,只想着去搶劫實力很弱的高麗和已經崩潰的江北漢人。

這就是強盜的性格,欺軟怕硬。

而漢人勃極烈對此深感無奈,他們害怕女真人一旦敗亡,自己之前所有的投入和屈辱,就全成了打水漂。

我們的視線離開漢人勃極烈或漢軍世候的領土再向南,就是一片蕭條的中原大地。

這裡星星點點的密佈着難以計數的塢堡,每個堡內居住着幾百到幾千不等的人口,依靠耕種塢堡周圍的田地努力在亂世中求生。

當然,這個位面所謂的塢堡,也並非只有以往大周地方豪強宗族,結寨自保一種。

從廣義上來講,土匪的山寨和流民臨時搭建的圍子也可以算是塢堡——因爲塢堡本質上是一種地方民衆自衛的形勢而已(土匪和豪強本來就經常互相客串)。

除了地方豪強、土匪和流民以外,江北另外還有一種依賴特殊局勢生存的特殊塢堡——運河沿岸,以縴夫及其家屬爲主體的運河堡。

與其他那些經常需要面對韃子劫掠的塢堡不同,運河沿岸的塢堡數量雖少,卻是得到了金軍默認存在的獨立小勢力,女真人每次進關劫掠,都會自覺避開這些塢堡,最多讓他們提供一點軍糧或民夫就算完事。

原因很簡單,大周向女真人繳納的每年20萬兩白銀加20萬匹絹的歲幣,要通過運河運輸到燕雲地區,然後轉交給金國。

十幾年前,女真人還是一夥深山老林裡鑽出來的漁獵強盜,吞併契丹後,才第一次擁有合適的農業以及工匠,但其本身的經濟基礎依舊薄弱,根本無法維持女真貴族的奢侈生活。

因此這每年40萬銀絹的歲幣,對金國來說非常重要,重要到他們寧願壓抑心中劫掠的慾望,放過這些運河塢堡,以便在每年需要的時候,給運輸歲幣的船隊拉縴。

這些運河塢堡各自分管着一段運河,由於中原大地疲敝,運河以及海運已經成了如今江南跟遼東唯一交通線,有人脈的商人可以跟着歲幣船隊一起出發,把江南出產的絲綢、茶葉等貨物運到遼東,與女真人交換東珠、人蔘、貂皮、鹿茸等物資。

能做這買賣的商人,各個背景雄厚,運河塢堡不敢從中抽取過路費,但船隊拉縴、半途歇腳之類,也能給他們提供不少的利益,再加上不用擔心韃子劫掠,這些運河塢堡的生活反而相對富裕很多。

順着運河一直南下,渡過淮河,尚未達到長江的所謂江淮地區,人口密度比淮河以北強不少,因爲這裡是中原流民前往江南的必經之路,但能找到機會渡過長江的流民少之又少,因此這裡堆積着相對來說較爲龐大的人口。

第287章 醉酒的黑旋風第9章 得失2第589章 沙塵之中4第9章 得失2第339章 退路第735章 要嚴!要打!第214章 祝家莊1第338章 韃子的鹽第350章 金礦第750章 徐世楊的意見第17章 莒州徐家第127章 新軍訓練第223章 條例第201章 朝陽第577章 海島攻略第402章 幫助高麗重組軍隊第706章 南征6第276章 穩住第510章 各方4第707章 南征7第186章 主戰派的野心第179章 解決問題的方法第466章 衛生第63章 軍銜和功勳制度第6章 勝利第406章 徐世楊的野心第172章 困難第329章 旅順3第451章 周軍的實力第413章 氣勢第256章 牆頭草第122章 徐家重組2第41章 矛盾第71章 徐世柳第556章 黑店第102章 徐世柳的江南之行第439章 會議季2第473章 第一次掃北1第47章 互相忌憚第358章 準備戰鬥第470章 巡邏隊第115章 塢堡血戰5第595章 選擇第284章 投降第144章 福船第51章 殺第401章 江華和約第369章 喜憂第34章 安排第340章 缺點第278章 一線第197章 包龍圖第357章 劫掠2第452章 陸文昭第545章 軍改2第546章 軍改3第41章 矛盾第652章 開戰之前第364章 摘果子第34章 安排第544章 軍改1第337章 狼煙第680章 大捷1第432章 從容第236章 工廠1第334章 細紅線第564章 遼北攻略2第5章 夜戰2第311章 水利第611章 平夏戰爭3第98章 備戰第72章 進軍第84章 六家聯盟第281章 最後的嘗試第589章 沙塵之中4第588章 沙塵之中3第556章 黑店第130章 破莒州1第417章 金軍的麻煩第454章 向北航行第182章 網絡第162章 城門前第29章 包圍第724章 麻六甲1第113章 塢堡血戰4第107章 來了第714章 楚國第209章 武器生產第692章 不戰而勝第518章 齊王府裡發生的一些小事第228章 這個朝廷做不到,就換個朝廷第621章 興慶府2第402章 幫助高麗重組軍隊第319章 戰2第1章 韃子來了第418章 金軍的準備第279章 和平第686章 封禪第499章 春天6第754章 霸權2
第287章 醉酒的黑旋風第9章 得失2第589章 沙塵之中4第9章 得失2第339章 退路第735章 要嚴!要打!第214章 祝家莊1第338章 韃子的鹽第350章 金礦第750章 徐世楊的意見第17章 莒州徐家第127章 新軍訓練第223章 條例第201章 朝陽第577章 海島攻略第402章 幫助高麗重組軍隊第706章 南征6第276章 穩住第510章 各方4第707章 南征7第186章 主戰派的野心第179章 解決問題的方法第466章 衛生第63章 軍銜和功勳制度第6章 勝利第406章 徐世楊的野心第172章 困難第329章 旅順3第451章 周軍的實力第413章 氣勢第256章 牆頭草第122章 徐家重組2第41章 矛盾第71章 徐世柳第556章 黑店第102章 徐世柳的江南之行第439章 會議季2第473章 第一次掃北1第47章 互相忌憚第358章 準備戰鬥第470章 巡邏隊第115章 塢堡血戰5第595章 選擇第284章 投降第144章 福船第51章 殺第401章 江華和約第369章 喜憂第34章 安排第340章 缺點第278章 一線第197章 包龍圖第357章 劫掠2第452章 陸文昭第545章 軍改2第546章 軍改3第41章 矛盾第652章 開戰之前第364章 摘果子第34章 安排第544章 軍改1第337章 狼煙第680章 大捷1第432章 從容第236章 工廠1第334章 細紅線第564章 遼北攻略2第5章 夜戰2第311章 水利第611章 平夏戰爭3第98章 備戰第72章 進軍第84章 六家聯盟第281章 最後的嘗試第589章 沙塵之中4第588章 沙塵之中3第556章 黑店第130章 破莒州1第417章 金軍的麻煩第454章 向北航行第182章 網絡第162章 城門前第29章 包圍第724章 麻六甲1第113章 塢堡血戰4第107章 來了第714章 楚國第209章 武器生產第692章 不戰而勝第518章 齊王府裡發生的一些小事第228章 這個朝廷做不到,就換個朝廷第621章 興慶府2第402章 幫助高麗重組軍隊第319章 戰2第1章 韃子來了第418章 金軍的準備第279章 和平第686章 封禪第499章 春天6第754章 霸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