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混亂的攻勢

七月中旬童貫率軍離開江南進入淮南東路,在此地接收了徐世鬆的軍隊,然後在八月初,開始向齊國南方發動進攻。

周軍兵分三路,東路軍由禁軍一部和淮南東路軍組成,編制上總兵力爲八萬人,對外宣稱三十萬,實際上是五萬人。

中路軍完全由禁軍組成,編制上兵力爲十萬人,對外宣稱四十萬,實際上有八萬人。

西路軍是翁書平都督的淮南西路軍,編制上有六萬人,對外宣稱三十萬,實際上只有兩萬人。

不算民夫,周軍實際兵力十五萬,卻對外宣稱百萬大軍!

按照童貫制定的戰鬥計劃,東路軍順着海岸線進攻,目標是通過贛榆直接進攻齊省青州府的莒州,這裡是徐家老窩,祖墳所在地,童貫認爲齊軍一定不會輕易放棄。

中路軍和西路軍一起順着運河進攻,在沛縣附近分兵,中路軍進攻藤縣、鄒縣、兗州府,然後進入泉城府,攻打泰安,最終直取泉城。

西路軍一直沿着運河前進,他們的目標是濟寧、東平、東昌、臨清。

童貫制定的計劃極富進取心,似乎是想要一具佔領整個齊省,把齊國的核心領土摧毀。

然而,理想很美好,現實則完全相反……。

周軍的這次行動並未得到政事堂的一致支持,這實際上是隆道皇帝認爲機會難得,強令童貫出擊的。

作爲一介宦官,又是當初主和派最後的餘孽,童貫別無選擇,只能服從皇帝的命令出擊。

但是沒有文官的配合,他手下大軍的後勤成了個要命的問題。

出擊部隊再虛數,好歹也有實打實的十五萬大軍,每天所需要的糧草是個天文數字,要把這些糧草運到前線部隊手中,還需要大量民夫提供運輸支持。

但若是動員大量民夫,又需要更多糧草供養民夫。

何況,沒有政事堂宰執們的一致支持,周軍是無法找到足夠多的民夫的——地方官根本就不會支持你,若是強行拉夫,那童貫基本就是要自絕與大周了。

他不敢,也不能讓手下部隊強行拉夫,哪怕隆道皇帝支持他也不行。

沒有民夫就等於沒法從江南本土得到糧草支持,那麼童貫爲什麼還敢發動進攻?他不知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道理嗎?

他當然知道,畢竟他已經多次指揮大軍行動,這種最起碼的常識怎麼可能不知道呢。

不過在出兵的時候,他其實並不太擔心軍糧問題的。

因爲淮南東西兩路距離齊省並不遙遠,而且翁書平鼓動皇帝時曾經說過,這兩地經過五年多的開拓,各有公私田產三百五十萬畝以上,合計七百萬畝,大軍行進的時候可以直接從當地就食。

進入齊國後……那是敵國,軍糧可以靠搶。

而且民夫問題等到了齊國境內就能迎刃而解,在江南,沒有政事堂的支持當然不能強行拉夫,但在齊國就不用顧忌這些問題了。

而且,爲了顯示自己的“高瞻遠矚”,翁書平還得意洋洋的宣稱,8月份發起進攻,可以依靠淮南東西兩路的存糧支持一個月時間,到了9月,齊國的糧食開始收割,正好拿來充當大周的軍糧。

“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

當時,翁書平在隆道皇帝和童貫面前如此自豪的侃侃而談:

“如此我軍必勝!”

“必勝不敢說。”當時童貫很無奈的低聲說道:“能平平安安把大軍帶回來就算勝利。”

童貫的軍事經驗告訴他,大規模軍事行動完全指望因糧完全可以說是荒謬。

但還是那個道理,翁書平給出了一個看似能夠解決軍糧問題的方案,童貫作爲宦官和餘孽,是沒有資格反對的。

他唯一能阻止這次軍事行動的辦法就是以死抗爭,然而他不想拿自己的命去換十五萬大軍的安慰,那就只能帶着大軍去執行這個不靠譜的戰爭計劃。

出發的時候,童貫就曾經悄悄的囑咐東路軍和中路軍的主要軍官(專門避開了翁書平負責的西路軍)們道:

“定的計劃是朝着泉城去的,但千萬別當真,咱們打不下泉城,能打下幾座邊境上的城市,對管家有個交代就成了,千萬別上頭,若是把自己陷進去就全完了!”

童貫自認爲對大周是絕對忠誠的,他很清楚,從前兩上來說大周或許很富裕,但從軍事上來說,大周其實只有目前這一套家當。

若是一把全賠進去,童貫可不覺得齊國會給官家更多時間再購置這樣一支軍隊。

……

童貫知道此戰肯定不會順利,但他沒想到居然從一開始就麻煩不斷,而且都是大麻煩。

他知道翁書平那個到了齊國搶糧食的計劃根本不靠譜,結果大軍在淮南就出現了糧食危機。

淮南東西兩路確實有大量田地,數量上甚至比翁書平預測的還要多得多,童貫自己考察了一下,他估計僅僅淮南東路就有至少四百萬畝以上。

這足以可見徐世鬆對屯田的重視。

然而,這對周軍來說沒有任何意義,因爲隨着徐世松下野,沒有人護着淮南東路的將兵,江南來的豪紳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把超過兩百萬畝田地劃到了自己的名下。

在大周,有功名的士紳是有免稅名額的!

也就是說,童貫沒有在淮南兩路直接徵收軍糧的資格!他想要糧食,就只能拿錢買!

童貫氣的跳腳,然而他依舊毫無辦法,只能伸手跟朝廷要錢購買糧食。

結果士紳趁機擡高糧價,童貫七拼八湊的財帛,只能按平時五倍以上的價格購買了夠用七天的糧食。

七天時間,若是一切順利倒是足夠進入齊國,不過童貫爲了買糧,把隆道管家給士兵的賞錢和開拔費都拿出來花掉了。

江淮東路軍的士兵倒是沒多說什麼,不過禁軍士兵不幹了,他們強烈要求發開拔費,發賞錢,否則就不向前走了!

於是童貫又不得不單獨返回臨安,向隆道皇帝和一些支持伐齊的宰執討要了部分財帛,多少給禁軍官兵每人發了一點,這纔再次開始進攻。

然而這一來一回,四天時間已經過去了……。

第56章 破寨3第421章 移民車隊2第458章 生女真的窘境第331章 政策第381章 狙擊手第584章 世界那麼大第530章 少年兵1第238章 工廠2第652章 開戰之前第163章 鎮邪第759章 被侮辱與被損害的第262章 戰黃河5第200章 盛宴第627章 海外王第66章 153第69章 女權2第37章 人生大事第390章 伐高麗2第43章 塢堡民兵第538章 朝廷無下限第607章 內外有別第624章 醫藥第223章 條例第626章 海外開拓第65章 冬季2第657章 四個快樂的小丫頭第467章 美泉宮第90章 嚴肅軍紀第424章 要贏了第170章 有子如此第619章 興靈6第446章 薩廉第372章 財政第403章 再擴軍第616章 興靈3第96章 我敢!第325章 炮第438章 會議季1第591章 隴西之戰3第475章 和平第475章 和平第234章 分裂第32章 浮來山情況第651章 我也要當大王第199章 局勢第33章 備戰1第442章 賀使1第53章 炮灰2第620章 興慶府1第337章 狼煙第697章 吉爾吉斯山2第80章 別矯情第608章 射白馬第329章 旅順3第269章 遭遇戰第544章 軍改1第448章 差距第726章 天子第51章 殺第309章 市場第158章 李飛龍第340章 缺點第695章 對交趾政策第619章 興靈6第291章 葬禮第88章 局勢2第238章 工廠2第418章 金軍的準備第668章 金陵之戰,其實沒打起來1第349章 屯墾村第395章 降服1第138章 平定五蓮山第686章 封禪第495章 新春2第36章 女權第202章 團結第634章 暴秦4第721章 大帝國5第9章 得失2第27章 集市第647章 南征準備第260章 戰黃河3第640章 扶桑戰爭落幕第367章 宣傳第446章 薩廉第332章 金州1第121章 徐家重組1第81章 暴打族叔第188章 小樊樓第637章 如何選擇第182章 網絡第180章 青州軍第545章 軍改2第702章 南征2第729章 攔駕告狀第686章 封禪第231章 天下1第589章 沙塵之中4第486章 選擇第232章 天下2
第56章 破寨3第421章 移民車隊2第458章 生女真的窘境第331章 政策第381章 狙擊手第584章 世界那麼大第530章 少年兵1第238章 工廠2第652章 開戰之前第163章 鎮邪第759章 被侮辱與被損害的第262章 戰黃河5第200章 盛宴第627章 海外王第66章 153第69章 女權2第37章 人生大事第390章 伐高麗2第43章 塢堡民兵第538章 朝廷無下限第607章 內外有別第624章 醫藥第223章 條例第626章 海外開拓第65章 冬季2第657章 四個快樂的小丫頭第467章 美泉宮第90章 嚴肅軍紀第424章 要贏了第170章 有子如此第619章 興靈6第446章 薩廉第372章 財政第403章 再擴軍第616章 興靈3第96章 我敢!第325章 炮第438章 會議季1第591章 隴西之戰3第475章 和平第475章 和平第234章 分裂第32章 浮來山情況第651章 我也要當大王第199章 局勢第33章 備戰1第442章 賀使1第53章 炮灰2第620章 興慶府1第337章 狼煙第697章 吉爾吉斯山2第80章 別矯情第608章 射白馬第329章 旅順3第269章 遭遇戰第544章 軍改1第448章 差距第726章 天子第51章 殺第309章 市場第158章 李飛龍第340章 缺點第695章 對交趾政策第619章 興靈6第291章 葬禮第88章 局勢2第238章 工廠2第418章 金軍的準備第668章 金陵之戰,其實沒打起來1第349章 屯墾村第395章 降服1第138章 平定五蓮山第686章 封禪第495章 新春2第36章 女權第202章 團結第634章 暴秦4第721章 大帝國5第9章 得失2第27章 集市第647章 南征準備第260章 戰黃河3第640章 扶桑戰爭落幕第367章 宣傳第446章 薩廉第332章 金州1第121章 徐家重組1第81章 暴打族叔第188章 小樊樓第637章 如何選擇第182章 網絡第180章 青州軍第545章 軍改2第702章 南征2第729章 攔駕告狀第686章 封禪第231章 天下1第589章 沙塵之中4第486章 選擇第232章 天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