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南北2

一部分周軍勇敢的迎上來與華軍白刃戰,雙方在城牆倒塌形成的狹窄斜坡上激烈格鬥。

華軍士兵一波波涌上斜坡,殺聲震天,刺刀如毒蛇的信子一般吞吐,不斷有周軍士兵被刺中,從斜坡上滾下來。

事實證明,周軍在對射中不是華軍的對手,白刃戰照樣不是。

華軍有在白刃戰中戰勝女真和党項的記錄,而且他們士氣高漲,三五成羣的互相掩護連連刺突,無法形成陣型又士氣不高的周軍幾乎完全不是對手。

只不過周軍暫時具備一定的兵力優勢,同時還能得到缺口兩邊城牆上的弓箭支持,因此暫時還能堅持一下。

不過平衡很快就被打破了。

更多的華軍大舢板靠近,有些士兵站在舢板上用線膛槍對城牆進行壓制射擊,子彈橫飛,兩側城牆上的弓弩手跌倒一片,周軍被輕易壓制。

新到的士兵隔着自己人向斜坡另一端大量投擲輕型“萬人敵”和簡易手榴彈,爆炸聲響成一片,刺鼻的白色硝煙和慘叫不絕於耳,斜坡附近的周軍終於被華軍驅離。

南山上的臼炮開始對城內進行壓制射擊,越來越多的大舢板不斷靠近,這次來的是工兵部隊,他們熟練的把舢板橫着連在一起,搭上寬木板,用鐵釘和繩索把這些木板釘在一起,在極寬的護城河上迅速搭建起一道浮橋。

半個時辰以內,一道直通城牆的浮橋就已經搭好,華軍主力得以通過這座橋迅速越過護城河,通過被己方控制的斜坡進攻城內。

城內周軍進行了最後反撲,華軍佔據斜坡頂端,利用這一點點地利優勢居高臨下,用排槍一輪輪擊殺周軍。

二十分鐘後,周軍攻勢衰竭,華軍得以控制入城通道。

接下來的戰鬥就顯得輕鬆了,華軍沿着十字大街向城中心的州衙快速推進,周軍沒有巷戰的能力,士兵們也認爲自己已經爲大周朝廷盡到責任了。

自從華軍入城開始,投降的周軍就不斷出現,與城牆爭奪戰相比,華軍幾乎等於沒有遭受任何阻力。

傍晚時分,華軍出動爆破艇,炸斷了襄陽與樊城之間的浮橋,之後又在東門附近進行連續爆破。

之後華軍獲得第二個進城地點,下午十八時左右,襄陽所有城門都被華軍控制並打開,城內防禦隨即崩潰。

19時10分,華軍完成對襄陽州衙的包圍。

州衙圍牆很厚,而且四周都有臨時搭建的崗樓建築,呂文煥在牆頭和四座崗樓部署了爲數不少的火槍手和各種霰彈炮。

理論上,呂文煥還能堅持一段時間,而且華軍也並未急着進攻,而是先分頭佔領城中的倉庫等重要部門,接收襄陽城的庫藏。

19時50分,華軍從城外調來野戰炮,準備憑藉炮兵射程優勢撬開州衙這個最後的烏龜殼。

不過,華軍尚未真正開火,只是試射一輪之後,呂文煥就失去了抵抗意志,下令跟在身邊的最後五百多親兵打開州衙大門,向華軍投降。

襄陽易手之後,小小的樊城成了一座孤城,內無守兵,外無援軍,連糧草儲備都不夠。

第二天,華軍派人進入樊城,向守將勸降。

樊城守將範天順拒絕投降,但是華軍也並未對這座已經變得易於得手的小城發動最後攻擊,而是繼續維持對樊城的包圍。

範天順之父爲福州制置使范文虎,算是童貫手下的頭號將領。

華軍第三軍團軍團長孫立認爲范文虎不會輕易放棄他的兒子,而徐世鬆不會輕易放棄地理位置至關重要的襄樊,因此保留樊城有利於吸引周軍主動前來決戰。

事實也是如此,華軍攻克襄陽十天後,周軍得知樊城仍未陷落。

徐世鬆懷疑這是華軍的陰謀,他希望能在華夏海軍徹底封鎖長江之前把新軍和禁軍主力撤退到長江以南,以便準備接下來的戰鬥。

但是童貫、范文虎等禁軍將領都反對現在放棄樊城,范文虎甚至宣稱自己能夠憑藉數萬禁軍打敗華軍,收復襄陽。

徐世鬆不知道範文虎這是哪裡來的信心,不過童貫得到了隆道皇帝的支持——因爲徐世鬆之前的戰略已經被證明在華軍面前完全無用,隆道皇帝開始懷疑徐世鬆的能力和忠誠。

於是,皇帝越過徐世鬆,直接向童貫和范文虎下令增援樊城,徐世鬆憤怒的宣稱范文虎此戰必敗,然則這沒什麼卵用,范文虎還是出發了。

果然如徐世鬆所說,范文虎率領六萬禁軍水陸並進,向襄樊推進。

而樊城守將範天順則率領襄樊水師(襄樊的碼頭在樊城一面,因此漢水水師都在樊城)向東進攻,嘗試與范文虎會師。

然而,范文虎的部隊在襄陽以東二百里外就被華軍攔住,第三軍團集中所有炮兵猛轟范文虎的水師,之後華軍的一直小型內水艦隊從上游順流而下,直接衝擊周軍。

華軍內河艦隊以火槍代替大炮,輪番齊射,一艘艘舢板如同袖珍的風帆戰列艦一般兩舷不斷噴吐火舌,將一艘艘周軍小船打成漏勺。

范文虎派出縱火船,對華軍發動反擊——這些滿載各種易燃物的小船是他之所以敢於大方說辭的本錢,他認爲自己能夠憑藉這些縱火船摧毀華軍小小的漢水水師,然後憑藉船隊數量上的優勢,把自己的兒子救出來。

想的不錯,實際沒什麼卵用。

周軍縱火船是向上遊進攻,速度慢的如烏龜爬一般,而兩岸華軍炮兵和大舢板上的火槍兵不斷對周軍水師射擊,很快就在敵人靠近自己之前點燃了那些縱火船上的引火物。

大火提前燃起,縱火船上的水手慘叫着跳入江水中,由於船隻挨的太近,很快,整個周軍船隊幾乎全部陷入火海。

范文虎獲勝的希望就此破滅,隨後這位戰前大言不慚的周軍將領做了一個令戰鬥雙方都感到錯愕的決定——他改乘一艘小船,長滿帆,順着水流一溜煙逃走了!

范文虎棄軍潛逃了!

失去了主將,周軍理所當然的發生了總崩潰,華軍立刻全面追擊,當天即全殲范文虎所部六萬周軍!

第273章 豬突2第602章 倭奴戰爭4第380章 銀術可的想法第64章 冬季1第290章 勸進第465章 人口!人口!2第378章 敵人第289章 勝利1第279章 和平第522章 五里驛第411章 開城之戰1第101章 備戰3第207章 和親隊伍出發第718章 大帝國3第589章 沙塵之中4第596章 從一而終第54章 準備總攻第710章 升龍府1第709章 南征9第759章 被侮辱與被損害的第595章 選擇第114章 徐世鬆的選擇第149章 雙嶼港第17章 莒州徐家第530章 少年兵1第393章 伐高麗5第107章 來了第370章 棄守第459章 佈局1第634章 交通安全第214章 祝家莊1第21章 我要打土匪第351章 糧稅第707章 南征7第61章 公審第160章 分期第478章 對比第314章 教育第628章 1793年年終總結第700章 戰利品第518章 齊王府裡發生的一些小事第158章 李飛龍第342章 思過第755章 最後一年第581章 得與失第662章 暴秦2第696章 吉爾吉斯山1第241章 回家3第747章 株連第557章 1790年第311章 水利第22章 那就打土匪吧第292章 勝利2第195章 文相公的決定第759章 被侮辱與被損害的第474章 第一次掃北2第217章 祝家莊4第158章 李飛龍第696章 吉爾吉斯山1第445章 戰略劣勢第666章 暴秦6第231章 江南亂局第699章 吉爾吉斯山4第330章 佔領第567章 根絕完顏第240章 回家2第704章 南征4第601章 瀨戶內海海戰2第337章 狼煙第153章 洽談第59章 湯隆1第373章 財政2第133章 徐王一體第164章 文仲第347章 海軍第22章 那就打土匪吧第349章 屯墾村第629章 去江南第357章 劫掠2第210章 標杆第47章 互相忌憚第455章 目的地第698章 吉爾吉斯山3第574章 北行記6第296章 忠臣3第64章 我喜歡戰爭第133章 徐王一體第404章 替代役第321章 交換第618章 興靈5第131章 破莒州2第123章 新軍第409章 龍仁之戰1第58章 擴散第133章 徐王一體第434章 齊王第50章 破寨2第584章 世界那麼大第690章 碎葉—河中2第111章 間歇
第273章 豬突2第602章 倭奴戰爭4第380章 銀術可的想法第64章 冬季1第290章 勸進第465章 人口!人口!2第378章 敵人第289章 勝利1第279章 和平第522章 五里驛第411章 開城之戰1第101章 備戰3第207章 和親隊伍出發第718章 大帝國3第589章 沙塵之中4第596章 從一而終第54章 準備總攻第710章 升龍府1第709章 南征9第759章 被侮辱與被損害的第595章 選擇第114章 徐世鬆的選擇第149章 雙嶼港第17章 莒州徐家第530章 少年兵1第393章 伐高麗5第107章 來了第370章 棄守第459章 佈局1第634章 交通安全第214章 祝家莊1第21章 我要打土匪第351章 糧稅第707章 南征7第61章 公審第160章 分期第478章 對比第314章 教育第628章 1793年年終總結第700章 戰利品第518章 齊王府裡發生的一些小事第158章 李飛龍第342章 思過第755章 最後一年第581章 得與失第662章 暴秦2第696章 吉爾吉斯山1第241章 回家3第747章 株連第557章 1790年第311章 水利第22章 那就打土匪吧第292章 勝利2第195章 文相公的決定第759章 被侮辱與被損害的第474章 第一次掃北2第217章 祝家莊4第158章 李飛龍第696章 吉爾吉斯山1第445章 戰略劣勢第666章 暴秦6第231章 江南亂局第699章 吉爾吉斯山4第330章 佔領第567章 根絕完顏第240章 回家2第704章 南征4第601章 瀨戶內海海戰2第337章 狼煙第153章 洽談第59章 湯隆1第373章 財政2第133章 徐王一體第164章 文仲第347章 海軍第22章 那就打土匪吧第349章 屯墾村第629章 去江南第357章 劫掠2第210章 標杆第47章 互相忌憚第455章 目的地第698章 吉爾吉斯山3第574章 北行記6第296章 忠臣3第64章 我喜歡戰爭第133章 徐王一體第404章 替代役第321章 交換第618章 興靈5第131章 破莒州2第123章 新軍第409章 龍仁之戰1第58章 擴散第133章 徐王一體第434章 齊王第50章 破寨2第584章 世界那麼大第690章 碎葉—河中2第111章 間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