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暴秦6

1795年底,秦國統治區範圍內的人口總數爲八十五萬左右,其中三十二萬左右是本地奴隸,二十多萬是背棄帕爾斯轉投秦國的鐵勒人(葛邏祿等部都是鐵勒),二十多萬隨着秦軍一起遷居到蔥嶺以西的西域諸部和党項人。

剩下只有不到十萬,是漢人和外蕃索倫、外蕃吐蕃、外蕃蒙兀等區域外的征服者。

人口方面算不上少,畢竟帕爾斯統治這裡時也就差不多是這個數目,而且領土內到處是大沙漠,只有幾條河流、谷地和沙漠中少數綠洲可以耕種和放牧。

再經過一輪戰亂的洗劫,此時的秦國幾乎不具備自給自足的任何條件。

“之前我們繳獲的糧草不少。”

對於這一點,左鶴林對徐代炫說道:

“帕爾斯人敗的太快,沒來得及把糧草毀掉,他們壓榨本地人的本事也還算不錯,倉庫裡的儲備數目不少。”

“但是仍然不夠,我們放任外蕃兵殺戮和劫掠的行動,使得民間的損失很大,帕爾斯人在民間儲備的糧草根本沒能收上來多少。”

“只靠之前的繳獲,大概還夠全軍三個月所需,這是個很危險的數字,根本不可能撐得到明年收穫。”

徐世楨接着左鶴林的話題說道:“我們倒是還有錢,銀行的貸款,帝國國內私人的投資,還有陛下和殿下給大王的私房,都還沒花完,要花錢從國內買些糧草救急嗎?”

“當然要買,但是也不能把錢花光。”徐代炫回答:“除了我的私房錢,其他都是有利息的,相當於咱們的國債,就現在咱們的生產力,花光了錢明年還得再借,早晚有一天咱們會連利息都還不上。”

“還不上正好,拿土地抵債,咱們繼續西征。”左鶴林說了個不算笑話的笑話——秦國的國土都是搶來的,賣掉抵債也沒人心疼。

徐代炫沒理這茬,秦國的土地早晚還會被帝國合併,但那肯定不是現在,甚至不是幾十年間就能做到的——那必須是本地以漢人爲主,帝國能夠有效統治這裡的時候才能做到。

徐世楨也沒理會左鶴林的笑話,他沉沉的說道:

“國內的商人把糧食運來也不容易,翻山越嶺還要跨過大漠,咱們這裡的糧價已經是長安那邊的八倍以上了,估計到了冬天還要再漲,咱們的那點錢其實也撐不了多久。”

“何況還有西域這邊幾個投靠咱們的部落和外蕃,今年冬天肯定都不好過,咱們恐怕還得接濟一點,這又是一大筆糧食支出。”

左鶴林冷哼一聲:“那些白癡,之前就不該讓他們放手去搶,看他們浪費了多少!”

帕爾斯人在這一帶經營了幾十年,民間是有一些糧食和牲畜儲備的,然而八剌沙袞戰役之後,跟隨漢軍的外蕃兵被允許四處劫掠,卻沒能帶回多少糧食來,事後一查,原來是外蕃兵只看重金玉財帛女子,遇到這些好東西往往放棄沉重又不那麼值錢的布匹糧食之故。

“所以外蕃人來請糧食支援,不能白拿,必須用錢買——反正他們搶到不少金玉財帛。”

徐世楨瞥了左鶴林一眼,繼續說道:

“還有,已經發生的事就不要去後悔了,吸取教訓纔是正事。”

“那就是這麼兩件事。”徐代炫總結道:“第一,搞到更多糧食。第二,加強軍事紀律。”

“對,這些都是你出面。”徐世楨回答:“更多的糧食只能是從國內來,加強外蕃軍紀,也得是你這位秦王親自下令。”

這就是左鶴林、徐世楨,還有此時還沒到的王啓年、折可適等人一定要推舉徐代炫當頭的原因——秦國遇到困難的時候,皇帝總不至於餓着他的親孫子吧?

“最好是給國內送去一點禮物,讓皇上、太子和內閣清楚的認識到我們的勝利,讓他們覺得我們值得繼續投資。”左鶴林提醒一句。

“送禮物的話……。”徐代炫擡起頭想了一下說道:“皇爺爺是‘寡人有疾’,從帕爾斯貴胄女眷裡挑上十個絕色送去就好。”

帕爾斯人高鼻深目,五官立體,那些美女的藍眼睛看多了會覺得特別有意思,何況有傳言說帕爾斯美女有內魅,那風情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徐睦河好色,他自己不避諱這一點,徐代炫也是直來直去,覺得直接送西域美女就挺好。

“至於我父親……,其實對他來說,知道蔥嶺以西也開始漢腔唱歌,就是最好的禮物了。”

“要是實物禮物的話,把前面繳獲的帕爾斯軍旗打包遞過去吧,他會滿意的。”

“內閣就更簡單了,拿十鬥金玉往他們面前一擺,告訴他們,我們的征服沒有虧本,而且以後我們的土地只種糧食和棉花。”

隨着年齡的增長,已經逐漸步入中年的徐世楊開始往極端民族主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他覺得這樣可以明確自己的歷史定位(是定位不是地位),這大概也是生存無憂狀態下,他對自己這段奇異穿越人生的最終定位。

他的表現是如此明顯,周圍的人看出這一點實在不是什麼困難的事,因此徐代炫纔會說出那些話。

至於內閣,大佬們更關心帝國的平穩運行——或者說,經濟增長。

西域這邊盛產黃金和寶玉,送十鬥過去證明這邊不是無用之地,然後宣佈自己以後以種植棉花爲主產業,能夠爲帝國還在飛速發展的紡織工業提供大量原材料,那麼內閣爲了帝國的紡織產業鏈,也要給予秦國充足的支援。

“我要三百萬石糧食。”徐代炫接着說道:“我不管路上消耗多少,就算我去泉城撒嬌打滾,帝國也得實打實的往我的倉庫裡送進三百萬石糧食!”

孩子表現的好,就得給塊糖吃,不是嗎?

“等糧食到位,就一一通知那些外蕃,派甲兵來碎葉,本王要進行大閱!”

閱兵在古代也是強化權威和軍事紀律的重要手段,只不過把人馬集結起來檢閱和訓練,需要大量錢糧支撐,古代國家很少願意承擔這麼大支出而已。

秦國初創,漢兵自然沒問題,但作爲主力的各路外蕃就顯得軍紀極差,不如趁現在大戰剛過的平靜時期,趕緊練一練。

第502章 新一年1第482章 籌備大戰1第584章 世界那麼大第365章 教訓第666章 暴秦6第724章 上升渠道第519章 最後通牒第693章 南下北上第383章 災害預警第353章 疑慮第51章 殺第583章 產業鏈第479章 絕望第463章 遼陽之戰2第300章 海盜行動1第755章 最後一年第322章 坦誠第16章 買賣第262章 戰黃河5第71章 徐世柳第432章 從容第240章 回家2第384章 滅蝗1第193章 戰鬥第123章 新軍第67章 糧食第150章 抵稅第444章 烽燧第573章 北行記5第746章 殉爆第115章 塢堡血戰5第393章 伐高麗5第659章 釣魚第572章 北行記4第679章 邕州3第265章 汗位第163章 鎮邪第494章 新春1第88章 局勢2第357章 劫掠2第574章 北行記6第37章 人生大事第357章 劫掠2第100章 備戰2第398章 降服4第353章 疑慮第601章 瀨戶內海海戰2第246章 牽制第568章 北行記3第431章 踏陣第287章 醉酒的黑旋風第243章 進軍2第65章 冬季2第196章 開始變了第677章 邕州1第629章 去江南第88章 局勢2第726章 天子第635章 信仰第7章 歡呼第136章 招募流民第34章 安排第522章 五里驛第633章 南下2第64章 我喜歡戰爭第618章 興靈5第587章 沙塵之中2第372章 財政第505章 新的一年4第423章 叛徒第576章 如何治國第634章 暴秦4第738章 陰謀2第383章 災害預警第231章 江南亂局第593章 反華夏包圍圈第476章 齊蒙互市第622章 閒暇第55章 總攻開始第25章 未來2第439章 會議季2第176章 黃河大俠第603章 倭奴戰爭5第137章 私仇第188章 小樊樓第670章 大周孤忠1第356章 鉅變第240章 回家2第248章 登州第550章 有個野店第18章 宗祠第333章 金州2第36章 女權第515章 僅剩一張皮第51章 殺第214章 祝家莊1第90章 嚴肅軍紀第328章 旅順2第442章 賀使1第477章 珍惜機會
第502章 新一年1第482章 籌備大戰1第584章 世界那麼大第365章 教訓第666章 暴秦6第724章 上升渠道第519章 最後通牒第693章 南下北上第383章 災害預警第353章 疑慮第51章 殺第583章 產業鏈第479章 絕望第463章 遼陽之戰2第300章 海盜行動1第755章 最後一年第322章 坦誠第16章 買賣第262章 戰黃河5第71章 徐世柳第432章 從容第240章 回家2第384章 滅蝗1第193章 戰鬥第123章 新軍第67章 糧食第150章 抵稅第444章 烽燧第573章 北行記5第746章 殉爆第115章 塢堡血戰5第393章 伐高麗5第659章 釣魚第572章 北行記4第679章 邕州3第265章 汗位第163章 鎮邪第494章 新春1第88章 局勢2第357章 劫掠2第574章 北行記6第37章 人生大事第357章 劫掠2第100章 備戰2第398章 降服4第353章 疑慮第601章 瀨戶內海海戰2第246章 牽制第568章 北行記3第431章 踏陣第287章 醉酒的黑旋風第243章 進軍2第65章 冬季2第196章 開始變了第677章 邕州1第629章 去江南第88章 局勢2第726章 天子第635章 信仰第7章 歡呼第136章 招募流民第34章 安排第522章 五里驛第633章 南下2第64章 我喜歡戰爭第618章 興靈5第587章 沙塵之中2第372章 財政第505章 新的一年4第423章 叛徒第576章 如何治國第634章 暴秦4第738章 陰謀2第383章 災害預警第231章 江南亂局第593章 反華夏包圍圈第476章 齊蒙互市第622章 閒暇第55章 總攻開始第25章 未來2第439章 會議季2第176章 黃河大俠第603章 倭奴戰爭5第137章 私仇第188章 小樊樓第670章 大周孤忠1第356章 鉅變第240章 回家2第248章 登州第550章 有個野店第18章 宗祠第333章 金州2第36章 女權第515章 僅剩一張皮第51章 殺第214章 祝家莊1第90章 嚴肅軍紀第328章 旅順2第442章 賀使1第477章 珍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