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河東俠士

高幹被劉徵的分兵計襲擾的寸步難行,走到襄陵的時候竟然已經耗去了一個月的時間。

正當高幹準備不管不顧直插絳邑的時候,後方突然傳來急報。

“有什麼事速速報來!”高幹於中軍大營問道。

“稟報將軍!匈奴人突然盛兵南下,現在已經過了陰山,駐兵五原塞外,似乎有南犯之意!”軍吏急報道。

這個消息可不得了!現在高幹親自領兵在外,晉中空虛,塞邊四郡更是無兵可守!一旦匈奴人突破了雁門關,那整個幷州都將丟掉,高幹也就成了無家可歸之人了!此事遠比征伐河東重要的多!

“消息可靠否?”高幹確認道。

“千真萬確!正是雲中送來的軍報!”軍吏回答道。

高幹這下可左右爲難了,進退維谷,最後高幹還是選擇了回守幷州。

不過高幹也並不是放棄了河東之地,在退軍的同時,高幹選擇了通報正在與曹操決戰的袁紹,請求袁紹發令張楊西進攻打劉徵。

原來劉徵早就知道自己一旦拿下河東,高幹勢必要揮軍南下,於是早早就準備好了應對之策。

趙雲親自帶着劉徵的漢王印信,晝夜奔馳,從西河直奔塞外,終於在陰山北找到了避寒過冬的匈奴單于劉豹。

劉豹一開始也不敢相信漢王竟然沒死,但看到趙雲拿出的漢王金印,這才確信無疑。

劉徵對劉豹算是有復國之恩,當初劉豹曾對劉徵盟誓“漢王但有所遣,皆無不從”!

而且劉徵並不需要劉豹的匈奴兵真的去攻打塞邊四郡,只要劉豹領兵稍稍難進,做出一副蓄勢待發的樣子即可,既能還報漢王恩德,又不需要犧牲自己的部族,劉豹當然沒有拒絕的理由。

於是,高幹南征的兵馬就這樣被匈奴劉豹牽制回了幷州。

去除了幷州高幹這個心腹大患,劉徵也料想到接下來便是上黨張楊。

張楊,字稚叔,雲中人。最早在原幷州刺史丁原部下任武猛從事,後來被朝廷所召。

靈帝爲分大將軍何進之兵權,設立西園八校尉,由小黃門蹇碩在京都統領軍隊,於是大肆徵召天下豪傑用爲偏將,張楊便在其列。

後來蹇碩被殺,何進收了西園校尉,便將張楊遣回幷州,令其自行徵召部隊,前往上黨平定山賊。

何進此舉等於是棄張楊於不用,不過這張楊倒還爭氣,真的聚集起一支兵馬,平定了山賊,就此留在了上黨。其實張楊招募的手下不過是另一夥山賊罷了。

何進死後,董卓擅權,牛輔屯兵河東,北控幷州諸郡,張楊抵擋不過,便由剿賊的變成了做賊的!一連寇掠了上黨數個縣邑,隊伍也慢慢發展壯大,後來被袁紹收編爲己用,依舊留屯上黨。

袁紹在正與曹操鏖戰,接到高幹軍報,自己也沒有辦法使上力,只好傳命上黨,令張楊起兵征討河東。

高幹退兵後,劉徵厲兵秣馬,便準備着對付張楊,眼下劉徵已經擴軍至六千餘人,雖然大多沒有經過足夠的訓練,但是以這樣的兵力對付張楊的山賊兵團,倒並無所懼。

這時衛固卻進言道:“漢王要對付張楊,何須如此興師動衆?”

劉徵聽衛固這話,似乎衛固有解局之法,於是趕緊問道:“伯堅有何破敵良策?”

衛固胸有成竹的說道:“張楊手下並無人才,多是各路山賊出身,其心不聚,一羣宵小而已。但得一死士,刺張楊於上黨,其衆自散!”

在劉徵看來,這話就說的未免有些簡單了!且不說刺殺張楊難易與否,就是要找到這樣一個死士都不容易。此人必須有必死決心,而且必須武藝超羣,心思敏捷,能夠有辦法進得張楊身邊。

劉徵搖搖頭對衛固說道:“如此勇士,哪裡去尋啊?”

“漢王不必憂心,我這裡正有一人!此人是本郡遊俠,姓祝名公道!此人受恩我衛氏,早有報死之志。且其人任俠河東,馳名幷州,我從其口中得知,張楊對數次遣人意圖招募。若有此人相助,上黨不復憂也!”衛固語氣肯定的說道。

祝公道者,河東人,靈、獻二帝間之著名俠士,與涼州楊阿若、青州孫賓碩、司州鮑出齊名,爲當世四遊俠之一。

祝公道曾受恩於衛家,自此立下信諾,但有所需,雖赴死不辭。

兩漢時代,遊俠是個特殊羣體,這個羣體無視法度,行事無所顧及,但唯一個義字。這類人重承諾、講義氣、輕生死,世謂之任俠,祝公道就是這其中最爲知名者。

劉徵聽聞衛固之言,當即便請衛固相助。

沒兩日衛固便叫來了祝公道,介紹與劉徵相識。

劉徵第一眼見到此人,果然是不羈風範,面對身爲漢王的劉徵,祝公道只是簡簡單單的對劉徵拱了拱手,就算是行禮了。

劉徵自然也不計較,在這些遊俠眼裡,權貴與街市逃犯的人並沒有什麼不同。

劉徵將事情原委厲害一一詳細說與了祝公道,最後對祝公道行了一大禮道:“兄臺此去以身犯險,尚不知安慰與否,劉徵在這裡先行謝過兄臺!”

祝公道不以爲意的對劉徵回話道:“我此行並非爲了你漢王,乃是衛固賢弟有恩於我,所以你要謝就謝衛賢弟吧!至於我的生死,與二位無干,靜候佳音吧!”說罷不等二人回話,便絕塵而去!

劉徵雖然用了衛固計策,但是爲了確保萬無一失,還是將兵馬屯駐在絳邑之東的翼城,以防範上黨來敵。

上黨張楊剛接到曹操的命令,正在準備兵馬,聽聞俠士祝公道來求見,心中大喜,當即將其請入郡府,不疑有他。

這張楊接觸山賊久了,本身早年也是遊俠出身,所以一直對俠士頗具好感,對祝公道更是聞名已久,聽聞其在河東,張楊曾數次遣人求見,終不得相識。

祝公道被張楊延請上座,部將穆順、楊醜還有許多軍旅事務需要準備,所以只有張楊一人與祝公道對坐,這可正中下懷。

祝公道光明正大的站起身來,挺劍而立,對張楊說道:“公待我無闕,然公道受人之託來取你性命!對不住了!”說畢挺劍徑往張楊而去。張楊雖然是個武將,但是在這廳中與天下文明的俠士劍客相對,哪有還手的機會?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說的正是俠客!張楊大驚於祝公道的突然發難,妄想奪路而逃,被祝公道追上,一劍刺於廳中,當即斃命!

第九百五十七章 徐庶又請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曹仁之死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諸葛遁逃第一百五十四章 二賊殞命第一百一十四章 功敗垂成第七百六十六章 劉闡脫身第一百三十七章 分兵合兵第十二章 自己想象第八百七十六章 金蟬脫殼第七百四十七章 漢王處罰第一百零三章 議封漢王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且看勝負第五百三十二章 三軍圍城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宣室問案第一千零七十章 有錢梅乾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化爲烏有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臨別贈金第五百六十四章 弒李奪兵第三百零三章 設崇醫館第八百一十六章 溫柔繾綣第一千三百章 龍馭賓天第六百九十五章 馬超出手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不得不受第三百八十六章 司馬下獄第六百五十八章 向充赴死第六百八十章 荊州刺史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牛金解圍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計取壽春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借兵匈奴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互相試探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孔明斷言第六百八十章 荊州刺史第一百二十六章 公孫檄文第五百五十七章 攻守異勢第三百一十章 天象異變第八百七十章 堅盾驍勇第二百七十章 先發制人第三百四十四章 重修舊盟第七百零五章 劉巴求見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北取下邳第三百六十七章 三才賀壽第四百四十四章 戛然而止第一千零九十章 周瑜起兵第九百四十四章 正合心意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曹丕請戰第六百零四章 二子交鋒第二百三十八章 陳氏父子第一百零三章 議封漢王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曹植失言第二百七十二章 南陽混戰第八百九十二章 分置三軍第三百四十三章 舊友相見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張遼沒走第六百二十三章 吳巨效命第九百三十八章 太守孫翊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酒鬼丁衝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接受提議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胡綜脫身第九百三十二章 許都來使第四百九十九章 老臣說客第四百七十四章 兩路軍報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魯陽之會第五百五十六章 分往兩處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妻兒爲質第九百六十章 英雄之辯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人頭展覽第四百五十二章 蜀中四賢第九百五十三章 遠迎十里第八百九十章 寄人籬下第二百零一章 行蹤泄露第三百九十九章 白水相持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決定轉移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呂娘行刺第一百二十八章 鮮于填土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連續設伏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追回夫人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長安收網第八百七十九章 決議鬥帥第一百九十五章 羅氏山賊第二百八十六章 漢王入府第四百六十二章 各有心思第八百零三章 互相利用第八百二十六章 安然歸來第十章 三鼓破蘇固第二百四十一章 喬裝潛行第八百零九章 一氣呵成第一百四十七章 漁翁得利第七百五十四章 雒城危險第九百一十二章 畢恭畢敬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放棄郭淮第六百九十一章 漢王改策第七百九十五章 麒麟軍至第六百二十五章 襄陽暗鬥第六百三十八章 兩個都督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宜陽桑谷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河北故友第二百六十三章 求賢被拒第六百七十章 諸葛對策第八百九十四章 班師凱旋第六百八十四章 倨傲不恭
第九百五十七章 徐庶又請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曹仁之死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諸葛遁逃第一百五十四章 二賊殞命第一百一十四章 功敗垂成第七百六十六章 劉闡脫身第一百三十七章 分兵合兵第十二章 自己想象第八百七十六章 金蟬脫殼第七百四十七章 漢王處罰第一百零三章 議封漢王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且看勝負第五百三十二章 三軍圍城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宣室問案第一千零七十章 有錢梅乾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化爲烏有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臨別贈金第五百六十四章 弒李奪兵第三百零三章 設崇醫館第八百一十六章 溫柔繾綣第一千三百章 龍馭賓天第六百九十五章 馬超出手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不得不受第三百八十六章 司馬下獄第六百五十八章 向充赴死第六百八十章 荊州刺史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牛金解圍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計取壽春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借兵匈奴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互相試探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孔明斷言第六百八十章 荊州刺史第一百二十六章 公孫檄文第五百五十七章 攻守異勢第三百一十章 天象異變第八百七十章 堅盾驍勇第二百七十章 先發制人第三百四十四章 重修舊盟第七百零五章 劉巴求見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北取下邳第三百六十七章 三才賀壽第四百四十四章 戛然而止第一千零九十章 周瑜起兵第九百四十四章 正合心意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曹丕請戰第六百零四章 二子交鋒第二百三十八章 陳氏父子第一百零三章 議封漢王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曹植失言第二百七十二章 南陽混戰第八百九十二章 分置三軍第三百四十三章 舊友相見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張遼沒走第六百二十三章 吳巨效命第九百三十八章 太守孫翊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酒鬼丁衝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接受提議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胡綜脫身第九百三十二章 許都來使第四百九十九章 老臣說客第四百七十四章 兩路軍報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魯陽之會第五百五十六章 分往兩處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妻兒爲質第九百六十章 英雄之辯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人頭展覽第四百五十二章 蜀中四賢第九百五十三章 遠迎十里第八百九十章 寄人籬下第二百零一章 行蹤泄露第三百九十九章 白水相持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決定轉移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呂娘行刺第一百二十八章 鮮于填土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連續設伏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追回夫人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長安收網第八百七十九章 決議鬥帥第一百九十五章 羅氏山賊第二百八十六章 漢王入府第四百六十二章 各有心思第八百零三章 互相利用第八百二十六章 安然歸來第十章 三鼓破蘇固第二百四十一章 喬裝潛行第八百零九章 一氣呵成第一百四十七章 漁翁得利第七百五十四章 雒城危險第九百一十二章 畢恭畢敬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放棄郭淮第六百九十一章 漢王改策第七百九十五章 麒麟軍至第六百二十五章 襄陽暗鬥第六百三十八章 兩個都督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宜陽桑谷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河北故友第二百六十三章 求賢被拒第六百七十章 諸葛對策第八百九十四章 班師凱旋第六百八十四章 倨傲不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