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再出離間

司馬懿獻出伏牛山小道,劉徵便知曉其必然要對荊州用計。聽了漢王與司馬懿的對話,張繡等人已經知道自己的想法過於天真。徐晃聽聞司馬懿建議漢王引兵南下,則顯得十分興奮。

“漢王若要回往漢中,則必經南陽要道,而要進入南陽,則必先使荊州有變!劉備蟄居南陽已經數年,雖然與那劉表看似相安無事,但以劉備之野心,難保不曾對荊州有過覬覦。所以必先離間劉備與劉表,南陽戰事一起,漢王便有可乘之機!”司馬懿道。

劉徵想了想,司馬懿這是一舉兩得啊!

“仲達此是兩計並用啊!既是借刀殺人,亦是渾水摸魚。只是如何離間劉備與劉表?”劉徵問道。

衆人都在等着司馬懿說下去。

司馬懿卻賣了個關子,只說道:“此事諸位儘管相信我便是,漢王可即日整備兵馬,待南陽變起,便可揮師南下,先進據丹、析,然後轉道西進!”

話雖如此,司馬懿也說的很好,但是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即算劉徵拿下丹、析二縣,想要攻進漢中,恐怕也沒有那麼簡單!

賈詡正要開口,司馬懿便說道:“文和先生一定會問我,怎麼沒有將攻漢中之艱難籌劃在內對吧?”

賈詡只好說道:“正是此意!仲達已有對策?”

“不錯!漢中張魯主要盤踞在南鄭,而上庸、房陵等縣較爲偏遠,正是我們進入漢中第一步落腳之地!此二縣我倒是有幾位相識,可爲漢王內應!”司馬懿侃侃說道。

“上庸、房陵有兩家豪族,曾受恩於我父親,房陵那位姓郭名睦,上庸是兩兄弟,兄長申耽,其弟申儀。這二家在上庸、房陵間蔚爲大族,張魯不能制,此可爲我所用!”司馬懿如是說道。

張遼聽到司馬懿說上庸申氏,當即出來說道:“這申耽、申儀二人我知道!當初漢王令我屯兵西城,以控上庸、鍚縣時,曾與他們打過交道!這二人確實是當地豪強,家中常自養兵士,以藩衛產業!”

“若要這三人相助,則須許以恩惠,漢王可願意?”司馬懿問道。

能夠回到漢中,些許恩惠有什麼不行的,劉徵當然答應!

“若我能順利進入漢中,三人皆可加官犒賞,其原有產業,永世不須納賦如何?”劉徵問道。

“如此甚好!漢王若同意在下此策,那就加緊準備吧!我預料不須月餘,事必可成!至於如何離間劉備劉表,以及與申耽、申儀、郭睦交通事宜,就都交給我與文和先生如何?”司馬懿拉上了賈詡,其意自然是要令劉徵放心。

劉徵見司馬懿信誓旦旦,且說的計策似乎並無不妥,與其困居河東弘農二縣,倒不如一試!

窮的好處就是什麼都可以豁得出去!

“諸位還有什麼意見沒有?”劉徵看了看其他人問道。沒有人表示反對,因爲沒有人有更好的辦法。

“那好!傳命張任河東兵馬留守三千,其餘全部調來弘農,諸軍整備,等待時機!一切就看仲達你的了!”

劉徵當即下了決斷,所有人各自開始準備自己的事情,司馬懿與賈詡則去籌劃如何離間二劉,如何勸通申氏兄弟和郭睦。

荊州襄陽城。自劉表坐穩荊州之後,便將郡治從武陵漢壽搬到了襄陽。

劉表本是個文士,但因爲是宗族子弟,所以得以除郎。初爲大將軍何進所闢,成爲大將軍掾屬。何進死後,被董卓調爲北軍中候,又授爲荊州刺史。

徵辟制度是兩漢與察舉制度並行的人才選拔制度。

察舉分爲舉孝廉,舉秀才,舉明經,舉賢良方正。後三種經常被用於選拔品行端正或者學識淵博之人,但“舉孝廉”則往往被世家大族濫用!因爲有沒有本事,一試便知,但孝不孝順那就模棱兩可了!其實這“舉孝廉”反而成爲了豪族世家子弟可以利用的一種方式。話說曹操最初就是舉孝廉入仕的!

徵辟制度則不同。用今天的話來說,徵辟制度就是用人單位自己選人,直接選人。兩漢朝廷、公府、州郡守官都有在徵辟權利範圍之內。

但是徵辟實際上又分爲兩塊。天子朝廷曰“徵”,公府州郡曰“闢”,這兩個字是不能亂用的。

劉表年少時已經知名,身爲皇族後裔,又是太學生出身,所以被大將軍何進闢爲掾屬。

話說劉表坐鎮荊州十年,除了剛開始時用了些強制手段鎮壓宗賊反抗,這幾年荊州在他的治理下,基本上算是太平無事。

同時的中原卻是大亂,以至於諸多中原士族都遷來荊州避禍。

劉表最喜與文人交流,常常是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

這一日,劉表正在宴請賓客,卻忽然被蔡瑁叫了出去。

這蔡瑁當初曾被劉表奪去荊州兵馬都督之職,但是架不住蔡氏吹耳邊風,沒多久便又官復原職。

劉表覺得甚是奇怪,這蔡瑁爲何會在這個時候將自己叫出來?

“有什麼事不能等我宴請完這些客人嗎?”劉表有些不滿的說道。

“姐丈!你看這是什麼!”蔡瑁拿出一卷帛書送到劉表面前。

劉表打開一看,吃驚不小!竟然是許都司空府送給劉備的書信!

“此信從何而來?”劉表知道事態嚴重,趕緊問道。

“南陽吳巨巡察鄉縣的時候發現有人鬼鬼祟祟,便上前查問,豈料那人拔馬便跑,途中掉落此物!”蔡瑁說道。

劉表捏着帛書,沉思了良久,纔對蔡瑁說道,傳令吳巨加強宛城守備,另外傳令州府將吏,明日議事。

荊州文武不少,但其實大多都分部在各郡之中。江夏太守爲黃祖,南郡太守霍峻,長沙太守韓玄,零陵太守劉度,桂陽太守趙範,武陵太守金旋,還有駐守宛城的吳巨。

而在襄陽任職的除了蔡瑁、文聘、劉磐、蘇飛等武將外,大多數都是文士。如荊州智囊蒯氏兄弟,別駕龐季、劉先、劉闔,從事韓嵩,議郎伊籍,曹掾傅巽等。

劉表當初就是靠着這些人穩住荊州局勢的,所以這些人說話極具分量。像蒯良、蒯越、龐季等都是荊州本地大族,劉表自然也不得不倚重。

第八十三章 去卑戰死第六百零六章 蘄春起兵第九百零五章 妾何足惜第九百零三章 錢糧問題第七百一十一章 真假消息第六百四十三章 襄陽二習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已成孤軍第八百七十九章 決議鬥帥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借兵之計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漢王問計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吳下阿蒙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昔日君臣第六十八章 三才進京第三百零二章 嬀墟二井第七百七十章 叛軍俱滅第六百六十二章 追殺黃蓋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當真無悔第七十三章 琅琊諸葛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決定轉移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慘烈廝殺第六百九十四章 張飛挑戰第六百三十八章 兩個都督第二百章 外科手術第七百五十九章 雒城密道第八百七十四章 祝融認父第一百二十三章 白馬公孫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且看勝負第五十三章 敲袁紹竹槓第八章 皇甫嵩與皇甫寧第六百三十章 抗命不遵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張郃過境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城下交鋒第六百八十一章 陸遜諫言第九百八十五章 樂進豪氣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盤桓不去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迴天無力第一百二十九章 集兵五路第三百六十三章 漢王試才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戲弄曹軍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晾曬三日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格殺勿論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前路抉擇第五百零一章 攴胡赤兒第五百八十四章 臨機設謀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痛貶曹操第二百四十九章 玩弄心計第七章 脫身洛陽第一百八十二章 墜龍潭下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馬岱敗逃第一章 老套的穿越第二百三十八章 陳氏父子第五百六十一章 真的絕戶第六百五十五章 駐軍秭歸第一百五十二章 劉豹中伏第六百五十八章 向充赴死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張昭質問第三百二十三章 鴉鳴之兆第五百零九章 馬岱穩重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主將斷後第九百七十四章 示以不合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徐琨棄城第三百七十二章 徐龐出山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伏氏滅門第九十章 智激呂布第七百二十九章 滇國之後第二十四章 士孫瑞臨死間李肅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曹操稱王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酒鬼丁衝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靜觀局勢第三百三十九章 陰浦議和第四百二十四章 攻下涪城第三百七十四章 化險爲夷第六百三十四章 心狠如斯第八百二十九章 夾石大戰第四十八章 三將罷兵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薛洪出兵第九百四十四章 正合心意第七百二十三章 再聚兵馬第五十二章 妻兒兄弟第九百七十七章 陽奉陰違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復收下邳第四百八十一章 搶先下手第八百三十六章 化整爲零第五百九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稟明夫人第二十七章 朱符新安設計謀第六百九十五章 馬超出手第三百三十四章 二將弒主第七百二十四章 鼓舞士氣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虎添翼第三百一十三章 法正嗆聲第五百二十九章 奮威將軍第九百三十八章 太守孫翊第一百八十五章 喜憂參半第八百零二章 丈夫求志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隔河相望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號爲神兵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終於絕筆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潁水對決第七百三十五章 廣漢變局
第八十三章 去卑戰死第六百零六章 蘄春起兵第九百零五章 妾何足惜第九百零三章 錢糧問題第七百一十一章 真假消息第六百四十三章 襄陽二習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已成孤軍第八百七十九章 決議鬥帥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借兵之計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漢王問計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吳下阿蒙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昔日君臣第六十八章 三才進京第三百零二章 嬀墟二井第七百七十章 叛軍俱滅第六百六十二章 追殺黃蓋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當真無悔第七十三章 琅琊諸葛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決定轉移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慘烈廝殺第六百九十四章 張飛挑戰第六百三十八章 兩個都督第二百章 外科手術第七百五十九章 雒城密道第八百七十四章 祝融認父第一百二十三章 白馬公孫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且看勝負第五十三章 敲袁紹竹槓第八章 皇甫嵩與皇甫寧第六百三十章 抗命不遵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張郃過境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城下交鋒第六百八十一章 陸遜諫言第九百八十五章 樂進豪氣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盤桓不去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迴天無力第一百二十九章 集兵五路第三百六十三章 漢王試才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戲弄曹軍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晾曬三日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格殺勿論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前路抉擇第五百零一章 攴胡赤兒第五百八十四章 臨機設謀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痛貶曹操第二百四十九章 玩弄心計第七章 脫身洛陽第一百八十二章 墜龍潭下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馬岱敗逃第一章 老套的穿越第二百三十八章 陳氏父子第五百六十一章 真的絕戶第六百五十五章 駐軍秭歸第一百五十二章 劉豹中伏第六百五十八章 向充赴死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張昭質問第三百二十三章 鴉鳴之兆第五百零九章 馬岱穩重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主將斷後第九百七十四章 示以不合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徐琨棄城第三百七十二章 徐龐出山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伏氏滅門第九十章 智激呂布第七百二十九章 滇國之後第二十四章 士孫瑞臨死間李肅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曹操稱王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酒鬼丁衝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靜觀局勢第三百三十九章 陰浦議和第四百二十四章 攻下涪城第三百七十四章 化險爲夷第六百三十四章 心狠如斯第八百二十九章 夾石大戰第四十八章 三將罷兵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薛洪出兵第九百四十四章 正合心意第七百二十三章 再聚兵馬第五十二章 妻兒兄弟第九百七十七章 陽奉陰違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復收下邳第四百八十一章 搶先下手第八百三十六章 化整爲零第五百九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稟明夫人第二十七章 朱符新安設計謀第六百九十五章 馬超出手第三百三十四章 二將弒主第七百二十四章 鼓舞士氣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虎添翼第三百一十三章 法正嗆聲第五百二十九章 奮威將軍第九百三十八章 太守孫翊第一百八十五章 喜憂參半第八百零二章 丈夫求志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隔河相望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號爲神兵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終於絕筆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潁水對決第七百三十五章 廣漢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