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九章 雒城密道

馬秦一臉狠厲之色,黃權知道,眼前此人肯定能夠幹出這樣的事情來,只好下令止兵,全軍後撤數裡,不得不暫時停止了攻城計劃。

城上賊衆見黃權不敢來攻,一時猖狂,盡皆訕笑,醜惡之態盜賊本性畢露。

回到營中,黃權召集諸將,共商事宜。

王平上前道:“黃公豈能受賊要挾?現在退軍,是令賊衆猖狂,更得喘息之機。”

王平是軍人,黃權要考慮的卻遠比王平要多,一時陷入焦慮之中。

彭羕出來說道:“如今盜賊果然狗急跳牆,黃公也是投鼠忌器啊!王軍侯莫要錯怪了黃公。”

王平只道:“戰場廝殺,哪有不死人的道理!不須片刻,某便可殺進城中!擒來馬秦、高勝!縱馬秦、高勝挾持人質,死傷不過千百,戰事至此,我軍折損業已不下千數,何吝於此?”

王平不同意黃權如此行事,在王平看來,死人總是在所難免的,這幾仗下來,死的士兵早已不少,如果半途而廢,那這些人就白死了!

而如果一鼓作氣,攻殺進去,根本不需要多少時間,只要城門一破,城中賊衆只顧逃命,哪裡還有機會屠戮百姓?就算是有所損傷,也不過千八百人,這並非不可承受。

王平的話並非沒有道理,但黃權自有考慮。

“子均之言,兵子之語也!取其城而不得其人,取之何用?賊寇易除,民心難求!如我黃權不顧城中百姓死活,執意取城,豈不敗壞了漢王名聲?”黃權要考慮的東西多了,心中不忍。王平意甚不平,頗爲幽怨的對黃權說道:“今三蜀作亂,遽然風起,心附反賊者不可勝數!足見民心之惰。且那費原、李寬起事於雒,擁衆萬數,盡皆雒民也!既違心漢王仁德,何須愍之?若不加以兵威,

是助不臣!今後若有不軌之徒,效今日之事,恐非長久之福!萬不可開此惡端!”王平主張施加兵威,並非沒有道理。這雒城百姓雖然多有無辜者,但其中也不乏助紂爲虐之徒。如果城中百姓真的都附心漢王,那費原、李寬也就不能成事了,現在的局面足以說明城中並非都是無辜之人

,這是其一。

而更大的麻煩是,如果今天開了這個端口,以後再有亂賊反叛,只要據城堅守,用城中百姓性命做要挾,那便安然無恙了?若真是如此,這天下還如何安定?

王平言語之外,其實還暗含另外一衆意思,那就是城中百姓明知賊衆據城,卻無一人挺身而出,實在說不過去!

王平的話不無道理,不過黃權終歸不是武將出身,心中沒有王平這樣的殺伐決斷。

“子均所言雖不無道理,但黃權出身蜀地,焉能如此行事,今雖暫罷兵戈,並非懼賊,但徐圖之耳!此事還需從長計議,不可衝動。”黃權安撫王平道。

王平眼見着雒城立可攻取,卻出來這麼檔子事兒,實在是憋悶。但黃權主意已定,王平也不可能獨立攻下雒城,只好隱忍不語。

這是又是彭羕出來獻策道:“黃公可還記得那張肅是如何逃出雒城?”

彭羕這話,一下子令衆人都回想起來。尹默附聲道:“那張肅自言乃是從城中密道脫身!可惜不知這密道出口何在。”

黃權猛然醒悟,當即分派兵馬四散雒城之外草野之間,欲尋雒城密道。若找到這密道,或許可以找到破敵辦法!

再說這雒城密道的來由。

當年雒城還是益州治所,劉焉入蜀之時,便是在這雒城治事。

前文早就說過了,劉焉是個野心勃勃之人。當年益州紛亂,然而劉焉卻自請入蜀,原因正是聽聞益州有天子之氣,可見劉焉早已心存不臣之意。劉焉入蜀之後,就在這雒城暗中造作乘遇車具千乘,又備冕服冠帶諸物。當時荊州劉表還曾上書參劾劉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聖人之論(意指其圖謀不軌)”,不過當時主政的董卓並沒有聽信劉表,或者董

卓根本就不想再樹劉焉這個大敵,因此劉焉更加肆無忌憚。

劉焉本來打算將雒城當成自己的未來的帝都,因此在造作輿服的同時,也暗中令人在城中挖掘了密道。古代但凡都城所在,往往不乏密道,這都是皇家隱秘事,爲的就是有突發緊急狀況時可以逃生。當年洛陽之亂,劉辯、劉協便是從宮中密道潛出,再遇上了劉徵,才得以生還,否則不定就死在洛陽皇宮了

。劉焉的願望終究是落空,後來雒城一場大火,將劉焉準備用來稱帝的鑾輿車駕一應諸物都燒了個精光,劉焉認爲這是天意不詳,因此便按下了據川蜀稱帝的野心,又將治所遷到了成都,至此雒城密道便廢

棄了。

沒人想到,這條密道竟然成爲了張肅的不歸路!

黃權這邊搜尋許久,始終不得其徑,衆人心中喪氣,就在此事,忽然營門外有人求見,自言雒城之民。

衆人立時驚醒,黃權急忙令將來人引進帳中。

來人是一老叟,但穿着很考究,不像是個普通百姓。

黃權第一句話便問道:“老丈自言乃雒城之民,如今雒城四門緊閉,你竟是如何脫身?”

老叟昂首立於黃權面前,並沒有跪拜,只是稍稍拱手示意了一下,衆人皆大感意外。

老叟傲然言道:“若非城中賊人逼迫愈急,老夫決計不肯來此!”

“此是何言?老丈究竟何人?”彭羕上前問道。

老叟輕輕哼笑了一聲道:“莫管我是何人!且問黃公衡還想不想入城除賊?”

“當然想!老丈若有良策,還請示下!”黃權聽出了老叟話外之音,急忙上前躬身行禮道。

老叟見黃權恭敬,臉上露出了些許自滿之意,這纔對黃權說道:“想必黃公衡已然見過張太守了吧?太守今何在焉?”

“這……實不相瞞,某已將其軍前正法!”黃權如實說道。

老叟一聽,臉上立現驚訝之色,俄而又感嘆道:“老夫欲生之,足下卻殺之!哎!天意難測啊!也罷!今老夫既已至此,前事且不論,雒城存有密道,想必足下已經知曉!老朽今日正是來獻密徑!”這老叟何人?其實便是當年跟隨劉焉入蜀時的家僕,密道正是由他督掘,張肅曾有功於劉璋,因此老叟纔給了張肅一條活路。

第八百八十二章 一降一逃第五百二十二章 兄妹相見第二百八十二章 箭矢無情第九百零九章 一言九鼎第二百六十八章 二劉隙牆第三百九十八章 如視仇讎第四百五十二章 蜀中四賢第五百二十四章 樸胡護印第六百二十二章 劉備求情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合肥解圍第四百六十二章 各有心思第五百九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九百零七章 暗中交易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主將斷後第九百三十四章 定策休兵第二百六十九章 伊籍通劉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曹操到來第八百六十九章 最佳獵手第二百零九章 子由劫獄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徐琨棄城第七百三十七章 合賊之議第八百六十九章 最佳獵手第六百一十九章 空手套狼第九百三十八章 太守孫翊第四百零七章 棄車保帥第四百九十九章 老臣說客第五百五十九章 安定二樑第一百四十四章 兩線追擊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孫權增兵第七百一十五章 鎖定主謀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退出南郡第五百六十二章 奪其兵權第二百一十四章 得兵下邳第七百六十一章 武陽烈婦第三百零一章 設百工所第一百二十章 荊州反應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董蒙之死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程普掛印第九十一章 馬失前蹄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問策尋陽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柳中合兵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伏氏滅門第八百七十八章 提議鬥將第九百三十九章 卦象兇險第六百四十九章 道遇綸巾第六百四十三章 襄陽二習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無顏殘喘第六百四十四章 民怨如火第二百四十四章白波相聚第三百四十九章 聚焦關中第六百零五章 荊襄風雲第四十九章 小馬雲祿第八百四十七章 分置衆人第九百一十四章 弄巧成拙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漢家天威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水火併用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難以安心第五百零三章 無奈出手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馬岱調兵第八百六十七章 反擊孟獲第五十六章 違令受罰第二百三十四章 兩線告急第一百九十六章 傳信許昌第九百八十四章 凌操冒進第八百三十四章 高定來降第四百八十五章 宜加褒獎第五百五十八章 三騎來助第二百五十九章 巡察縣鄉第三百八十六章 司馬下獄第二百四十六章 九指將軍第一百九十二章 父女生隙第四百四十七章 益州易主第一千零七十章 有錢梅乾第四百五十五章 張鬆怨言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請回吳中第八百五十二章 接風酒宴第二百六十七章 再出離間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曹仁赴宴第七百五十章 兩個太守第八百九十一章 留下馬超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你可知罪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意在罷兵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曹操戰書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公明退兵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白眉最良第六百五十三章 攻取三縣第六百一十四章 蠻將驍勇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張郃過境第三百四十四章 重修舊盟第七百五十六章 再度夜襲第一千章 江東之魂第四百二十八章 吳班履約第六百六十四章 入主夷陵第六百八十七章 建號之事第九百二十一章 哀痛欲絕第二百六十三章 求賢被拒第四百三十四章 劍門之怒第八百七十八章 提議鬥將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不戰破城第四百九十五章 前後夾擊
第八百八十二章 一降一逃第五百二十二章 兄妹相見第二百八十二章 箭矢無情第九百零九章 一言九鼎第二百六十八章 二劉隙牆第三百九十八章 如視仇讎第四百五十二章 蜀中四賢第五百二十四章 樸胡護印第六百二十二章 劉備求情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合肥解圍第四百六十二章 各有心思第五百九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九百零七章 暗中交易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主將斷後第九百三十四章 定策休兵第二百六十九章 伊籍通劉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曹操到來第八百六十九章 最佳獵手第二百零九章 子由劫獄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徐琨棄城第七百三十七章 合賊之議第八百六十九章 最佳獵手第六百一十九章 空手套狼第九百三十八章 太守孫翊第四百零七章 棄車保帥第四百九十九章 老臣說客第五百五十九章 安定二樑第一百四十四章 兩線追擊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孫權增兵第七百一十五章 鎖定主謀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退出南郡第五百六十二章 奪其兵權第二百一十四章 得兵下邳第七百六十一章 武陽烈婦第三百零一章 設百工所第一百二十章 荊州反應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董蒙之死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程普掛印第九十一章 馬失前蹄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問策尋陽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柳中合兵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伏氏滅門第八百七十八章 提議鬥將第九百三十九章 卦象兇險第六百四十九章 道遇綸巾第六百四十三章 襄陽二習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無顏殘喘第六百四十四章 民怨如火第二百四十四章白波相聚第三百四十九章 聚焦關中第六百零五章 荊襄風雲第四十九章 小馬雲祿第八百四十七章 分置衆人第九百一十四章 弄巧成拙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漢家天威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水火併用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難以安心第五百零三章 無奈出手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馬岱調兵第八百六十七章 反擊孟獲第五十六章 違令受罰第二百三十四章 兩線告急第一百九十六章 傳信許昌第九百八十四章 凌操冒進第八百三十四章 高定來降第四百八十五章 宜加褒獎第五百五十八章 三騎來助第二百五十九章 巡察縣鄉第三百八十六章 司馬下獄第二百四十六章 九指將軍第一百九十二章 父女生隙第四百四十七章 益州易主第一千零七十章 有錢梅乾第四百五十五章 張鬆怨言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請回吳中第八百五十二章 接風酒宴第二百六十七章 再出離間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曹仁赴宴第七百五十章 兩個太守第八百九十一章 留下馬超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你可知罪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意在罷兵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曹操戰書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公明退兵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白眉最良第六百五十三章 攻取三縣第六百一十四章 蠻將驍勇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張郃過境第三百四十四章 重修舊盟第七百五十六章 再度夜襲第一千章 江東之魂第四百二十八章 吳班履約第六百六十四章 入主夷陵第六百八十七章 建號之事第九百二十一章 哀痛欲絕第二百六十三章 求賢被拒第四百三十四章 劍門之怒第八百七十八章 提議鬥將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不戰破城第四百九十五章 前後夾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