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七章 建號之事

龐統真的是口不擇言嗎?事實絕非如此,以龐統這樣智商的人,怎麼會不知道那些話該說,那些話不該說?

徐庶卻是對此擔憂不已,畢竟漢王已經拂袖而去!

龐統見徐庶這般憂心,於是寬慰道:“元直放心!我自有分寸!不過是一句話而已,試探試探漢王罷了!”

聽了龐統何話,徐庶哪裡能放下心來!龐統將這“試探”二字說的輕巧,可這天下得是什麼樣的人才膽敢當面“試探”漢王?

徐庶爲自己擔心,龐統卻是長嘆一聲道:“可惜!可惜啊!”

“何爲可惜?”徐庶對龐統難以捉摸的言行實在是驚訝,於是問道。

龐統倒是不對徐庶有所保留,於是說道:“可惜漢王有捷徑不走,非要走一條艱苦卓絕之路!”

“士元此話何意?”徐庶不禁問道。

“今日座中之言,雖只是試探漢王,卻並非是虛言!如今的漢王已然具備建元之資,可惜漢王卻畏此如虎!”龐統惋惜道。徐庶並不認同龐統的想法,於是說道:“士元這話恐怕不妥吧?當年董卓挾制天子於洛陽,那聯軍盟主袁紹亦曾有意立劉虞爲帝,事終不成,反使聯軍生隙。後來袁術稱帝淮南,亦是身死名裂,可見此策並

非善策!”當初十餘路諸侯討伐董卓,袁紹提出擁立當時的幽州牧劉虞爲帝,以此來消解董卓的權勢,也是爲諸侯聯軍正名。不過當袁紹提出這一倡議之後,曹操、袁術等人第一個站出來反對,聯軍不歡而散。後來

袁紹聯合冀州牧韓馥等人繼續實施這一策略,沒想到被劉虞當面言辭拒絕,這件事情便不了了之。

更有甚者,後來袁術得到傳國玉璽,在壽春稱帝,建號“仲氏”,國號“成”。然而不過短短三年,便死無葬身之地!

自此以後,再無人敢有這樣的想法。

徐庶不認同龐統向漢王提出的“建元稱帝”的建議,認爲不是善策。龐統卻道:“此一時,彼一時也!當初諸侯聯軍,袁紹議立劉虞爲帝,是短謀也!羣雄奮起之時,誰敢僭越?各路梟雄皆有異志,哪個能服?是以袁紹之謀必不成!袁術稱帝之時,天下四分五裂!且袁氏代漢,天理不容,袁術之死,自取其咎也!然今之時局卻是不同!各路梟雄日漸消亡!於今只有漢王與曹操堪稱兩強!天下局勢已然明朗,即便漢王稱帝,也並不會多增一個對手,不稱帝也不會少一個仇家

!”

“那天下人望呢?”從大局上來說,龐統的話並不無道理,於是徐庶又問細處道。

人望纔是根本,現在劉徵以漢王之名,南征北戰,無往不利,稱帝關乎的更是名聲問題,這纔是要考慮的關鍵。龐統笑了笑說道:“漢家天下,豈乏立賢之事?當今天子,自小便被受制董卓之手,後來漢王輔政,本有中興之望。然終至流離,落於曹操之手!迄今十年!這樣一位天子,可成明君麼?如若不成,則漢室

之望何在?”

劉協自九歲起便一直過着身不由己的生活,唯有在長安的兩年時間還算是過的舒心,可惜好景不長,自華陰之變,劉徵遭遇大劫之後,劉協便又陷入到了身不由己的,任人操縱的境遇之中。

天下人心裡對這個天子真的還有指望嗎?恐怕更多的只是因爲其還代表着漢室正統,至於其他,誰也不知道當今天子是個什麼樣子!

面對龐統的問話,徐庶無言以對,只能沉默。龐統於是接着說道:“論血脈正統,漢王與當今天子皆爲河間王裔,親在五世之內!論功勳著績,方今漢室皇族之中,誰能能及漢王?漢王正當盛年,英姿勃發,兼有雄霸之略!這一路自漢中而來,所見漢

王治下之土,吏治澄清,翼下之民,皆懷所望,足見漢王有安天下之能!天下萬民猶記當年漢王雄姿!此民望所在,非劉虞、袁術之徒可同日而語!”“曹操據有中州,天子在手,中州士民不敢不從。一旦漢王建元,則中州之士,所望不止許都,亦在長安!曹操所恃一朝而失,許都朝廷形同虛設!縱有二三泥古不化之人,何傷漢王之望乎?漢王若爲天子

,便可振臂一呼,居高臨下。再許以江東名位,此效高祖之逐項楚也!少則三年,多則七八年,天下可定!黎庶可安!”

龐統將自己的構想一一說了出來。

不得不說,按龐統的說法,現在的劉徵稱帝也並不是不具備條件。現在中原州郡的士族大多依附曹操,一者是由於曹操的兵威,其二則是由於天子在曹操手裡。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河北之地初定,其中不乏原來的袁氏黨徒,其心未附,如果劉徵在長安稱帝建都,等於給了河北袁氏黨徒一個反叛曹操的理由。雖然稱帝並不能立即對劉徵產生多大的好處,但一定

會對曹操產生很大的壞處,至少曹操手裡天子將會很大成都的貶值。

天下局勢已經明朗,正如龐統所說,劉徵並不會因爲稱帝而多一個對手,也不會因爲不稱帝而少一個對手。

徐庶聽明白了龐統的話,心裡也不得不服。

然而龐統可以這麼爲劉徵設想,但劉徵能不能認同又是另外一回事兒了!

徐庶嘆了口氣道:“士元所言確有幾分道理,但漢王心性純正,絕無僭越可能!此事恐怕要讓你失望了!”

“元直此言何解?”龐統不禁問道。徐庶於是說道:“士元可還記得當年華陰之變故事?華陰之變後,種拂曾作三公書傳檄州郡,言漢王僭越不軌,以此毀漢王之譽!雖然天下士人皆知其僞,然漢王骨鯁在喉,卻是心結所在。如今要漢王建號

稱帝,豈不是應了當年種拂檄書?縱天下所望,漢王豈願爲之?”華陰之變時,龐統才十四五歲,當然不知道這細節處。徐庶卻是清楚,加上這幾年來跟隨漢王,更加明白這種時候,尤其是華陰之變的當事人劉備還活着的時候,漢王是絕對不會讓當年那封檄書坐實!否則當年之事便真的不清不楚了!

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公明退兵第二百一十五章 初戰告捷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胡綜脫身第六十三章 古川口張任顯威第六百三十四章 心狠如斯第七百六十八章 解圍成都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夜闖寢宮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樂進反擊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橫槊賦詩第六十八章 三才進京第四百七十四章 兩路軍報第五百五十六章 分往兩處第七百一十五章 鎖定主謀第三百三十章 有驚無險第三百一十五章 黃權勸龐第六百零二章 星孛鶉尾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風雲再起第五十七章 怨牛輔三董喪命第五百六十一章 真的絕戶第九百二十三章 賊巢已端第四百四十七章 益州易主第三百五十章 時局糾纏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潁水對決第三百九十九章 白水相持第一千零二章 渡水破城第六百五十九章 霍峻出擊第六百六十七章 成都尚書第二百九十章 伊籍說曹第一百七十七章 馬超出手第一千零五十章 動情家宴第一百零八章 再退強敵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魯肅阻兵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魯陽之會第五百九十七章 衆人求情第九百六十九章 小妹獻舞第四百五十六章 九品官制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勸備殺妾第一百四十五章 烏桓埋伏第五百二十四章 樸胡護印第七百九十三章 全城激憤第八百六十四章 女王之書第九十二章 照夜玉獅第三百五十一章 義正嚴詞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旌旗北飄第二百五十三章 高幹南下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大會海昌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周瑜遺言第六百二十五章 襄陽暗鬥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馬忠敗退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就此別過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架空孫靜第九百五十八章 沮授再請第八百七十八章 提議鬥將第二百六十章 收降山賊第十六章 聯軍瓦解第六百零六章 蘄春起兵第八百七十六章 金蟬脫殼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築城退守第四百零九章 張任退敵第一百八十八章 君臣再遇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嚴畯掌軍第三百五十五章 長安抉擇第四百七十五章 關中易主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二曹不聽第一百一十一章 騫曼蔡琰第七百四十六章 馬忠請罪第八百八十九章 雍闓血書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不勝唏噓第四百二十九章 大破龐羲第四百七十四章 兩路軍報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夙願難償第五百八十八章 涇水漁父第四百一十六章 計召關羽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閻行逃生第二百二十四 洞開下邳第八百四十二章 往說狼岑第四百三十三章 直取成都第九百三十四章 定策休兵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援軍終至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切莫勉強第四十六章 壯士獻刀第三百八十八章 只欠東風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琢玉成器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天意難違第一百九十二章 父女生隙第六百零五章 荊襄風雲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龐統出山第二百六十一章 司馬仲達第九百五十九章 漢王惜才第五百四十七章 疏不間親第四百四十八章 羣臣歸心第六百六十一章 荊兵暴起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本事不大第七百七十五章 四臺一監第二百七十九章 釋放降卒第六百五十二章 近在眼前第二章 意外的大功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難以安心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無顏殘喘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急召曹仁
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公明退兵第二百一十五章 初戰告捷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胡綜脫身第六十三章 古川口張任顯威第六百三十四章 心狠如斯第七百六十八章 解圍成都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夜闖寢宮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樂進反擊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橫槊賦詩第六十八章 三才進京第四百七十四章 兩路軍報第五百五十六章 分往兩處第七百一十五章 鎖定主謀第三百三十章 有驚無險第三百一十五章 黃權勸龐第六百零二章 星孛鶉尾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風雲再起第五十七章 怨牛輔三董喪命第五百六十一章 真的絕戶第九百二十三章 賊巢已端第四百四十七章 益州易主第三百五十章 時局糾纏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潁水對決第三百九十九章 白水相持第一千零二章 渡水破城第六百五十九章 霍峻出擊第六百六十七章 成都尚書第二百九十章 伊籍說曹第一百七十七章 馬超出手第一千零五十章 動情家宴第一百零八章 再退強敵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魯肅阻兵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魯陽之會第五百九十七章 衆人求情第九百六十九章 小妹獻舞第四百五十六章 九品官制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勸備殺妾第一百四十五章 烏桓埋伏第五百二十四章 樸胡護印第七百九十三章 全城激憤第八百六十四章 女王之書第九十二章 照夜玉獅第三百五十一章 義正嚴詞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旌旗北飄第二百五十三章 高幹南下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大會海昌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周瑜遺言第六百二十五章 襄陽暗鬥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馬忠敗退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就此別過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架空孫靜第九百五十八章 沮授再請第八百七十八章 提議鬥將第二百六十章 收降山賊第十六章 聯軍瓦解第六百零六章 蘄春起兵第八百七十六章 金蟬脫殼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築城退守第四百零九章 張任退敵第一百八十八章 君臣再遇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嚴畯掌軍第三百五十五章 長安抉擇第四百七十五章 關中易主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二曹不聽第一百一十一章 騫曼蔡琰第七百四十六章 馬忠請罪第八百八十九章 雍闓血書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不勝唏噓第四百二十九章 大破龐羲第四百七十四章 兩路軍報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夙願難償第五百八十八章 涇水漁父第四百一十六章 計召關羽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閻行逃生第二百二十四 洞開下邳第八百四十二章 往說狼岑第四百三十三章 直取成都第九百三十四章 定策休兵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援軍終至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切莫勉強第四十六章 壯士獻刀第三百八十八章 只欠東風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琢玉成器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天意難違第一百九十二章 父女生隙第六百零五章 荊襄風雲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龐統出山第二百六十一章 司馬仲達第九百五十九章 漢王惜才第五百四十七章 疏不間親第四百四十八章 羣臣歸心第六百六十一章 荊兵暴起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本事不大第七百七十五章 四臺一監第二百七十九章 釋放降卒第六百五十二章 近在眼前第二章 意外的大功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難以安心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無顏殘喘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急召曹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