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四章 定策休兵

話說許都宮廷,當劉協聽到曹操要爲漢王平反時,立刻便明白了曹操居心不良!

自從十年前落入曹操手中,劉協無一日不在恐懼中度過!

話說也沒有比劉協更悲催的皇帝了!自董卓擅權開始,那時候的劉協才九歲,便成爲一個傀儡,舉動不能自己。迄今一十三載,劉協僅僅在長安度過了兩年的美好時光!

那時候有劉徵支撐着朝廷,支撐着社稷,劉協有了最好的依靠。又有荀彧、陳羣這樣的名士教導,那算是劉協過的最舒坦的日子了。

不必擔心有人圖謀不軌,不必看人臉色,說出的話有人尊重。

可惜好日子已經已去不復返,現在的劉協已經近乎絕望,因此纔有了對劉徵的這一番話語。

在劉協心中,寧願自己從來就不曾坐在這個位置之上!真正是“願後身世世勿復生天子家!”

劉協知道,曹操這是要將漢王逼進一個不仁不義的死角。看似好意,實則暗藏壞心!

劉協不是個蠢皇帝,只是受制於人罷了!實際上劉協的天資還是很聰慧的,當初荀彧、陳羣擔當帝師的時候,便都覺得劉協是個可造之材。

久困於宮廷之中,雖然說出的話屁都不是,但劉協畢竟還是每天耳濡目染,對天下大勢還是清楚的。

劉徵一日強似一日,對曹操的威脅一日甚於一日,這也是劉協所知道的!

百般思慮之下,劉協也想明白了自己現在的角色,曹操將自己困在手中,就等同於掌握了正義的大旗,這成爲了曹操背後的大纛!

只有毀掉這面大纛,曹操纔會無所依憑!如何毀掉這面大纛,那便只有立一個新的皇帝!一個不被曹操所挾制的皇帝!

毫無疑問,當今天下只有一人合適!無論是從血緣親疏,還是從權勢兵馬,還是從人望功績,漢王劉徵都是不二人選!

如今曹操爲漢王平了反,那就意味着當初種拂、劉備等人搞出的污衊漢王的話完全被推翻,這從名義上也讓劉徵名正言順了起來。

劉協於是便書就了這一信一詔,又將其藏於衣帶之中!混過曹操眼目,成功的送到了劉徵手中。

當然,劉協也不是要劉徵立刻就按照自己說的辦,因此信中才說“擇機登臨大位,以承繼漢室大統!”

“擇機”兩個字很是重要,劉協知道漢王自然會有自己的決斷,有了這封禪位詔書,至少將來萬一到了這個時候,可以讓漢王變得名正言順。劉徵收起了衣帶詔,心中也不免爲劉協感到難過,他完全可以想見劉協在許都是如何的度日如年。至今劉徵還清楚的記得當初自己帶着兵馬進入長安,在宮中見到驚慌失措的年幼的劉協時的景象,就像是

一個被嚇壞了的小孩,一下子便撲到了自己懷裡!

可惜自己最終還是沒有能夠改變劉協的命運!

嚴令交待了衆人不得再提及此事之後,劉徵便將話題轉移到了曹操的用意之上。

“諸位可看清楚了曹操的用心?”劉徵坐回了座位,出言問道。

“曹操身邊不乏高人,有此一策不足爲奇!以臣看來,此策怕不只是用來困住漢王手腳!”

“哦?元直此話怎講?”劉徵雖然知道曹操對自己的用意,卻還沒有往其他方面想。徐庶出言道:“以臣所見,曹操此爲一箭三雕之計!其用兵荊州之意早已昭然若揭!若爲漢王平反,則勢必歷數劉備罪責,如此他曹操便可明發‘正義’之師,進討劉備!而荊州之北境又爲孫權所據,如此必

牽動三家,是爲一箭三雕之計!”

劉曄的妙計被徐庶一眼看穿,可見徐庶見識超羣。

荀彧、沮授等人也紛紛贊同徐庶的說法。

“徐參軍所言不錯!如此看來,曹操討劉備是假,欲對孫權用兵纔是真!”“子初先生只怕是又看錯了曹操!本王以爲,曹操可不止對孫權用兵爲真!其據有中原七州之地,兵馬之衆,糧餉之足,無出其右,孫權劉備二人不過據有荊、揚二州之地,以曹操虎狼心性,必欲一舉平定

二州!然後再與本王決戰!豈能假討劉備?更何況孫權不存,劉備焉附?若定南郡、江夏,取荊南四郡已是易同反掌!”

劉巴畢竟還是不瞭解曹操,還以爲曹操目的只是在打擊孫權,殊不知曹操根本就是想要將孫權、劉備二人一舉拿下!

話說曹操也確實有這樣的資本!漢室天下十三州,曹操獨據七個半,劉徵佔有兩個半,再除去交州士燮,劉備加上孫權也不過共有兩州之地!以七個半部州,對上兩州之地,本來就佔據了上風!孫權、劉備所依靠的不過是長江天塹!而曹操一旦取下南郡、江夏,長江天塹也失去了作用!因此對於孫權、劉備來說,說是兩個州的實力,實際上攸

關生死的不過就是南郡、江夏兩個郡而已!

這就是爲何曹操一心想要奪取荊州北部之地!

經過徐庶一番話,曹操的用意立刻便昭然若揭。

“漢王打算如何應對?”荀彧不禁問道。

“還能如何應對?先生不是說糧餉不足嗎?”劉徵苦笑道。

荀彧起先並沒有料到曹操會這麼快對荊州動手,因此才建議漢王休兵,而今看來,自然是知道曹操急切的想要平定荊、揚,之後便要與漢王決戰。

“事關大局,若是真讓曹操平定了孫權、劉備,那漢王處境就危險了!糧餉一事……臣可盡力周旋,若漢王有用兵之急,荀彧定保漢王無糧餉之憂!”

“不必了!本王既然答應先生休兵三年,那便休兵三年!君無戲言!文若明日即刻佈告州、郡、縣、鄉,以及各路兵馬大營,此策爲定策,絕無更改!必要使本王治下之民安心纔是!”

劉徵並沒有猶豫,也沒有因爲看破曹操的計劃而改變自己的已經議定的大政方針!

衆人都不解,只有劉徵心裡清楚,此番曹操多半是要失敗的!因爲一場只有劉徵知道的大戰已經不遠了!而這場大戰的結果現在卻只有劉徵知道!

劉徵時常在想,自己也算是攪動了風雲,爲何這歷史的軌跡卻並沒有完全反轉?

天子東歸還是發生了!官渡之戰還是發生了!曹操依舊還是順利的打敗了袁術,取下了徐州!而劉備竟然還能夠據有荊南四郡!一切都沒有改變!如此說來,赤壁之戰不也已經在招手了嗎?

第五百四十四章 將計就計第六百六十三章 再無荊軍第四十六章 壯士獻刀第三百九十二章 矛盾爆發第三百五十六章 周羣解難第五百八十九章 高陵張既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曹操奔走第二百一十八章 攻心之計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風波又起第三百二十二章 駐守陽平第六百七十九章 氣氛尷尬第二十二章 曹劉初會中牟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蔣濟探營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主將斷後第一百三十三章 不必留情第七十九章 劉豹求見第六十八章 三才進京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板楯出擊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廣成會兵第三百六十三章 漢王試才第一百九十一章 殘樹新芽第五百五十四章 一道白光第三百零七章 西城之行第六百四十二章 周瑜到來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討價還價第四百三十八章 忘戰必危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攆走邴原第六百二十章 三面合圍第五百八十一章 計施陳倉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勸備殺妾第四百六十六章 關黃之鬥第八百零八章 李光請戰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關羽病了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李業之計第五百二十七章 雲祿說兄第三百三十七章 針鋒相對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夏侯問策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兩眼放光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本事不大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殿上逞兇第四百八十章 進軍武都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山下新冢第五百七十五章 張郃死心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張昭質問第四十二章 江東孫策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橫槊賦詩第八百四十一章 錯失邛都第四百三十四章 劍門之怒第三百三十七章 針鋒相對第八百六十九章 最佳獵手第八百零六章 以彼之道第三百零二章 嬀墟二井第一百六十五章 壯士殉義第二百四十五章 重振旗鼓第一百一十七章 馬服同宗第二百一十一章 袁術軍滅第四百一十八章 求援江東第二百五十二章 進取安邑第一百八十一章 天子東歸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誰可出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集兵五路第四百四十八章 羣臣歸心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奇襲成功第一百二十五章 劉虞勸和第八百一十六章 溫柔繾綣第四百三十三章 直取成都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劉備受封第三百七十章 留宿莊中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曹操汗顏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誰的意思第四百六十九章 二將易幟第六百七十一章 劉巴出逃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襲擾糧船第六百八十七章 建號之事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夜會魯肅第四百五十一章 諸王之制第八十章 郭嘉設謀第一千三百章 龍馭賓天第八百五十五章 各分陣營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北取下邳第七百三十二章 金蘭之義第九百四十七章 藉機削權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迴天無力第五百一十二章 君其安乎第一百五十五章 鮮卑族滅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劉艾壽辰第二百六十一章 司馬仲達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東出武關第五百六十三章 馬超請罪第二百五十六章 既縱且殺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陸渾大火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鐵鎖連舟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郯城合兵第二百四十九章 玩弄心計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胡綜脫身第九百五十七章 徐庶又請第九百九十三章 麓山對語第二百四十四章白波相聚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釜底抽薪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計封二王
第五百四十四章 將計就計第六百六十三章 再無荊軍第四十六章 壯士獻刀第三百九十二章 矛盾爆發第三百五十六章 周羣解難第五百八十九章 高陵張既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曹操奔走第二百一十八章 攻心之計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風波又起第三百二十二章 駐守陽平第六百七十九章 氣氛尷尬第二十二章 曹劉初會中牟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蔣濟探營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主將斷後第一百三十三章 不必留情第七十九章 劉豹求見第六十八章 三才進京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板楯出擊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廣成會兵第三百六十三章 漢王試才第一百九十一章 殘樹新芽第五百五十四章 一道白光第三百零七章 西城之行第六百四十二章 周瑜到來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討價還價第四百三十八章 忘戰必危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攆走邴原第六百二十章 三面合圍第五百八十一章 計施陳倉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勸備殺妾第四百六十六章 關黃之鬥第八百零八章 李光請戰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關羽病了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李業之計第五百二十七章 雲祿說兄第三百三十七章 針鋒相對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夏侯問策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兩眼放光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本事不大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殿上逞兇第四百八十章 進軍武都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山下新冢第五百七十五章 張郃死心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張昭質問第四十二章 江東孫策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橫槊賦詩第八百四十一章 錯失邛都第四百三十四章 劍門之怒第三百三十七章 針鋒相對第八百六十九章 最佳獵手第八百零六章 以彼之道第三百零二章 嬀墟二井第一百六十五章 壯士殉義第二百四十五章 重振旗鼓第一百一十七章 馬服同宗第二百一十一章 袁術軍滅第四百一十八章 求援江東第二百五十二章 進取安邑第一百八十一章 天子東歸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誰可出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集兵五路第四百四十八章 羣臣歸心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奇襲成功第一百二十五章 劉虞勸和第八百一十六章 溫柔繾綣第四百三十三章 直取成都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劉備受封第三百七十章 留宿莊中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曹操汗顏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誰的意思第四百六十九章 二將易幟第六百七十一章 劉巴出逃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襲擾糧船第六百八十七章 建號之事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夜會魯肅第四百五十一章 諸王之制第八十章 郭嘉設謀第一千三百章 龍馭賓天第八百五十五章 各分陣營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北取下邳第七百三十二章 金蘭之義第九百四十七章 藉機削權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迴天無力第五百一十二章 君其安乎第一百五十五章 鮮卑族滅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劉艾壽辰第二百六十一章 司馬仲達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東出武關第五百六十三章 馬超請罪第二百五十六章 既縱且殺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陸渾大火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鐵鎖連舟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郯城合兵第二百四十九章 玩弄心計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胡綜脫身第九百五十七章 徐庶又請第九百九十三章 麓山對語第二百四十四章白波相聚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釜底抽薪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計封二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