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安置營(八)

朱南圳沉呤了一下,才道:“如果這次廬州府再拒絕,盧知府會受到什麼處罰?巡撫衙門可以直接撤了他的官職嗎?”

常清德遲疑了一下,才道:“那到不能,依大清律法,一切官員的生殺撤裁皆由朝廷中樞裁決,應是由巡撫衙門向朝廷上奏彈亥,朝廷再依情裁決,不過按大清慣例,若是巡撫彈亥知府,朝廷多半會準批的,因此若是安徽巡府上奏朝廷彈亥,盧知府輕則丟官罷職,重則下獄治罪。”

朱南圳道:“也就是說現在你們盧知府只能在我們和清廷之間做一個選擇,沒有再左右逢源的空間了。”

常清德苦笑了一聲,道:“正是如此。”

朱南圳點了點頭,道:“常先生,我們接觸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在這段時間裡,廬州府確實給了我們許多幫助,可以說這個營地發展到現在這一步,廬州府對我們的支持,也是原因之一。這一切我們都記在心裡了。”

常清德趕忙道:“那裡,那裡,貴衆救災濟民,仍是大仁大義之舉,也是解我們廬州府之困,如果沒有貴衆到來,只怕是早己釀成了災民之亂,因此我們做的這些事情,也是應該的。”

朱南圳道:“好吧,我可以給你交個底,如果你們盧知府真的在清廷那邊混不下去了,我們這邊可以歡迎他過來,我們不僅可以對他提供保護,而且會量材使用。”

常清德趕忙拱了拱手,道:“多謝朱主任的厚愛,朱主任的話在下會如實回報盧知府。”

朱南圳道:“現在的天下大勢,不用我說你和盧知府都應該清楚,我想盧知府恐怕也不想爲清廷盡忠吧,因此還請常先生轉告盧知府,好自爲之,不可自誤。”

常清德連連點頭,道:“是,是,在下定會如實轉告,如實轉告。”

雖然華東**在原則上在安徽、江蘇等省在水災之後是隻佔據農村、鄉鎮,而暫時避開大城市,以暫時避免和清廷全面開戰,但如果有機會,也不用付出太多代價,佔據幾個位於戰略要點所城市,還是可行的。如果能夠說服盧成祥投靠華東**,就可以垂手而得合肥這個戰略要地,這當然是相當划算的。

話談到這一步,常清德這次來拜訪的目地也己經達到了,於是起身告辭,回到合肥,並立刻去面見盧成祥。雖然這時盧成祥正在裝病,拒不見客,但常清德是一定要見的。並且還將常清德領到內室密談。

常清德當然也不會隱瞞,將自己和朱南圳交談的內容詳細的對盧成祥說了一遍。而聽完之後,盧成祥雙眉緊鎖,沉呤不語,過了好半天才道:“常先生以爲如何?”

常清德道:“東翁,此番巡撫的要求,廬州府能夠拒絕嗎?”

盧成祥搖了搖頭,道:“這次恐怕是拒絕不了的。”

常清德道:“那麼,就如巡撫之令,出兵驅逐華東**,又能夠做到嗎?”

盧成祥苦笑了一聲,道:“也做不到。”

常清德道:“這便就是如朱主任所言,如今東翁只能在華東**和朝廷之間做一個選擇,沒有再左右逢源的空間了。而如今天下大勢,華東**取得天下,開朝建國,建基立業已是大勢所驅,非人可爲也。”

盧成祥沉默半響,道:“食君之祿,當忠君之事,我食朝廷之祿已有10餘年,雖不敢說有大功於朝廷,但也算是兢兢業業,克守爲臣之節,何況朝廷也未曾負我,一但背清投靠華東**,豈不爲膩臣了嗎!爲終身之辱”。

常清德道:“東翁所言雖然有理,但如今這世道卻是行不通的,自古道‘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又道是‘大丈夫相識而動,驅吉避兇者方爲君子’,何況朝廷這數十年來,雖不算是倒行逆施、嚴刑暴政,但卻是不思進取、萬馬齊喑、喪權辱國,實在是氣數己盡,此刻棄清而投靠華東**,並非是背國之臣,而是棄暗投明,何況東翁不爲自己,也當爲家小子孫着想啊,因此請東翁千萬不可自誤啊。”

盧成祥又沉呤了一會,才道:“也罷,也罷,大勢所趨,非人可以逆也,好吧,就勞你再去一趟,和海外華人把事情說清楚。”

常清德趕忙道:“是,學生明天就去。”

盧成祥點了點頭,道:“辛苦先生了。”

於是就在第2天,常清德又趕到營地,再次和朱南圳會面,說明盧成祥願意投靠華東**,而朱南圳也對盧成祥的決議表示了贊成,並且對盧成祥的下一步行動做出指示,現在廬州府可以先給巡撫衙門發一份公文,仍然還是推託之言,看巡撫衙門的反應再說,如果清廷沒有裁撤或是抓捕盧成祥,那麼盧成祥仍然還在廬州府任職,暫時不要暴露自己的身份。等到裁撤或是抓捕決議下達之後,再做處理。

這個決定到是正中盧成祥的下懷,雖然他已經決定投靠華東**,但從心裡來說還希望能夠保持這種騎牆狀態,維持左右逢源,一直到局面明朗化。朱南圳的這個指示,正好可以讓盧成祥暫時維持這種狀態。至少在華東**這邊是可以的。當然,有了朱南圳的承諾,盧成祥的底氣也足了,於是在回覆巡撫衙門的公文中,盧成祥表示廬州府受災嚴重,損失巨大,現在只能拒守廬州府城,而無力驅逐海外華人,請巡撫出兵,掃寇平賊。其實這是反將了巡撫衙門一軍,看巡撫有沒有出兵的能力,反正按清廷的規則,只要守住府城,責任就不大。

而在營地這邊,朱南圳送走了常清德之後,回到了辦公的帳蓬,正坐在帳蓬裡辦公的謝濤見他回來,立刻遞給他一份電報,道:“你看看這個。”

朱南圳道:“又是什麼消息?” 接過來一看,坐到自己的座位上,道:“上海那邊要派記者團來我們營地採訪?這是要加大宣傳力度啊。”

謝濤道:“對,還有羅將軍也要過來視查,並且要求我們這次面對視查、採訪不要做官樣文章,也不搞什麼歡迎活動、慶祝活動之類,營地的運行保持正常狀態就行了。”

朱南圳皺了皺眉,道:“那不是要進一步的刺激清廷嗎?昨天老常來了之後,我就說現在清廷己經反應過來了,恐怕是要對我們進行阻撓了。在這個時候還要大肆宣傳,這不是要進一步刺激清廷,說不定清廷會挺而走險的。早聽我的建議,低調一點不好嗎?”

謝濤笑道:“挺而走險?你以爲清廷敢出兵來進攻我們嗎?”

朱南圳道:“那到是不會,現在河南省在我們手裡,北洋新軍過不來,只靠安徽省本地的軍隊,根本就不夠看。但不出兵卻可以做些小動作嗎?昨天我下令軍隊加強對周邊地區的巡邏,並且擴大巡邏的範圍,結果今天就收到了報告,還真在周邊發現了幾批可疑的人,而且還抓住了3個,正在審問着。”

謝濤呵呵笑道:“要是清廷真的搞出一點小動作來,我們還求之不得呢?既使是給營地造成一定的損失,只要是把損失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就行。”

朱南圳聽得一頭霧水,道:“老謝,這是什麼道理?”

謝濤站了起來,打了一杯水,拍了拍朱南圳的肩頭,道:“老朱啊!你還是嫩了一點,不懂這裡面的套路深着呢?這次我們花了巨大的人力物來救災,並不僅僅是救災濟民,同時也是宣揚我們的仁義光明形像,一方面證明我們不僅僅是在武力上有能,同時在民治、民生方面,也同樣有遠超過清廷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和清廷作比較,讓所有的中國人都看到在這次水災中,我們和清廷的表現優略,從而爲我們下一步推翻清廷作輿論準備,所以這次救災是不可能低調的,而是應該廣泛的宣傳,派記者團來採訪,也就是這個原因,顯然是要進一步的加強宣傳,至於這種宣傳刺不刺激清廷,並不是我們考慮的範圍,或者我們本來就打算借這次救災刺激一下清廷。”

朱南圳道:“這個道理我都清楚,但這和清廷對我們營地做小動作,搞破壞又有什麼關係呢!”

謝濤道:“你想想看,如果清廷真的做了一些小動作,並且對營地直正造成了傷害,然後我們再將這些事情捅出去,在媒體上進行宣傳炒作,你認爲後果會怎麼樣?在這次大水災中,我們華東**不惜人力、物力,甚致願意放下政治分歧,全力的救災,而清廷呢!不僅沒有在救災上做一點小事,反而不斷的給我們的救災工作設置障礙、製造麻煩,甚至是搞破壞。那麼你覺得老百姓會怎麼看?恐怕是再忠於清廷的人,也會對清廷徹底失望了吧。”

朱南圳點了點,道:“原來是這麼回事,那麼如果清廷沒有動作呢?我們是不是自已搞一點,嫁禍給清廷。”

謝濤搖了搖頭,道:“那不行,風險太大了,這種嫁禍的事情,很難做得圓滿,萬一出了漏洞反而對我們不利,畢竟我們現在是佔優勢的一方,沒有必要冒這個風險。另外,既使是清廷有小動作,我們也應該盡力防範,不要讓營地受損,因爲只要清廷做了就行,他做了一,我們可以誇大成十。”

第一五一章 上任(五)第二三二章 訪日艦隊(三)第四十一章 敘舊(下)第五二二章 外交施壓第二四二章 王家寨(四)第四二八章 空中偵察第三七五章 對馬海戰(二)第三二五章 李鴻章來訪(二)第二二零章 清廷求和(三)第六十八章 德國使團(八)第五四八章 土地改革(三)第二二三章 青島戰役(七)第五九四章 上海租界(六)第四四五章 遼陽之戰(七)第三十三章 年度總結(三)第五二九章 攻佔哈爾濱(四)第三零三章 反制行動(一)第四十八章 上海新區(一)第三三四章 海歸(五)第四十四章 錦州之戰(二)第四一六章 北京攻略(十二)第六八零章 結束戰爭(一)第四一三章 北京攻略(九)第三九零章 對馬海戰(十六)第六六七章 臺灣海峽之戰(八)第一六七章 新艦下水(三)第二三七章 遇襲(上)第四一二章 北京攻略(八)第二四二章 第一家族(一)第五六四章 陰謀(二)第五六一章 夜襲(二)第四十九章 重啓談判第三章 尖刀排長第一一五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一)第一零七章 考查(四)第二七零章 根據地(十二)第一六零章 農業部的運作(一)第一三一章 德國艦隊(三)第一四五章 徳國之行(二)第六二八章 登陸日本(十)第六零三章 西安之行(三)第四三八章 政客(三)第四四零章 遼陽之戰(二)第二四五章 第一家族(四)第一七五章 德國之行(七)第五九四章 濟南衆態(四)第一六一章 日本的訪問(四)第六一三章 滿洲里戰役(六)第三九八章 談判(六)第四八四章 登陸作戰(六)第二四五章 王家寨(七)第七十七章 規劃(三)第四二六章 停戰期(七)第一八八章 德國海軍戰略(六)第一三零章 海軍假期(一)第六一二章 朝見風波(四)第十三章 接管濟南(六)第一五六章 訪徳使團(下)第四五七章 圍殲日軍(一)第四一二章 北京攻略(八)第四四五章 外交斡旋(二)第二五二章 創業(五)第三一二章 結局第四一六章 遼河之戰(二)第六十八章 睡不着的人(二)第三百章 革命者(五)第二十四章 接管濟南(十七)第六一五章 皇帝與太后(上)第八十六章 戰前準備(三)第五一二章 穆棱河之戰(八)第二十三章 接管濟南(十六)第五七零章 進駐縣城(三)第二三九章 王家寨第六十四章 工業(一)第四六八章 武昌之行(八)第四四零章 進京(七)第六六五章 臺灣海峽之戰(六)第九十章 天津戰役(三)第六一九章 登陸日本(一)第二十三章 作戰計劃第一四八章 進攻楊村第十四章 權力下放與權益保障(一)第一三二章 外調(六)第四十七章 天津分治(五)第七零六章 求和(十三)第三十八章 造艦計劃(二)第一四五章 訪問(五)第九十一章 青州之亂(四)第二二八章 近鄉情怯第三九四章 談判(二)第一六七章 回訪日本(中)第四五零章 外交斡旋(七)第一零五章 考查(二)第五六五章 陰謀(三)第四零六章 旅順攻略(三)第四九一章 歸附(上)第一九零章 訪問英法(一)第四三零章 戰爭再啓(一)第五九二章 濟南衆態(二)第五二四章 談判(二)
第一五一章 上任(五)第二三二章 訪日艦隊(三)第四十一章 敘舊(下)第五二二章 外交施壓第二四二章 王家寨(四)第四二八章 空中偵察第三七五章 對馬海戰(二)第三二五章 李鴻章來訪(二)第二二零章 清廷求和(三)第六十八章 德國使團(八)第五四八章 土地改革(三)第二二三章 青島戰役(七)第五九四章 上海租界(六)第四四五章 遼陽之戰(七)第三十三章 年度總結(三)第五二九章 攻佔哈爾濱(四)第三零三章 反制行動(一)第四十八章 上海新區(一)第三三四章 海歸(五)第四十四章 錦州之戰(二)第四一六章 北京攻略(十二)第六八零章 結束戰爭(一)第四一三章 北京攻略(九)第三九零章 對馬海戰(十六)第六六七章 臺灣海峽之戰(八)第一六七章 新艦下水(三)第二三七章 遇襲(上)第四一二章 北京攻略(八)第二四二章 第一家族(一)第五六四章 陰謀(二)第五六一章 夜襲(二)第四十九章 重啓談判第三章 尖刀排長第一一五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一)第一零七章 考查(四)第二七零章 根據地(十二)第一六零章 農業部的運作(一)第一三一章 德國艦隊(三)第一四五章 徳國之行(二)第六二八章 登陸日本(十)第六零三章 西安之行(三)第四三八章 政客(三)第四四零章 遼陽之戰(二)第二四五章 第一家族(四)第一七五章 德國之行(七)第五九四章 濟南衆態(四)第一六一章 日本的訪問(四)第六一三章 滿洲里戰役(六)第三九八章 談判(六)第四八四章 登陸作戰(六)第二四五章 王家寨(七)第七十七章 規劃(三)第四二六章 停戰期(七)第一八八章 德國海軍戰略(六)第一三零章 海軍假期(一)第六一二章 朝見風波(四)第十三章 接管濟南(六)第一五六章 訪徳使團(下)第四五七章 圍殲日軍(一)第四一二章 北京攻略(八)第四四五章 外交斡旋(二)第二五二章 創業(五)第三一二章 結局第四一六章 遼河之戰(二)第六十八章 睡不着的人(二)第三百章 革命者(五)第二十四章 接管濟南(十七)第六一五章 皇帝與太后(上)第八十六章 戰前準備(三)第五一二章 穆棱河之戰(八)第二十三章 接管濟南(十六)第五七零章 進駐縣城(三)第二三九章 王家寨第六十四章 工業(一)第四六八章 武昌之行(八)第四四零章 進京(七)第六六五章 臺灣海峽之戰(六)第九十章 天津戰役(三)第六一九章 登陸日本(一)第二十三章 作戰計劃第一四八章 進攻楊村第十四章 權力下放與權益保障(一)第一三二章 外調(六)第四十七章 天津分治(五)第七零六章 求和(十三)第三十八章 造艦計劃(二)第一四五章 訪問(五)第九十一章 青州之亂(四)第二二八章 近鄉情怯第三九四章 談判(二)第一六七章 回訪日本(中)第四五零章 外交斡旋(七)第一零五章 考查(二)第五六五章 陰謀(三)第四零六章 旅順攻略(三)第四九一章 歸附(上)第一九零章 訪問英法(一)第四三零章 戰爭再啓(一)第五九二章 濟南衆態(二)第五二四章 談判(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