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尖刀排長

夏博海看了看羅嶽,道:“我記一旅二營三連一排的排長不是王潤峰嗎?”

羅嶽道:“報告司令員,王排長己經調到連部,現在是我們的副連長,我原來是一排的一班長,在這次執行任務之前,剛剛接任一排的排長。”

秦錚笑道:“老夏,還記得嗎!他就是去年全軍大比武,獲得個人總分第一名的尖刀排的尖刀班長,現在應該是尖刀排長了。”

夏博海這纔想起來,呵呵笑道:“尖刀排的尖刀班長,我說怎麼這麼耳熟呢!”

原來海軍陸戰隊第一旅第二陸戰營三連一排在海軍當中頗有名氣,己經連續三年在全軍大比武中,都獲得團體總分第一名,而且在這幾年的護航、軍演、維和、救援等任務中,也都有十分出色的表現,多次立功獲獎,是海軍陸戰隊有名的尖刀排。

羅嶽今年二十三歲,從軍四年,現在是少尉軍銜,在去年的全軍大比武中,他以一班長的身份,獲得個人總分第一名,加上一排又蟬聯總分第一名,因此也獲得了尖刀排的尖刀班長的稱號,在原排長王潤峰升任副連長之後,就由他接任了排長。因此就連夏博海對他也有些耳熟,而秦錚是付責政工工作,比夏博海記得清楚一些。

這一次三連隊本來是先期隨三亞艦、懷化艦、襄陽艦一起,在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在接到護僑的命令之後,首先趕到撤僑地點,保護中國居民,因爲三連是海軍陸戰隊,因此岸上的警戒任務主要是由三連付責。並目在護僑其間,和恐怖組織發生了幾場小規模戰爭,而一排在這次任務中也表現十分出色,兩次擊敗恐怖組織對港口的進攻,使中國居民能夠平安等到撤僑艦隊趕來。如果撤僑艦隊能夠平安歸國,肯定能在榮譽榜上再添一筆。

夏博海道:“羅排長,落水的人是你們排去營救的嗎?”

羅嶽點了點頭,道:“是。”

夏博海道:“說一說詳細的情況。”

其實整個過程並不複雜,在剛纔長白山艦發生的情況和昆明艦一樣,電力系統全部失靈,燈光熄滅,電腦關機,而且艦體產生了巨烈的震動,但在恢復正常之後,艦長路凱命令陸戰隊進行全艦警戒,而這時有人在船舷邊上發現在數裡外的海面上,有一艘傾翻的木殼船,還有人落水呼救,在遠處還有一艘機械船正在駛遠,只能看見一點影子。

路凱收到報告之後,立刻下令營救落水人員,於是羅嶽帶領一個班的戰士,乘座兩艘救生艇,趕去救人,一共救起來五男二女七人。

但把人救起來之後才發現情況有些不對,因爲救起來的無論男女,衣裝顯然不是現代人的,而且五名男子全都是前額光禿,留着長辮,明顯是清代的樣孑。一開始戰士們到還不太在意,以爲是有人搞復古一類的活動。

但一問之後才發現問題不小,因爲被救起的人中,有一人自稱叫做趙維忠,是天津機械局的書辦,還說自己是李鴻章的同鄉,因爲八國聯軍攻佔天津,趙維忠帶領家人逃到鄉里躲避,後來聽說李鴻章到了上海,於是趙維忠找了一條漁船,帶着女兒,還有幾個家人,一共十二人乘船出海,想渡海到上海去投奔李鴻章。結果漁船剛剛駛過渤海口,突然出現了一艘鐵殼船,將漁船撞翻,所有人員全都落水。船上本有十八人,但只有七人被羅嶽等人救起,其餘都葬身大海。

羅嶽等人越聽越不對,“八國聯軍”“李鴻章”不全是清朝纔有的事情嗎?但從趙維忠講說的神色來看,不像是玩笑話,於是羅嶽趕忙向艦長路凱報告。而路凱聽了之後也不敢怠慢,又親自問了一遍,結果還是這一套詞,於是立刻向昆明艦發出報告。

聽完了羅嶽的講說,夏博海沉思了一下,道:“好吧,羅排長你們不要急着回長白山艦,先在昆明艦上等一會兒,聽候命令。”

羅嶽忙又敬了一個禮,道:“是。”然後才退出了辦公室。

――――――――分割線―――――――――分割線――――――――

羅嶽離開之後,辦公室裡又只剩下三個人。一時誰都不說話,都在思考消化羅嶽剛纔說的話。

因爲這一次撤僑編隊是臨時組成,因此擔任指揮的三人也都是臨時抽調,組成的編隊司令部。不過他們三人都是國家重點培養的中層軍官,而且全是年富力強,才被委以重任,如果這次能夠圓滿的完成了這次撤僑的任務,三人回國之後都全得到不同的晉升。

編隊司令員夏博海,今年四十五歲,正師級、大校軍銜,這次任務之前,擔任南海艦隊第二驅護支隊副司令,如果不出意外,今年將會晉升少將,而他下一步面臨兩個選擇,一是出任第二驅護支隊司令員;一是出任首艘國產航空母艦的艦長,將來有可能擔任航空母艦編隊的司令員。

政委秦錚今年四十六歲,也是正師級、大校軍銜,這次任務之前,擔任南海艦隊第五兩棲支隊政委,這次任務之後,將可能調到南海艦隊政治部任職。

副司令肖建軍最年輕,只有四十二歲,是副師級、大校軍銜,此前擔任南海艦隊第四驅護支隊副參謀長,極有可能晉升爲參謀長。

不過三人雖然是臨時搭成的班子,但並不是第一次在一起共事,其實在軍校的時候,三人就是校友,不過夏博海和秦錚是同屆,而肖建軍比他們低三屆,但三人還是同校了一年,只是在校園裡,三人到並沒有什麼交集。

三人的第一次實際上共事是在二十多年以前,護衛艦湘潭艦上,當時肖建軍剛剛從軍校畢業,分配到湘潭艦上當觀通員,而夏博海和秦錚己在湘潭艦上服役兩年,並且都己經是小組長,這一次三人共事了三年多,因爲是同一所軍校畢業,因此互相之間的交情不錯。

而第二次共事大約是在十年前,三人在驅逐艦廣州艦上又聚齊,而那時夏博海己經擔任廣州艦的副艦長,而秦錚是副政委,肖建軍任航海長。這次三人共事了大約兩年多的時間,就又各自調任。因此這一次撤僑任務,己是三人第三次在一起共事了。

沉寂了好一會兒,夏博海首先道:“天津機械局是什麼東西。”

秦錚道:“天津機械局是清末洋務運動的時候,官辦的軍用企業。在同治六年,也就是1867年,由當時的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創設於天津。一開始叫‘軍火機器總局’,在同治九年由直隸總督李鴻章接辦,改名叫做‘天津機器製造局’,光緒二十一年就是1895年,改稱‘北洋機器製造局’,主要的業務是以製造火藥、槍炮、子彈、水雷,佈置水雷用的輪船和挖河船爲主,並且還有鍊鋼。還曾建造中國第一艘潛水艇、挖泥船、舟橋船。是洋務運動最早興辦的四大近代軍用工業之一,規模僅次於江南製造局。後來在八國聯軍入侵時被燒燬了。”

原來秦錚在軍校學習時是主修軍史專業,平時對中國近代史頗有研究,而且正在着手寫作一部有關於中國近代史的書籍,收集了大量的資料,因此對天津機械局的情況十分熟悉,說起來也如數家珍。

肖建軍有些意外,道:“那個時候就能造潛水艇了,有這麼厲害嗎?”

秦錚笑道:“不要低估中國人民的智慧,在天津歷史博物館裡,還有這艘潛水艇的模型,是在1880年9月建成,雖然只是一般試驗性質的潛艇,但也相當不錯了,只可惜這艘潛艇沒有正式使用或繼續研究,從此銷聲匿跡了。”

夏博海道:“這麼看來,所有的事情都能對得上號啊,難道我們真的穿越到清朝的時代了,不是清朝的末牟。”

這時秦錚站起身,道:“先不要忙着下結論,讓我去和他們談一下再說。”

夏博海點了點頭,道:“也只有老秦能夠和他們去談一下,我們就等着你的結果。”

――――――――分割線―――――――――分割線――――――――

昆明艦尾部的直升機平臺。

隨羅嶽一起來的五名戰士正在艦舷邊等着,見羅嶽出來,立刻圍隴了上來,一班長劉鐵道:“排長,司令員怎麼說,問了他們沒有,我們是不是真的穿越到清朝了。”

羅嶽搖了搖頭,道:“還沒有,司令員讓我們就在這裡等着,聽候命令。”

因爲人是由他們從海里救起來的,因此被救起的幾個人所講說的事情,他們都知道,其實這時在長白山艦上,己經有相當一部份人都有耳聞,正是議論紛紛。而艦長路凱雖然知道全艦都在傳,但沒有接到司令部發出的新指令之前,也不知該怎麼說,只好暫時不作聲。

其他幾人聽說現在要等着,於是就在艦舷邊聊起天來,

一班的機槍手王文浩道:“你們想過沒有,如果我們真的穿越到了清朝,應該怎麼辦,是不是回不去了。”

機槍副手陳濤道:“還回去幹嘛,應照穿越小說上寫的,凡是穿越到古代的人,那一個不是稱王稱霸,妻妾成羣的,最小也能混個王爺當,這是多有前途的職業啊!”

劉鐵翻了翻眼睛,道:“這些網絡小說的東西能信嗎?”

陳濤道:“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我信。再說如果咱們是真的穿越了,你們想想,就憑咱們這幾皎軍艦。”說着他還跺了跺腳,強調腳下踩着的昆明艦,道:“在這個時代那可就是殲星艦啊,什麼鐵甲艦、無畏艦、俾斯麥號、大和號,還不是想滅誰就滅誰。”

劉鐵道:“我記得網絡小說裡都是一個人穿越啊,那有像我們這樣,一個艦隊都穿越了。”

陳濤顯然是看過一些網絡小說,道:“班長,你這就不懂了,現在一個人的穿越早就不流行了,時興的是大家一起穿越,我記得有本書寫幾百號人一起穿越到了明朝,一起發展;還有一個坦克團,和咱們穿越到清朝,說不定我們在這裡還能碰上他們呢?”

王文浩道:“一個坦克團?那也沒有咱們多啊,我們這可是一個艦隊啊!估計在穿越大軍裡,沒有比我們更牛的了吧?”

陳濤道:“沒見識,一個艦隊算什麼,就連航母都穿越過,可比我們要牛多了。”

劉鐵道:“你們就別瞎吹了,說點有用的東西吧,排長,你在看什麼?”

原來這時羅嶽的目光己經看到了海面上,道:“路艦長也來了。”

衆人順着他的目光看去,只見一艘快艇,在海面上飛速的穿行,向昆明艦行駛過來,己經不足千米,而在遠處,似乎還有幾艘快艇,也都向昆明艦的方向而來。

第二十七章 錦州告急(六)第三四五章 財政工作報告(二)第二四六章 王家寨(八)第四一一章 旅順攻略(八)第四八九章 登陸作戰(十)第一二一章 秋收行動(十)第一六九章 德國之行(一)第五九八章 上海租界(十)第四十七章 錦州之戰(五)第四七九章 統一商界(一)第三零九章 二進膠州(二)第六章 設伏計劃第八十二章 災民(二)第二九三章 開荒(一)第二九七章 脅迫(二)第二八一章 五人會議(五)第四十章 敘舊(上)第六零五章 西安之行(五)第二六一章 根據地(三)第六百章 聯合遠東遠征軍(下)第五八三章 張作霖歸附(下)第二九九章 告密(上)第六九五章 求和(二)第五九三章 濟南衆態(三)第四三一章 戰爭再啓(二)第一五零章 上任(四)第三十五章 導彈戰術(下)第十一章 遭遇日艦第一五五章 回師(下)第六四九章 撤僑(一)第一零六章 考查(三)第四十八章 錦州之戰(六)第四四三章 遼陽之戰(五)第四九九章 輿論再變(二)第二三一章 訪日艦隊(二)第三八八章 新聞發佈會(二)第十二章 接管濟南(五)第二四八章 王家寨(十)第二七四章 朝鮮半島危機(上)第五十章 上海新區(三)第二十七章 夜話(下)第四五四章 外交斡旋(十一)第一八七 封存第二五一章 創業(四)第六一六章 皇帝與太后(下)第十五章 權力下放與權益保障(二)第二三九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二)第四六四章 迎擊俄軍(一)第一三三章 渤海海戰(二)第五八七章 農場巡視(二)第三三七章 李鴻章來訪(十四)第六八零章 結束戰爭(一)第三六二章 徳國特使(十)第一三五章 渤海海戰(四)第三五二章 前往青島(五)第五七七章 進攻瀋陽(一)第四十三章 錦州之戰(一)第七二二章 歸國(二)第一四一章 震動(下)第四十九章 投降第一二六章 反擊(下)第一五七章 天津見聞(二)第二七零章 陰島第五四六章 土地改革(一)第三七五章 對馬海戰(二)第六三八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十)第五六一章 夜襲(二)第二六二章 根據地(四)第五十章 佔領大沽口第六六六章 臺灣海峽之戰(七)第三七一章 餘波未平(八)第二零六章 艦隊出發第一九零章 訪問英法(一)第三十三章 年度總結(三)第二四零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三)第一三三章 海軍假期(四)第三一七章 錦州(五)第三五五章 大戰之前(二)第六六零章 臺灣海峽之戰(一)第五五零章 接受談判(二)第四章 收關行動(四)第三六三章 大戰之前(十)第四十九章 上海新區(二)第四十三章 錦州之戰(一)第五五六章 土地改革(十一)第六二零章 登陸日本(二)第一一五章 農村調查第四六二章 圍殲日軍(六)第一七八章 南下上海(八)第七十章 工作開展第一七二章 德國之行(四)第一三五章 海軍假期(六)第一七二章 投資考察(三)第五八四章 青島密約(四)第一七零章 德國之行(二)第二零五章 反擊(上)第一七五章 南洋鉅富(下)第三九二章 全面開戰(一)第五零三章 調查(下)第六六七章 臺灣海峽之戰(八)
第二十七章 錦州告急(六)第三四五章 財政工作報告(二)第二四六章 王家寨(八)第四一一章 旅順攻略(八)第四八九章 登陸作戰(十)第一二一章 秋收行動(十)第一六九章 德國之行(一)第五九八章 上海租界(十)第四十七章 錦州之戰(五)第四七九章 統一商界(一)第三零九章 二進膠州(二)第六章 設伏計劃第八十二章 災民(二)第二九三章 開荒(一)第二九七章 脅迫(二)第二八一章 五人會議(五)第四十章 敘舊(上)第六零五章 西安之行(五)第二六一章 根據地(三)第六百章 聯合遠東遠征軍(下)第五八三章 張作霖歸附(下)第二九九章 告密(上)第六九五章 求和(二)第五九三章 濟南衆態(三)第四三一章 戰爭再啓(二)第一五零章 上任(四)第三十五章 導彈戰術(下)第十一章 遭遇日艦第一五五章 回師(下)第六四九章 撤僑(一)第一零六章 考查(三)第四十八章 錦州之戰(六)第四四三章 遼陽之戰(五)第四九九章 輿論再變(二)第二三一章 訪日艦隊(二)第三八八章 新聞發佈會(二)第十二章 接管濟南(五)第二四八章 王家寨(十)第二七四章 朝鮮半島危機(上)第五十章 上海新區(三)第二十七章 夜話(下)第四五四章 外交斡旋(十一)第一八七 封存第二五一章 創業(四)第六一六章 皇帝與太后(下)第十五章 權力下放與權益保障(二)第二三九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二)第四六四章 迎擊俄軍(一)第一三三章 渤海海戰(二)第五八七章 農場巡視(二)第三三七章 李鴻章來訪(十四)第六八零章 結束戰爭(一)第三六二章 徳國特使(十)第一三五章 渤海海戰(四)第三五二章 前往青島(五)第五七七章 進攻瀋陽(一)第四十三章 錦州之戰(一)第七二二章 歸國(二)第一四一章 震動(下)第四十九章 投降第一二六章 反擊(下)第一五七章 天津見聞(二)第二七零章 陰島第五四六章 土地改革(一)第三七五章 對馬海戰(二)第六三八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十)第五六一章 夜襲(二)第二六二章 根據地(四)第五十章 佔領大沽口第六六六章 臺灣海峽之戰(七)第三七一章 餘波未平(八)第二零六章 艦隊出發第一九零章 訪問英法(一)第三十三章 年度總結(三)第二四零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三)第一三三章 海軍假期(四)第三一七章 錦州(五)第三五五章 大戰之前(二)第六六零章 臺灣海峽之戰(一)第五五零章 接受談判(二)第四章 收關行動(四)第三六三章 大戰之前(十)第四十九章 上海新區(二)第四十三章 錦州之戰(一)第五五六章 土地改革(十一)第六二零章 登陸日本(二)第一一五章 農村調查第四六二章 圍殲日軍(六)第一七八章 南下上海(八)第七十章 工作開展第一七二章 德國之行(四)第一三五章 海軍假期(六)第一七二章 投資考察(三)第五八四章 青島密約(四)第一七零章 德國之行(二)第二零五章 反擊(上)第一七五章 南洋鉅富(下)第三九二章 全面開戰(一)第五零三章 調查(下)第六六七章 臺灣海峽之戰(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