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章 德國艦隊(三)

三國的建議,對日本來自然是正中下懷。其實日本一直都想擴大自己在中國的勢力。不過現在日本的國力還不算強,由其是做爲一個亞洲國家,在歐洲各國當中並沒有認同感,多數歐州國家仍然看不起日本。由其是在甲午戰爭之後的三國干涉還遼事件,給了日本深刻的教訓,以日本一國之力,絕不可能和歐美國家對抗,想要有所做爲,必須拉隴幾個歐州國家才行。現在三國找上日本,正好給了曰本一個介入中國,並且擴大在中國利益的大好機會。

於是四國很快就達成了協議,由美國、法國向曰本提供貸款,日本再出動二萬陸軍、海軍方面出動以富士號、八島號兩艘戰列艦爲核心的艦隊,而英國則從遠東艦隊中調百夫長號、巴爾勒號兩艘戰列艦與日本海軍組成聯合艦隊,進入中國戰場,以壓制德國海陸兩軍的兵力。

另一方面,俄國同樣也不能容忍德國在中國戰場上占主導地位。

現在俄國己經全面侵入中國的東北地區,而野心更是進一步膨脹,如果再能更進一步,奪取京津地區,那麼整個中國北方几乎都可以納入俄國的勢力範圍,而徳國艦隊的到來,正好給了俄國向中國投入兵力的藉口,儘管這時俄軍能夠増加的兵力有限,但仍然從海參崴出動了納瓦林號戰列艦和留裡克號裝甲巡洋艦,以及五千陸軍,準備投入中國戰場。

而八國聯軍的另兩個成員,意大利和奧匈帝國基本是打醬油的角色,保持中立態度。

不過由於英法美日俄等國的反應時間過短,而且調集兵力、準備出發還需要一段時間,因此他們都要比德國艦隊晚五天左右的時間。但這個時間對各國來正好,如果德國艦隊首先向天津發動進攻,和海外華人火拼,無論勝負,獲勝的一方都會受到相當的損失,那麼各國都可以趁機撿一個大便易;如果徳國艦隊等看各**隊到齊之後再發動進攻,那麼功勞人人有份,不用擔心德軍取得在中國的主導地位。

離開上海之後,徳國艦隊行駛了一天,到達青島靠岸,而徳軍司令瓦德西下令,在青島休整三天,各艦人員均可以輪流上岸活動。

原來這個時候德國艦隊己在海上行駛了兩個多月的時間,人員都十分疲憊,儘管到達中國以後,德國艦隊曾在廣州、上海停靠休整,但這些都不是德國的地盤,因此徳軍也不敢放鬆,而現在青島可是徳國的殖民地,徳國已經在青島經營了近三年的時間,殖民地城市初俱規模,徳軍的士兵自然可以在這裡好好的放鬆一下,準備以良好的狀態迎接後面的戰鬥。

而就在青島,瓦德西會見了徳國的膠奧總督葉世克,收到了國內發來的電報。這才知道八國聯軍的其他各國均打算向中國增兵,以抵消德國艦隊的優勢。而且各國也都向徳國發電,要求德國艦隊等候其他各**隊到齊,然後一起向天津發動進攻。最後德國皇帝還徵求瓦德西的意見。

瓦德西立刻和德國艦隊的參謀人員展開商議,最終決定,不等各**隊到齊,率先向中國發動進攻,爭取在其他各國的軍隊到來之前,在中國取得優勢的戰略地位。

不過瓦德西也並不是不明白各國的打算,等自己和海外華人拼個兩敗俱傷以後,再坐收漁人之利。不過瓦徳西同樣也有自己的考慮,因爲瓦德西也認真研究過海外華人的軍隊,這是一支海陸兩軍同存的軍隊,而相對來,海軍的實力要更強一些,畢竟能夠殲滅八國聯軍的艦隊,這份實力決不容視。而八國聯軍的主力都在北京,天津留守的軍力並不算強,而這夥海外華人收復了天津之後,並沒有繼續向北京進攻,根據德國駐天津領事傳回來的消息,這夥海外華人居然在天津招兵,這也明海外華人的陸軍實力並不強。

瓦德西的計劃是,德國艦隊首先與海外華人的海軍開戰,只要能夠全殲海外華人的海軍,就算艦隊受些損失,也再所不惜,因爲殲滅了海外華人的海軍,德國陸軍就可以在大沽口登陸,那麼後面的戰鬥,也就沒有海軍什麼事了,剩下的攻城掠地、開拓勢力範圍,主要還是靠陸軍來完成。

這樣就可以充份發揮德國陸軍戰鬥力強的優勢,只要能夠在各**隊到達之前,德國重新攻下天津,那麼徳軍就可以在這場戰鬥中佔據主導地位,將來不僅可以向清國索要一筆鉅額賠款,而且還能迫使清國割讓一大塊土地,擴大徳國在中國的利益。

瓦德西將自己擬定好的作戰計劃傳回國內,很快就得到了國內的回報,德皇威廉二世和德國參謀總部都認爲瓦德西的計劃可行,而且徳國艦隊己經到達了中國,那麼就絕對不能空手而回。同時德皇威廉二世還直接下令膠澳總督葉世克,命令膠澳地區必須全力配合德國艦隊的行動,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支援。

有了德皇的命令,瓦德西立刻和膠澳總督葉世克展開了協商,決定將現在駐泊在青島的防護巡洋艦奧古斯塔皇后號、和平女神號、威廉王妃號,鐵甲艦普魯士號、凱撒號以及其他四艘運需船都編入徳國艦隊,以增強德國艦隊的實力。

和平女神號、威廉王妃號防護巡洋艦是徳國建造的第一型防護巡洋艦,都是在1886年開工,分別在1888年5月5日,1889年11月1日服役,基本的性能參數爲:尺寸,10.米;排水量,507噸,雙軸,臺往復式蒸汽機,功率8000馬力,航速19節,航程490海里/9節;人員65人,武備150毫米單管炮4門、7毫米轉管炮6門、50毫米魚雷管座,裝甲0-50毫米。

奧古斯塔皇后號防護巡洋艦是徳國建造的第一型大型防護巡洋艦,1890年開工,189年1月15日下水,189年11月17日服役,基本的性能參數爲:尺寸,1.米;排水量,618噸;三軸推進,臺三脹式蒸汽機,功率1000馬力,航速1.5節;人員40人,武備150毫米單管炮4門、88毫米單管炮8門、7毫米轉管炮4門,50毫米魚雷管5座,裝甲0-50毫米。

普魯士號、凱撒號則都是老式的鐵甲艦,還裝有風帆戰艦式的桅杆和側舷火炮,在德國國內,己屬淘汰的艦型,因爲這兩艘軍艦當初參加了徳國強佔青島的戰鬥,因此一直就留在青島沒走,估計再過幾年,就在青島解體了,雖然這兩艘艦的戰鬥力並不強,但編入徳國艦隊中,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那怕用來保護運輸船也好。

而四艘運需船則裝載食物、彈藥以及其他的軍用物資,以確保德**隊的連續戰鬥力。這時徳國經營青島還不到三年的時間,雖然初俱規模,但畢竟不能和上海、香港相比,物資並不豐富,因此爲了支援德國艦隊,幾乎將青島儲備的軍用物資全都消耗殆盡了。

瓦德西也下令,將士兵們的休整時間從三天減少爲兩天,以爭取足夠多的戰爭時間,在其他各國的軍隊到達之前,儘可以的多取得一些戰果,爭取主動。

儘管減少了休整的時間,但德軍畢竟是訓練有素,紀律嚴明,到也並沒有太多的怨言,當然這也和瓦德西的承諾有關,等攻佔天津以後,再放德軍三天假,可以自由行動。

這裡所謂的自由行動,實際就是縱容德軍隨意搶掠。而青島畢竟太,能夠給兩萬多德軍提供的服務有限,而且青島現在是德國的殖民地,又不能放手大搶,因此還不如早一天出發到天津,然後再好好放縱一下,不僅可以休整,同時還能撈一筆,又何樂而不爲呢?

於是休整了兩天以後,德國艦隊從青島出發,繞過山東半島,進入渤海灣。但就在德國艦隊繞過山東半島的尖端時候,行蹤被英國的威海殖民地發現,英國駐泊在威海的大型防護巡洋艦恩底彌翁號出動,尾隨德國艦隊一起同行。因爲這時英、徳兩國屬於盟國,因此德國艦隊對恩底彌翁號的行爲也無可奈何,只能讓恩底彌翁號跟着,好在是隻有這一艘英**艦,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而各國知道了德**艦打算單獨行動以後,也都立刻做出了反應,首先是紛紛向德國表示抗意,同時也向駐守在北京的八國聯軍下令,命他們從北京出擊,進攻天津。如果能夠搶在徳國艦隊之前重新奪回天津,自然不會讓德國來主導中國的局面,就算攻不下天津,也能大大抵消徳軍的優勢,而在八國聯軍中,徳軍只有五百人,無法左右八國聯軍的行動。

第二五五章 工作組(三)第三九一章 對馬海戰(十七)第五十八章 上海新區(十一)第五八九章 農場巡視(四)第二零三章 正面進攻(上)第一二九章 分礦計劃(下)第四一四章 北京攻略(十)第六十六章 艦上見聞(下)第四一二章 旅順攻略(九)第一八八章 德國海軍戰略(六)第一九零章 登陸爪哇(二)第二零五章 反擊(上)第二一四章 奇襲庫倫(八)第三零六章 南線,北線(四)第一零一章 新根據地(四)第四三三章 進攻北京(十二)第二四六章 天誅(三)第六一八章 滿洲里戰役(十二)第六零九章 朝見風波(一)第二二二章 清廷求和(五)第一一七章 秋收行動(六)第二三一章 訪日艦隊(二)第二七九章 中立(三)第四一五章 遼河之戰(一)第四七二章 戰前(四)第三八五章 對馬海戰(十一)第一二零章 晚餐(上)第二三一章 各方反應(五)第五十章 上海新區(三)第六十五章 艦上見聞第一零四章 考查(一)第三十三章 聯軍的實力第一九八 超強硬對強硬第二七七章 中立(一)第三章 制度(二)第七一零章 日本的選擇(四)第二七一章 陰島(二)第四十八章 登陸作戰(下)第七十七章 陸軍編制(一)第七一一章 腰帶計劃(下)第三六七章 餘波未平(四)第五八零章 袁世凱來訪(四)第三十八章 聯軍進攻第二二四章 舞會(上)第四三四章 進京(一)第三六五章 餘波未平(二)第六六七章 臺灣海峽之戰(八)第一六八章 決議第二七零章 陰島第五三八章 聯合軍演(三)第六十四章 工業(一)第三四五章 歐洲危機(二)第一六八章 決議第五二九章 談判(七)第二十五章 責任問題第九十九章 天津租界(六)第二四六章 第一家族(五)第二十一章 接管濟南(十四)第五十五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六)第十二章 軍艦出擊第五一三章 清廷招撫(十)第二十四章 挾持人質第一三一章 德國艦隊(三)第四二三章 進攻北京(二)第四四八章 遼陽之戰(十)第五三零章 調查報告(上)第三九零章 新聞發佈會(四)第五八四章 青島密約(四)第六一四章 朝見風波(六)第四一五章 北京攻略(十一)第四九零章 激烈博弈(四)第二零二章 蒙古攻略(五)第五三三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四)第五十七章 殲滅(二)第一六五章 年終(下)第二二三章 清廷求和(六)第二四一章 王家寨(三)第八十五章 造艦競標(二)第四十九章 重啓談判第一零八章 考查(五)第二四六章 天誅(三)第二零一章 作戰計劃第六十七章 工業(四)第七零一章 求和(八)第二九三章 開荒(一)第六三六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八)第五六七章 預備會議(二)第二二零章 談判(二)第七一五章 上海談判(二)第三十九章 造艦計劃(三)第五四零章 美國調停(下)第七十二章 【協議】與【宣言】第四四八章 遼陽之戰(十)第三一一章 備戰(五)第八十七章 造艦競標(四)第四六二章 圍殲日軍(六)第六零四章 東北戰事再起(二)第三四九章 上海警戒(二)第九章 接管濟南(二)第五三二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三)
第二五五章 工作組(三)第三九一章 對馬海戰(十七)第五十八章 上海新區(十一)第五八九章 農場巡視(四)第二零三章 正面進攻(上)第一二九章 分礦計劃(下)第四一四章 北京攻略(十)第六十六章 艦上見聞(下)第四一二章 旅順攻略(九)第一八八章 德國海軍戰略(六)第一九零章 登陸爪哇(二)第二零五章 反擊(上)第二一四章 奇襲庫倫(八)第三零六章 南線,北線(四)第一零一章 新根據地(四)第四三三章 進攻北京(十二)第二四六章 天誅(三)第六一八章 滿洲里戰役(十二)第六零九章 朝見風波(一)第二二二章 清廷求和(五)第一一七章 秋收行動(六)第二三一章 訪日艦隊(二)第二七九章 中立(三)第四一五章 遼河之戰(一)第四七二章 戰前(四)第三八五章 對馬海戰(十一)第一二零章 晚餐(上)第二三一章 各方反應(五)第五十章 上海新區(三)第六十五章 艦上見聞第一零四章 考查(一)第三十三章 聯軍的實力第一九八 超強硬對強硬第二七七章 中立(一)第三章 制度(二)第七一零章 日本的選擇(四)第二七一章 陰島(二)第四十八章 登陸作戰(下)第七十七章 陸軍編制(一)第七一一章 腰帶計劃(下)第三六七章 餘波未平(四)第五八零章 袁世凱來訪(四)第三十八章 聯軍進攻第二二四章 舞會(上)第四三四章 進京(一)第三六五章 餘波未平(二)第六六七章 臺灣海峽之戰(八)第一六八章 決議第二七零章 陰島第五三八章 聯合軍演(三)第六十四章 工業(一)第三四五章 歐洲危機(二)第一六八章 決議第五二九章 談判(七)第二十五章 責任問題第九十九章 天津租界(六)第二四六章 第一家族(五)第二十一章 接管濟南(十四)第五十五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六)第十二章 軍艦出擊第五一三章 清廷招撫(十)第二十四章 挾持人質第一三一章 德國艦隊(三)第四二三章 進攻北京(二)第四四八章 遼陽之戰(十)第五三零章 調查報告(上)第三九零章 新聞發佈會(四)第五八四章 青島密約(四)第六一四章 朝見風波(六)第四一五章 北京攻略(十一)第四九零章 激烈博弈(四)第二零二章 蒙古攻略(五)第五三三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四)第五十七章 殲滅(二)第一六五章 年終(下)第二二三章 清廷求和(六)第二四一章 王家寨(三)第八十五章 造艦競標(二)第四十九章 重啓談判第一零八章 考查(五)第二四六章 天誅(三)第二零一章 作戰計劃第六十七章 工業(四)第七零一章 求和(八)第二九三章 開荒(一)第六三六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八)第五六七章 預備會議(二)第二二零章 談判(二)第七一五章 上海談判(二)第三十九章 造艦計劃(三)第五四零章 美國調停(下)第七十二章 【協議】與【宣言】第四四八章 遼陽之戰(十)第三一一章 備戰(五)第八十七章 造艦競標(四)第四六二章 圍殲日軍(六)第六零四章 東北戰事再起(二)第三四九章 上海警戒(二)第九章 接管濟南(二)第五三二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