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3 章 親事

賈母聽了賈政這番話,笑的眼睛都快看不到了,感嘆的說道道:“咱們家原先在金陵四大家中,也是拔尖兒的,就是在京城中也是數一數二的人家。但是現在只是京中的中等人家,全仗着祖宗的保佑,才能在京中立足。現在咱們家終於又出了一個能人,讓咱們榮國府從新成爲了京中的一等的人家。”

賈母現在也是有些興奮,這一說話就收不住嘴,當着衆人的面就把自己心中的感慨說了出來。

這所謂的京中一等人家,不但要有爵位傍身,還要位高權重。而賈珂這時候不但是舞陽侯,而且還是宣府鎮節度使總領軍政大權,可以勉強算得上是位高權重。因此從今以後,榮國府在京中也可以勉強立足了。也不再需要親戚們的幫襯,才能勉強維持。

這次榮國府終於又一次成功的打入朝廷的上層,榮國府的地位急劇的上升,在京城能同金陵四大家中迅速崛起的王家並列了。

賈政其實最在意的便是這一條,原先他雖然繼承了榮國府,但本身只是小小的員外郎。妻子王夫人的兄長王子騰,卻是京營節度使位高權重是當今皇上的心腹,雙方地位的差別猶如雲泥。而現在賈珂封候,終於讓他可以喘一口氣了。

說實話榮國府雖然還頂着四大家族之首的名號,其實現在在四大家族中的地位。甚至都不如老太太的孃家是史家了。畢竟史家現在是一門雙候,雖然在銀錢上有些短缺,但是當家人卻能夠明白事理,在府裡開源節流,並不像榮國府這樣爲了一個空頭的面子,而把內囊都花盡了。

所以雖然現在賈府人的嘲笑老太太的孃家史家小氣吝嗇,卻不知道其實這纔是家中的長久維持之道,應該量入爲出。

賈母對這種情況,也是知之甚詳,當年甚至就是她爲賈政定了這門婚事的,皆因爲她早就看出了榮國府的衰敗。但是她本身只是個婦道人家,只能用這種聯姻的方法,爲賈家添加一些助力。

這些年來王子騰果然飛黃騰達,憑着賈府遺留下來的關係以及自己的本事,竟然做到了京營節度使的這個位置上。

而正因爲有了王子騰,榮國府在京中才不會特別難受。畢竟如果太過得罪榮國府,王子騰看在姻親的面子上也不會袖手旁觀。

由於現在賈母房中來往祝賀的人實在太多,賈政也不好同賈母說什麼隱蔽的話。母子們只是繼續說笑幾句,賈政便要告辭。賈母叫住他說:“周姨娘那裡你要有個準備,將來一個平妻的位置是少不了她的,現在先不要動,再過一段時間等大哥兒回來再說。”

賈政對這件事早有準備,隨着賈珂地位越來越高,周姨娘地位的上升,也是順理成章的事。但是雖然有三妻四妾之說,但從古至今,幾乎就沒有出現過富豪之家娶平妻的例子。所以賈母才說要等他哥回來再做決定。

這是要看賈珂以後的地位是否更加高,如果賈珂繼續加官進爵,爲了籠絡他不和榮國府離心,他母親的地位必定要繼續提升的。畢竟人如果地位高了,就想要自立,這都是人之常情,但是賈母作爲榮國府的當家人,卻不能讓這件事發生。

賈政是個十分正統的人,對升周姨娘爲平妻這件事十分排斥,但是爲了榮國府,將來他也只能違背一次自己的本性了,正在愣神思考的時候,賈母突然又問到:“你的姨娘趙氏,是不是快要生了?”

賈政聽了這話,馬上面帶笑容的回答道:“多謝母親的關心,趙氏現在還有兩個月便要臨盆,咱們賈府現在也算是雙喜臨門。”

賈母不高興的說了一句,“趙氏生孩子怎麼能和大哥封侯相提並論?你可不要胡說,讓人笑話了去。”

賈政一聽知道自己說錯了話,馬上改口道:“是兒子今天喜糊塗了,說錯了話,母親不要見怪。”

賈母接着說道:“她雖然是個家生子,但畢竟是爲我們賈家生兒育女。我這裡有兩個老嬤嬤,在她生產這段時間,就過去照顧她吧。”

賈政聽到這句話自然是求之不得,趙姨娘不像周姨娘有個好兒子,吃穿用度現在都不次於王夫人,就連丫鬟也有好幾個。

趙姨娘只是家生子出生,身邊也只有一個小丫鬟伺候着。現在又快要臨盆,賈政實在是有些不放心。但是又不能壞了府裡的規矩,所以一直有些擔心。現在賈母賜了兩個老嬤嬤過去,這還讓他完全放下心來。

賈母說完趙姨娘的事,又把話題重新回到賈珂身上,說道:“大哥年紀也不小了,也是到了成婚的年紀。不過他現在在邊關,一時半會兒回不來。正好趁現在,把婚事給他訂下,等他回來立刻就能成親。”

賈政聽了賈母這話,臉上的笑容一下子不見了,他知道賈母的意思,賈母還是看上了那個女孩,但是他心中還是十分不情願。

賈政一直覺得這個女孩就是一個禍害,當年爲了他們家的事,讓榮國府從頂峰一直衰落到了最低谷,自己的大哥也只能出府別居。現在又要把這種人招到自己家裡來,這不是給自己家惹麻煩嗎?雖然說這是給賈珂將來坐那個位置鋪路,但畢竟這還是沒影兒的事兒。

萬一這只是他們的一廂情願,這不是把他們大哥兒給害了嗎?

賈母看到他的樣子,心裡十分的有氣,這個孩子什麼都好,就是目光短淺,只知道爭一時的厲害。賈母認爲現在賈珂已經是官高爵顯,年紀又小。短期之內如果沒有特殊際遇,恐怕不會有上升空間,如此便讓他娶了那孩子。

雖然這樣做看似有些風險,其實在賈母看來完全是一本萬利的買賣。雖然說一旦暴露皇家也許會有些忌憚,但是皇上是個念舊的人,而且現在年紀越來越大,慈悲之心也越來越重。定然不會爲這個孤女而興師動衆,說不定念在他父親的份上,還要給賈家一些恩惠呢。

畢竟當年這件事皇上做的不地道,現在老了,心中的愧疚之心定然是有的。他也害怕在地下無法面見這女孩兒的父親。

這樣一來反而對賈珂以後的仕途大有好處,說不定還會被皇帝認爲是自己人。再說了一個孤女又能有什麼值得皇家長時間的惦念?難道真的以爲皇上的密探是假的?賈母一直懷疑,皇上早就知道這件事,只不過一直不說明,其實這又何嘗不是對那孤女的保護,因爲事情一旦擺在明面上,有些事情他便不得不做了。

賈母也不多說,只是對賈政隱晦的說了一句:“有些時候看似危險,其實才是最安全的,人都是有親情的,誰也不會例外。”

賈政雖然還沒有參透賈母的意思,但是賈母如果下定決心,他也不能阻止。於是便回道:“兒子一定遵照母親的意思去辦,只是那孩子年紀還有些小,恐怕不能立刻成婚。”

賈母說道:“這件事你記住就行,先把名分定下來。至於成婚的事可以再等等。再說大哥兒這些年也回不到京城。”

賈政點頭答應道:“兒子過兩天便去辦。還有一件事和同母親說明,珠哥兒也到了成婚的年紀,兒子想給他說一門親事。”

賈母對賈珠的婚事,並沒有像賈珂那麼關心,只是漫不經心的說道:“自古以來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是他的父親這件事你去操辦就是了。”

賈政急忙對賈母說道:“不管什麼時候母親都是咱們府裡的天。這些事情我都要向母親稟告的。哪裡敢自己做主。”

“沒有你說的那麼嚴重,珠哥兒的事你自己看着辦就行,我只強調一樣,他的媳婦兒一定要仔細的挑選,畢竟將來榮國府是要由他挑大樑的。如果取回一個攪家精,咱們府就散了”賈母說的很明確,就是害怕賈珠的媳婦,在府中爭權奪利,把府裡鬧得不得安生。

賈政連聲說道:“母親放心,這件事我心中有數。珠哥兒的媳婦兒一定會是賢良淑德的。”

賈母聽他這麼說,知道他心裡已經有了人選,這才點點頭。

賈政見看見今天要說的是已經講完,便再一次起身告辭。賈母這一次沒有攔他。

賈政離開賈母的院子,回到榮禧堂旁自己住的正房,王夫人這時候正在打理幾件賈寶玉的小衣服,見到賈錚進來趕忙放下東西前來迎接。

“老爺可是去了老太太處,給老太太報喜去了。”王夫人一邊幫賈政脫去外套,一邊說道。

“這麼大的消息,老太太早就知道了,但是我作爲兒子的,再怎麼也得去親自和老太太說一聲。”賈政回答王夫人道。

王夫人給賈政換完外套,二人在軟踏上各自就坐。

賈政這纔對王夫人又說:“咱們家的兩個哥兒年紀都大了,也都到了該成親的年紀了。這件事我就先和你商量一下。”

王夫人聽到這話,眼睛就一轉,對賈政笑着說道:“這件事可是大事,是應該給兩個孩子預備下了。大哥兒比珠兒年紀大些,應該先給他找一門門當戶對的親事,前些時我孃家的嫂子正好和我說,家裡有個女孩性子潑辣爽朗這小便是當男孩養的,而且容貌實在是豔麗,應該正合大哥兒的性子。而且這個女孩頗會管家,大哥兒經常不在家中,正好需要這樣的媳婦鎮着。”

賈政聽王夫人這麼說,雖然也有些心動,畢竟四大家族互相聯姻也是幾輩子的規矩了。但是他又想到賈母之言,雖然他還不能猜透其中的原因,但是他十分相信賈母的判斷。於是便斷然的對王夫人說:“大哥的婚事,我已經有了安排。如果這個女孩真好的話就說給珠兒吧。”

王夫人一聽這話馬上變了臉色,那女孩辦事雖然真的爽利,顏色也十分的出衆,但是卻是個無法無天的性子。如果說給了珠兒,不是害了他嗎?

第 517 章 李德善第 565 章 用計第 45 章 母愛第 20 章 人心第 95 章 單人衝陣第 655 章 國書(求定閱)第 520 章 迎接(求訂閱)第 648 章 圍城第 224 章 出陣第 499 章 駕崩第 409 章 發現第 215 章 見駕第 311 章 賈雨村第 652 章 交權第 208 章 死守第 228 章 大戰第 183 章 出發第 641 章 兵臨關下第 209 章 景陽鍾第 122 章 暗鬥第 556 章 放榜第 379 章 兄友弟恭第 461 章 揚州知府第 702 章 暴露第 473 章 住處第 652 章 交權第 264 章 拜見第 237 章 大軍雲集第 127 章 召見第 451 章 清虛觀第 646 章 國難思良將第 443 章 交鋒第 350 章 接駕第 365 章 絹花第 243 章 問詢第 571 章 絕糧第 138 章 來去匆匆第 791 章 被俘第 618 章 人選第 367 章 拜帖第 167 章 乾渴第 183 章 出發第 192 章 封侯第 53 章 乞丐第 404 章 家常第 62 章 禍福第 253 章 佳餚第 353 章 省親3第 30 章 訓練2第 151 章 軍情第 181 章 雙刀第 678 章 玉如意第 523 章 闖宮第 554 章 開考第 557 章 殿試第 126 章 管家第 70 章 抄家與書信第 796 章 後事第 186 章 阻擊第 139 章 長談第 57 章 阿芙蓉第 337 章 盟友第 583 章 小勝第 660 章 寶釵第 669 章 黃袍加身第 452 章 投名第 690 章 歪打正着第 280 章 懷孕第 165 章 大戰2第 102 章 攻守第 686 章 失禮第 785 章 會戰第 512 章 囚禁第 313 章 名單第 222 章 上朝第 90 章 驗功第 197 章 定親第 569 章 交戰第 528 章 隔閡第 541 章 年前第 463 章 消息第 213 章 初戰第 345 章 權力交接第 370 章 亂象初顯第 597 章 發現第 750 章 北伐第 491 章 聖旨第 750 章 北伐第 144 章 定計第 618 章 人選第 658 章 凱旋而歸第 743 章 求援第 413 章 活稀泥第 158 章 出兵第 305 章 定基第 281 章 過府第 567 章 隨侯珠第 280 章 懷孕第 733 章 撕毀盟約第 406 章 衝突
第 517 章 李德善第 565 章 用計第 45 章 母愛第 20 章 人心第 95 章 單人衝陣第 655 章 國書(求定閱)第 520 章 迎接(求訂閱)第 648 章 圍城第 224 章 出陣第 499 章 駕崩第 409 章 發現第 215 章 見駕第 311 章 賈雨村第 652 章 交權第 208 章 死守第 228 章 大戰第 183 章 出發第 641 章 兵臨關下第 209 章 景陽鍾第 122 章 暗鬥第 556 章 放榜第 379 章 兄友弟恭第 461 章 揚州知府第 702 章 暴露第 473 章 住處第 652 章 交權第 264 章 拜見第 237 章 大軍雲集第 127 章 召見第 451 章 清虛觀第 646 章 國難思良將第 443 章 交鋒第 350 章 接駕第 365 章 絹花第 243 章 問詢第 571 章 絕糧第 138 章 來去匆匆第 791 章 被俘第 618 章 人選第 367 章 拜帖第 167 章 乾渴第 183 章 出發第 192 章 封侯第 53 章 乞丐第 404 章 家常第 62 章 禍福第 253 章 佳餚第 353 章 省親3第 30 章 訓練2第 151 章 軍情第 181 章 雙刀第 678 章 玉如意第 523 章 闖宮第 554 章 開考第 557 章 殿試第 126 章 管家第 70 章 抄家與書信第 796 章 後事第 186 章 阻擊第 139 章 長談第 57 章 阿芙蓉第 337 章 盟友第 583 章 小勝第 660 章 寶釵第 669 章 黃袍加身第 452 章 投名第 690 章 歪打正着第 280 章 懷孕第 165 章 大戰2第 102 章 攻守第 686 章 失禮第 785 章 會戰第 512 章 囚禁第 313 章 名單第 222 章 上朝第 90 章 驗功第 197 章 定親第 569 章 交戰第 528 章 隔閡第 541 章 年前第 463 章 消息第 213 章 初戰第 345 章 權力交接第 370 章 亂象初顯第 597 章 發現第 750 章 北伐第 491 章 聖旨第 750 章 北伐第 144 章 定計第 618 章 人選第 658 章 凱旋而歸第 743 章 求援第 413 章 活稀泥第 158 章 出兵第 305 章 定基第 281 章 過府第 567 章 隨侯珠第 280 章 懷孕第 733 章 撕毀盟約第 406 章 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