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9 章 對策2

吏部尚書劉昱聽了賈珂這話,覺得非常的不妥,現在南方好不容易安定,一旦亂起來南方的賦稅重地就要受到威脅。

而且他也看出了皇帝的爲難,於是趕緊出來爲皇帝解憂,“賈大人這話說的不妥,如果停了賞賜,南方那些蠻夷恐怕不會善罷甘休。一旦發生戰爭,朝廷又沒有軍餉,到時候恐怕事情更壞。”

賈珂聽了他這話也不反駁,然後擺出一副我沒有別的辦法了,你們自己看着辦的樣子。

皇帝看到賈珂無所謂的表情,氣的真想把這個賈珂拉出去打一頓給自己出氣,但是他看到東暖閣大殿上那一副“戒急用忍”的牌匾,又把氣壓了下來。

劉昱看到賈珂大這個樣子,知道這件事上別指望賈珂了,還是自己想個辦法實在。

吏部尚書劉昱仔細考慮了一下,然後出班來拱手對皇上說道:“萬歲爺,如果實在是短缺銀兩,總有幾個辦法可以解一時之難。”

皇帝坐在上邊看着劉昱,對他有些不滿了,難道劉昱到現在還沒有看出來其中的蹊蹺嗎?這時候給朕出主意,不是爲難朕嗎?

但是皇帝還不能不開口說話,“劉愛卿,有什麼主意就趕快說出來。大家一起商量,就是不行,也總比干站着強。”

劉昱這才躬身說道:“南方鹽商富甲天下,自從開國到現在,由於當年開朝的時候鹽商多有報效,所以太祖皇帝,對江南鹽商的鹽稅是歷朝歷代最低的。現在朝廷有了困難,讓他們報銷幾百萬兩銀子,對於他們來說是輕而易舉的。”

皇帝一聽完劉昱的主意,就皺起了眉頭。江南鹽稅確實是歷朝歷代最低的,但是這只是明面上的。暗地裡所有的鹽商每年都要拿出一大部分利潤送到皇宮中,這也只是皇帝登基之後才知道的。

既然江南鹽商已經每年送了這麼多銀子,皇帝就沒有理由再讓他們報效,否則皇帝成了什麼樣人了,和打劫的又有什麼區別?

於是皇帝直接開口說道:“這絕不可行,江南鹽稅是太祖皇帝所定,而且這些鹽商的祖輩對朝廷多有貢獻。如果這時候向他們索要銀兩,江南必定動盪,士紳人心不穩。此策不可行,你們再想別的辦法。”

劉昱一聽這話也有些惱怒,現在天下人誰不知道江南鹽商的豪富,如果不從他們那裡搞錢,還有什麼辦法?

這時左督御史田冶站了出來,他給皇帝躬身勢力之後說道:“竟然皇上不想增加稅收,使士紳不安,臣到是有一個辦法。”

皇帝看着田冶,有些不高興的說:“有什麼主意就說吧。”

田冶也看出了皇帝的不高興,同時猜出了皇帝的用意,但是爲了朝廷社稷的穩固,也不得不冒着得罪皇上的風險,出這個主意了。

“陛下,晉省的票號多如牛毛,這些票號很多家都藏銀百萬,不如以朝廷的名義找幾家領頭的票號,向他們貸300萬兩銀子出來,等到過幾年朝廷寬裕了再慢慢歸還。”

皇帝一聽這話就惱了,“這是什麼話?哪有朝廷向詩人貸銀子的道理?朕還要不要臉面了,這話再也休提。”

聽到皇帝的話,田冶也只能無奈的退下。心裡想着皇帝正是鐵了心不顧朝廷的大局,要對賈珂動手了。

他們商量了一兩個時辰,愣是沒有辦法來補這個窟窿。畢竟這不是一個小數目,不是從哪稍微挪點銀子就能填上的。

皇帝最後眼裡閃着寒光說道:“那你們沒有辦法,那朕就說個主意吧。”

殿下的幾位大臣一聽皇帝有主意,於是一起拱手說道:“敬聽皇上的吩咐。”

“現在咱們天下還算太平,這幾年北方的韃靼人也不怎麼鬧了,不如就把九邊中一些部隊的軍餉減少發放,等到過幾年朝廷寬裕了,再給他們補上。衆爲愛卿以爲如何?”皇帝帶着微笑自信地說道,這是他想了好長時間纔想出的一條對付賈珂的妙計。

雷英一聽皇帝這話,嚇得是魂飛魄散,他從來沒有想到皇帝會如此的瘋狂,如果減軍餉要減內地那些老弱殘兵的還可以,要是減九邊精銳的軍餉,到時候誰爲他抵擋北方的異族。

想到這裡,雷英趕緊出來向皇帝勸誡:“陛下此事萬萬不可,如果是軍餉不夠。我們兵部可以稍微減少內地軍隊的軍餉,對於九邊精銳,萬萬不可少一文。”

這時候老孟明也出來說道:“皇上臣也同意雷英的建議,如果銀兩實在是不湊巧,像內地那些弱兵,給他們減少一兩層也是可以的,而且內地的兵馬人數衆多,分攤到全國也就每人也攤不到多少,這樣引起的動盪要小些。”

皇帝聽到他們這些話,心裡也感到爲難,如果是真的朝廷賦稅不濟,如果要減少開支,對內部兵丁減少一兩層的軍餉,不乏是一個好辦法。但是現在皇帝的主要目的不是爲了減少開支,而是要利用自己手中的財權,來打散賈珂掌握的軍隊。因此這個辦法他是萬萬不能同意。

“你們說的這是什麼話,內地人馬有多少你們不知道嗎?如果一旦減少軍餉,他們的家人如何生存,而且這麼多人一下鬧起來,朝廷也不好收拾。我看九兵因爲軍餉比內地高出許多,也不用九邊全都減少開支,撿一兩隻防守壓力輕的,減少些軍餉還是可以的。”皇帝斬釘截鐵地說,語氣中帶着決絕。

衆人在底下立刻皇帝已經下定決心,他們在勸也沒有什麼用了,於是都一起低頭聽候皇帝的吩咐。

皇帝現在臉上陰晴不定,他知道如果一旦下了這個旨意,北方邊關必定不穩,如果是韃靼人不來便罷,韃靼人如果一旦來攻,邊關的那些軍兵恐怕就不會拼命抵抗了。但是現在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於是皇帝咬緊牙關,對下面的幾位大臣吩咐道:“九邊中宣府和遼東兩鎮離京城最近,而京城有二十萬人馬,這兩處一旦有事可以立即增援。因此從這個月開始,這兩處的軍餉只發六成。等到過幾年朝廷有了結餘再給他們補上。”

衆人聽了皇上的話都感到身上有一陣寒意,皇上這是明目張膽的,要對賈珂下手呀。

而賈珂站在那裡,並沒有一絲的表情,他剛纔在軍機處的時候,就已經知道皇帝的算計。並且已經想好了應對的辦法,這次皇帝對他突然動手,是他的危機,但是從另一個方面講,這又是他的機遇。皇帝這麼一干,這兩處的人馬,恐怕對皇帝的不滿就會打到頂峰,像一些中層將領,還對皇帝抱有希望的,不久後也會完全失望。皇帝這是在自毀長城。

皇帝說完他的辦法之後,就一直盯着賈珂,他看賈珂是什麼反應?如果賈珂極力反對的話,他自然有另外一番說辭,把賈珂駁回去,這一次減少軍餉,他是無論如何都要進行下去。

但是皇帝卻完全失望了,賈珂站在那裡沒有任何表情,也不出言反對。看那樣子是同意皇帝的辦法了,這讓皇帝有些摸不着頭腦。但是既然賈珂已經同意,那麼正好省了他很多麻煩。

於是皇帝再次說道:“密雲以北的守軍,今年的軍餉也減少三成。”

皇帝這麼做的意思是讓天下人看看,他並不是專門針對賈珂的。畢竟除了賈珂的嫡系,別的部隊也開始減少軍餉了。以此來顯示自己的公正。

賈珂在下面聽到皇帝的話,差點一個跟頭摔在地上,皇帝這是要幹什麼?把京城北方所有的軍隊的軍餉全部減了一遍,這簡直是在自尋死路。難道他以爲這些吃不飽飯的軍隊,遇到了韃靼人真的會拼死力戰?

但是接下來皇帝的話,就讓賈珂明白了他的意思。

“京城北方的軍隊全部消減了軍餉,恐怕京城的北方防禦就有些薄弱了,所以正決定讓驍騎營北上,在密雲和宣府鎮中間佈防,以便兩邊接應,衆位愛卿以爲如何?”皇帝胸有成竹地說出了自己的辦法,他爲了想這個辦法,幾天沒睡。

如果把驍騎營調走,那賈珂在京城中就沒有自己的嫡系部隊了,而其他三大營雖然還是賈珂控制,但其中許多的大將都是世代在營中效力。想來對他這個皇帝的忠誠,不會少於賈珂。

皇帝說完這話之後,大殿裡已經是鴉雀無聲。衆人都死死地盯着賈珂看他怎麼回話。

賈珂對此心裡只是報以冷笑,難道皇帝真的以爲他除了能夠真正控制驍騎營,對於其他三大營就不能完全控制。如果是別人,也許這種情況還能發生,但是對於賈珂,皇帝這樣想就是異想天開了。自己就答應他又能怎樣?自己如果極力反對,恐怕皇帝也沒有膽子,進行接下來的步驟。不如就答應了他,不是有那麼句話嗎?要使人滅亡,先使人瘋狂。以賈珂看來皇帝現在已經夠瘋狂的了。

於是賈珂從班中出來,躬身拱手說道:“臣完全同意皇上的看法,如果是這三處都降了軍餉,恐怕軍心不穩。把驍騎營調到宣府鎮與密雲中間,正好可以在關鍵時刻穩定局勢。”

皇帝和衆位軍機大臣完全沒有想到賈珂能夠答應,其中老孟明看着賈珂,更是露出了滿意的微笑。

這位老先生現在心中想着,賈珂還是顧全大局的,也沒有任何對朝廷不利的想法,他們這些人只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第 127 章 召見第 263 章 成婚第 625 章 銀子第 524 章 鴆殺第 128 章 會面第 624 章 鹽事第 59 章 縣試第 671 章 主客易位第 464 章 相告第 227 章 無敵第 49 章 回京第 463 章 消息第 226 章 出戰第 506 章 勉力第 656 章 妥協(求定閱)第 121 章 良妾第 190 章 交接第 679 章 攝魂珠第 471 章 抄贓第 20 章 人心第 484 章 族議第 593 章 暫居乾清宮第 538 章 清查第 773 章 前奏第 511 章 死因第 460 章 信物第 309 章 黛玉入京第 333 章 彈劾第 640 章 俘虜第 660 章 寶釵第 308 章 演說榮國府第 110 章 通報第 454 章 首求第 657 章 階下囚第 733 章 撕毀盟約第 546 章 金陵第 790 章 陰謀第 534 章 行禮第 107 章 失敗第 777 章 刺王殺駕第 764 章 實封第 477 章 商討第 101 章 明主第 475 章 爭議第 768 章 封侯第 376 章 忠順王第 527 章 發配第 198 章 主公第 379 章 兄友弟恭第 277 章 昏倒第 304 章 大朝結束第 672 章 進宮第 367 章 拜帖第 262 章 迎親第 38 章 取捨第 479 章 各有策略第 692 章 推薦第 43 章 對話2第 564 章 聚將第 694 章 端倪第 160 章 抵達第 531 章 三月第 107 章 失敗第 747 章 絳珠歸冥土第 144 章 定計第 714 章 算計第 109 章 劉雨迴歸第 592 章 破城第 278 章 人情冷暖第 422 章 心虛第 340 章 出招第 172 章 真僞第 525 章 勾心鬥角第 179 章 八旗第 757 章 瘟疫第 672 章 進宮第 586 章 火牛第 491 章 聖旨第 481 章 見駕第 397 章 衆叛親離第 290 章 母子平安第 174 章 接旨第 377 章 魘魔第 756 章 孟和身死第 736 章 賜婚第 104 章 自首第 383 章 交惡第 562 章 安排第 652 章 交權第 47 章 管事第 365 章 絹花第 482 章 到營第 389 章 猜忌第 428 章 強買第 472 章 小莊子第 773 章 前奏第 36 章 抄家第 606 章 籌謀第 27 章 安置第 235 章 回營
第 127 章 召見第 263 章 成婚第 625 章 銀子第 524 章 鴆殺第 128 章 會面第 624 章 鹽事第 59 章 縣試第 671 章 主客易位第 464 章 相告第 227 章 無敵第 49 章 回京第 463 章 消息第 226 章 出戰第 506 章 勉力第 656 章 妥協(求定閱)第 121 章 良妾第 190 章 交接第 679 章 攝魂珠第 471 章 抄贓第 20 章 人心第 484 章 族議第 593 章 暫居乾清宮第 538 章 清查第 773 章 前奏第 511 章 死因第 460 章 信物第 309 章 黛玉入京第 333 章 彈劾第 640 章 俘虜第 660 章 寶釵第 308 章 演說榮國府第 110 章 通報第 454 章 首求第 657 章 階下囚第 733 章 撕毀盟約第 546 章 金陵第 790 章 陰謀第 534 章 行禮第 107 章 失敗第 777 章 刺王殺駕第 764 章 實封第 477 章 商討第 101 章 明主第 475 章 爭議第 768 章 封侯第 376 章 忠順王第 527 章 發配第 198 章 主公第 379 章 兄友弟恭第 277 章 昏倒第 304 章 大朝結束第 672 章 進宮第 367 章 拜帖第 262 章 迎親第 38 章 取捨第 479 章 各有策略第 692 章 推薦第 43 章 對話2第 564 章 聚將第 694 章 端倪第 160 章 抵達第 531 章 三月第 107 章 失敗第 747 章 絳珠歸冥土第 144 章 定計第 714 章 算計第 109 章 劉雨迴歸第 592 章 破城第 278 章 人情冷暖第 422 章 心虛第 340 章 出招第 172 章 真僞第 525 章 勾心鬥角第 179 章 八旗第 757 章 瘟疫第 672 章 進宮第 586 章 火牛第 491 章 聖旨第 481 章 見駕第 397 章 衆叛親離第 290 章 母子平安第 174 章 接旨第 377 章 魘魔第 756 章 孟和身死第 736 章 賜婚第 104 章 自首第 383 章 交惡第 562 章 安排第 652 章 交權第 47 章 管事第 365 章 絹花第 482 章 到營第 389 章 猜忌第 428 章 強買第 472 章 小莊子第 773 章 前奏第 36 章 抄家第 606 章 籌謀第 27 章 安置第 235 章 回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