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55 章 國書(求定閱)

帳中的衆人聽完賈珂的話都一起點頭,現在幾方佔據絕對的優勢,沒有必要搞那些陰謀詭計,當先禮後兵堂堂正正。

於是賈珂便命人寫下了國書,然後派了一個柬埔寨人充當信使,向泰國國王傳遞。

賈珂命人送了國書之後,這幾十萬大兵也不能就這麼呆着。

於是賈珂就利用這段時間命令,自己麾下的那些正規軍去那俘虜營中,把那些俘虜的幾十萬安南俘虜兵進行了一次統一的訓練。

這一次訓練,不求他們在戰力上有多大的進步,只要求他們令行禁止,能夠配合中原部隊進行征討。

這柬埔寨人拿着賈珂的國書離開了大營,進入了泰國的邊界,剛沒走多遠,就被泰國的士兵給發現了。

原來賈珂帶着人馬浩浩蕩蕩的來到泰國邊界,並沒有做任何的掩飾,泰國國王已經發現了這隻大軍,他不知道賈珂的用意,於是派出了全國的精銳在賈珂大軍對面的國土內紮下了營寨,以防備賈珂。

所以這信使是沒走多遠,就被巡查邊界的士兵給發現帶到了大營之中。

這時統領這隻大軍的是泰國國王的弟弟——阿隆泰。

此人接到麾下的士兵來報,說是對面的中原大軍送來了國書,他不敢怠慢,立刻命人將使者帶入他的大帳。

這位傳信的柬埔寨人見到了泰國國王之弟,馬上就嚇得渾身顫抖,跪服在地上,不敢擡頭。

你道是怎樣?原來現在的泰國乃是阿瑜陀耶王朝,國力正在鼎盛,4周的小國都是泰國的附屬國。

中南半島能和泰國抗衡的,也只有緬甸和安南了。

但是這兩個國家,說起來在軍事實力上比泰國不差什麼,但是在經濟實力上比泰國卻差了許多,所以泰國在東南方半島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強國。

這位使者長期以來就對泰國崇敬有加,現在被派來給泰國送信,本來心中就忐忑,現在見到了泰國國王之弟,已經嚇得不敢說話了。

阿隆泰輕蔑地看了跪在地下的使者一眼,然後向旁邊的衛兵說道:“取國書來我看。”

衛兵來到了柬埔寨使者的面前,在他身上搜了一下便取出了國書,然後雙手捧着送到了阿隆泰的面前。

阿隆泰接過國書打開來一看,上邊是用泰文與中文寫成。

大致的內容是:本王乃是,中原天朝,燕王丞相賈珂,統大兵來到邊界,不爲旁事,只爲安南國王忤逆天朝屢犯邊界,今被我統大兵擊敗,傳聞此人逃到了泰國,我請泰國國王將此人送還天朝,已安邊界。

阿隆泰到這裡就皺了皺眉頭,這封國書的內容說的可有些不客氣,語氣已經十分明顯了,這是讓泰國交還阮正玉還則罷了,如若不然賈珂必然要統兵前來。

阿隆泰對中原的大名早有所聞,再加上前一段時間,東南強國越南在幾個月時間就被中原大軍滅了國,這讓阿隆泰也是心驚不已。

現在中原送來這封國書,他卻不能做主,於是派出幾個士兵帶着這個使者,快馬加鞭的直奔泰國的國都——阿瑜陀耶城。

結果他們這邊剛剛將現實送往國都那一邊,就接到消息說是中原的軍隊在邊界開始大規模的訓練。

阿隆泰聽到這個消息不敢怠慢,立刻帶着人馬,悄悄地潛出國境,來到一處小山崗上,探看對方的情景。

這一看卻讓他心驚不已,只見中原的軍隊在那裡整齊列陣,這些人前進後退井然有序,列陣前進一兩裡,隊形不散。

阿隆泰眼前的這些部隊和自己麾下的人馬比較了一下,立刻覺得十分的沮喪。

現在他不得不承認,得知中原的軍隊確實比自己麾下的人馬精銳許多,如果對戰自己這一方恐怕損失要比對方大許多。

看到這裡阿隆泰也沒心情了,等他回到大帳,苦思冥想對敵之策時,又有探馬來報:那些接受訓練的大軍根本不是中原人的精銳,他們只是安南國的俘虜兵。

阿隆泰聽到這個消息,只覺得五內俱焚,本來他以爲他看到的就是京營精銳,以爲雖然說是戰力相差一些,但是還能與對方相持,沒想到這些人只是安南的俘虜兵。

阿隆泰思考了一夜之後不敢怠慢,又親自寫下了一封書信,令人用快馬送往京都。

再說使節這一邊,這一路快馬加鞭,只五日的功夫,信使便來到了泰國的國都。

再說現在泰國的都城阿瑜陀耶城是歌舞昇平,並沒有半點戰爭的氣息。

而在泰國國王的王宮中,現在正在舉行盛大的宴會。

國王坦馬羅闍年紀已經大了,不像年輕的時候那樣勤於政務了,但是他仍然是泰國當之無愧的國王,所有的權勢都被他掌握在手中。

而這場宴會中的主角就是他的女婿阮正玉。

阮正玉自從逃到泰國之後,利用泰國公主上下的串聯,想請泰國出兵幫他復國。

但是泰國上下,對於能夠輕易剿滅安南的中原天朝十分的忌憚,雖然收了阮正玉無數的金銀珠寶,但是卻沒有一個人給他辦正事的,於是時間拖了這麼長時間,阮正玉也沒有得到泰國國王的承諾。

不過事情出現了轉機,前一段時間邊界上傳來消息,中原天朝領幾十萬大兵已經征服了泰國的屬國柬埔寨,將兵馬屯在了泰國的邊境。

阮正玉利用這個消息在宴會上不停的遊走,對於那些泰國的權貴們進行遊說。

而泰國國王坦馬羅闍坐在寶座之上,看着阮正玉在下邊上躥下跳不得安寧,不由得撇撇嘴。

正在宴會到達高潮的時候,忽然一個僕人模樣的人來到了泰國國王的耳邊,悄悄的在他耳邊說了幾句話。

坦馬羅闍聽完之後馬上就變了臉色,之後也沒有管宴會上的衆人,便悄悄的離開了。

也許別人沒有注意國王的離開,但是阮正玉卻看得清楚,他眉頭就一皺,現在國王能有什麼事,竟然在宴會半中間就離開了。

再說泰國國王坦馬羅闍,離開宴會廳之後,來到了旁邊的一座小宮殿內。

他剛剛在寶座之上做好,外邊就領來了幾個外國使節。

其中一個柬埔寨人十分的明顯,某個人來到了國王的寶座前,立刻就跪伏在地。

坦馬羅闍看都沒有看這個使者一樣,向旁邊的一個僕人使了個眼色,那僕人立刻就來到了這個使者的面前,輕輕地說道:“國書在何處?”

那柬埔寨人聽了不敢怠慢,從懷中取出了國書,雙手捧着給了這個使者。

個僕人接過國書回聲來,來到寶座之旁,送到了國王的面前。

坦馬羅闍接過國書,打開仔細的看了一下,皺起了眉頭。

這是讓他把自己的女婿交出去,讓中原天朝隨意處置呀,坦馬羅闍雖然不在意阮正玉的死活,但是如果把阮正玉就這麼着交了出去,那麼以後在東南半島這塊天地下,泰國還有什麼威嚴可講?

但是如果不交出阮正玉,看這份國書的意思,兩國必然交兵。

泰國國王還是有些自知之明的,他雖然能夠在東南半島稱霸,但是比起中原的那個龐然大物來說,泰國的這點兒國力簡直不值一提。

正在這國王左右爲難之時,又有一個僕人匆匆的進來,在這國王耳邊悄悄的說了幾句話,國王聽了就是一皺眉,然後使個眼色,那僕人便躬身退得出去不一會兒,就拿着一封信進了皇宮,然後恭恭敬敬地遞給國盟。

那國王接過醒來,打開一看,原來這是他的弟弟阿隆泰,快馬送來的加急書信。

書信的內容也十分簡單,就是告訴國王他在邊界所看到的中原軍隊訓練安南俘虜兵的情形,並且告訴國王,如果一旦接戰,恐怕他只能抵擋七天。

原先的國王就是左右遲疑,現在接了這封信,馬上就明白自己該幹什麼了。

泰國國王現在已經把親情拋到了一邊,做出了有利於泰國的判斷,阮正玉還得交出去,畢竟胳膊擰不過大腿,沒有必要爲了這麼一個人而讓泰國損失慘重,最後甚至滅國,如果是這樣,自己怎麼能對得起列祖列宗?

坦馬羅闍打定主意之後向旁邊的僕人使個眼色,那僕人立刻就來到了國王的面前,低着頭聽他吩咐。

“你帶上人,把阮正玉軟禁起來,聽候我的發落。”

那僕人得了命令,立刻就出了這個小宮殿,在外邊帶上了幾十個士兵就闖入了舉辦宴會的大廳。

而這時候的阮正玉正在大廳的一個角落裡在那裡苦思冥想泰國國王到底有什麼事,在的阮正玉已經是有些杯弓蛇影了。

在這時突然闖進幾十個士兵,她們在大殿上,尋了一下馬上就發現了阮正玉,於是這幾十個人不由分說上前來,就將阮正玉捆綁結實。

衆位在宴會廳中的王公貴族看到這種情況,一片譁然。

泰國的太子——納黎萱,這時候也在宴會廳中,他與阮正玉的關係最好,十分的贊同阮正玉東征西討擴充國土的本領。

現在他見阮正玉被士兵拿了,立刻上前將這些士兵攔住。

“你們是幹什麼的?知不知道抓的是什麼人?”

而旁邊的一個僕人,看到是太子阻攔,急忙上前跪倒給太子施禮。

納黎萱滿臉陰雲的問道:“到底是怎麼回事,誰讓你來抓人的。”

其實這位太子心中已經有了判斷,不過還是心存一些僥倖。

“回太子的話,是國王命我將阮正玉緝拿。”

納黎萱聽到是他的父王的命令,便不敢有任何的阻攔了。

第 31 章 旱災第 425 章 傳話第 7 章 上學第 610 章 提醒第 573 章 相持(求訂閱)第 724 章 爭位第 795 章 康順四十五年第 166 章 進退第 331 章 離魂第 500 章 傳信第 253 章 佳餚第 538 章 清查第 313 章 名單第 5 章 初見賈政第 154 章 聖旨第 394 章 逼迫第 491 章 聖旨第 340 章 出招第 28 章 雜事第 234 章 突圍第 189 章 押送第 297 章 病重第 163 章 神弓第 33 章 拿人第 495 章 逼宮1第 72 章 斬首第 631 章 先禮後兵第 736 章 賜婚第 157 章 軍令第 105 章 奴才第 726 章 彌留第 728 章 後事第 604 章 賈府回京第 598 章 回宮第 36 章 抄家第 482 章 到營第 22 章 誓言第 36 章 抄家第 455 章 湘雲第 181 章 雙刀第 232 章 兵變第 122 章 暗鬥第 450 章 窺探第 605 章 家宴第 90 章 驗功第 602 章 改弦更張第 588 章 中伏第 375 章 下旨第 488 章 飛鴿傳書第 38 章 取捨第 47 章 管事第 149 章 死戰第 337 章 盟友第 31 章 旱災第 722 章 長春宮第 782 章 晉王第 565 章 用計第 343 章 家長裡短第 660 章 寶釵第 254 章 聯名上表第 666 章 勸進第 376 章 忠順王第 199 章 離開第 553 章第 590 章 回京第 580 章 混亂(求訂閱)第 583 章 小勝第 648 章 圍城第 405 章 求見第 226 章 出戰第 243 章 問詢第 446 章 化解第 169 章 漁翁第 724 章 爭位第 347 章 木石第 711 章第 501 章 回京第 711 章第 618 章 人選第 389 章 猜忌第 718 章 救兵第 738 章 戰事第 224 章 出陣第 402 章 發令第 143 章 秋高馬肥第 489 章 補救第 95 章 單人衝陣第 237 章 大軍雲集第 609 章 尤三姐第 110 章 通報第 263 章 成婚第 319 章 彈劾第 254 章 聯名上表第 33 章 拿人第 124 章 進城第 375 章 下旨第 717 章 傳言第 506 章 勉力第 668 章 勸進(2)第 473 章 住處
第 31 章 旱災第 425 章 傳話第 7 章 上學第 610 章 提醒第 573 章 相持(求訂閱)第 724 章 爭位第 795 章 康順四十五年第 166 章 進退第 331 章 離魂第 500 章 傳信第 253 章 佳餚第 538 章 清查第 313 章 名單第 5 章 初見賈政第 154 章 聖旨第 394 章 逼迫第 491 章 聖旨第 340 章 出招第 28 章 雜事第 234 章 突圍第 189 章 押送第 297 章 病重第 163 章 神弓第 33 章 拿人第 495 章 逼宮1第 72 章 斬首第 631 章 先禮後兵第 736 章 賜婚第 157 章 軍令第 105 章 奴才第 726 章 彌留第 728 章 後事第 604 章 賈府回京第 598 章 回宮第 36 章 抄家第 482 章 到營第 22 章 誓言第 36 章 抄家第 455 章 湘雲第 181 章 雙刀第 232 章 兵變第 122 章 暗鬥第 450 章 窺探第 605 章 家宴第 90 章 驗功第 602 章 改弦更張第 588 章 中伏第 375 章 下旨第 488 章 飛鴿傳書第 38 章 取捨第 47 章 管事第 149 章 死戰第 337 章 盟友第 31 章 旱災第 722 章 長春宮第 782 章 晉王第 565 章 用計第 343 章 家長裡短第 660 章 寶釵第 254 章 聯名上表第 666 章 勸進第 376 章 忠順王第 199 章 離開第 553 章第 590 章 回京第 580 章 混亂(求訂閱)第 583 章 小勝第 648 章 圍城第 405 章 求見第 226 章 出戰第 243 章 問詢第 446 章 化解第 169 章 漁翁第 724 章 爭位第 347 章 木石第 711 章第 501 章 回京第 711 章第 618 章 人選第 389 章 猜忌第 718 章 救兵第 738 章 戰事第 224 章 出陣第 402 章 發令第 143 章 秋高馬肥第 489 章 補救第 95 章 單人衝陣第 237 章 大軍雲集第 609 章 尤三姐第 110 章 通報第 263 章 成婚第 319 章 彈劾第 254 章 聯名上表第 33 章 拿人第 124 章 進城第 375 章 下旨第 717 章 傳言第 506 章 勉力第 668 章 勸進(2)第 473 章 住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