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0 章 亂象初顯

再說賈珂這段時間以來也是忙得腳不着地。由於皇帝已經先出了招,賈珂也進行了反擊,九邊的將軍已經開始收稅,賈珂這是一石二鳥,即讓邊關的將士們有了糧餉,又可以藉助商幫的力量給皇帝以壓力。

而現在各地商幫也按照賈珂的要想的那樣動了起來。

這一日在北京城中最有名的酒樓——獨一份,三大商幫的頭面人物已經到齊了。

其中晉商以喬家的喬治庸爲首,徽商以鮑漱芳爲首,鹽商以汪應庚爲首。

這三家都是三大商幫中的頭面人物,甚至可以說是三大商幫的領袖。他們三個人做出的決定,能夠左右三大商幫的走向。

這三人今日會晤不爲別的,就爲這些天來,軍隊已經有些不聽指揮,在各個重要的交通路口設卡收稅,嚴重的影響了商貿往來。使得他們這些人可以說是舉步維艱,每走一步都要面臨軍隊的刁難。

這三位大佬來到雅間之後,在桌前各自落座,之後便有各種美味佳餚,流水一樣擺了上來,最後三人揮手讓各自的僕從退了下去。

喬治庸見雅間裡只剩他們三人這纔開口說:“二位對這段時間各地的動向有什麼看法?”

汪應庚是鹽商中的領袖,要說是財富,現在鹽商號稱掌控天下1/4的財富。因此上這位汪應庚說起話來底氣十足。

“這些丘八們太不懂規矩了,咱們就應該發動人手,讓他們這些人吃不了兜着走。”

鮑漱芳年紀最大,因此考慮事情也最爲周詳,這時候他開口說了,“汪賢侄稍安勿躁,現在還沒到那個地步。一旦咱們這樣動起來就是魚死網破了,莫非你還能把全天下的總兵節度使都換一遍?”

喬治庸聽完這話點點頭,“鮑老先生說的對,現在只是有些不妙呀。咱們還是不要輕舉妄動的好。”

汪應庚年紀最輕也經的事最少,聽了他們倆的話有些不以爲然,“有什麼顧慮的?只要是朝廷發的話,這些人還敢違抗不成?”

鮑漱芳聽完之後,有些不屑的搖搖頭,也不說話了。

喬治庸作爲這些商幫的領袖,現在也要提點他幾句,不然真的出了事,他們三大雙方都有損失啊。

“汪老弟,現在情況有些不妙,我看這朝廷已經到了重新選人的時候了。”

汪應庚聽完這話,不由得目瞪口呆,要知道每一次改朝換代都是財富的大洗牌。本朝太祖起事的時候,就是他們江南的鹽商傾力支持,這纔有開國這麼多年無窮的財富,超越了晉商和徽商成爲了天下第一,如果這一次在發生動亂,最後的結果可不好說了。

鮑漱芳也早看出了朝廷的不穩,聽完喬治庸的話點點頭,然後說道:“喬賢侄說得對,咱們這一次還是不要做的太厲害。靜觀其變的好,就是損失些銀錢,將來一旦朝廷有變動,咱們也不至於成爲出頭鳥。”

喬治庸表面上點頭答應,其實心中對這二人也有些忌憚。這一次他們晉商,可是已經壓了寶了。也許是近水樓臺的原因,晉商現在已經同宣府鎮節度使有了來往,並且明裡暗裡資助了許多銀錢和軍需。可以說已經把寶壓到了賈珂身上。

但是喬致庸並不想和二人分享自己的秘密,因爲這件事弄不好就是要滅族的。但是如果一旦賈珂成了事,他們晉商就會繼續成爲天下商幫的領袖,甚至能夠分潤鹽商的利益,要知道晉商對於鹽商的財富早就垂涎三尺了。

汪應庚畢竟是商幫的領袖,想明白之後也就平心靜氣了,“既如此,咱們這一次就不和這些丘八們一般計較了。咱們讓人上摺子,讓皇上把欠的糧餉給補上,讓這些丘八們無話可說,最後咱們疏通關係,讓這些人滾回營裡去。”

鮑漱芳聽完之後摸着鬍鬚笑道:“汪賢侄這一次可算說對了,咱們還是靜觀其變的好。等她們上頭斗的差不多了,咱們在押寶豈不是萬全。”

汪應庚表面上不停的點頭,其實心中卻想着鹽幫和朝廷一榮共榮,一損俱損。如果朝廷困難,他們捐個幾百萬兩銀子,讓朝廷渡過難關也不是不可以。

於是這三個人卻有了三個想法,就是不知道最後的結局是什麼樣的。

沒過幾天,他們三人聚會的消息就送到了夏守忠的手中,夏守忠得到消息之後不敢怠慢,把這兩天賈珂的消息也總結了一些,然後一起帶上就直奔養心殿向皇上彙報去了。

夏守忠帶着幾份文件,小心翼翼地進了東暖閣。這幾天皇帝的脾氣十分的不好,皆是因爲賈珂這段時間強烈的打壓朝臣,鎮壓對他不利的言論?

賈珂這樣的強勢使得朝廷中許多大臣開始觀望起來,這已經是不知道第幾次了。每一次皇帝剛剛取得一點優勢,賈珂馬上就反攻過來,使得原先靠向皇帝的朝臣再一次左右搖擺不定。

這一次也是一樣,皇帝剛剛減少了賈珂嫡系部隊的軍餉,底下的那些朝臣剛剛鬧起來,賈珂就用強力的手段把這些反應全部壓了下去,甚至有幾位皇帝的信臣,都被賈哥打發到南海釣魚去了。

而皇帝在這段時間裡,竟然對賈珂沒有任何辦法,只能由着他這樣處置。

夏守忠拿着文件悄悄的來到了皇帝的御案前,然後輕輕的說道:“萬歲爺,這是這幾天朝上各位大人的情報,還有三位商幫領袖聚會的消息,再有就是賈珂這幾天的動靜。”

皇帝目無表情地看了夏守忠一眼,那個夏守忠比戴權差遠了,原來太上皇讓戴權執掌暗衛的時候,各種情報從來就沒有出現過差錯,而且相對賈珂的情報也是十分準確。

現在他倒是得到了太上皇最後的底牌——暗衛,但是這個夏守忠實在是不中用,自從他接着暗衛之後,暗衛的辦事效率大爲下降。對於賈珂完全是處於盲點狀態。

皇帝目無表情的接過這些文件仔細的看起來,其中最主要的還是關於賈珂的情況。但是這一次夏守忠也沒有給他任何的驚喜,仍然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雖然關於賈珂的情報十分多,但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

於是皇帝把賈珂的情報扔到一邊,繼續看其他的。對於別的大臣,這份情報上倒是十分的詳盡。

其中有三大商幫,各自派出代表在京城開會的消息都有,除了內容不盡詳盡,但是大致也能猜出了三大商幫的用意。一次皇帝可算是把三打商幫得罪透了。

這三大商幫已經延續了好幾個朝代,無論是朝代如何更替,這些商幫都沒有出現過動搖。主要是因爲朝廷還需要他們南北交通,互通有無。

一個就是三大商幫控制的勢力非常強大,當年太祖皇帝就是靠着江淮鹽幫的勢力,才能在天下爭奪中脫穎而出。

因此皇帝對於這三大商幫的反應也不敢掉以輕心,但是皇帝現在對邊關的控制確實有些衰弱。由於賈珂的崛起,讓邊關的武將看到了自己晉升的階梯。許多人現在明裡暗裡都把賈珂當成自己在朝廷中的代言人。

因爲這樣皇帝纔不敢輕舉妄動,皇帝自認爲對京城三大營的控制並不在賈珂之下。畢竟這三大營在京城已經將近一百年,其中的將領哪一個不是和皇家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但是就是因爲摸不準各地武將的態度,這才一直放着賈珂,不敢行動。而這一次苛扣賈珂嫡系部隊的軍餉,也有給邊關將領一點顏色看看的意思。讓他們知道如果沒有朝廷的減量支撐,他們連一兵一卒都養不活。

哪想到賈珂嫡系竟然開始在邊關收起稅來,這一下每年的收入已經完全可以彌補朝廷給他們錢糧的不足。

除了賈珂之外,其他邊關將裡也開始有樣學樣,在邊關各處大肆收稅。而且這一風氣已經向內地蔓延,地方上的軍隊也開始在各個駐地設卡收稅,所有過往的商人都要給他們交一筆錢,這讓皇帝更加擔心起來,他甚至感覺到了一股恐懼。

朝廷控制這些將領的辦法,就是控制他們的錢糧,如果這些將領們有錢有糧那麼他們還會忠於朝廷嗎?

而現在這些三大商幫又開始在朝廷中興風作浪,看來他們對這些將領也有些忍耐不住了。想利用朝廷的勢力,朝廷把這些錢糧補上,讓這些丘八們趕快回到自己營中,不要再出來搗亂了。

皇帝把這些情報看完,然後又想了想,然後問旁邊的夏守忠,“你認爲,朕該不該制止各地軍隊這種亂收過路費的問題?”

說實話要說信任,皇帝最信任的還是旁邊的這個夏守忠,就連朝廷上那些自以爲是皇帝心腹的人,也只是被皇帝看爲是棋子和工具。

夏守忠一聽皇帝這麼問,馬上嚇了一大跳。要知道太祖皇帝曾經下過聖旨:後宮嬪妃,太監干政者斬立決。

夏守忠立刻跪在地上,渾身顫抖地對皇帝說:“萬歲爺,奴才只是皇帝的狗,這些朝廷大事,哪有奴才說話的份。”

夏守忠見皇帝不停的點頭,也放下心來,於是就放開膽子說道:“現在萬歲爺已經到了兩難的,必須做出抉擇到底是擔心軍閥割據,還是擔心賈珂謀朝篡位?兩相其害取其輕,另一個問題在慢慢解決,這纔是長久之計。”

第 759 章 忠烈祠第 308 章 演說榮國府第 355 章 稅賦第 60 章 秀才第 374 章 覲見第 642 章 攻城第 702 章 暴露第 509 章 相請第 240 章 破城第 160 章 抵達第 209 章 景陽鍾第 24 章 方天畫戟第 270 章 租子第 193 章 親事第 397 章 衆叛親離第 404 章 家常第 658 章 凱旋而歸第 160 章 抵達第 719 章 和約第 77 章 紙甲第 439 章 欲出行第 158 章 出兵第 193 章 親事第 588 章 中伏第 689 章 商稅(2)第 672 章 進宮第 378 章 除魔第 558 章 軍情第 560 章 備戰第 42 章 對話第 333 章 彈劾第 254 章 聯名上表第 107 章 失敗第 634 章 鬥將(下)第 392 章 推測第 668 章 勸進(2)第 538 章 清查第 478 章 定策第 192 章 封侯第 430 章 記恨第 456 章 妾室第 262 章 迎親第 149 章 死戰第 679 章 攝魂珠第 773 章 前奏第 713 章 薛寶琴第 693 章 透露第 20 章 人心第 352 章 省親2第 465 章 壓迫第 15 章 親兵第 618 章 人選第 126 章 管家第749 章 皇貴妃第 69 章 捉拿第 458 章 上門第 365 章 絹花第 336 章 萬事俱備第 371 章 請教第 31 章 旱災第 408 章 送行第 590 章 回京第 489 章 補救第 163 章 神弓第 430 章 記恨第 48 章 臘月第 487 章 兵變第 148 章 生離死別第 663 章 進宮第 634 章 鬥將(下)第 336 章 萬事俱備第 44 章 回家第 178 章 對策第 112 章 密議第 216 章 中門第 664 章 準備第 2 章 穿越第 43 章 對話2第 626 章 進貢第 229 章 回師第 550 章 利己第 315 章 行禮第 641 章 兵臨關下第 459 章 拜見第 625 章 銀子第 515 章 相求第 259 章 喬遷第 157 章 軍令第 512 章 囚禁第 1 章 枉死第 556 章 放榜第 81 章 敵至第 202 章 三年第 640 章 俘虜第 137 章 空餉第 43 章 對話2第 757 章 瘟疫第 498 章 回陽九針第 106 章 偷城第 582 章 對陣(求訂閱)
第 759 章 忠烈祠第 308 章 演說榮國府第 355 章 稅賦第 60 章 秀才第 374 章 覲見第 642 章 攻城第 702 章 暴露第 509 章 相請第 240 章 破城第 160 章 抵達第 209 章 景陽鍾第 24 章 方天畫戟第 270 章 租子第 193 章 親事第 397 章 衆叛親離第 404 章 家常第 658 章 凱旋而歸第 160 章 抵達第 719 章 和約第 77 章 紙甲第 439 章 欲出行第 158 章 出兵第 193 章 親事第 588 章 中伏第 689 章 商稅(2)第 672 章 進宮第 378 章 除魔第 558 章 軍情第 560 章 備戰第 42 章 對話第 333 章 彈劾第 254 章 聯名上表第 107 章 失敗第 634 章 鬥將(下)第 392 章 推測第 668 章 勸進(2)第 538 章 清查第 478 章 定策第 192 章 封侯第 430 章 記恨第 456 章 妾室第 262 章 迎親第 149 章 死戰第 679 章 攝魂珠第 773 章 前奏第 713 章 薛寶琴第 693 章 透露第 20 章 人心第 352 章 省親2第 465 章 壓迫第 15 章 親兵第 618 章 人選第 126 章 管家第749 章 皇貴妃第 69 章 捉拿第 458 章 上門第 365 章 絹花第 336 章 萬事俱備第 371 章 請教第 31 章 旱災第 408 章 送行第 590 章 回京第 489 章 補救第 163 章 神弓第 430 章 記恨第 48 章 臘月第 487 章 兵變第 148 章 生離死別第 663 章 進宮第 634 章 鬥將(下)第 336 章 萬事俱備第 44 章 回家第 178 章 對策第 112 章 密議第 216 章 中門第 664 章 準備第 2 章 穿越第 43 章 對話2第 626 章 進貢第 229 章 回師第 550 章 利己第 315 章 行禮第 641 章 兵臨關下第 459 章 拜見第 625 章 銀子第 515 章 相求第 259 章 喬遷第 157 章 軍令第 512 章 囚禁第 1 章 枉死第 556 章 放榜第 81 章 敵至第 202 章 三年第 640 章 俘虜第 137 章 空餉第 43 章 對話2第 757 章 瘟疫第 498 章 回陽九針第 106 章 偷城第 582 章 對陣(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