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五百年前事總知

拿着金陵遞過來的案卷,劉玄遞給了李公亮和孫傳嗣。兩人看完後,忍不住問道:“殿下,這些混賬子,膽子可真是大。”

“是膽子夠大,賈璉這件案子只能算是他們整個一張大網的某一節點。這些傢伙突然活躍起來,應該是楊三郎一路煽動挑撥的功勞,我們不能浪費了他一番苦心。”

“殿下,要興大獄嗎?”孫傳嗣問道。

劉玄看了一眼他,點點頭道:“現在動手總比釀成了大事端再動手要強吧。”

李公亮和孫傳嗣沒有吱聲,等着劉玄的話。

“江蘇、江淮、兩浙和南都,三省一都,是這次行動的區域。必須通過這次的行動,讓這些傢伙認識到現實,把腦子裡的那根筋轉過來。現在我用刀槍逼着他們扭轉,總比過兩三百年後泰西人用槍炮海船逼着轉要強。”

“農業時代過去了,我們華夏天朝要想繼續保持強盛和輝煌,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否則的話,只會成爲時代的祭品和他人的墊腳石。”

“陛下,我們真的要絕儒,另改學問嗎?”李公亮遲疑了一會,最後還是問出口了。

“儒家?從前漢董仲舒獨尊儒家開始,到現在已經一千多年了,早就浸在我們的血液裡,骨頭裡。要是絕儒,等於自己刨自己的根。根沒了,這樹還能長成嗎?上千年潛移默化地,要是全改了,還叫炎黃華夏嗎?”

“要是連自己都否定了,再龐大的國家和民族,會走向迷茫,甚至土崩瓦解。有時候,只是因爲積弱倍受欺辱,悲憤之下恨不得把自己的皮膚都要漂白了。所有從前人那裡傳承下來的文明都是被欺凌的根源。弱者纔會極度不自信,極度自卑,恨不得從頭到腳都把自己否定了。現在我們還有時間,可以在自信中調整。”

“所以重明、傳嗣,你們放心,我不會做絕儒這事。”劉玄鄭重地說道。

李公亮和孫傳嗣對於前面的那些話不是很明白,但後面這一句卻是聽得非常明白,都不由地鬆了一口氣。

“那殿下怎麼還對這些儒生屢興大獄,嚴苛壓制?”李公亮繼續問道。

“上千年的唯我獨尊,讓那些儒生的骨頭變賤了。你好生相勸,他們反倒擺起架子,蹬鼻子上臉。對付這種人,上去先一頓爆錘,不問青紅皁白,等他們緩過氣了,想問你原委,你也不用吱聲,上去再一頓打。然後這些人就老實,叫往東不敢奔西。你再給他們丟幾個胡蘿蔔,他們就會在那裡感恩戴德,爲你歌功頌德,說你仁德滿天下。”

聽着劉玄戲謔的話,李公亮和孫傳嗣不由相視苦笑。他們必須承認,天下大多數的讀書人都是這個鳥德性。

“看你們臉上的神情,我就知道你們也同意我話裡的意見。所以現在這一階段,就是用暴力摧毀他們心裡的那點自信和所謂的文人傲骨,讓他們認清現實。反正他們不少人認爲我雖然是狀元公,可骨子裡還是武夫。既然如此,就讓他們好好見識下武夫粗鄙的手段。”

“等他們清醒冷靜了,就可以跟他們好好講道理了。跟秀才講道理,你必須用這個辦法。否則的話,你跟他講國法,他跟你講道德;你跟他講道德,他跟你人情;你跟他講人情,他又跟你講國法。所以來個棒頭一喝,比什麼都強。”

“殿下,只是這樣一來,未免會牽連到不少無辜人家。”孫傳嗣稍微擔心道。

“無辜?時代的車輪碾過,總會碾到一些花花草草,我們總不能因爲這些花草就不繼續前進了吧?”

孫傳嗣連忙解釋道:“回王爺的話,卑職不是這個意思。殿下一直要卑職遵法執法,以國法爲綱常。可是這幾番大案下去,恐怕有些案子不會盡殿下所意。”

“我知道傳嗣的意思。我們必須統一好思想,才能坐下來討論治國大略。否則各懷鬼胎,只知道互相拆臺,這桌面還不如不搭起來。所以,我們先以霹靂手段把不方便做的事情做完,再以和緩的手段做方便做的事情。”

“屬下明白了。”孫傳嗣連忙答道。

“殿下,屬下看你的意思,有搬行泰西人書裡所說的希臘、羅馬的城邦皿煮制度?”

“哈哈,重明這個話問得有意思。你去看看翻譯過來的泰西的人,他們什麼時候實行皿煮制度?就是誰也打不過誰的時候。這些聰明人知道用暴力手段只會兩敗俱傷,讓旁人撿了便宜,不如坐下來,把利益分配談妥當了。這就是他們所謂的皿煮制度。可是人總是貪婪的,總想自己拿得多,一旦佔有某種優勢就會大行專權,比如王權,教權,鞏固少數人的利益。”

“你們看吧,泰西人還會在下面一層人奮力往上攀爬時,拼命講皿煮平等。大家生而平等,你爲什麼能享有更多的權力,佔有更多的資源?必須大家都來分一分。這世上,無論那個國家,都像是一棵大樹,所有的人就像是樹上的猴子。下面的猴子拼命地向上拱,上面的猴子拼命地向下壓。一個拼命地喊‘皿煮平等’,一個拼命地叫‘天賦王權’。”

“以前樹就那麼大,結得果子只有那麼多。所以上面的猴子拼命地壓制下面的猴子,不讓它們上來,好保住不多的果子。但是壓制到了一定程度,下面的猴子絕望了,乾脆把樹推倒,大家一起完蛋,重新再找樹。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樹變得更大,讓結得果子變得更多。這樣,下面的猴子也有果子吃了,他們也不會過多地計較上面的猴子到底多吃了多少。甚至還會敬佩它們,那些猴子都是白手起家,靠自己的聰明智慧才掙到那麼多的果子,我要學習它。”

“本王的意思,所謂皿煮平等,就是有事情坐下來談,不要動不動就搞事情。這層次有上也有下,總得上下流通,才能流水不腐。

說了一通,李公亮點頭道:“屬下明白了,王爺的意思還是以儒家爲核心,海納百川,建立一整套新的章程,國強民富,大家都有飯吃,都有衣穿,這樣纔能有事和和氣氣地坐下來談。”

“重明說得沒錯。海納百川,首先你要有自己的水才能容納百川,把各處的水變成你的水。如果沒有自己的水,再大也就是個大土坑,百川之水灌進來,就是人家的水完全佔據了你的地盤。”

“屬下明白了,王爺英明。”

等到李公亮和孫傳嗣告辭離去,從旁邊屋裡轉出一人。

“父親。”來人正是劉仁,劉玄上前去恭敬行禮道。

“四郎真的不絕儒?”

“兒子剛纔已經講得很清楚了。”

“那就不絕他們。只要他們遵行四郎所言的真正的讀書之法,就算了吧。這次看出來了,那些傢伙,包括楊老三,也就這些手段。只是這次放過,以後怕是還會有人吵個不休。”

“父親,耳朵裡全是阿諛奉承的話,很容易讓人犯糊塗的;時不時有反對的聲音跳出來,會讓你保持清醒。”

“沒錯,君有諍臣,不亡其國;父有諍子,不亡其家。四郎還能記住這些,爲父也就放心了。好了,我走了,你母親還在家裡等着我。對了,那個朝鮮監國公主到京了?”

“到了。”

“那你又有的忙。只是你府上那幾位不說,是她們賢惠。但你不能不有所表示。”

“父親放心,兒子知道做。”

第三百四十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三)第十章 喜逢茶樓有私會第一百七十六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一)第三百一十七章 深宮一夜飛秋磷(二)第四百四十四章 倚翠偎紅情最奇第三百四十六章 春衫已換麴塵羅(一)第二百三十七章 翁婿閒話無東西(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萬里關河驚契闊第一百七十二章 妖僧狐心行詭事(一)第二百七十二章 太湖風冷吟吳越(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三吳鼙鼓連聲來(一)第四百四十八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三)第二百零六章 風雷會擊江潮定第一百七十六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一)第三百九十章 高檐曲閣映紅簾第四百三十五章 蜂團蝶陣委芳塵(一)第一百二十六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四)第一百七十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三)第一百四十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五)引子第三百六十九章 水漾萍根風捲絮(二)第三百九十三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三)第一百五十五章 紫薇舍人當望衡(一)第二十七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四)第三百一十六章 深宮一夜飛秋磷(一)第二百七十二章 太湖風冷吟吳越(二)第四百二十章 尋仙問丹白雲間第三百九十七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一)第四百零八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二)第四十八章 薛呆事敗立重誓(二)第九十五章 榮府雙喜皆臨門(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閒來無話談前程(一)第三百五十一章 忘卻新傳子夜歌(一)第三百八十一章 南北連築千里路第一百二十九章 玉帶蜿蜒通南北第五十二章 奉國府裡話機要第一百零二章 東華門前風雷動(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老少狐狸志同道(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一)第九十五章 榮府雙喜皆臨門(二)第二百二十八章 京師三吳千機牽(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卻謀史館清貴職第八十二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三)第三十五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四)第四百一十九章 熟聽陽關不慘顏(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三)第三百零二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四)第五十六章 此時海棠惹秋意(一)第一百三十四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四)第一百二十八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六)第八十六章 一夜風起刀兵急(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一)第二百二十八章 京師三吳千機牽(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前山雨過雲無跡第三十五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四)第三百七十八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三)第三十五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四)第四百二十五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一)第四百三十二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四)第一百七十二章 妖僧狐心行詭事(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曲肱飲水亦欣然(二)第二百四十六章 在泮獻功求伊祜第九十五章 榮府雙喜皆臨門(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四)第三章 初到太學來報到(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二)第三百九十八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橫戈盤馬太原路第一百二十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二)第二百六十五章 萬里賓客自西來(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四)第二百八十二章 戰伐已聞運籌中第二百七十一章 太湖風冷吟吳越(一)第三百六十九章 水漾萍根風捲絮(二)第三百四十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三)第三百零二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四)第一百零二章 東華門前風雷動(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二)第三百一十章 列聖憂勤德澤深(二)第二百七十章 吳淞河畔論財路第三百八十三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二)引子第二百六十九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四)第二百七十八章 華木含香雙添好(二)第三百九十八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二)第四十六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三)第七十八章 欽點壬寅科進士(一)第三百五十五章 旌蔽日兮敵若雲第三百六十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一)第八章 國子監裡只讀書(一)第二十一章 小小風波自散去(一)第三百九十章 高檐曲閣映紅簾第二百三十六章 翁婿閒話無東西(一)第二十七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四)第二百二十二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一)第三百六十四章 百年多病獨登門第七十二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一)
第三百四十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三)第十章 喜逢茶樓有私會第一百七十六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一)第三百一十七章 深宮一夜飛秋磷(二)第四百四十四章 倚翠偎紅情最奇第三百四十六章 春衫已換麴塵羅(一)第二百三十七章 翁婿閒話無東西(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萬里關河驚契闊第一百七十二章 妖僧狐心行詭事(一)第二百七十二章 太湖風冷吟吳越(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三吳鼙鼓連聲來(一)第四百四十八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三)第二百零六章 風雷會擊江潮定第一百七十六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一)第三百九十章 高檐曲閣映紅簾第四百三十五章 蜂團蝶陣委芳塵(一)第一百二十六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四)第一百七十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三)第一百四十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五)引子第三百六十九章 水漾萍根風捲絮(二)第三百九十三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三)第一百五十五章 紫薇舍人當望衡(一)第二十七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四)第三百一十六章 深宮一夜飛秋磷(一)第二百七十二章 太湖風冷吟吳越(二)第四百二十章 尋仙問丹白雲間第三百九十七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一)第四百零八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二)第四十八章 薛呆事敗立重誓(二)第九十五章 榮府雙喜皆臨門(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閒來無話談前程(一)第三百五十一章 忘卻新傳子夜歌(一)第三百八十一章 南北連築千里路第一百二十九章 玉帶蜿蜒通南北第五十二章 奉國府裡話機要第一百零二章 東華門前風雷動(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老少狐狸志同道(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一)第九十五章 榮府雙喜皆臨門(二)第二百二十八章 京師三吳千機牽(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卻謀史館清貴職第八十二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三)第三十五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四)第四百一十九章 熟聽陽關不慘顏(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三)第三百零二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四)第五十六章 此時海棠惹秋意(一)第一百三十四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四)第一百二十八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六)第八十六章 一夜風起刀兵急(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一)第二百二十八章 京師三吳千機牽(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前山雨過雲無跡第三十五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四)第三百七十八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三)第三十五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四)第四百二十五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一)第四百三十二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四)第一百七十二章 妖僧狐心行詭事(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曲肱飲水亦欣然(二)第二百四十六章 在泮獻功求伊祜第九十五章 榮府雙喜皆臨門(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四)第三章 初到太學來報到(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二)第三百九十八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橫戈盤馬太原路第一百二十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二)第二百六十五章 萬里賓客自西來(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四)第二百八十二章 戰伐已聞運籌中第二百七十一章 太湖風冷吟吳越(一)第三百六十九章 水漾萍根風捲絮(二)第三百四十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三)第三百零二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四)第一百零二章 東華門前風雷動(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二)第三百一十章 列聖憂勤德澤深(二)第二百七十章 吳淞河畔論財路第三百八十三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二)引子第二百六十九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四)第二百七十八章 華木含香雙添好(二)第三百九十八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二)第四十六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三)第七十八章 欽點壬寅科進士(一)第三百五十五章 旌蔽日兮敵若雲第三百六十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一)第八章 國子監裡只讀書(一)第二十一章 小小風波自散去(一)第三百九十章 高檐曲閣映紅簾第二百三十六章 翁婿閒話無東西(一)第二十七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四)第二百二十二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一)第三百六十四章 百年多病獨登門第七十二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