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節 重拾山居人生

渾渾噩噩走到天亮,終於無力,周無憂將師兄小心放下,歇息片刻,從懷中取出麪餅,咬了兩口,淚水又悄無聲息的順着面頰流了下來。就這麼合着淚水將麪餅吃完,他又背起師兄繼續行去。

也不知出了如此大的變故之後,道門會怎生反應,對於身處其中關鍵的玉元觀師兄弟二人又會怎麼處理,於是周無憂專揀無人的荒路小徑而行,時走時停,渴了喝點溪水,餓了吃點乾糧,乾糧吃完了,便忍住飢餓。

連着行了兩日,有時候習慣『性』的問一聲“師兄”,卻想起背上的師兄已經去了,便又流出淚來,只覺天地茫茫,竟然不知該向何處。

等來到熟悉的路口,再向前行,便是玉元觀了,便又道:“師兄,到家了。”

眼見觀門依舊緊閉,牆角依然殘破,熟悉的味道依然在,淚又流下,終於跪坐在觀門的石階前,盡情痛哭起來。?? 鴻隙6

哭了良久,胸中鬱悶的情緒消散不少,周無憂忽然笑了,其實算下來自己兩世爲人,歲數也不小了,到了這一世竟然會那麼愛哭,難道自己真的以爲自己是小孩子麼?可是前世,真沒有那麼多身邊的人離開自己啊,永遠的離開……

周無憂從後院柴房尋了鎬鍬,在正對觀門的小樹林外將師兄葬了,用木牌作碑,用刀刻上“樓觀派掌門玉元道人之墓”的字樣。跪在墳前磕了三個頭,燒了些紙,匆匆回到觀內。

他神智完全清醒過來後,知道此地不宜久留,來到丹房處,打開暗格,將裡面一應財貨包裹好,將一條被褥和蚊帳打包背在身上,包裹裡塞上兩個瓷碗,帶上鐵鍬和匕首,出了觀門,眷戀的望了望這座陪伴自己經年的道觀,轉身離開。

之前便已想好,周無憂準備回到去年在移山中避難時的小山洞中,那裡人跡罕至,洞外可以打獵,洞中又能蓄水,正是隱修的好去處。相信道門絕不可能去那裡尋找自己。至於錦衣衛,現如今燕王底定中原的大勢已然十分明顯,他們自顧不暇,哪裡還有餘力搜捕自己?

仍是由那豁口處入了移山,周無憂回想這一世的親朋好友,絕大部分都已離世,幼時的玩伴大寶等幾個孩子,都在北地,相隔千里,多年不曾聯繫,算下來,已是孑然一身。

長生便是一粒毒『藥』,這粒毒『藥』香甜無比,散發着誘人的光芒。無數人爭相而來,卻落得無疾而終。自古以來,多少江湖大俠丟了『性』命,多少綠林豪傑暴斃當場。遠且不說,自六十年前起,張川拓真人、岷山老鬼、鐵杖錢藍陌、兩儀劍黃離生、張正行真人、白眉僧劉三鬥、白蓮大匪劉九斤、老公公王城……誰不是一時之秀,俱都是當世之雄,期間更有無數知道和不知道的梟雄,如今卻成了黃土,只餘下芳草萋萋。

周無憂嘆了口氣,求仙的路上坎坷多難,便如一座獨木小橋,無數人爭那一線之機,自己苦苦尋找了近十年,終於成功踏上了獨木橋的第一步,身後卻有無數人從懸崖上摔了下去。而一旦過橋,對面便是海闊天空!

既如此,便拋開過往,迎接自己一直渴望的未知,走向兩世人四十年曆程後新的世界。

周無憂整理好心情,腳步也輕快了許多,上山的路也走得格外愉悅。樹上枝梢處的松鼠攀爬,不知身邊何處隨時鳴響的鳥兒歌唱,都似乎預兆着自己的新奇人生就要開始。腦海中不斷回放着過往的種種畫面:

上學畢業找工作,女友的背棄,自己的沉淪……

轉生今世的童年,童心、童趣、童真……

東龍山下莊園中的恬靜生活……

一路躲避錦衣衛的艱辛磨難……

玉元觀中與師兄打屁的快樂……

……

這些畫面如慢鏡頭般在眼前重演,那般清晰,如水洗過的天地……

而那些痛苦的回憶:養父母的相繼離世,錢師傅雄壯的背影,郭如龍下山的決然和淡定,劉叔雨夜中的反覆叮囑,還有師兄不甘的眼神……自己便如觀者,感嘆回味之後,只是輕輕拂去其上的塵土,然後深深埋入心底。

一路前行,一路拋卻,一路回思,一路洗滌。

半日時辰,周無憂便來到當年避禍的山洞,洞口遮擋的灌木依舊,洞中燃盡的篝火餘堆仍在,周無憂心下安定,開始收拾整理起來。?? 鴻隙6

先點燃火把將洞內蛛網蟲『穴』清理出來,再用樹枝將洞中塵土掃除一遍,最後以洞壁上流淌的泉水清洗一番,一個乾淨整潔的洞府便略見雛形。

周無憂砍來一些粗大的樹枝,以長藤爲系,做了一個簡陋但結實的木門,配以洞口遮擋的灌木,洞府便消失在灌木之後,從外看去,毫無破綻。

將攜帶來的蚊帳以樹枝撐起來,裡頭鋪上厚厚的乾草,牀褥再覆蓋其上,住宿問題便得到了解決。

尋來幾塊大石,在洞口壘成簡易竈臺,今後生火就在這裡,即可做飯燒水,又能抵擋蟲獸侵襲。

周無憂前世接受過戶外訓練,做起這些事情十分順手。是以戶外野營對他來說,是相當輕鬆的。

他起身出了簡陋的洞府,趕在天黑前回來,手中卻多了一根削尖的木棍,棍上用草繩掛着兩隻野兔。拔下兔皮洗淨,掛在樹上晾曬,這是要爲冬天準備禦寒的皮衣,兔肉洗淨,架在火堆上薰熟,這樣可以長久存放。只是缺了鹽,味道便不是很好。滴落的油脂用小碗接着,盛了足足半碗,擱在一邊,留做油燈之用。

飽飽吃了一頓晚餐,周無憂將順道拾回來的欖草搓成長繩,點燃了一頭,草繩立即散發出一股清新的幽香,在洞中散溢起來。

周無憂在玉元觀中看了許多書,這才知道洞外不遠處野生的欖草可以驅蚊,看書時便想過,當時若是以此欖草驅蚊,劉先生便不會因蚊蟲叮咬而生瘧疾,又何至於冒險下山?此刻既然知道了,便拾了很多回來,做成蚊香,以避蚊蟲。

一切就緒,周無憂已困得睜不開眼,這段日子的辛苦奔波,着實讓人疲倦。是以躺下便即沉沉入睡。

第二日醒來,周無憂帶了些寶鈔在身上,洞府太過簡陋,若要長期居住,必得添置些物什。回玉元觀去取,他是沒那膽子的,且也不必,他身上銀財足夠,悄悄下山購買一些便可。

尋了條小路下山,又走出數裡之外,周無憂尋了一處小村子,等天黑了,使動寶鈔,自村中大戶中兌換了陶罐、衣物、鹽、布匹、繩索等物,以及一大袋黍米,那戶人家趕着牛車將貨物送到山口,他便付了寶鈔,將人打發回去。見人家去得遠了,自己才親自動手,先將貨物藏在一處密林中,然後分三次運回洞府。

一切做完後,太陽已然落山。周無憂在竈上生起火堆,熬了一罐米粥,將昨日薰熟的兔肉考熱,一頓飯吃的溫熱舒適,十分愜意。

滿意的躺在牀褥上,靜靜的聽着洞壁上山泉流淌的滴答聲,心中一片歡喜祥和。他要好好睡上一覺,明日開始修行練功。

第13節 兩代大師兄的微笑第11節 遭遇烏龜流第11節 門閂等於板磚第9節 黃冠的業餘愛好第7節 青竹林別苑第2節 讓人崩潰的靈力敏感性第1節 東龍山下第9節 符魂第5節 “發出後不管”理念的誕生第7節 陶子文的月夜追蹤第8節 先天之境第10節 奪人家園毀人田第10節 兩儀微塵步法第9節 好爲人師的惡趣味第9節 重要龍套人物第8節 糧食危機第2節 山居閒暇第8節 春夜料峭中第2節 周姥姥進大觀園第8節 身爲下人的第一天第5節 肉包子的香味第2節 上課堂的那些日子第2節 夜空下那一尊美輪美奐的雕像第11節 一代代的傳承第1節 秦師妹和眼淚第10節 兩儀微塵步法第5節 低頭?不低頭?第11節 化蝶與牡丹亭的故事第9節 突如其來的人禍第6節 新流派的開山鼻祖第1節 太極初建功第6節 三清山的民主政治第5節 “發出後不管”理念的誕生第5節 子時前的寧靜第3節 修真界的勢利眼第11節 山寨版鞏元丹方第5節 “發出後不管”理念的誕生第2節 山居閒暇第3節 悲劇性事件第3節 戰亂中的措置第11節 周無憂的蝴蝶小翅第5節 愛豎柳眉的金師叔第3節 悲劇性事件第6節 現代營銷策略第5節 初見陣法第11節 憤怒的犀牛第5節 秋狩序曲第11節 簡寂觀的現狀第3節 戰亂中的措置第2節 山居閒暇第6節 銘文研究法第7章 烏山賊第4節 一種淡淡的憂傷第2節 周姥姥進大觀園第10節 指名道姓的事務第11節 皮影戲第3節 三清觀的工分制第10節 不怕人比人,就怕貨比貨第12節 偷窺的感覺第8節 趙恆的猜想第7節 前龍虎山真傳弟子第7節 月光如水第3節 往事如煙第5節 “發出後不管”理念的誕生第3節 往事如煙第9節 山頂洞人第6節 現代營銷策略第3節 體驗茶壺人生第1節 成長的煩惱第1節 成長的煩惱第13節 令人討厭的小調第7節 亡命奔波第3節 兩條道路的選擇第5節 低頭?不低頭?第9節 手足六陽經第4節 工分制帶來的煩惱第2節 下一位第8節 臨街巷口的老道第7節 一切均可討價還價第5節 忽悠的藝術第1節 金光峰的雪第10節 科學分析、大膽推測第3節 那一睜眼的微笑第3節 新的世界,新的人生第3節 有緣千里來相會第4節 道上的劫匪第2節 留與後來者第2節 夜空下那一尊美輪美奐的雕像第4節 苦癟的先天大圓滿高手第7節 大比第1節 崑崙第10節 奪人家園毀人田第11節 懸崖峭壁第7節 有人拿錢砸哥第9節 自然環境破壞者第6節 重拾山居人生第8節 春夜料峭中第9節 虎原的賭局第6節 武學內家心法第9節 手足六陽經
第13節 兩代大師兄的微笑第11節 遭遇烏龜流第11節 門閂等於板磚第9節 黃冠的業餘愛好第7節 青竹林別苑第2節 讓人崩潰的靈力敏感性第1節 東龍山下第9節 符魂第5節 “發出後不管”理念的誕生第7節 陶子文的月夜追蹤第8節 先天之境第10節 奪人家園毀人田第10節 兩儀微塵步法第9節 好爲人師的惡趣味第9節 重要龍套人物第8節 糧食危機第2節 山居閒暇第8節 春夜料峭中第2節 周姥姥進大觀園第8節 身爲下人的第一天第5節 肉包子的香味第2節 上課堂的那些日子第2節 夜空下那一尊美輪美奐的雕像第11節 一代代的傳承第1節 秦師妹和眼淚第10節 兩儀微塵步法第5節 低頭?不低頭?第11節 化蝶與牡丹亭的故事第9節 突如其來的人禍第6節 新流派的開山鼻祖第1節 太極初建功第6節 三清山的民主政治第5節 “發出後不管”理念的誕生第5節 子時前的寧靜第3節 修真界的勢利眼第11節 山寨版鞏元丹方第5節 “發出後不管”理念的誕生第2節 山居閒暇第3節 悲劇性事件第3節 戰亂中的措置第11節 周無憂的蝴蝶小翅第5節 愛豎柳眉的金師叔第3節 悲劇性事件第6節 現代營銷策略第5節 初見陣法第11節 憤怒的犀牛第5節 秋狩序曲第11節 簡寂觀的現狀第3節 戰亂中的措置第2節 山居閒暇第6節 銘文研究法第7章 烏山賊第4節 一種淡淡的憂傷第2節 周姥姥進大觀園第10節 指名道姓的事務第11節 皮影戲第3節 三清觀的工分制第10節 不怕人比人,就怕貨比貨第12節 偷窺的感覺第8節 趙恆的猜想第7節 前龍虎山真傳弟子第7節 月光如水第3節 往事如煙第5節 “發出後不管”理念的誕生第3節 往事如煙第9節 山頂洞人第6節 現代營銷策略第3節 體驗茶壺人生第1節 成長的煩惱第1節 成長的煩惱第13節 令人討厭的小調第7節 亡命奔波第3節 兩條道路的選擇第5節 低頭?不低頭?第9節 手足六陽經第4節 工分制帶來的煩惱第2節 下一位第8節 臨街巷口的老道第7節 一切均可討價還價第5節 忽悠的藝術第1節 金光峰的雪第10節 科學分析、大膽推測第3節 那一睜眼的微笑第3節 新的世界,新的人生第3節 有緣千里來相會第4節 道上的劫匪第2節 留與後來者第2節 夜空下那一尊美輪美奐的雕像第4節 苦癟的先天大圓滿高手第7節 大比第1節 崑崙第10節 奪人家園毀人田第11節 懸崖峭壁第7節 有人拿錢砸哥第9節 自然環境破壞者第6節 重拾山居人生第8節 春夜料峭中第9節 虎原的賭局第6節 武學內家心法第9節 手足六陽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