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誅董

疲馬臥長安,夕陽下郿塢。

如果說長安這座都城已經夕陽西下,正在餘暉的懷抱中享受最後一份寧靜的話,那麼董卓就覺得自己是那匹疲馬。他今年已經已經五十二歲了,他也不再年輕。

想當年,他也曾馳騁邊野,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然而多年的征戰,他身上傷痕累累,早已力不從心。

所以,在雒陽之時他向反對他的平民、士兵和朝中重臣舉起了血淋淋的屠刀。在孟津渡口他也拋棄了跟隨他多年的華雄、徐榮、李蒙等袍澤兄弟。

他沒有那麼多的精力給平民、士兵和朝臣講道理,他用了最血腥的辦法把他們的反對平息下來。他沒有心思和徐榮、華雄一干將校勾心鬥角勾兌感情,他也只能粗暴的選擇放棄。

同樣的,在德陽殿中,他不遺餘力的要求放棄雒陽遷都長安,只是爲了享受最後的晚餐;在丞相府中,他駁斥了李儒的諫言,依舊將長安美人洛晚晴納入到帳中,他要向麾下的將士證明,他還很年輕!

但是他忘記了,感情是雙方的,他背叛了徐榮和李蒙,徐榮和李蒙也就會背叛他;他得到了洛晚晴,就會失去楊方。

他也忘記了,有句老話叫做:只有累死的牛,沒有犁壞的地,所以他從那俱白白嫩嫩綢緞一般的身軀上下來之時,他也就是那隻累死的牛,呃?臥於長安的疲馬。

所以,他更不會想到,這是他在長安或者說人生中最後的一個夜晚,他正如他那座郿塢院邸外的落日一般悄悄的墜入山的那一邊,一點光芒也沒有照過來。

……

翌日清晨,一輪秋日的暖陽掙脫雲層的束縛跳到雲頭上,懶洋洋的照着長安。

董卓數日前便已從郿塢回到長安,沒辦法,誰讓曹王聯軍逼迫甚急呢?郿塢至此足有兩百餘里,就在郿國。

他將李傕留在郿塢,不但爲看守他的金玉財帛、糧食珍珠,也是爲自己留一條後路。他的身邊只有王斷和張濟叔侄,當然宮中也還有他勇猛無雙的義子呂布。

之前的丞相府刺殺一案已經塵埃落地,醉玲瓏遠遁,渭水河邊掉下的京兆府尹和他麾下百十名雜役、捕快的人頭還沒掩埋,這城中還會有哪些人不開眼,敢觸他的黴頭自尋死路呢?

但是,此時董卓卻顯得非常着急,甚至可以說是焦慮,曹王聯軍已經兵入潼關,過華陰直達鄭縣,離長安城也僅兩百多裡的路程。而且,昨夜他還在城中聽到了另外的一種聲音。

“千里草,何青青。十里卜,不得生!”

千里草曰董,十里卜曰卓。

他不是傻子,自然明白其中的意味,想當初自己遷都之時,也曾讓李儒來了這麼一出,竟不想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曹王二人也學了個一模一樣。

所以,他很着急,他怕曹王二人的兵鋒如雷霆般落下,他也怕曹王的人已經來到長安城外準備甕中捉鱉。還未等下人擺列儀仗他便一腳登上了大攆,他要儘快趕去和天子商量如何退敵或者再次遷都。

當然,說是商量,也只是他說給天子聽而已。

馬蕭蕭,車轔轔。

不過一刻鐘,董卓的車駕就已經來到未央宮。登門而入,僞帝劉協已經坐在龍椅上恭候多時,身側只有兩名普普通通的宮女伺候,呂布獨自站在丹陛前,顯然戰爭的陰雲讓這位傀儡兒皇帝已經坐立不安了。

還未近前,劉協已經開口言道:“相國,朕聽聞王黎、曹操的軍已破潼關直逼鄭縣,情況是否屬實?”

董卓配着劍大大咧咧的走上前來稍稍施了一禮,說道:“陛下所言正是,逆賊王黎、曹操日前奉雒陽僞帝矯詔出兵數萬經弘農、潼關,直寇西京。

陛下所言非虛,我西涼將士兩戰敗北,損失慘重。如今,弘農已失潼關已下,曹王大軍兵臨鄭縣,離此也不足兩三百里,長安城已暴露在其兵鋒之下,旦夕或可至也。”

“那相國可有退敵之策?”天子焦慮的看着董卓。

董卓想了想出言奏道:“陛下,上天之子者,代天巡狩萬民之主也。曹王二賊雖擁兵數萬,但其出生皆爲朝廷勳貴。

王黎原系太原王氏之子,其伯父爲原尚書令王子師,曹操則爲曹騰子孫。依本相之意,陛下或可下一道詔書,再遣一能說會道之士前往賊營前往說之,或許可解!”

“相國所言甚是,但曹王二人既奉我兄長入主雒陽,他又豈肯應朕之故而放棄唾手可得的功勞?”天子搖了搖頭,接着問道。

董卓拱手道:“如此的話,陛下可再次遷都暫避纓鋒。老臣已派牛輔將軍前往涼州,以陛下旨意徵召馬騰、韓遂率兵勤王。屆時,馬騰、韓遂以及我西涼三路大軍兵出長安,曹王必定不敵,老臣再迎陛下返都!”

“當遷往何處?”

“郿國!”董卓斬釘截鐵的喝了一聲,接着說道,“老臣已經在郿國建立了一座城堡,謂曰:郿塢。其城郭高下厚薄一如長安,內蓋宮室,與長安遙相輝映。塢中積穀爲三十年儲。”

“郿塢?是‘萬歲塢’吧?朕早就聽說你在郿國建了一座堡鄔與長安媲美,名曰萬歲鄔。”劉協看着董卓狂笑一陣,漸漸變成絲絲譏笑,“董賊,你莫非還真想把朕當金絲雀,養在你那萬歲塢中守你終老不成?遷都之事頗爲繁瑣,朕覺得還是不遷的好!”

這養在宮中的泥猴子竟敢翻天了?

劉協一聲“董賊”董卓勃然大怒,按住腰中的寶刀亦步亦趨走上前來,冷冷的看着劉協喝道:“哦,陛下可是已有良策了?究竟是什麼計策,說來與本相聽一聽!”

“朕被你圈養在宮中見識淺陋,倒沒什麼計策,不過有一位義士上卻了一言,朕覺得受益匪淺,你可敢見上一見,聽上一聽!”

“誰?”

“我!”朗朗一聲從殿下傳來,李儒走出朝列。

“文優?你有何良策?爲何不直接稟告於本相?”董卓一怔。

“因爲我的計策你不敢聽!”李儒冷冷的看着董卓,陰測測一笑,“當今天子與雒陽少帝皆痛恨者無非你一人而已,若是相國能夠深明大義,以你之頭顱換取陛下安寧,不知相國可否?”

“放肆!”

董卓赫然而怒,王斷厲眼一掃耽耽虎視,張濟、張繡叔侄二人亦拔刀舞槍站在董卓身後:“李文優,你竟敢背叛相國!”

長安城守備楊方同樣立在李儒身後,與張濟一行人對峙于丹陛下。

一聲長嘯,呂布于丹陛走了下來,從懷中掏出一紙詔書喝道:“陛下有詔:董賊欺君罔上,肆殺大臣。禍國殃民,罪該萬死!其餘諸人乃受董賊所迫,不予追究!”

特麼的,原來這‘十里卜,不得生’並非是曹王的把戲,而是李儒聯合呂布故技重演。

這倆人叛變了!

董卓神色一冷,手按寶刀已退至王斷和張濟身後,大喝一聲:“文優、奉先,你二人皆我之心腹,我視之如股肱,今日爲何叛我?”

李儒哈哈一笑:“董卓小兒,你竟敢說視李某爲心腹,也不怕風大閃了舌頭?李某爲你勞心勞力,平涼州計定雒陽、除朝臣遷都長安,甚至還爲你差一點謀害了雒陽少帝,背了一身的臭名。可是你又是怎麼對待李某的呢?

言不聽,計不從,重用的都是那些無能的親眷,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你那弟弟董旻官職左將軍,封鄠(hù)侯;你那女婿牛輔中郎將,先後丟失弘農、潼關卻依舊委以重任。我呢?至今還掛着一個弘農王郎中令,敢問董相國,如今這天下可還有弘農王?”

“你!”董卓指着李儒,氣得說不出話來。

李儒明顯已經撕破臉皮語不驚人誓不休,上前一步朝張濟二人說道:“兩位將軍,你們與李某同爲袍澤,相交數年,你們仔細想想李某所言可有假?

當初在孟津之時,董卓疑心華雄、徐榮等人投敵,連夜調回心腹大將李傕、郭汜等人,卻將華雄、徐榮等人置於數十萬關東聯軍的刀兵之下,致使文英戰死,南翼不得不投降。

而一同降敵的還有當時的旋門關鎮守大將段煨,段忠明又何曾得罪過他董卓?只因其不是董卓心腹罷了。山不轉路轉,兩位將軍,我等的前車之鑑,你就不怕有朝一日落到你們的頭上嗎?”

楊方也上前言道:“張濟將軍可還記得我兄長楊定乎?”

張濟默然無語,張繡將手中的朝鳳槍往地上一戳也站在一旁,一道雷霆卻從二人身後飛出。

刀光,依舊是刀光。

大殿一路蟠青雲,刀光隱隱馳雷霆。

從王斷到李儒不過十五步,從李儒到王斷也不過十五步。雷霆聲起,刀光亦從王斷手中而起,從李儒頭上而落,彷彿一朵青雲倏地一下就來到李儒的頭頂。

這一刀,沒有任何花裡胡哨,只有簡簡單單的拔刀和落刀兩個動作,這動作王斷已經練習了千萬遍,其速之疾恍若閃電。

看來李儒雖然躲過了董卓死後被押至菜市口斬首的命運,卻依然逃不脫身死的境地。

但,偏有人不信這個邪。王斷的速度急,呂布的出手更急,呂布一聲長嘯手中的方天畫戟已如拔地而起的崑崙山脈,瞬間便刺破了天上的青雲。

“錚”的一聲,兩道兵器就像空中的兩顆流星猛地撞擊在一起,又猛地一下分開,青雲炸開,刀戟齊鳴,寒光四射。

“王斷,有我在,你休想傷得了文優先生的一根寒毛!衆將士聽令,奉陛下詔書,捉拿國賊董卓,生死不論!”呂布一聲怒斥,手中的方天畫戟再度飛出與王斷戰在一起。

成廉、魏續和曹性率領禁軍提刀上前,張濟緊了緊手中的刀看着他們眼中的炙熱心中一黯,又轉頭看了看董卓,竟覺得十分的陌生。

董卓就像自己小時候捉的老鼠一樣,雙目無神,哆哆嗦嗦的站在大殿下,什麼王霸之氣英雄之志,什麼金戈鐵馬氣吞如虎,彷彿都如過往雲煙,找不到往昔一絲的風采。

這就是自己效力的主公嗎?愛美人不愛江山也就罷了,殘暴不仁嗜血如酒也無所謂,但是張某所追隨的至少也應該是一個英雄或者梟雄吧,這樣的主公可能重振往日風采?這樣的主公與龍椅上那位有何區別?

冷哼一聲,右手長刀再次向呂布祭出,左手卻是一招一把短劍騰空而起直刺劉協。

冰冷,殷紅,彷彿天狗食日殘留下的血月。

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202章 皇甫持節第93章 烽火第110章 雒陽風雲(二)第322章 其色玄黃第59章 半卷黃旗臨古城第49章 驚雷第276章 潁川歸王第413章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第215章 脫樊籠第112章 雒陽風雲(四)第238章 荊湘風流蒯異度(二)第454章歸降第228章 佛面夜叉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365章 英雄末路第297章 反擊第196章 獵騎第268章 忠義第544章必有鄰第449章今生兄弟前世仇第19章 初見第328章 戰與退第180章 殘照第408章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第420章禍水東引第490章萬里橫戈探虎穴,三杯拔劍舞龍泉第198章 黃昏第438章回憶那麼傷(二)第102章 月夜城隍廟第542章孤城,孤臣第311章 挖坑等虎豹,撒餌釣金鰲第469章鏡圓第77章 死生定數第196章 獵騎第480章失手第173章峰如聚濤如怒,山河潼關路(一)第234章 薄命佳人第32章 胡孃的秘密第363章 破寨第123章 暗度陳倉第192章 十面埋伏(二)第279章 引蛇出洞第304章 曹操論人心,袁術布奇陣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484章風向第三336章 徐州煙火連豐沛(一)第293章 幾曾著眼看侯王第523章毒夫第469章鏡圓第457章兄弟鬩於牆(二)第24章 破賊第282章 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第192章 十面埋伏(二)第152章 布子第210章 雍熙於變第102章 月夜城隍廟第158章 數問韓文節第408章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第71章 西華城下鐵甲冷,潁川春盡夜猶寒第347章 圍追堵截第425章伏擊第533章瘋狂第68章 金錯刀第316章 局中局(三)第539章梟雄第11章 飲不盡的奸人血,殺不盡的仇人頭第443章中心開花及魚目混珠第360章 決戰前夕第287章 老虎發威第328章 戰與退第143章 英雄的宿命(二)第340章 徐洲煙火連豐沛(五)第527章我身騎白馬,走三關(二)第228章 佛面夜叉第18章 蓮花一朵別樣開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551章救兵第309章 血戰城頭第66章 美人如花隔雲端第478章和親先是詐,款塞果爲讎第547章借屍還魂第89章 皇甫大舅哥第372章二桃殺三士第183章 觀景,演戲,唱京腔第357章 最後的掙扎(五)第343章 徐洲煙火連豐沛(八)第530章桃園夢斷第538章脫殼第278章 龍王第176章峰如聚濤如怒,山河潼關路(四)第475章無間第7章 九章算術第370章盟約第468章定風波第437章回憶那麼傷(一)第26章 太平五門第47章 五更鐘動笙歌散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304章 曹操論人心,袁術布奇陣
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202章 皇甫持節第93章 烽火第110章 雒陽風雲(二)第322章 其色玄黃第59章 半卷黃旗臨古城第49章 驚雷第276章 潁川歸王第413章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第215章 脫樊籠第112章 雒陽風雲(四)第238章 荊湘風流蒯異度(二)第454章歸降第228章 佛面夜叉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365章 英雄末路第297章 反擊第196章 獵騎第268章 忠義第544章必有鄰第449章今生兄弟前世仇第19章 初見第328章 戰與退第180章 殘照第408章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第420章禍水東引第490章萬里橫戈探虎穴,三杯拔劍舞龍泉第198章 黃昏第438章回憶那麼傷(二)第102章 月夜城隍廟第542章孤城,孤臣第311章 挖坑等虎豹,撒餌釣金鰲第469章鏡圓第77章 死生定數第196章 獵騎第480章失手第173章峰如聚濤如怒,山河潼關路(一)第234章 薄命佳人第32章 胡孃的秘密第363章 破寨第123章 暗度陳倉第192章 十面埋伏(二)第279章 引蛇出洞第304章 曹操論人心,袁術布奇陣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484章風向第三336章 徐州煙火連豐沛(一)第293章 幾曾著眼看侯王第523章毒夫第469章鏡圓第457章兄弟鬩於牆(二)第24章 破賊第282章 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第192章 十面埋伏(二)第152章 布子第210章 雍熙於變第102章 月夜城隍廟第158章 數問韓文節第408章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第71章 西華城下鐵甲冷,潁川春盡夜猶寒第347章 圍追堵截第425章伏擊第533章瘋狂第68章 金錯刀第316章 局中局(三)第539章梟雄第11章 飲不盡的奸人血,殺不盡的仇人頭第443章中心開花及魚目混珠第360章 決戰前夕第287章 老虎發威第328章 戰與退第143章 英雄的宿命(二)第340章 徐洲煙火連豐沛(五)第527章我身騎白馬,走三關(二)第228章 佛面夜叉第18章 蓮花一朵別樣開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551章救兵第309章 血戰城頭第66章 美人如花隔雲端第478章和親先是詐,款塞果爲讎第547章借屍還魂第89章 皇甫大舅哥第372章二桃殺三士第183章 觀景,演戲,唱京腔第357章 最後的掙扎(五)第343章 徐洲煙火連豐沛(八)第530章桃園夢斷第538章脫殼第278章 龍王第176章峰如聚濤如怒,山河潼關路(四)第475章無間第7章 九章算術第370章盟約第468章定風波第437章回憶那麼傷(一)第26章 太平五門第47章 五更鐘動笙歌散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304章 曹操論人心,袁術布奇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