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五更鐘動笙歌散

永和裡翠雲坊,鶴雲樓。

王黎、戲忠、趙雲及皇甫靈兒、至兒等人圍桌而坐,憑欄俯瞰,樓下彩燈如織,人來人往。對面一道店鋪,裝飾古典,落落大方。一杆店旗從窗戶斜挑出來,上書幾個大字:唐記瓜果肆。

王黎指着那店旗笑着對戲忠說道:“一曲清歌滿樽酒,人生何處不相逢?志才,可還記得那日你爲這唐記姑娘打抱不平乎?可曾想過黎與志才今日卻又相聚於此?”

戲忠笑道:“忠只是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唯有一腔熱血激憤。那日見那姑娘被封諝劫持而去,一時不忿,才怒上心頭,口出狂言,讓兄與子龍見笑了!”

“唯大丈夫方顯本色,是真名士自然風流。”王黎搖了搖頭,正色道,“志才一介書生卻敢於仗義執言,大丈夫不外如是,志才又何必妄自菲薄,徒惹黎與子龍難堪?”

見靈兒和至兒一副懵懂的表情,王黎低聲的將那日的情形與二人複述了一遍,接着又講那日所探查事宜事無鉅細與戲志才也說了一遍。這才嘆道:“從黎與子龍那日夜探封諝府以及後續二探封府所瞭解的情況來看,那唐芊芊對唐客行蹤確實應一無所知,而唐客與那封徐二人狼狽爲奸倒是確信無疑。

堂堂朝中重臣,天子親信,竟然與太平教沆瀣一氣,實在難以相信;而那唐客一介胡人,卻在中原呼風喚雨,攪動風雲,同樣令人不可思議。”

“無非上行下效罷了,若上不失一方明主,又怎麼會有這麼多的犬馬驕縱、鼠輩橫行?”

戲忠舉起酒樽和王黎諸人碰了一碰,嘆了口氣說道,“如今這大漢朝局亂象已生,大廈將傾,德玉可知否?”

“志才說的可是太平道?”

“張角不過亂世秀才,志大才疏之輩,妄圖以百萬黎庶之衆而取替這泱泱大漢百年世家,無非癡心做夢而已。”戲忠搖了搖頭,嗤笑道,“要解決張角,不過一屢精兵而已。他算得了什麼?”

恩?這戲志才還知道張角?

王黎思慮片刻敲了敲桌面,朝周邊掃了一下,見趙鐵、趙野及趙虎三人已牢牢守在衆人不遠處,倒也不虞隔牆有耳,點頭道:“志才兄如若不棄,黎願聞其詳!”

“德玉請看,這大碗好似雒陽,據我大漢之中而控四方。”

戲忠一口飲盡杯中酒,將一口大碗擺在案桌中央,又拿了幾盞酒具放在周圍,說道:“幷州之北鮮卑慕容虎視眈眈,幽冀之地烏桓丘力居野心勃勃,涼州羌人成團桀驁不馴,交趾百越抗法此起彼伏。

不過,我大漢四方要塞雖有鮮卑、烏桓、羌人以及百越等強盜窺伺四方,終究不過一時疥癬之疾而已,我大漢擁有精兵百萬,只要一員上將,手提十萬雄兵便可安我四方安寧。”

“志才,你的意思,你所憂心的並非是這些異族?”

戲忠嘆了口氣,將最外層的酒具逐一拿掉,又擺放了幾口土碗緊緊圍住中央的大碗,指着那幾口土碗說道:“正是如此,忠真正憂心的是這些土碗!”

“土碗?”

戲忠點了點頭,接着說道,“《韓非子?喻老》篇中曾提及扁鵲見蔡桓公,德玉可曾記得?”

“當然記得!”王黎點了點頭,心中一動,說道,“志才的意思是鮮卑、烏桓等雖紛亂頻頻,不過疾在腠理?”

戲忠頷了頷首,指着外圍的土碗解釋道:“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門閥高第、黎庶百姓、苛捐重稅等卻好似那腸胃之疾,若需全功,必須針石、火齊也;當今陛下出生河間,初時除竇武、陳蕃等不過帝王手段罷了。

然,陛下掌權後,一味任用閹豎禁錮名士,搬弄權術,賣官鬻爵,除了使門第越發壯大,豪強地主日益膨脹,百姓流離失所,國家經濟凋敝外,於國全無益處。病亦至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

漢中張氏、遼東幽州公孫氏、涼州馬韓宋、益州劉氏、關中弘農楊氏以及豫州袁氏等大姓把持地方經濟命脈,囤佔大量田地莊園自成一體。而我中原數州百姓貧無立錐之地,賣兒鬻女。

太平教四處禳災除疫,傳教佈道趁勢收買人心。一旦張角振臂高呼,百姓黎庶必然因勢暴動,戰火四起。而中央定然四面楚歌,地方豪強也必將趁亂崛起。屆時我大漢頭重腳輕,諸侯雲集紛爭,國將不國也!”

這戲忠果然不愧是潁川奇才,接下來的發展也正如戲忠所言一般,黃巾起義,百姓暴動,地方豪強趁亂割據一方,大漢土崩瓦解。

可惜,以王黎目前的能力和地位,只能眼睜睜的看着大漢朝在深淵邊處一步一步的往下滑。

王黎長嘆了一口氣,舉起手中酒樽向戲忠遙遙敬了敬,一口飲盡: “志才說的極是,只是黎目前也不過一朝中微末武夫,於大局於事無補,來日若黎能得以重用,可重整河山,還望志才爲這天下百萬黎庶鼎力相助!”

是啊,百無一用是書生,說到底戲某也不過一介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文弱書生,這國家之大事也只能看看或者說說罷了,又哪有什麼能力去改變這一切呢!

戲忠點了點頭,又與衆人談論了一些風花雪月,各地軼事,氛圍漸漸熱烈起來。

“天乾物燥,小心火燭!”

突然聽得樓下三聲更響,倚欄舉目眺望,卻見南市燈火也漸漸散去,衆人說話間不覺竟已至三更。

趙虎湊近身前,在王黎耳旁低語了幾句,王黎眼神一動,冷厲的朝窗外看了一眼,只見對面的唐記果脯果然早也悄然關門,只剩下一面店旗在寒風中抖抖擻擻。

……

“紫府東風放夜時,步蓮穠李伴人歸。五更鐘動笙歌散,十里月明燈火稀。”

唐記瓜果肆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瓜果店,然而裡面卻有一個三進三出的小院子。

二進乃唐記的大堂及唐芊芊的主臥,如今早已歇了燈,只剩三進的正堂依然亮着一隻高燭,堂側屏風上架着一隻海東青,歪着頭打量着正堂,正堂端坐二人,正是那太平道山門門主唐客以及山門新任火旗使疤臉高義。

雖然已至五更天,聽着門外不時傳來“梆梆”的打更聲,二人卻似並無半分睡意,席地對坐,言語隱隱從正堂傳來。

“門主,屬下聽聞和旗使乃原魏郡兵曹指揮使,深通謀略,熟諳兵法,因此才被教主留在大本營,出任一方小帥。”高義用刀挑了挑火燭中的燈芯,問道。

唐客點了點頭,說道:“不錯!和琳此人出身行伍,排兵佈陣很有一套,正是本門主推薦給教主的。”

“可當初若不是和琳,門主又怎會貿然出擊,才致使太平道山門在魏郡的根基被一網打盡的!”

高義面露不豫:“屬下覺得教主的處置有些不公,門主數年來爲我教大義勞苦奔波,對教主也是忠心耿耿,教主怎麼就會讓門主來做一小童、門房之事,而卻對那和琳重用有加!”

“你覺得那是小童、門房之事?”

“正是!”高義點了點頭道,“迎來送往,傳遞書信,聯絡他人豈不正是小童和門房之事?”

見唐客冷然一笑卻並未出言打斷,高義再次說道:“門主才華橫溢,武功卓絕,更兼一手毒技獨步武林天下無人可比,竟然被教主委派爲聯絡之職,屬下實在替門主感到不值。”

“哦?你竟然替本門主感到不值?”唐客嘴角輕輕扯動,看着高義笑道。

“當然!高某已入山門,自當與門主休慼與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當初我山門才濟濟,門徒上千,而今卻不過區區三二百人。門主又被教主指使入京充當一信使,那和琳卻身受教主重用,以後還不得爬到門主頭上去了?”

“那你覺得應當如何?”

“依屬下之見,門主,你何不如直接控制封徐二人?”高義眼神一動,閃過一絲狐狸般的光芒,“這樣我教三月起事之時,教主若想一舉奪取雒陽,又豈能不重新倚重於你?”

“你說的倒也不錯,但我等乃是奉命協助那神上使的,我等若是控制了封徐,神上使又怎麼辦?”唐客看着高義,臉上掛着似笑非笑的面容,眼神中帶着一絲不明的意味。

高義擡起頭來,嘿嘿一笑,在脖子上比劃了一下:“直接做掉就是,門主行走江湖這麼多年,難道還不知道勝者爲王敗者爲寇的道理嗎?”

“做掉?那不如本門主就將此事託付於高旗使!”

高義面色訕訕,搖了搖手道:“屬下哪有那本事,神上使的功夫高某可比不了,要不就由門主直接對付那神上使,我等兄弟在一旁爲門主搖旗吶喊!”

“搖旗吶喊?高旗使,本門主還真小看你了,驅狼吞虎之計用的倒挺嫺熟啊!”唐客看着高義怪笑一聲,說道,“高旗使莫不是還想看看本門主與神上使鶴蚌相爭,好漁翁得利啊!”

“高某對門主忠心耿耿,何來此一說啊!”

唐客長嘯一聲,臉上露出一絲譏諷:“高旗使, 你與本門主認識才不過旬月,你自己覺得你滿口的忠心耿耿,本門主會相信嗎,你自己會相信嗎!高義,本門主混跡江湖的時候,你不過還在玩泥巴。

高義,教主之令言出法隨。你今日竟敢質疑教主的決定,企圖謀刺教主特使,挑撥本門主與神上使的關係,你就不怕本門主用門規懲罰與你嗎?”

“哈哈,何爲教主的決定,山門的門規?”高義朗聲一笑,聲音如夜梟般刺耳,陰惻惻的看着唐客,“門主若是當真視教主爲神明,門規爲律法,門主私下悄悄接觸封、徐二位大人又是何意?”

“放肆!”

唐客似是被抓住了痛腳,猛地在案桌上一拍喝:“高義,莫要以爲你乃教主親信,就以爲本門主不敢對你門規處置,若是你再敢胡言亂語,休怪本門主不客氣!”

“哈哈,真的是胡言亂語嗎?”高義突然仰天大笑,“當日封徐兩位大人打算爭相與門主聯手,你當衆人是瞎子嗎?而且,高某雖然來京都不久,卻也曾聽說封大人時常派遣麾下鷹犬爲門主守門,門主可敢否認?”

“嗤!”

同樣是笑聲,唐客臉上卻一片鐵青,眸子中彷彿一團火焰:“原來你高義今夜前來與本門主敘話,不過是想來坐實唐某與封、徐兩位大人所謂私下勾結的事宜吧!

只不過,你可知道唐某接觸兩位大人可是奉了教主鈞令?你就算坐實了此事,又能如何?”

“哈哈,唐門主,你是奉教主之令不假,可是教主可曾讓你夾帶私貨?”

“私貨?你又從哪裡知道本門主上夾帶有私貨呢?”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那日在封諝府中,你口口聲稱可以讓封徐兩位大人重振男兒雄風,將封徐二人牢牢的攥在自己手中,這不是私貨是什麼!”

唐客蔑視的看了高義一眼,譏笑道:“將封徐二人牢牢攥在自己手中不過是爲了我教大義而已,就算教主知道也不會多說兩句,你高義恐怕是將心思放錯了地方吧!”

“門主果然不愧是我教中前輩,信口雌黃、渾水摸魚的本事高某果然不及!”高義從懷中掏出一物事丟在案桌上,陰惻惻一笑,“門主大人不妨看看這是什麼!”

唐客從案桌上揀起那物事一瞥,只見那物事乃是一枚銅牌,那銅牌不過嬰兒巴掌大,正面刻着一支利劍,下面寫着八個大字:見令如唔,法令如山。

這是太平道執法令!

見令如見教主,有先斬後奏之權!

唐客臉色一冷,卻聽那高義繼續說道:“門主可還覺得高某放錯心思了嗎?高某蒙教主恩賜執法之令,正爲你唐門主京中之事而來。唐門主,如今證據確鑿,你還有何話可說!”

唐客心中一冷,驀然變色,卻見高義一聲尖嘯,院落中頓時響起時起彼伏的尖嘯聲,遙相輝映。

彷彿子時山林中的夜梟,在黑暗中格外的刺耳。

第540章暮雲平第312章 將對將第506章窮且彌堅,不墮青雲之志第446章談判(一)第70章 扣關第59章 半卷黃旗臨古城第266章 此生自斷天休問,獨倚危城第537章那年花開月正圓第164章 刺董第360章 決戰前夕第12章 劫法場第509章千鈞一髮第136章 趙子龍單挑呂奉先第401章荀彧論戰第129章 風雨虎牢關(三)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285章 此後尺素休寄,血脈空口無憑第540章暮雲平第182章報仇使氣宮城裡,決策運籌彈指中第66章 美人如花隔雲端第406章夜襲第308章 暗戰(二)第384四章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餘幾第180章 殘照第239章 黃忠第431章國讎未報壯士老,匣中寶劍夜有聲第350章 猛虎出柙第401章荀彧論戰第307章 暗戰(一)第129章 風雨虎牢關(三)第228章 佛面夜叉第44章 長劍爭短長第418章尊嚴第455章大義第400章舉世反王第482章林中鬥狠第515章軍師初用計第285章 此後尺素休寄,血脈空口無憑第108章 消失的小黃門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185章 雙雄會第121章 忠誠共白日,勢利一飛塵第118章 當年九原飛將軍(一)第279章 引蛇出洞第16章 紅楓奇案第382章流星飛來熟油香第340章 徐洲煙火連豐沛(五)第411章孫文臺割發代首第392章鉅鹿決戰(六)第507章青龍於郊第374章再敗於禁第52章 龍擡頭第167章 夜下漢關第245章 高人?高人!第410章小霸王密林再中計第161章 白川第345章 楚歌第214章 錦帆賊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199章 曉徑風香雨正紅第329章 毒士賈詡第428章克敵垂成飛烈馬,凜然巾幗是將軍第423章拽隊成羣恁麼來,放火殺人相合聚第401章荀彧論戰第348章 脫樊籠第94章 扣劍長安空嗟餘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59章 半卷黃旗臨古城第155章 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第195章 巧舌如簧第155章 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第88章 閻忠論勢第211章才道長安花將了,又聞雒陽起驚雷第29章 飛龍在天第409章陸門忠烈第81章 太平有大道,黃巾非塗高第377章賈詡的謀劃第265章 試看風雲長劍,英雄兩鬢青第181章 誅董第81章 太平有大道,黃巾非塗高第469章鏡圓第172章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第266章 此生自斷天休問,獨倚危城第290章 將計就計之爾虞我詐第526章我身騎白馬,走三關(一)第315章 局中局(二)第501章論古往,英雄鬥智(六)第243章 奪船第544章必有鄰第105章 邊城第469章鏡圓第232章 俗子胸襟誰識我?自有英雄第24章 破賊第532章不瘋魔不成活第227章 天龍八部,崔十娘真正的身份第111章 雒陽風雲(三)第495章 秘密第253章 連環計(二)第335章 背劉第45章 劍若遊電大局定
第540章暮雲平第312章 將對將第506章窮且彌堅,不墮青雲之志第446章談判(一)第70章 扣關第59章 半卷黃旗臨古城第266章 此生自斷天休問,獨倚危城第537章那年花開月正圓第164章 刺董第360章 決戰前夕第12章 劫法場第509章千鈞一髮第136章 趙子龍單挑呂奉先第401章荀彧論戰第129章 風雨虎牢關(三)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285章 此後尺素休寄,血脈空口無憑第540章暮雲平第182章報仇使氣宮城裡,決策運籌彈指中第66章 美人如花隔雲端第406章夜襲第308章 暗戰(二)第384四章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餘幾第180章 殘照第239章 黃忠第431章國讎未報壯士老,匣中寶劍夜有聲第350章 猛虎出柙第401章荀彧論戰第307章 暗戰(一)第129章 風雨虎牢關(三)第228章 佛面夜叉第44章 長劍爭短長第418章尊嚴第455章大義第400章舉世反王第482章林中鬥狠第515章軍師初用計第285章 此後尺素休寄,血脈空口無憑第108章 消失的小黃門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185章 雙雄會第121章 忠誠共白日,勢利一飛塵第118章 當年九原飛將軍(一)第279章 引蛇出洞第16章 紅楓奇案第382章流星飛來熟油香第340章 徐洲煙火連豐沛(五)第411章孫文臺割發代首第392章鉅鹿決戰(六)第507章青龍於郊第374章再敗於禁第52章 龍擡頭第167章 夜下漢關第245章 高人?高人!第410章小霸王密林再中計第161章 白川第345章 楚歌第214章 錦帆賊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199章 曉徑風香雨正紅第329章 毒士賈詡第428章克敵垂成飛烈馬,凜然巾幗是將軍第423章拽隊成羣恁麼來,放火殺人相合聚第401章荀彧論戰第348章 脫樊籠第94章 扣劍長安空嗟餘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59章 半卷黃旗臨古城第155章 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第195章 巧舌如簧第155章 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第88章 閻忠論勢第211章才道長安花將了,又聞雒陽起驚雷第29章 飛龍在天第409章陸門忠烈第81章 太平有大道,黃巾非塗高第377章賈詡的謀劃第265章 試看風雲長劍,英雄兩鬢青第181章 誅董第81章 太平有大道,黃巾非塗高第469章鏡圓第172章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第266章 此生自斷天休問,獨倚危城第290章 將計就計之爾虞我詐第526章我身騎白馬,走三關(一)第315章 局中局(二)第501章論古往,英雄鬥智(六)第243章 奪船第544章必有鄰第105章 邊城第469章鏡圓第232章 俗子胸襟誰識我?自有英雄第24章 破賊第532章不瘋魔不成活第227章 天龍八部,崔十娘真正的身份第111章 雒陽風雲(三)第495章 秘密第253章 連環計(二)第335章 背劉第45章 劍若遊電大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