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出力的玉珠討銀子

走過來的少年,輕輕的手搭在妻子肩頭。只這一個動作,不認識他們的人也能知道,這是一對小夫妻。

再看少年婦人不用回身去看,就醉心的把身子往後面依了依,就知道他們很恩愛。

恩愛,是刺激到南安侯夫人的最後一根稻草。

她狀若瘋狂,舉起手臂憤怒地揮舞起來:“當年的事情,全是你們虧待了我,全是你們眼裡沒有太妃,是你們對不住我…….”

她一直就這麼着想。

“可現在是你不對!”一個清脆的嗓音響起。

玉珠丟下祖母走出來,雙手握住衣袖,因爲激動而身子微微顫抖着。玉珠早就想出來了,但是又怕文章侯府的人說她沒有家教---我們安家是很有禮義仁德的家啊----才耽擱到現在。

在寶珠的話,把玉珠的話激得在心裡亂跳時,南安侯夫人的話就是打開玉珠心門的最後一道鑰匙。

玉珠小臉兒上氣鼓鼓,就差也揮小拳頭。她大聲道:“我們要看,我們今天就是要進去看!我們是客人,我們不去看,我們就失了禮節。你不讓我們看,不過是想讓我們當讓人笑話沒規矩的客人!要看,”玉珠黑白分明的眼珠子瞪着,氣勢秒壓住南安侯夫人:“不讓我們看長輩不行!”

一個老的,怒火噴涌。

一個小的,怒氣勃發。

這兩股子怒火都熊熊燃燒,南安侯夫人大怒更重,狂呼道:“呸,你算什麼…….”

“子曰說的……”

“曲禮上說的……”

“詩經上說的……”玉珠上下嘴皮子飛快動着,背起書來。

安老太太忍住笑,身子微有顫抖。寶珠沒忍住,低下頭輕輕的笑,同時也用肩頭去感受身後那個人的胸膛晃動。

“那天三姐同五公子爭辯,就是這樣模樣。”寶珠輕輕地告訴袁訓。袁訓好笑到不行,他是怕寶珠吃虧才走出來,沒想到他完全不用走出來,讓玉珠一個人發揮就行了。他輕聲調侃:“就這氣勢我見也怕,那天居然沒贏?”

定親那天三姐姐和書呆子掰書沒有贏,是寶珠說的,袁訓本來還想裝不相信。爲了討好寶珠,也得說玉珠一定贏是不是?

但後來又有一件事情證實寶珠說的話,第二天一早,玉珠就打發人送來一個信箋,上面火氣猶在:“請四妹夫好好攻書,怎麼樣也得佔在那個呆子上頭。”這是指放榜時的名次。

這是輸了還火大的人,纔會做的事情。

袁訓對着信笑,寶珠對着信驚呼:“這是薛濤箋,上好的,三姐一般不捨得用,”就大爲詫異:“難道氣的連紙張也認不清楚,還是去個信提醒一下三姐用錯了紙,不然她過上幾天後悔了,只怕又要去淋雪吹風的懊惱,病了多不好。”

袁訓也笑話寶珠:“你打發紅花去說一聲不就行了,怎麼你也要寫信?我們住在一個城裡,離得也不是過遠。”

寶珠正對着那上好的,玉珠捨不得用的薛濤箋發呆,聞言就正色地道:“和這一等的才女打交道,要她怎麼來,我們就要怎麼回才行,如果回得俗了,我是不打緊的,就怕才女說怎麼你也跟着俗,把你小看進去,這可不行?”

袁訓大樂:“好好,你去寫信,只是姐妹間通話,別用我的好紙箋,就那普通的,你用一用算了,免得才女以後天天這樣,我可沒有那麼的好信箋給她回話。”

寶珠就嘟高嘴兒,嘀咕半天沒有用,就拿普通紙箋去個信。

玉珠很快回信,上面的話更可以逗笑全城的人。頭一封信的語氣是怒氣衝衝,這一封信的語氣就是可憐巴巴。

“我再放着不用,就只能留給別人用了。”

寶珠和袁訓對着信笑得滾到一處,袁訓作了一個簡短評論:“看來還沒有氣糊塗,還知道她放的好筆墨紙硯,以後是要搬到常家的。”寶珠做了一個註解:“若是真的氣了,這東西應該留在家裡纔是。”

袁訓就裝懊惱說沒有看到那一番爭論,然後今天他對着玉珠,估計出來玉珠那天應該就是此時滔滔不絕的模樣。

就更要笑:“常五公子有這麼厲害嗎?”袁訓還真的不服氣上來。

他都敢和小二打賭說中探花,雖然是小二先狂妄的,但兩個人語氣中間,都把別的書呆子蔑視到底。

區區一個常家,就敢比小袁和小二還要狂?這真是讓小袁不服啊。

寶珠低聲回他:“沒有,五公子也沒有贏。”說起來那天兩個人爭到臉紅脖子粗,到吃晚飯時還是互相不服,沒有論出輸贏來。

袁訓竊笑調侃:“以後記得喊我。”

“喊你作什麼?不是又多出來一個書呆子。”寶珠白眼,那天就嫌書呆子太多,不是書呆子不足。

“喊我準贏啊,”袁訓自信滿滿。

寶珠就取笑他,而且忍不住回眸一笑,雖然不是百媚生,也宛轉可人。袁訓忙裝出一副對佳人而放老實的模樣,小聲地道:“我只有一句大話,三姐如果再有不贏的時候,你來告訴我,我把小二拉過去遛遛。”

寶珠忍俊不禁。

此時北風雖然嚴寒,客人雖然受凍,氣勢又頗劍指刀揚,但小夫妻這一方小天地,還是讓他們圈得溫馨如在房中。

而這個時候,那背書呆子玉珠終於停下來,對着南安侯夫人皺皺鼻子:“好了,就這些了,這些書上全是說,你-今-天-不-對!”

然後鼓起腮幫子:“讓讓,我們要進去看視!”

文章侯府的人目瞪口呆,二老爺捫心自問,他也算是肯看書的人,和這個小姑娘比起來……二老爺滿腦袋黑沉,比不得比不得。

見她適才說累了,正在大喘氣兒。饒是大喘氣兒的時候,那眼珠子還不放過姑母,直直對着她,像是發現她再有不對,又要一長篇的書背出來教訓她。

玉珠還是個姑娘,教訓南安侯夫人固然不對,但她說的全是書上的話聖人所言,又不是她自己的指責,讓人還怎麼反駁她而說南安侯夫人是對的。果然看書有好處,這就讓玉珠鑽了個空子。二老爺雖然想打斷玉珠的指責,還想再指責玉珠一通,卻又無從指責起。

這姑娘書背得太熟,二老爺越聽越驚心,到最後嘴都不敢張。怕說出來的話有一個字不對,讓她再找出空子來,反用聖賢書把自己也教訓一通。

如教訓姑母這般。

再看南安侯夫人,已經驚得快糊塗。

玉珠說的是官話,每一個字她都聽得懂。但是組合起來的意思,她就聽不懂。她看的書並沒有玉珠多。

但聽不懂,卻不妨礙她直接接收話意。那些曲折難懂的文字,看似枯澀,其實只有一個意思。就是當客人的守住禮節,而你呢,又不是主人,就是主人,也不能不讓客人守禮節。

綜合起來就是一個意思,我們要去看老老太太,你讓開!

南安侯夫人回過神來,幾十年的固守仇恨,讓她只有一個字:“滾!”

“我們要看!”掌珠走上來。

“我們要看!”寶珠也開了口。在她身後的袁訓雖然沒有說話,但他碩長的體態,沉穩的面容,無一不體現出對妻子的支持。

以一對多,總是淒涼的。

南安侯夫人死死的按下心中的淒涼,但卻按不下與她對峙的這幾個人。對面站着的,有她用一生去恨的小姑子;有她的孫女兒,還有那個雖然一言不發,卻給人最多震懾的少年。

“你們敢對我動手?”南安侯夫人張牙舞爪的嘶吼。

“這是我的孫女兒,這是我的養老女婿!”安老太太終於沒忍住,喊了出來,不再是擺着笑臉。白髮在她的頭上,隨着她的體態在北風中顫動。安老太太也面容劇變,以前、舊日、曾經,也是一個盤踞她多年而不得解開的困惑。

而幸好,還是解開了的。

這解開是哪一年,安老太太倒不記得。也許是她疼惜兄長一生沒有夫妻和,也許是她無意中領悟到恨人太累,而別人也有自己的不容易。

就說南安侯夫人吧,她能找出五百件事情指責安老太太,安老太太就能找出一千件事情來指責她。

當年的事情,應上一句老話,一個巴掌難拍響。

安老太太不會體諒南安侯夫人的心情,卻後來也就領悟到她,“不容易”。累死累活的和自己丈夫自己公婆自己小姑子爭來鬥去,就是想不到“和好”二字。

寬恕與原諒,是南安侯夫人不曾有過的領會。

那老太太呢,她卻慢慢的喜歡上這幾個字。終生的去恨,該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情。更別說,寶珠剛纔的問話“別人家裡沒有這樣的事情出來嗎”,也一樣是老太太曾經想過的。

安老太太不會原諒南安侯夫人的曾經、以往、過去,但卻不妨礙她都丟在腦後。不原諒與丟下來,也是兩個概念。

她瞪着她。

她瞪住她。

安老太太繼續喊道:“爲你自己想想吧,都老了不是嗎!我帶着養老的女婿來見老老太太,我們是來看她的!”

袁訓輕推寶珠,和寶珠雙雙走出來,一左一右的替換下掌珠和玉珠,握住老太太的手。

安老太太又哆嗦了一下,才從回憶清醒過來,這是她的養老女婿。

舊的困惑一旦放下,老太太就去信南安侯,告訴他自己打算爲三個孫女兒操心親事。換成以前,老太太是不願意的。

她在喪夫以後,很是痛苦了一段時間。她的父母去世後,她的嫂嫂,就是面前站的這個瘋狂婦人,在喪禮上把老太太羞辱一通,說夫妻不和,全是安老太太造成,當着來參加喪禮的無數人責問安老太太:“你兄長過不好,你就開心了是不是?”

這個舉動把南安侯最後一絲想和妻子修好的心打散---畢竟夫妻不和,對誰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且終生不做夫妻和好之想。而當年的安老爺爲護妻子,負氣離京,帶着妻子回原籍,免得再成爲南安侯夫人口中依靠舅兄的人。

要那種強的人,都會理解南安侯夫人的舉動。

得饒人處且饒人,在南安侯夫人心中是沒有。她要的,就是佔上風,佔上風,不停的佔上風。

任何一口氣,怎麼能輸?

安氏夫妻回小城沒幾年,一場瘟疫奪去安家所有男人的性命,安老太太守了寡。你們說她恨不恨?

她上恨南安侯夫人,下恨自己的兩個媳婦三個孫女兒。

你們都還有女兒,我沒有我沒有!還要爲那早死拋下我的人把持這個家。二房的媳婦,不思好好的撫養掌珠,居然還在孃家兄長邵大爺的慫恿下,打算改嫁。

這都是恨。

恨,終究過去了。

而南安侯回信,大力的讚揚了妹妹的建議。而且提出,三個孫女兒的親事,只能有一個是養老的。

三人行,必有我師。

三人行,也必有不滿意的人。

三個親事中,必然中間會有差一些的。不如你只選中一個,而且還要對方挑選呢。老太太首選的,仍是寶珠,和袁訓選的一樣。

寶珠性子柔和,而且肯爲別人考慮的多。再來就是,寶珠沒有父母親,當祖母的應該地多疼她,而寶珠沒有父母親,也就會更加的依偎祖母這個長輩。

但老太太又怕兄長找來的人,頭一眼見到掌珠豔麗,挑中她。還有玉珠是博學的,來的人必定是衣冠中人,也許愛上她。

老太太就不表露出來,只是開始辦這件事情。

此時她左手扶住袁訓,右手扶住寶珠,想到孫婿眼光和自己一樣,打心裡感激一下上天。感激上來,安老太太更不願意和自己的嫂子再像以前那樣的互恨。她轉向孫氏:“我們是來吃酒的,若是方便去看老老太太,就去看,若是不方便,我們就不去看了。”

老孫氏也感動上來,這幾句話清晰的表達安老太太的心思。

我們是來吃年酒的!

老孫氏就自作主張,她更不願意在家裡起爭執,免得客人都表示她是來吃酒,而自己家裡卻像是請人吵架的。就讓了一步,嘆氣道:“您的心意已經到了,這就請正廳上去吃茶吧,真是的,這倒是我們慢待了您。”

安老太太尋思一下,這要是沒看成病人,像是自己又贏了一局。就帶笑和袁訓寶珠要轉個方向時,有一個蒼老的嗓音喚道:“二小姐……”

大家循聲看過去,見臺階上的正房門,不知何時打開。兩個丫頭扶着一個瘦弱得只有骨頭的老婦人出現在門內。

她站在那裡,面上總帶着生命隨時會離去的滄桑,深深的擊中安老太太的心。安老太太張了張嘴,這位老婦人雖然變化很大,因病在牀上吃喝胃口差而皮包着骨頭,可是她。

老太太溼了眼眶,當年那個在街上指着自己大罵的老乞婆……老太太無語一下,潛意識中的稱呼總是會出來。

好吧,這其實是個老太太,她真的老了!

這種老,和安老太太偶然記性兒差的老不一樣,和南安侯夫人垂下的麪皮老不一樣。這是一種凡是見到的人,都會有荒涼之感的蒼老。

老人遲暮就要離去,熟悉的人見到她以後,在心中會有荒涼之感。

安老太太不由自主的嘆息着,因爲驚訝於她的老,身不由已的,垂手行了一個晚輩禮。

“二小姐,給……”老老太太因爲沒有力氣,笑容活似擠出來的。但她口齒不清對着身邊丫頭說的話,卻讓安老太太能聽清楚。

丫頭走出來一個,雙手捧着一個匣子,裡面是個寶石簪子。大家都能清楚,這是給老太太的見面禮。

安老太太這麼老了,還收到過年的見面禮。她心頭一震,餘下的人也心頭一震。安老太太忙喚兒媳和孫女兒:“這是老老太太,是掌珠的曾祖母。”

“是了,”邵氏張氏玉珠寶珠一起答應,袁訓也在內,在外面行晚輩禮節。

他們可就沒有見面禮拿了,老老太太病得快糊塗了,壓根兒就想不到事先打聽安府裡來幾位,備幾位的見面禮;而且此時也想不到給晚輩們東西。她虛弱的笑了笑,再含糊地道:“奉茶,”這奉茶自然不是請客人們進房的意思,病人的房裡氣味兒不好,老老太太的意思是讓安老太太等人回去正廳上用茶。

丫頭們扶着她,已經轉身往裡面走。

安老太太等她身影消失在門內看不到時,才又籲一口氣,看了看寶石簪子,是大紅血色寶石的,成色兒相當的好。

足以見主人的心意,是真的打算給禮物,並不是打算拿來扎人用的。

老太太暗想,這算是我贏了,我得了件東西。老了老了,快有曾孫子的人,過年還收見面禮,這真是稀奇事。

而老孫氏呢,笑容則全在面上。這一局,看看,我們又贏了。這位老姑奶奶,你不是乖乖的行了禮?

你們全家都行了禮呢。

就帶着兒子媳婦走上前,笑容比剛纔還要熱烈,請客人們往正廳上去看用茶。

主人和客人都認爲自己佔了便宜,接下來的談話就親切的多。他們走着說着,渾然似忘記還有一個人在。

也就更沒有注意到一件事,南安侯夫人忽然就不出聲了,難道就沒有原因?

她不出聲謝天謝地,大家都恨不能忽略她纔好,也就沒人去看南安侯夫人,沒人看到她直勾勾的看往一個方向。

從老老太太的正房看出來,是這個院的院門。再往院門外面看,是一池碧水,有道曲橋。曲橋在水上,冬天更寒冷,且並不是往正廳去的必經之路,老太太他們回去時,就沒有注意曲橋上有人。

而南安侯夫人在母親出現在房門時,則看到兩個人急步往這裡來。顯然他們也有一個人眼神兒好,看到老老太太出來,這兩個人就停下腳步,是不過來的意思。

這兩個人,南安侯夫人都認得。

一個人花白鬍須,姿態昂然,是她從沒有和氣過的丈夫南安侯。

另一個人玉色錦裳,顧盼有神,是世子鍾恆沛。

他們出現後,南安侯夫人的心就不在安老太太身上,而是瞬間大挪移到數十年的舊事上面。他不肯再往這裡走?

他不肯來拜見母親?

南安侯夫人的心本就是涼的,就更加的涼的如穿透了心。

她不是要多加關注的看他,她是恨之入骨的恨不能扎穿他!

但再恨,她竟然動不了一步。她恨,他堂而皇之的來這裡;她恨,他來了不拜見母親;她恨…….

那眼前終於空虛一片,那一對祖孫緩步離去,南安侯夫人眼前一黑,往後面倒了下去。

……

消息傳到正廳上時,老太太孫氏很是不悅聽着。

“有積年的老媽媽看過,說是氣血上頭一時的暈厥,並不打緊。不過,還是請個醫生來看看吧?”回話的人,是老孫氏的心腹人。

老孫氏沒有法子,只能壓下惱怒,留下侯夫人陪着安老太太坐着,她帶着二太太三太太去看視。大過年的,老老太太倒能扛得住,還能出來站站,小姑子倒是想讓大家過不好年嗎?

老孫氏是抱怨着出去的。

文章侯府的女眷們走了,餘下的侯夫人一張嘴面對安府來的幾個女眷幾張嘴,安老太太就得到片刻的寧靜,可以想想自己一路進來後,那些值得回味的地方。

她還是沉浸在一種奇蹟似的心情中,隨意地瀏覽着正廳的畫樑雕漆,心想我竟然安然無事的坐這裡了,另外,還有一個禮物拿?

這日子過得,愈發的神奇。

正想着,玉珠湊到耳邊:“祖母祖母,我今天爲你出了大力氣,嫁妝可以比寶珠多吧?”安老太太頓時回魂,就是還想多尋思一下她的見面禮兒,那精神頭兒也讓玉珠的話硬生生拉回來。老太太重新腦子清明,低聲罵:“作什麼應該比寶珠多出來?”

誰讓你出力氣的?又沒有人求着你出。

玉珠見說不贏,小聲再懇求道:“哪怕多出十兩銀子的呢?”見祖母直接回道:“再多說的倒扣嫁妝!”

嚇得玉珠退回去,一個人坐在那裡不服氣,私下裡喃喃:“不是養老女婿的,更要多給銀子纔是道理吧?”

難道多十兩銀子的也不行?

還是祖母嫌自己今天出的力氣不足夠?

玉珠納悶兒,我可是把論語詩經曲禮全用上,難道是祖母嫌我沒用中庸和大學?那道德經和莊子應不應該用上呢?

另一邊老太太也納悶,這不是個清高的嗎?清高的可以喝竹子雪過日子的人,怎麼這成親也會伸手要嫁妝?

就狠瞪玉珠幾眼,你那不順眼的姐姐都沒有伸手要,憑什麼你就能多要?老太太又白眼孫女兒,用口型無聲說了一句:“喝你的竹子雪梅花水去,那不要錢。”

才女玉珠姑娘一看就懂了,她更納悶,竹子雪梅花水好喝,而且是老天給的也不要錢。可栽竹子和梅花,可是要錢的。要要錢,有什麼不對嗎?

作客不好骨嘟起嘴,玉珠就拿帕子掩住,扁了幾扁,以示自己心中很是委屈。又去看寶珠,寶珠正端坐着含笑,靜靜聽着邵氏張氏和侯夫人說話。

她的笑容,和她發上的珍珠相襯無間。

玉珠那小嘴兒就更扁得平,寶珠都有那麼多的好東西了,爲什麼就不能比她多十兩銀子?玉珠愈發的固執上來,就十兩銀子,哎,十兩銀子。

祖母你今天得了一件好東西,難道不分下來?

玉珠就對着老祖母繼續堅持,也用口型無聲的要求:“十兩?祖母求你了。”

“扣嫁妝!”

“十兩?”

“扣嫁妝!

安老太太才結束和文章侯府在家的、出嫁的,一場混戰。還坐在別人的客廳上,又要和自己的孫女兒理論一回。

好在老孫氏不久回來---南安侯夫人也沒有大事,就是一時的昏了---重新攀談起來,老太太沒有功夫理會玉珠,玉珠只能作罷。

這邊的客人主人,客人客人的混戰結束,另半邊廳上,坐着的男人們中間也不能算太平。

主位上,坐的是文章侯,下面是二老爺三老爺排開。客位上,南安侯最長,南安世子鍾恆沛在次首,最下面的,想當然是袁訓。

但廳上主人們的目光,卻更多的在關注袁訓。

在韓世拓的口中,提到袁訓他就信任,提到袁訓他就驕傲,勾起父親和叔叔們的無限好奇心。要知道世子就是提到姑老爺南安侯時,也沒有這樣大的信任。

文章侯等人,包括還死抱着姑丈對姑母不好的二老爺,從官場親戚等各個方面上來說,都打心裡願意和南安侯和好。

但是和好,不代表他們的心裡就是一片坦途,相反的,還是格格登登的,不時要讓舊事絆自己一下。

韓世拓也是一樣,對南安侯不能做到完全的心裡舒服。再加上和南安侯相比,袁訓不過是才結的親戚,他就肯幫自己籌劃的週週全全的,韓世拓面對父親時,自然是大誇特誇掌珠的四妹夫。

自然,也影射了一切的親戚,包括南安侯在內。

他的父親文章侯不能理解兒子的這段心思,因爲作爲一箇中年人,自認老於世故---他自己認的,自認有一雙法眼----他自己想的,文章侯認爲袁訓在說大話。

就憑你?

也敢誇口把我廢了一半的兒子弄去當官?

文章侯想這隻能還是姑丈在裡面起作用,但是他心裡影影綽綽的,又不能完全忽略袁訓,又用盡法子打聽不到袁訓的來歷,就形成一種很想了解的奇特關注。

不但他是這種心情,他的弟弟們二老爺三老爺全是這種心情。於是,才一坐下來,這幾兄弟的眸子,就有意無意的在袁訓身上掃視。

袁訓警覺。

這兄弟幾個準備抽風?剛纔祖母和他們家的女眷們水面無波水底波瀾的來往了一回,這些男人們覺得不贏,又尋上我了?

他就去看南安侯和鍾恆沛,南安侯給他一個意味深長的笑容,那笑容斜對文章侯兄弟,隱隱的有鄙夷,還有不屑。

這兄弟幾個人,沒有一個是好鳥。

南安侯是這樣發的暗示,袁訓也是這樣的收到。袁訓就直直身子,先自己掂量一下。在座的他年紀最小,這年紀輕呢,有時候有別人眼裡又另是一個名詞:資格淺。

這個道理是他打小兒書上學到的,但根深蒂固刻在心裡,卻是在表兄太子府上深印的。初去乍到的人,哪怕是個老雜役,都敢說你幾句,說你諸事不懂。

所以別人看你好欺負,不扎一下子不會回頭。

袁訓就暗暗好笑,對面的那幾兄弟,年伯叔叔們,你們想來欺負我,先想想我在哪裡當差最好,我掂量了,你們也掂量一下子再開口吧。

“呵呵,小袁吶,”袁訓纔想到這裡,文章侯先開了口。他見到別人是這樣的稱呼袁訓,覺得挺親切,也這樣的叫。

袁訓也真的是年青,就在座中欠欠身子,亦表示對這個稱呼沒有異議。陪個笑臉兒:“侯爺有什麼說的?”

文章侯府幾兄弟也是俊美男人,但見到這個少年的一笑,有如日頭綻放在屋子裡,兄弟幾個頓時對南安侯再次欽佩,都在想,這樣的少年,虧他是怎麼找出來的。

於是兄弟們背後的猜測,就再次浮現出來。

他們從知道安家進京後的家事以後,就多想一句,認爲姑丈犯傻。

這麼好的少年,又是不到當差的年紀就在太子府上當差,說沒有來歷誰會信呢?既然有來歷,南安侯府裡姑娘也有數個,怎麼不許給自己的親孫女兒呢?

三兄弟加上不在這裡的四老爺,一直有個猜測,今天很想驗證一下。

當一個大好少年,不許給自己家裡的姑娘時,有一個可能性,那就是許不得。二老爺從袁訓就座後,就頻頻地把他的面容和南安侯套在一起,他先入爲主,越套越覺得有可能。

越覺得有可能,二老爺就好似拿住南安侯和袁訓的把柄,笑得奇奇怪怪的,在心裡轉悠着。聽兄長和袁訓攀談起來,二老爺就用心聽着,伺機好把自己的疑惑插進去,如果是真的,那姑丈今天可有些丟人。

就是世子,你以爲也別再誇口說什麼有了好親戚,其實這親戚還是沒跑出舊親戚南安侯的家裡。

文章侯笑容可掬:“小袁,你是哪裡人氏?”袁訓就擡眸,不用問他也知道這一家人打聽過自己。他的籍貫從不隱瞞,就回道:“我是山西大同府出生,在大同長大。”

文章侯才哦上一聲,二老爺笑得別有用心,對南安侯道:“姑丈在山西爲官數載,難怪能爲他早早地在太子府上尋份兒差使。”

南安侯和袁訓全是聰明過人,一聽就知道這位想得遠。南安侯還不動聲色,而袁訓則是找補上一句,對文章侯含笑:“和宮裡淑妃娘娘本是同鄉。”

二老爺即刻啞了嗓子。

南安侯這個時候開口,慢條斯理地道:“我在山西爲官的時候,誰又認得小袁?我不比老二,你在京裡當官,在京裡認得的人才真的是多。估計小孩子也認得幾個。”

二老爺狼狽的捧起茶碗當掩飾。

韓家幾兄弟,都當過花花公子。二老爺至今還是青樓上風流客,而在十數年前,更是讓一個青樓過氣頭牌訛詐,拖着個兒子說是二老爺的,在文章侯府門外鬧了好幾天,花了一千兩銀子纔打發走。

二老爺暗暗驚心,十數年前的事,姑丈遠在京外,韓家又不和鍾家三位老爺走動,他是怎麼知道的?

當時這事情壓下去算快的。

他才驚到這裡,袁訓怎麼會放過他。袁訓對文章侯的是解釋,對二老爺的,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朗朗地對南安侯道:“舅祖父這話有什麼出處不成?不過依我來看,二老爺不是認得的小孩子多,是認得的鋪子掌櫃多吧?”

二老爺脊樑骨後面“吸溜”一聲,一道冷汗直落到繫腰的汗巾子上。

他那茶碗更舉得高高的,擋住自己神色,更加的驚疑不定。

自己的私事,這個少年是怎麼知道的?

老爺們都在外面有鋪子,這並不稀奇。稀奇的是二老爺瞞着二太太,又在外面和人入股,他入股的鋪子,全是女掌櫃的。自然他的人,也一樣的不時奉陪上去。

袁訓見他吃驚,暗暗好笑。心想你也太大意,敢把玩笑開到我的頭上。好好想想我在哪裡當差,我家大姨姐和你侄子作親事的時候,你不是去打聽過我是不是太子面前得寵?

問的是誰,我都知道。

坐下還沒有說十句話,廳堂上就熱辣辣起來。三老爺見勢頭不對,就打個哈哈岔開話題:“有鋪子是好事情,誰家沒有鋪子,”三老爺最想問的,是袁訓肚子裡對當官還有沒有別的主張,他把話題接過來,就擺出一臉關切,問道:“聽說你要下春闈呢?”

袁訓笑回:“是的。”

“哎喲,可惜我們世子不能去,他念書可是聰明的很。如果這一次能去,也就不用舅祖父和你多費心。”三老爺投石問路,話也是想過的,自然就轉回到當官上面去。

袁訓穩穩的回答他:“問過他,他說不願意下考場,不然也是能去的。”

文章侯險些跳起來,一口熱茶燙到嘴裡,顧不得擦,就問道:“世拓能下春闈?”袁訓心想看你們全敲打着我說話,不漏點兒手段給你們,只怕你們沒完沒了。就鄭重回答:“他要是願意下本科的春闈,這倒不難。”

“真的?”文章侯騰地站了起來。

他兒子不能再下科場,一直是文章侯心中的憾事。他倒不是怕兒子急着奪他的爵位,而是他的侯爵名稱,叫文章。

文章侯的文章,這輩子就這樣了。有人活到老學到老,但文章侯襲爵後,就俗事多官事多家事多----其實誰不是這樣呢-----他自己都認定文章不會再好,那麼再也好不到哪裡去。

他的期盼,全放在韓世拓身上。

偏偏韓世拓小時候唸書十分的聰明,更讓文章侯覺得有所盼頭。然後他長大了,丟了科考的資格。

數十位御史彈劾文章侯教子不嚴,文章世子倫理德行上有虧,最後全是一個口徑,這樣的人不是官胚子。

不管你秋闈考得怎麼樣,乾脆點兒吧,春闈你就別考了。

有一位御史寫得相當的犀利,這樣的人要是當了官,他到了地方上,是教人奸騙表親呢,還是教人道貌岸然?

皇帝直接就批了同意。

文章侯後來政績上沒有建樹,不敢公開的提。又託過人去宮中活動,奈何老太妃當年是得寵的,得寵很多時候意味着得罪的人多,再或者嫉妒你的人多,,樹倒打猢猻,文章侯不就是那樹倒後的猢猻?他就沒辦成。

而韓世拓本人又不肯再在書上下功夫,他不能再走“文章”這一條路上,就成了文章侯的一塊心病。

這塊心病揣在懷裡,不時的會出來晃一晃,把文章侯燙上一回。這出來晃的也有節奏,一般三年晃一回,每回開科選,文章侯就都是難過的。

難過而沒有辦法,這纔是個真難過。

而今天,一個少年,他對自己說:“世子下春闈,是有辦法的。”文章侯跳起來茫然,又竭力回神的緩緩坐下,一剎時,他不知道說什麼好。

再聰明人的人,想不全別人的方方面面。袁訓隨口的一說,見到文章侯有片刻的失態後,就明白過來。

原來這位“文章”侯,還是重視文章的。

這個瞭然,讓袁訓大爲驚奇。以太子來看,以袁訓來看,甚至以冷捕頭來看,文章侯府重視的應該是另外兩個字“章臺”。

走馬章臺尋花柳,這纔是朝野上上下下對文章侯府的總看法。

而今天,這位侯爺無意中表露心跡,居然對“文章”還有染指之心。袁訓讓他打動了!

掌珠大姐已經嫁到這個家裡,不管韓世子是寶珠姐丈也好,是寶珠姐姐的丈夫也好,袁訓都得盼着他往好處去。

可袁訓一個人盼,也沒有用,還得韓世拓自己肯上進才行。

袁訓在爲韓世拓籌劃之時,不但把韓世拓的想法考慮進去,還要考慮到文章侯府的這個環境,這個氛圍。

以袁訓和南安侯府這種對家人有責任心的男人來說---南安侯雖然夫妻不和,但他照管南安侯夫人衣食,沒成夫妻之實,也付出丈夫之責任---此等好人現實中很多,既不傻也不呆。

袁訓和南安侯都瞧不起文章侯府。

看看你們兄弟幾個人都是死的嗎?把好好的一個侯府名聲弄得烏煙瘴氣,聖眷沒有說怪太妃去世?那別的人聖眷濃厚,家裡沒有人在宮裡,又與誰有關呢?

而今天,袁訓的瞧不起消去不少。

他是古代文人一流,雖然學武。他有很重的文人習氣,文人一句話“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文章侯還肯重視“文章”兩個字,讓袁訓對他的好感多了一些,認爲一家子人還有可救藥。

而好感上來時,還有一件事就得要重視。見文章侯一個勁兒的發呆,而二老爺三老爺是目瞪口呆,袁訓不得不提醒:“本科的春闈,可就沒有幾天了?”

那丟下書十幾年的人,還能由發呆而在餘下的十幾天裡把書攻完?

文章侯聞言,雙眼發直。直了沒有片刻,他迫切地再問:“那下科呢?下科......”南安侯也小小的側目了一下,這個人看來也不是完全的混帳!

科舉制度下,唸書人不想着去趕考的,應該是所有人眼中的混帳。

袁訓穩穩的回答:“下一科是三年後,那個時候,世子已經離京!”

“哦哦哦,”文章侯才發現跑了題,他本來是想借今天打探一下小袁吹牛大王。現在不用他打聽,袁訓鎮定冷靜的態度,清晰流利的口吻,讓文章侯也吃了定心丸。

對面的少年,他對兒子說的,全是真的!

第703章 ,不追究第115章 ,想通第326章 ,送女眷們返京第380章 ,能撒嬌能吃苦的袁侯爺第274章 ,袁訓辭親事第791章 ,歐陽容駕鶴第534章 ,準備顛覆第183章 ,送寶珠是歡歡喜喜的第827章 ,大花定親第245章 ,錢財動凌心第583章 ,年三十的夜晚很美好第788章 ,賞花第630章 ,好孩子會師第546章 ,不送東西不辦事第671章 ,加喜抓週第404章 ,橫刀自刎第370章 ,身世披露第29章 ,佈局第735章 ,小黑子第203章 ,認栽的人第672章 ,元皓生日第242章 ,家產九開第756章 ,加喜生日第302章 ,榜眼小二第623章 ,走好走好,一路順風第266章 ,敲詐袁家親事的小王爺第375章 ,爲玉珠論當年第749章 ,懟親家的梁山王第412章 ,又有喜第392章 ,爲獸頭們的憤然第57章 ,懵懂不知感激第579章 ,蕭氏兄弟大婚第375章 ,爲玉珠論當年第176章 ,表兇去趕武舉第291章 ,加壽爭寵第398章 ,袁訓出手第727章 ,神算失靈第685章 ,殿試放榜第195章 ,寶珠進城第662章 ,老公事第841章 ,原來如此第378章 ,名醫加壽第152章 ,書呆子之家第221章 ,欽差在此第835章 ,皇帝出遊第386章 ,別惹他們第409章 ,一個人的鬧第393章 ,親戚要幫忙第286章 ,產子第645章 ,重重埋伏第149章 ,回門第318章 ,讓鄙視的陳留郡王第787章 ,送行戰哥第841章 ,原來如此第458章 ,大度讓搶第746章 ,小十送錢第113章 ,我心依就第61章 ,方姨媽失蹤第590章 ,拜大年第30章 ,套話第68章 ,辦完事兒理當開心第218章 , 這般作爲是爲誰?第308章 ,可愛加壽第340章 ,夫妻相見第781章 ,新人進京第246章 ,分東西第327章 ,找到袁訓第158章 ,春闈高中第198章 ,國公府舌戰表兄第525章 ,禮佛第672章 ,元皓生日第65章 ,雞蛋和石頭第742章 ,大打出手第285章 ,讓袁訓坑的教坊司第558章 ,這招數,有喜了第670章 ,蕭戰鬼計多第594章 ,賢妃端妃闖御書房第699章 ,幫人的事情總在意料中。第202章 ,聰明人第282章 ,公平!第28章 ,逞強第161章 ,我不謝你奈我何?第646章 ,大功課第354章 ,血洗污名聲第220章 ,什麼叫有情有意第244章 ,說親事第494章 ,加壽撮合帝與後第584章 ,蕭氏兄弟哄公主第458章 ,大度讓搶第205章 ,與姐姐相親相厚第471章 ,一羣蠢婦第670章 ,蕭戰鬼計多第800章 ,梁山王真情流露第474章 ,當年的錯和錯第706章 ,正經是個香餑餑第326章 ,送女眷們返京第795章 ,保全皇后本有功第367章 ,加壽請客不要錢第575章 ,小二的三十七件冤枉東西第553章 ,不中用的女婿
第703章 ,不追究第115章 ,想通第326章 ,送女眷們返京第380章 ,能撒嬌能吃苦的袁侯爺第274章 ,袁訓辭親事第791章 ,歐陽容駕鶴第534章 ,準備顛覆第183章 ,送寶珠是歡歡喜喜的第827章 ,大花定親第245章 ,錢財動凌心第583章 ,年三十的夜晚很美好第788章 ,賞花第630章 ,好孩子會師第546章 ,不送東西不辦事第671章 ,加喜抓週第404章 ,橫刀自刎第370章 ,身世披露第29章 ,佈局第735章 ,小黑子第203章 ,認栽的人第672章 ,元皓生日第242章 ,家產九開第756章 ,加喜生日第302章 ,榜眼小二第623章 ,走好走好,一路順風第266章 ,敲詐袁家親事的小王爺第375章 ,爲玉珠論當年第749章 ,懟親家的梁山王第412章 ,又有喜第392章 ,爲獸頭們的憤然第57章 ,懵懂不知感激第579章 ,蕭氏兄弟大婚第375章 ,爲玉珠論當年第176章 ,表兇去趕武舉第291章 ,加壽爭寵第398章 ,袁訓出手第727章 ,神算失靈第685章 ,殿試放榜第195章 ,寶珠進城第662章 ,老公事第841章 ,原來如此第378章 ,名醫加壽第152章 ,書呆子之家第221章 ,欽差在此第835章 ,皇帝出遊第386章 ,別惹他們第409章 ,一個人的鬧第393章 ,親戚要幫忙第286章 ,產子第645章 ,重重埋伏第149章 ,回門第318章 ,讓鄙視的陳留郡王第787章 ,送行戰哥第841章 ,原來如此第458章 ,大度讓搶第746章 ,小十送錢第113章 ,我心依就第61章 ,方姨媽失蹤第590章 ,拜大年第30章 ,套話第68章 ,辦完事兒理當開心第218章 , 這般作爲是爲誰?第308章 ,可愛加壽第340章 ,夫妻相見第781章 ,新人進京第246章 ,分東西第327章 ,找到袁訓第158章 ,春闈高中第198章 ,國公府舌戰表兄第525章 ,禮佛第672章 ,元皓生日第65章 ,雞蛋和石頭第742章 ,大打出手第285章 ,讓袁訓坑的教坊司第558章 ,這招數,有喜了第670章 ,蕭戰鬼計多第594章 ,賢妃端妃闖御書房第699章 ,幫人的事情總在意料中。第202章 ,聰明人第282章 ,公平!第28章 ,逞強第161章 ,我不謝你奈我何?第646章 ,大功課第354章 ,血洗污名聲第220章 ,什麼叫有情有意第244章 ,說親事第494章 ,加壽撮合帝與後第584章 ,蕭氏兄弟哄公主第458章 ,大度讓搶第205章 ,與姐姐相親相厚第471章 ,一羣蠢婦第670章 ,蕭戰鬼計多第800章 ,梁山王真情流露第474章 ,當年的錯和錯第706章 ,正經是個香餑餑第326章 ,送女眷們返京第795章 ,保全皇后本有功第367章 ,加壽請客不要錢第575章 ,小二的三十七件冤枉東西第553章 ,不中用的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