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章 ,老太太亂點鴛鴦譜

得到柳至的話,柳夫人不敢停留,隨後又進宮對皇后傳達:“國舅說得一次皇上的話,就得用上一次。娘娘又不是時常去求的人。”

皇后連連點頭:“是是。”暗想再讓自己去求一回,自己還真的抹不開臉面。

自從那次痛哭求情以後,皇帝來過,但皇后聽從董大學士的話只一時,到夫妻關係上依然是解不開的結。皇帝看出來沒有強迫,和皇后說了會兒話,倒融洽無比。那夜帝后還是分殿而居,在房闈中沒有絲毫變化。

皇后的重心依然完全在太子身上,太子纔是她終生的依靠。也就對任何試圖越過太子的舉動不能容忍而聽信董大學士的話,又在加壽“苦苦”求她賞人的時候,內心裡明知道袁家不會答應,也往柳至面前去問。

本朝風氣還只能是舊模樣的時候,做爲母親的皇后不介意太子納妾。加壽也答應不是嗎?不過要她賞的話,她想到那年賞下的繡心錦心已歸西,心裡也是一根井繩。

但柳至力陳厲害,跟皇后生氣的初衷一樣。這是顯示太子與衆不同的地方。又有皇帝的應允不能浪費。

柳夫人和皇后往太子府上的人一起出宮,又把加壽叫進宮親自吩咐她:“我說六六大順,就是六個。我要是說三十六,我會說明白。四四如意,自然也只四個!有誰拿我的話搗鬼,你只管來問我,我去問他!”

加壽說好退下,沒出三天攜帶一本名冊來見皇后,上面寫的是部分官員姓名、籍貫、家中的情況等等。

讓皇后屏退人,只留準婆媳倆個,慢慢回話:“個個都是好姿容,憑着氣頭上隨便打發給人,一來夫妻不相配只怕害了她們,總是個人,又在太子府上侍候過,得盡力給個好去處。二來也可以藉此籠絡一些官員,總是能爲太子所用。”

皇后愣住,悄悄的把加壽打量會兒,露出佩服的神色。她知道加壽是能幹的,但今天更發現自己當年遠不如她。

有女人不嫉妒嗎?特別丈夫有權有勢的情況下。一般人只怕是恨不能早早打發走人,最好給個叫天天不應的地步。但加壽的話不僅表現出好心地——雖然對宮闈中長呆的皇后來說不太相信。她寧願相信加壽第二點,爲太子所用。

準婆媳細細挑半天,加壽準確無誤的說得出十一個美人們的脾性,讓皇后又有矮上三分之感,不敢拿婆婆的譜兒,把官員議定下來。加壽最後回話:“最好請太子哥哥過目,而什麼時候施恩給人,也不是這個月或下個月裡,也請太子哥哥定奪纔好。”皇后說好。

目送這個在眼中越來越成熟而越顯陌生的身影走出殿門,皇后一時百感交集,回想當年父親拼上柳家想打斷這門親事,她不知說什麼纔好。

……

鼓打一更以後,月往高空走,是消夏的好時辰。常家也不例外,不過姑娘們相約而去的不是院中涼榻,水邊冷風,而是好孩子的閨房。

燭光明亮下,姐妹們聚精會神聽好孩子說遊玩的故事。

“在路上怎麼熱的天可怎麼趕路?白天熱的看門的狗都不愛叫。要是行走在沒有樹的路上,難道沒中過暑嗎?”

這樣的問話,只會搔到好孩子癢處。她搖頭晃腦:“夏天趕路最舒服不過。”

玉珠經過夜晚行車,淺淺的抿脣笑,做着手中女兒的針指。

“白天姨丈從來不趕路,我們在客棧裡吃井水湃的瓜果,吹涼風,睡午覺。也是上課寫字的好時候。拌嘴也使得。”

姐妹們糊塗:“難道夜裡趕路?”

“就是這樣,姐姐們真聰明。”好孩子歡笑:“是呀是呀。”

姐妹們糊塗加一重:“好孩子哄我們呢,別信她的,我們雖不出閨門卻知道趕路要在天亮以後,夜裡趕路有強盜。”

好孩子站起,手在腰間神氣的做個握劍的姿勢:“我有劍,我會拿強盜。”

玉珠揭短兒:“吹牛過了。”

好孩子不無氣餒:“早說母親不必在這裡聽,偏在這裡。這不,我不過吹了一點,哪裡就過了?”

玉珠裝着奇怪:“只吹一點嗎?哪一點你告訴我。”

“劍是小紅的,我當時還沒有箭。”

玉珠搖頭笑:“不會吧,拿強盜這句不是牛皮嗎?”

好孩子把母親瞪了瞪,抄起几上新鮮果子送到她面前,粉嘟嘟小臉兒假裝的很殷勤:“母親請用,別再說話了。”

姐妹們發出銀鈴般一陣笑聲,外面又走來常夫人。自從好孩子回家,家裡人人願意和她親近,當祖母的也不例外。五房裡兩個孫女兒,一個比一個混得勢大。好孩子常年養在姨媽家裡,已讓親戚們稀奇。增喜索性長住宮中更難見到。好容易摸到一個孫女兒回來,又走過天南和地北,常夫人也是來聽古記的人之一。

玉珠請她坐下,打趣着女兒:“快吹大些,讓祖母聽得喜歡些。”好孩子扁起嘴兒:“纔沒有吹,遇強盜那晚母親也在,母親難道沒助威嗎?”

玉珠回家後沒說過遇強盜的話,這就接受從婆婆到小姑娘們的好些眼光。

紛紛的話語聲:“真的嗎?五嬸孃也說一個吧。”

玉珠含笑着先讓一巡茶和瓜果的時候,就見到丈夫進來。常伏霖先對母親見禮,再對女兒招手微笑:“鎮南王府打發人來見你,是個小小子,所以帶進二門在這院門外面,去聽聽說什麼。”

好孩子鼻子先朝天自言自語:“我猜得出來,胖孩子又搗亂了,他在家裡沒有人同他拌嘴,急的。”確定下自己的重要性,小臉兒沉下來,把個讓打擾很不悅神色掛出來出門。

沒一會兒回來神采飛揚,還好並沒有直接忽略祖母和姐妹:“請母親代我陪一陪,胖孩子要開會,我這就得去。”

玉珠沒說什麼,常夫人本着見多識廣以爲是玩耍的新名頭沒說什麼,姐妹們又一陣吃驚:“居然有份開會?”

好孩子進去換身衣裳出來,水青色小子衣裳,提上她的嶄新銅哨小馬鞭子。

姐妹們噘起嘴:“你又騎小馬去啊,真讓人羨慕。”常夫人怕晚上有閃失,常伏霖說不妨事:“鎮南王府派了四個人來接,我也送過去。”

姐妹們戀戀着送出門,對好孩子古記又多牽掛一條。橫豎夏天可以藉口熱睡的晚,不肯走,央求玉珠說古記解悶。

半個時辰正聽得入迷,好孩子帶着兩盒子新鮮果子回來。當着大家麪點給丫頭去洗:“這盒子裡稀奇果子是胖孩子給的,這份兒裡是我買的,祖母說今年到今沒吃過好瓜,我和父親嘗過買回來。給祖父母的父親幫我搬來,外面還有十幾個送給伯父們。”

常夫人說破費,讓人搬回自己房裡。

二更以後大家散去,玉珠單獨和女兒說話,低低地道:“以後,家裡有什麼吃什麼,再不要顯擺你是小財主行嗎?會惹別人不痛快的,有你什麼好兒呢?”

玉珠感嘆,多年的媳婦能把清高的她也改變很多。換成在閨中,她還是不顯擺的性子,但無意中顯擺了,從不介意別人怎麼想。

好孩子拿出來的,又儼然恰似她當年模樣。張口結舌:“我孝敬祖母卻不對?胖孩子給我果子也得接啊,不然他會不高興,那吵起來我可不贏。”

“你白天在祖母房裡還吃不足嗎?哪天沒吃足晚上歸家來犯饞,第二天再去吃吧。你自己的家裡就是這模樣兒,姐妹們手中月錢從家裡來,輕易沒有人請長輩。你又掐尖了,又獨一份兒了。我勸你是好話。”

玉珠忍不住的笑,想到當年她的母親張氏勸她,也有最後這句。

好孩子不懂,但嘟囔:“好吧,以後我不買就是。”忍無可忍,停上一會兒又低聲抗議:“在姨媽家裡說孝敬長輩,回家裡讓我不要孝敬。”

玉珠無奈,揚眉準備換個方式解釋。送母親回房的常伏霖笑着進來:“我聽幾句已懂,母女不要爭執,聽我說幾句。”

叫女兒到身前:“母親是勸你多存銀子,以後有用得到的地方。你孝敬長輩是好事兒,過年那銀子,我正想和你說好?是不是年年都有。祖父喜歡,我也喜歡,你母親也是喜歡的。”

玉珠知道丈夫打趣,抱怨道:“哎呀你卻這樣對她說話?她回家沒有俸祿可吃,哪裡還有錢過年給全家人錢。”

常伏霖嘻嘻:“我卻想要,要是私房少了,還從給一個銅板開始如何?今年初她在大同,也想到寄回來。父親就說以後給一個銅板吧,有這份兒心,以後想不孝敬也難改。”

逗着女兒:“千萬別聽你母親的不給,得長放心裡才行。”

玉珠笑了:“這話有道理,給習慣了,以後想不孝敬也難改,是這個意思。成,以後每年得給,可別忘記了。”

好孩子重新得意,找她討錢看似很開心,正好也把去鎮南王府的話說一說:“父母親放心,我的私房多又多哩。”

玉珠喝個倒彩:“這個牛皮吹得好。”

“胖孩子要去西山大營當世子爺扮威風,要皮匠們當儀仗。我依了他,他送我果子所以收下。明天他送盔甲來,祖母明天下午出門,讓我早早回來,皮匠們到家裡來開會。母親聽我們說起鋪子的話,就知道不是吹牛。”

“好吧,你手裡現下算有錢,閒放着也不好。明兒我聽聽啊,不然我不放心。”

好孩子大模大樣:“小紅皮匠最可靠不過。胖孩子還說了一些話,明兒我還有錢拿。”

當父母的故意裝不相信:“除去你哄姨媽和表姐的錢還差不多。”

“胖孩子下午進宮先得的消息,說我們一行人的總賞賜,禮部總算弄明白,呈上去,每個家人有份。我和不好的表哥、小紅小十叔叔得的皇上賞賜太后賞賜,是另計的。這個纔是公中出的。胖孩子按月一百六十兩繼續拿,特意看過我和不好的表哥,賞賜二百兩辛苦錢。”

玉珠還想裝不信,常伏霖道:“我也聽說了,禮部早知道消息的官員怨言一堆,說按月給過錢,這又多出了錢。但方尚書那裡出來的話,說四妹夫一行進京的前一天,把所有銀兩盡數賙濟窮人,所以這明旨的賞賜必不可少。”

玉珠想一想才弄清楚:“回來那天是宮中的,”

父女一起點頭。

“這一回是按功勞呈報的?”

父女一起點頭。常伏霖又添上幾句解釋:“這是由四妹夫一行修的路、橋,救助的窮人等事蹟理清楚,正規的嘉獎。所以和回來那天的分開。”

好孩子得意了:“不是牛皮吧?回來那天是沾姨丈的光,這一回是我出力得的。”

玉珠揶揄:“你哪有出力?這還是沾姨丈的光。”好孩子吐吐舌頭改了口。

“聽說大姐丈家的二老大人官升一級。”

玉珠聽到這裡,牽扯到韓二老爺信以爲真。見天晚打發女兒睡下,忽然想起她陪胖隊長扮威風,曾祖母怎麼辦?

好孩子打着哈欠口齒纏綿:“胖孩子辦事兒妥當,已經爲我和表哥告過假。”

玉珠爲她掖好薄被,好孩子甜甜睡去。

……

第二天,胖隊長和皮匠們陸續到來,玉珠旁聽。一刻鐘後,玉珠坐不下去,讓奶媽陪着,坐車來見寶珠。先把昨天勸好孩子收斂的話說過,再說剛纔耳朵裡滿滿的話。

“我沒想到她們真的起大鋪子。”

寶珠嫣然:“是啊,祖母聽過,我也聽過,二妹也幫着聽過。細節,由他們自己商議。年紀是八歲的和七歲的,自己學學當家沒什麼不好。”

“我還以爲胡鬧,等我聽到她們要發賣蘇州蜜餞,太湖大螃蟹,烏思藏的犛牛肉有章有法,才知道是真的。”玉珠出家門時幹瞪着眼吃驚,現在還沒緩和。

寶珠笑道:“真搶生意的來了。要不是事先說好,銀魚他們也要染指。是稱心如意從元皓嘴裡奪回來。”

玉珠吃茶,兩碗下肚眼珠子還是亂轉,寶珠取笑她:“明年鋪子上的擔心?”

“寶珠,你平時不讓我和大姐說,但事實上都知道我和大姐沾你的光,在你的鋪子裡入了股份。好孩子的鋪子有模有樣,我想她能不能帶帶姐妹們,只不是好孩子一個人辦的,我說不出口。再來隔房的小姑娘們跟好孩子不是一處長大,還不能知道脾氣是不是合得來?萬一幫錯了人再分開就不好。我急急的來了,請你幫我拿個主意。”玉珠透着爲難。

寶珠會意:“是聽到她們銀子不足的話,出來這個心思?”

“是啊,我聽她們鋪子沒有幾萬拿不下來,胖孩子,”玉珠笑:“這名稱好上口,我也學會了。小王爺說借給好孩子,小紅也說借,正經說他家裡知道消息,會爲他準備足夠本錢。我就想到,說起來大姐在府中當家,照管一家的人。你呢,照管的更多,把我和大姐全照管,還能照管到老國公。我也想學學,而且嫁到常家這些年,家裡大人的脾氣摸的明白,都是家常的人。我想既然好孩子本錢不足,我能動用的現銀也不多,真的由着好孩子沾別人的光收息銀,透着丟人。如果能帶帶家裡的小姑娘們——沒有好孩子的日子,以爲她們過得也不錯。和好孩子相比,她們全成苦孩子。”

輕輕一笑:“這話只你我知道,說出來我公婆還以爲瞧不起他們。其實你知道我沒有別的意思,就是想着你照顧母親和我,好孩子能不能照顧下別人。你看到大姐府上的幾位老親了嗎?學你呢。你接過大夫人和五夫人,大姐滿心裡傾慕,追你不及呢。”

寶珠微微笑:“上有祖母在,是祖母照顧咱們姐妹三人,還輪不到我。說說三姐你的家事吧,你關照的心不錯,擔心錢到手,和好孩子不能長久相處也對。咱們三姐妹,我沒有父母,大姐二姐沒有父親,兄弟也沒有一個,姐妹仨人不一心怎麼能行?好孩子不一樣,她遇到的堂姐妹們另有父母出主意,隔房頭只怕隔心思。是不是帶她們一把,三姐應當請她們自己拿主意。”

湊到玉珠耳邊嘀咕幾句,玉珠慢慢展開笑容。

……

房中只剩下寶珠一個人時,閒閒的問了問稱心和如意在做什麼,寶珠不無欣慰。

稱心如意自小兒起互相配合,一個主內一個主外,以後也不會生分。斷然不會像三姐對婆家的擔心,而應該像當年的姐妹三人。不是互相沒有看法過,但還是走動到親密。

……

碧葉掩映的房裡,說話聲此起彼伏。胖孩子神氣活現:“刀劍賣不賣?”

韓正經板起臉:“鐵器是官樣文章。”

“那鹽呢鹽呢,”胖孩子嘻嘻哈哈。

小十反駁他:“說好的咱們不做走特權的營生,免得把咱們中的人帶進去。以後咱們可都是大官兒,不能授人以柄。再換一樣。”

胖孩子胖臉兒皺起,忍氣吞聲模樣:“那稀奇的南海果子是可以的,我們在島上訂好些果子常年送,曬乾了到蘇州製成蜜餞,發些到京裡來,能吃能賣。”

韓正經高高舉手:“大龍蝦乾!”

好孩子舉手高高:“椰子肉乾!”

後窗戶上,常夫人和玉珠躡手躡腳走開。離玉珠正房近,婆媳到這裡坐下,常夫人滿含慈愛對玉珠欲言又止。

玉珠道:“怕母親不信,請您親自來聽。他們要辦上十萬的貨呢,好孩子銀子不足,家裡姐妹們若是有意,對個份子。等分錢的時候,按份例分錢。很是妥當,那叫小紅的小姑娘,她的爹孃是四妹府上有名大管事,頗能做營生。”

玉珠以爲婆婆不好意思,說出這一番鋪墊好孩子得了份子方能入股的話。常夫人會意過,更要把心裡話說出來。

“老五家的,我和你公公以前就看得出來,家裡就你最平和,又愛顧到人,又不爭長論短。老二家的對你辦過糊塗事,我氣,你公公也氣,但當時福王造反,她也有受驚嚇的意思,過後依然好了,不能拿她怎麼樣。沒明白的說她,你受委屈了。”

玉珠忙笑:“我已經不記得了。”

“老親們曾說,生下再多孩子,中用的寥寥無幾。真真是實話。生下五個兒子,你大哥老實,二哥性直,三哥跟你公公一樣書呆,四哥提筆論文,卻沒發家的能耐。要是沒有娶到你,你公公現在還是個中等官員,不高不低,無人賞識的過日子。本應該多疼你的兩個孩子,偏生好孩子受老太太和姨媽的惠多,增喜更別提,想疼也得等着。一直覺得家裡沒花到她們一份兒錢,你公公說扣下來給她們添嫁妝。還沒有添上,你又爲別的房頭出這好主意,我當婆婆的可怎麼謝你纔好?”

常夫人感動的看着玉珠,玉珠也有了感動。

“一家人,說什麼謝。好孩子有發家的好門路,可不得姐妹們幫着。小姑娘們手中多些餘錢總是好處。”玉珠柔聲道:“那就請婆婆幫忙知會,好孩子這裡我和她說。”

常夫人一怔:“好孩子還不知道嗎?”

玉珠不好告訴她已問過寶珠,只委婉道:“她是這個家裡的孩子。”常夫人感激不盡,但沒有莽撞的直接對媳婦們說,而是晚上夫妻睡下,和常大人商議。

常大人的睡意都驚到沒有,等明白過來,嘆道:“你們也太貪心,沾袁家的光還不足夠嗎?”

“我也是想別的孫女兒嫁妝上好看些,不然以後好孩子註定是個豐厚的擡數,別的孩子們讓比下去,知道的人說內親有高低。不知道的人要說咱們家裡對待的不均。這話也不是我起意,五房媳婦真個是好,她怕我不信,帶我悄悄聽過好孩子開會,他們要賣稀奇東西,對的銀子也是大數目。”

常大人思忖過拿出主意:“每人只許出一百兩,過年分點兒就知足吧。”

常夫人也不是真貪心,又占上孫女兒的便宜雖不是爲她自己,也心裡糾結。一口答應:“好好,分個幾兩銀子就行了。”

……

好孩子聽到有半天沒說話,小嘴兒裡默默唸叨。玉珠花足心思聽到,掩面差點把昨夜的茶水噴出:“你這唸的是什麼?”

“這就是你的家,這就是你的家……”好孩子振振有詞提高嗓音:“打發我回來,曾祖母對我和不好的表哥說過。說不好的表哥是個男孩子,能建功立業,能出去闖蕩。我就不能,所以認命吧。姨媽的家到底不是我的家,雖然姨媽隨時歡迎我,二表姐捨不得我。但這就是我的家,我的家!”

她火氣上來。

玉珠聳聳身子:“你都知道了,更不用生氣吧?”

好孩子黑着臉兒:“要我答應可以,我只有一句話,母親回答了我,我就帶上自家姐妹。”

“自家”,讓玉珠眉開眼笑:“你這個見識很好,是了,是你自家的。你要問什麼快說吧?”

“從大伯父到四伯父,是有進項的人。大伯母到四伯母家境也不差。但她們各自孃家的姑娘們月錢還不如咱們家,因爲官兒小啊進項就少。我帶上自家姐妹們,自家姐妹們要不要帶上她們的外家姐妹們?曾祖母是我的外家,二表姐凡事帶上我,纔有胖孩子小紅帶上我,這樣算下去,我要帶多少人合適?”

從八歲孩子嘴裡出來,句句是驚雷。好孩子得意的看着母親呆呆怔怔盞茶時分轉過來,劈面質問:“你哪裡出來這些話?怎麼知道人家孃家官兒小?除去姨娘家裡照顧你的話很對以外,別的很不必說。”

玉珠生出這小孩子太刁鑽的心情,但再一想小刁鑽是自己的。一時啼笑皆非。

好孩子哪肯收斂,更炫耀一回:“我在路上常打聽物價,母親忘記了,我走過許多地方。官兒小的話,是胖孩子打聽來的。我要回家了,胖孩子怕人尋我打秋風。”

“閉嘴吧,姑娘,你現在除去有些地,手中不過數千銀子。尋人打秋風也不尋你。”玉珠嘆氣:“你們是哪裡出來的一羣妖孽,還沒有回家,埋伏先打好,還怕尋你打秋風?這話真好意思出口。”

“我聽到,也說胖孩子不對。母親要怪,是胖孩子錯了,等我把胖孩子尋來,母親只罵他吧。”好孩子依然有理的那一個。

玉珠揉額頭,很想尋幾句厲害的話斥責女兒,卻滑稽上來,輕輕一笑也有好奇:“呃,好孩子,你能說說伯母們孃家是什麼境況嗎?”

好孩子眼睛朝天一晃:“母親也跟我一樣愛打聽?”

“愛打聽。”玉珠老實承認錯誤。

“伯母們孃家姑娘們的月錢,只有我自家姐妹們的一半或是三分之一。小爺們沒打聽,小紅說尋我秋風的只會是姑娘們,兄弟們未必好意思。胖孩子只打聽到這些。”

玉珠嘀咕:“你自家祖父的官職這幾年高了,他們不能比在情在理。”生出和“胖孩子、小紅”一樣的擔心:“你雖不應該自高自大,卻也有理。這姐妹幫姐妹,大家都來取利銀,胖隊長一定不答應吧?別把你的股份也弄飛。”

“纔不會,沒有我拌嘴,胖孩子他神氣不起來。再說還指望我幫威風,而且我們是大家起鋪子,都要聽皮匠小紅的,胖孩子不敢有意見。只是要和母親說好,我只帶自家姐妹,不帶許多人。”

玉珠看不下去女兒的張狂,心裡一半兒爲她自豪有底氣,一半兒又覺得大不應該。故意拿話壓她:“可你缺銀子,母親也是幫你的忙?”

心裡已經有個主意,想雖是幫人,但帶的人多,不可全拋一片心。如果親戚扯親戚出的銀子多,到分錢的時候,好孩子可以裁奪着給,未必就原樣的利率給出來。

還沒有說,但聽女兒小嘴兒繼續利索:“我缺銀子,二表姐說借給我。”

“怎麼不往曾祖母處去了?曾祖母嫌棄你歷年花的多,不肯給?”

好孩子哎呀一聲:“大花也進京了,曾祖母說我多花了錢,有不好的表哥一份,大路哥哥一份,大花也佔一份,借可以,要我給息銀。”

玉珠樂道:“曾祖母精明,平白不讓你哄了去。”

“我還可以借胖孩子的,胖孩子也收我一半的息銀。真是沒道理,路上吃我許多點心回京就不認帳。”好孩子晃動完小黑臉兒,展顏笑眯眯:“只有表姐們白借利錢給我用。”

她太得意了,玉珠故意又氣她:“只有二表姐肯借?”

“借了大表姐的,胖孩子收不到息銀他不答應。借三表姐的,要看三姐丈小王爺臉色。沈家姐丈脾氣好,只借二表姐的吧。”

玉珠笑着回房,獨自坐到窗下時道:“就該這樣。要是東也能借西也能借,你可以直接上天。”又喜悅女兒回來前就想到“打秋風”,對這一羣妖孽似的孩子大爲讚賞。

……

六六三十六的話,在安王的嘴裡進行中。加壽能想到別人也能想到,安王讓皇后原話惱的七竅生煙,回書房就罵一回兩回剝他的臉面,四個美人不少錢,爲什麼一而再再給三的侮辱他?

說這話的時候,王爺想不到他花費大價錢送四個美人兒可不是白送的。他只想到花一大筆錢和數年功夫栽培,興許要讓太子所用,有三天惱的面上變色。

總算想到可以曲解話意,一頭扎進書房和幕僚們選出頭的官員名單,這都是些名利心最重又嘴上最守舊規矩的人,指望他們名利當頭下去和太子攪和。

以安王來看太子還沒經過人事,所以看似鐵石心腸。只要有機會讓太子享受溫柔鄉,袁家再能也不會把女兒往蕩婦方面教——安王親自體會過這點——他有把握太子留下他的人,還可以再進一些人。

十年寒窗苦,不如枕蓆三句話的事情,從古到今比比皆是。雖然只限愛枕蓆的人。

以前想到的是表面討好,背後打探。現在又多加一條,爭回讓皇后打掉的光彩。

從早到晚上討論到腦袋發漲的時候,有人提醒安王他這樣做,還有一個理由。

“文老爺求見殿下。”

安王恍然大悟,幾天沒見到陪伴文三姑娘進京的老親,把他們快忘記。解氣的往外面走,邊走邊想打破太子府中袁家已經盤弄好的局面,也等於給文三姑娘迎頭一擊。

……

小客廳上,殿下和文老爺坐下,文老爺不改上一次會面的言詞,繃緊面容道:“殿下,我已想好,親事不能更換!”

安王冷笑:“瘋瘋傻傻我不要!”

“三姑娘不是瘋瘋傻傻!”

“那天你不信我的話,我讓你回去問,你問到了?她肯說在袁家她都說了什麼!”

文老爺冷冷:“我問過了,但事出有因,據說您也說了話,而且初見就不待見三姑娘。這怎麼能行?這是家裡精心爲您教導出來……”

安王面色鐵青,一字一句道:“我當不起!看在去世母妃的份上我不退親事,給我換個不精心教導的行嗎?”

文老爺眸子裡有了寒光,安王大怒:“大膽!”文老爺並不懼怕,見到因安王發怒而衝進來幾個家人,他不慌不忙擺一擺手:“請讓他們退下,我有幾句話要說。”

安王冷若冰霜:“就這樣說。”

“是時候,把文妃娘娘去世的內幕告訴您……。”文老爺說到這裡故意停一停。

安王有了慌張,對進來的人搖一搖頭,家人們躬身退下。

“說起來這件,扯出開國時文家舊事。郡王們是同姓,跟先帝不同宗的人,因村與村之間有走動,咱們無話可說。十大國公就讓人不服。”文老爺面有不忿:“龍家仗着弓箭,錢國公府仗着騎兵,溫國公府仗着祖傳的小陣法,但那陣法有一半歸文家所有。是兩家先祖共同創立。當時亂世,有時候活命要緊。不互幫着就得死。有多少戰死到滅族的人,論起來功高蓋世,但至今已讓埋沒,黃土一堆都無處去尋。”

“論功不平?”安王讓勾起蠢蠢欲動的心思,瞬間幻想着他的外家如果是國公府,如果有陳留郡王那樣敢和梁山王橫的外戚……現在他的處境想來不同,皇后也不敢當衆胡言亂語讓自己難堪。

文老爺默然:“難說論功不平,但龍家鑄造長弓,缺的銅鐵和工匠有我們家一部分。”

安王把拳頭握緊:“那他鑄造弓成爲什麼不討要?”

“箭法是人家苦練出來的,我們家當時只關注結交人。”

安王嗤笑,他在朝中有多少可用的人,他心中有數,鄙夷道:“結交到誰?”

文老爺面無表情:“結交的人大多戰死,當時哪裡想到,當時只想到活着,和能戰的人捆在一起。等到能看到曙光,談論不是生死而是封賞的時候,只有東安郡王一家是盟友。”

“這盟友成了郡王,文家成了郡侯?還不如國公?”安王哼哼:“這盟友真不簡單。”

文老爺淡淡:“不簡單也罷,簡單也罷,我們家因此和東安郡王走動的近,後面抹去爵封,代代有子弟在東安郡王帳下。”對安王看上一看:“皇上登基那年,葛通揪住東安郡王不放,娘娘因此才扯進去。”

安王繃直身子,眼角有不易覺察的抽動。即使沒有皇后出面相助太子,計較八個美人平分,安王也會認爲有母妃在的時候,比現在好。至少他不用費心思在宮中安插人,現在的就有自己母親。

“別說了!我不想再聽一回。”安王聽下不去。

“殿下,那您應該知道娘娘是真的病故。”

安王瞬間怒聲,咆哮道:“不可能!我問過給母妃看過病的太醫,母妃素來用的是保養藥汁,她沒有舊疾!”

“心病,而殿下您就是她的舊疾!”文老爺又一次不顧尊卑,也有仗着是外家的意思,厲聲而言。

……

廳上安靜下來,像絃斷無人聽後的寂寞,又像是無情西風掃過落葉後的冷酷。安王在這寂靜冷酷裡瞪大了眼,不是看向說話的文老爺,而是茫然直視面前的那片牆壁。

有着一幅山水畫,但安王也看不進去。他看到的只有淡金色而虛弱的面容,那是他最後一面見文妃。她吃力地對他一笑,話如風中最細的蛛絲:“太平。”

奶媽把安王帶出去,沒到半個時辰,有人出來宣稱文妃身故。從此安王沒了母親。

在安王數年後查過太醫診治過文妃的舊醫案,上寫沒有任何舊疾時,雖知道與爲東安郡王求情有關,也難免認爲是讓人謀害。

文老爺把原因直指殿下,讓安王如有水火相間中。一會兒燒的似發灰,一會兒冰的似成霜。

等他回過神,廳上咆哮聲成片成羣:“不不!你哄我!怎麼會是我!”

文老爺進京後會過安王一面,對他執意不從親事起疑,幾天裡稍作打聽,雖不知道安王內心要爭大位,卻由已發生事情裡看得出安王似有誤會中的恨意。

故此早有準備,他心平氣和:“我句句是實,皇上那年有殺東安、靖和郡王的心,我文家的人不自量力,以爲葛通不是江左郡王的正牌孫子,東安、靖和又功勞甚偉。梁山老王告老回京,梁山王年青,軍中需要老將支持,認定皇上不想殺他們,代東安郡王求到文妃娘娘面前。碰什麼樣的釘子娘娘臨死也沒說,只是一天天減了飲食,留下太平二字以後,因不進飲食而死。這樣的死,不是爲了不連累殿下您,盼着以死求得皇上憐惜,讓皇上對您多有照顧嗎?也因此皇上答應娘娘爲您定的親事,外戚才爲岳家。”

“我不知道你說的是真是假,”安王平靜下來唯有漠然:“也沒有辦法證實。母妃去世以後,我由養母田嬪照顧,我身邊的奶媽舊人漸漸更換,我出宮那一年田娘娘舊疾發作去世,她本就身子不好,也沒從對我說過什麼。”

文老爺對這話也在意料之中:“這我已經知道,這幾天裡我尋到以前見娘娘的時候,守宮門賄賂過的小太監,如今成了小頭兒,他大約對我說了說。”

安王心頭怦然一跳,死死的盯着他:“你打聽我?”不知道他聽到多少,也因文家路遠和對三姑娘的失望不能相信面前這位,手心沁出冷汗。

文老爺坦然:“是,我尋了尋,沒有當年能作證的人。但尋到別的。”

“是什麼?”

“殿下有沒有想過,侍候您身邊的人誰能調換乾淨?”

安王憤然:“還能有誰,皇后!”

“可那一年沒過多久,皇后娘娘也落難了不是,困在她的宮裡兩年之久。”

安王咬一咬脣:“你不知道宮裡的事情,她雖落難,太子卻正得意。”

“殿下要懷疑,那兩年是太后當家,還有年紀小小的壽姑娘。但要我說,太后沒功夫管您的事情,壽姑娘更犯不着。只有皇上。”

這個稱呼在安王心底炸出一片狼藉,讓他心驚肉跳,也讓他坐立不安。那惶然如跳動的音波在眼底時,文老爺看在眼中:“要我說,皇上不想您知道文妃娘娘的死,想讓您以爲她就是病故。”

“爲什麼!”

“爲太平,爲娘娘的遺言,皇上也想您當個太平的王爺。我們文家也這樣想。”文老爺肅然:“娘娘遺言現在,這親事不能退也不能換人。當年我的堂弟不能領會皇上心意,貿然請文妃娘娘爲東安郡王求情,家裡已把他除名攆了出去,痛定思痛娘娘的死是一大損失,我們得保住殿下您。三姑娘爲人梗直,一絲不苟,是家裡精心爲您教導……。”

“住口!”安王激怒似的心思反轉:“你說那麼多舊事,爲的還是把那個瘋子送到我家!”

文老爺凜然:“舊事是爲了告訴您,我家開國從龍,崛起還有盼頭。”

這話安王愛聽,皺眉道:“什麼盼頭?”

“您有沒有聽說龍家的老國公到了京裡?”

“這有什麼關係?”

“輔老國公進京以前,英國公他們特意見他,請他爲現在局面往皇上面前進言。而且我花了大價錢,知道皇上已見過他。就在鎮南王府。”

安王把篤定的文老爺用心打量,不知不覺有了敬意:“我都不知道,你是怎麼打聽到?”

“您沒在這方面用心思,只想着怎麼和三姑娘退親。”文老爺適時刺他一句,把打聽渠道和盤托出:“我事先知道英國公等見過輔老國公,就只尋思一件,老國公見過皇上沒有。只要見到,他就會說。自老國公進京後,皇上出宮,一是往袁家去,二是往鎮南王府。我雖不敢往這兩年打聽,又料想在袁家見面也未可知。但我要確定消息,尋的是皇上身邊小太監,他隨駕去鎮南王府,親眼見到一個人蹣跚而行去見皇上,”

安王脫口:“是他沒錯!皇上不會私見歐陽保。”板起臉:“但那小太監,你是怎麼找到的?”

文老爺面色沉沉:“您只想到照顧過的奶媽親信宮人,以前娘娘宮裡看門的太監估計正眼沒看。”

安王分辨:“我聽說他死了。”

“他有個乾兒子,這事情只有我知道。這小子病重的時候我在京裡,當幹老子沒錢醫,我賙濟的他。我找他的時候,聽說他進了宮,現在皇上身邊。大事辦不了,皇上見的人,恰好讓他看見。”

文老爺的話落音,安王抱住額頭,應該問的話都成一片空白。暗想外戚得力果然有用。可再想三姑娘實在不願。

看得穿他的心思,文老爺敲打他:“一旦輔老國公進言得當,衆國公們能緩和局勢,他們能恢復舊局面,我文家爲什麼不能?”

安王呻吟一聲,不知爲這美夢,還是覺得不可能:“恢復舊局面談何容易?據我所知各家郡王強取豪奪,把國公們家底挖空。讓他們還出來,他們肯嗎?”

“有一線希望也得試試,陳留郡王和輔國公已回去,如果有消息,他們到軍中就會露出口風。這由家裡去辦。而殿下您,再也不能出娘娘那年的錯。三姑娘是您良配。雖不披荊斬棘,卻條條規範不出差錯。”

聽到這話,安王滿口苦水,咽也不是吐也不是。文老爺又逼迫着他幾時送三姑娘進宮拜見皇后,因那天在袁家沒見到,安王推說安排把他先打發。

……

文家還有機會的消息,就安王來看匪夷所思,但在他心裡也留下一個漩兒。

……

元皓去西山前,抽出一天送加喜去柳家。在戰表哥的影響下,元皓不喜歡柳“壞蛋”,雖然他送自己很好的東西。但他歸家那天沒送成加喜,這個熱鬧不能少,第二次本該下個月送,由執瑜出面,元皓搶了來。

柳雲若見到是他,長長暗出一口氣。幸好他功課做足,在要和胖隊長做朋友的時候,備下禮物去見加壽。加壽見他誠心,指點他:“表弟最重要,你記住這個就行。”

還有沈沐麟同是女婿,和他同仇敵愾蕭戰,在岳父家親耳聽到元皓搶到手,當時藉故出門,跑到柳家告了個密:“要是胖隊長真的來了,你千萬把他頂在頭頂上。”

柳夫人請四喜姑娘去坐鞦韆,爲她們安下四個鞦韆在樹蔭下,柳雲若在能看到四喜姑娘的地方,以對待大人的口吻請胖隊長喝茶吃點心。

元皓這般重要,元皓開心了。這點兒開心柳雲若不能放過,抓住機會表白自己:“我心裡很有加喜,以後咱們就是親戚。”言下之意給個好臉兒不多。

元皓沒有戰表哥的狡猾,胖臉兒一嘟道:“可你以前不喜歡加喜妹妹。”

柳雲若雙手捧胸前,跟隨時能剖心來看似的:“我現在喜歡了呵呵,以前,以前有原因啊,這話是你戰表哥對你說的吧?”

烏黑的大眼睛滿是誠實:“是加壽姐姐說的,”又變成懷疑:“以前爲什麼不喜歡,加喜是我妹妹,爲什麼你不喜歡她!”胖拳頭揮幾揮,隨時就要發脾氣。

柳雲若針對他是小孩子,專門爲他準備一套解釋:“以前剛有加喜的時候,我記得,你就和好孩子、韓正經玩的好。”

元皓拍胸脯:“我們是有名的拌嘴三差人,誰也離不開誰。”

“真的不離開嗎?”

元皓胖拳頭又對他晃晃,響亮道:“真的。”

“那以後你成了親,好孩子成了親,韓正經成了親?你們還能誰也不離開誰?”柳雲若追問。

聰明機靈伶俐的元皓傻住眼,眸光暈暈:“成…。親?”

“讓你和不熟悉的人成親,她對你就不熟悉,自然不會讓你繼續拌嘴三差人。我和加喜就是這樣,幾年前我不熟悉加喜,要和加喜玩,就拋棄熟悉的玩伴,你也不肯是不是?我也不肯。現在我熟悉了,我可以不要他們了,我只陪加喜,所以咱們是親戚了,以後客氣些,哈哈,我買好東西給你。你要什麼?夜巡請胖隊長出面好不好。一隻魚一隻兔子還沒有跟上來,你的戰表哥貌似應付王爺讓他去軍中,也沒功夫接手,還歸我一人管,我下個貼子請你……”

出盡八寶的哄,但元皓胖臉兒越來越沉。餘下的鐘點兒裡,除對着妹妹們有笑容外,盡是陰沉臉兒。

柳夫人問兒子說了什麼,柳雲若早讓嚇住,都不敢再說什麼。讓母親罵上幾句,把加喜送走以後,又讓罵上一頓。

他沒有想到的是,元皓把妹妹送回宮去,直奔舅舅家。好孩子早回了家,又直奔常家。

……

好孩子因今天家裡請客,玉珠讓她爲祖父客人做拿手的菜,早早回來剛到廚房。

奶媽取她的圍裙,丫頭在她指使下檢菜,胖孩子在家人指路下衝過來,十幾步外勾動胖手指:“過來說話。”

好孩子眸光一亮,但噘起嘴兒,過去責問:“聞到我做菜香了是不是?我還沒做呢,你就鼻子尖的尋來。”

“好孩子,你要定親嗎?”冷不丁胖孩子的話,讓好孩子眨巴眼沒明白。

胖孩子說不上是希冀還是盼望,再問道:“定,還是不定?”

好孩子回魂過來,頭一件事,返身從廚房外抱起一棵青菜打過來:“不定不定,”

胖孩子舉一手架住她的菜:“那同誰定?”

“誰也不定!”好孩子左右看看,小聲告訴他:“定親不好,我定親的兩個姐姐天天關房裡做針指,不能拌嘴不能和你去軍營,不好。”

胖孩子滿意了:“就是嘛,跟我拌嘴纔是最好的。”揪下一片菜葉子偷襲了好孩子,往她衣上一扔,轉身拔腿就跑。

好孩子在後面追,等到玉珠知道趕來,見到女兒用棵青菜把胖隊長攆出角門,胖隊長上馬一溜煙兒去了,走以前還很得意:“明兒我就撈回來喲。”

玉珠問女兒怎麼了,好孩子大放光彩的臉兒:“催我扮威風別去晚了,就是這樣,不尋我拌嘴他吃不下去冰。”

“勸你少得意吧,快去做菜。幸好沒讓祖父和客人看到。”玉珠把女兒催回廚房,因勸她一身汗水,回房換衣裳。見丈夫也回來換衣裳,玉珠抱怨給他聽:“那姿勢你是沒看到,幸好小王爺從角門進來,馬停在角門上,要是從大門一路攆他出去,讓董家的人見到,這親事還不飛走。”

常伏霖勸她寬心:“祖母精心選的親事輕易不會飛走,都沒給正經,本來我以爲給正經。”

“祖母說好孩子起小藐視正經,天天怪他生的不好。又說咱們家是書香門第,選董家最好。今天只是兩家長輩見面,那孩子沒有來,不過聽說春闈中了不是嗎?這一回殿試雖沒中,年紀還小不着急。今年不過十三。”

玉珠換好衣裳,請丈夫趕緊廳上陪準親家,她往廚房督促女兒做菜討好未來的婆家。

因是初見,沒到討論下大定的日子,家裡別人都不知道,好孩子也不知道。

做了菜就回房歇息,明兒還要早起和胖孩子會合。

……

元皓離京前往西山大營去過,當時只爲玩耍。以世子身份,帶着祖父和父親的厚望,把他展露到這裡是頭一回,眼見西山大營看得到,率先喝止:“停!不許再玩笑,嚴肅些,給我好好扮威風。”

小紅小十和正經乖乖聽話,好孩子多扮個鬼臉兒:“我得贏一回。”放下手嫣然:“好了,昨天我也贏,前天我也贏,連贏三天,你記得請我吃東西。”

元皓已不理她,胖臉兒闆闆正,後背闆闆直,看得祖父滿意頷首,父親竊笑不已,一路擺足姿勢到營門前,對上迎接的將軍時,纔有笑容噓寒問暖:“大家夥兒辛苦了,父親說都是看重的人,讓我必來見見。”

人小鬼大模樣,讓頭回見他的人一愣一愣的。

進去的路上,鎮南王悄悄問兒子:“你這話也是事先背好的?”

“父親放心,我背了好些。表哥表姐幫我出好些主意,還有幾句是壞蛋舅舅教我念熟。元皓很會扮威風,又會神氣。”

鎮南王忍住笑,這倒省事體,也很想看看壞蛋舅舅教些什麼。又有個壞心眼兒,如果兒子不出彩,錯當在壞蛋舅舅身上吧?

進到大帳後,元皓坐下來,後面侍立手下皮匠。一個比一個小臉兒黑,看上去真的有威嚴。這樣的威風讓鎮南王又笑一回。

接下來見將軍們,聽會議,元皓坐得一動不動足見功夫。老王得色越來越多,將軍們越來越驚奇。因爲小王爺只有七歲。等輪到他說話的時候,開口就是兵書,引用得當,以年紀小讓人稱讚。

鎮南王現在清楚壞蛋舅舅讓兒子背的是什麼,見他裝相十分能耐,說話又不用他照應,獨自又偷笑半天。元皓要去校場走走,大家夥兒一起跟上。

……

不管哪個軍營的兵,都有頑劣的老油子。見到小王爺帶着一幫娃娃,盔甲是鮮明的,弓箭也背的好,難免有人起鬨:“小王爺射一個。”

元皓毫不謙讓:“行啊,不過要有個比試射得用心。”對小黑子努努胖嘴兒,小黑子取出一錠五十兩大銀託到手上:“贏了小王爺的人得這銀子。”

當兵的眼中火熱,但小王爺卻不許人人都上。剛纔看似他沒打量周圍,但胖手指準確指出:“你,你你,笑我的人全出來。”指的精準。

鎮南王含笑看着擠眉打眼風的好孩子等人,對父親附耳道:“難怪要帶他們來,原來真的是扮威風。”

“你知道我爲什麼不阻攔了吧,你沒有跟去路上,不知道他們配合的漂亮我可以明白。”

鎮南王不太高興:“父親您玩上三年,要知道我也嫉妒。這話以後少說幾句吧。”

場中,元皓挑足了人,帶着好孩子等人也站好位置。分成兩下里卻並排,一邊兒人高馬大,另一邊兒小蘿蔔頭。看熱鬧的人鬨笑的風向轉爲當兵的:“輸了可以回姥姥家,人丟大了。”

比試的士兵們也覺得尷尬,怎麼混成跟羣不到十歲的孩子比試?又要討好小王爺真是犯難,私語道:“贏了王爺說咱們沒眼色,怪咱們不好。輸了好說咱們不長眼,亂贏了小王爺,怪咱們不好。剛纔一定是鬼捏住我的嘴我才笑。”

鎮南王看出來,命人傳話:“拿出真本事,虛讓的按怠慢論罪!”又也取出銀子一百兩,讓人放到地上:“要錢的出力。”

場中靜下來,都認爲這是動真格的看得很認真。

當兵的看看銀子,再看看小王爺那個頭,再想想王爺的吩咐,不再猶豫拉開弓箭。

弓弦如滿月的時候,耳邊又有潮水般聲浪出來,是驚呼聲:“看小王爺!”

“快看他們幾個!這是哪家的名門之後?”

元皓一行人舉起弓箭,姿勢漂亮的無可挑剔。老國公教他們先穩住姿勢,好姿勢爛熟於心形成感覺的一部分,以後開急弓信手拈來。

跟着袁訓的時候很少有箭,就是練姿勢。到大同交由老國公,是手把手糾正。這就一端弓箭先似雷霆驚人。

鎮南王容光煥發,老王容光煥發,元皓等屏氣凝神。

幾位將軍好笑,叫着自己的人:“這回真別多想心思,別吃奶的力氣用上也不中,腦袋揣褲襠裡也解不了這羞,小王爺可才七歲!”

場中的當兵的臉漲得通紅,箭匆忙出了手。有一個人穿靶而過,有兩個慌亂的沒有中。

鎮南王父子沉下臉,問他們是什麼名字:“新兵?那好好操練!這模樣兒還能遇事嗎!京裡的太平兵也個個要有好身手,這碗飯才端得久!”

元皓等人因力氣不足,又和大人站在同樣遠的距離,只有元皓一個人中了靶心,但搖晃着隨時要掉下來。但小紅等全中了靶子,老王父子說難得,都覺得這威風扮得好。小十因在家裡心心念念只想進京,沒用心在弓箭上,也和小紅一例。老王也不覺得他墜父親名聲,他也才八歲。

元皓沒有要銀子,賞給那中了的人。到軍中的第一天,表露出一個有勇有謀的好形象,將軍們恭維王爺父子:“虎父無犬子,後繼有人。”

自此,小王爺在軍中過得不錯,悠哉的過了幾天,央求父親帶着去打獵,也能射到獵物,就地烤了大吃一通,幾個孩子們說這叫重溫遊玩。

臨走的前幾天,又來助陣的人馬。

小六蘇似玉奉着老國公到來:“表弟,太上皇讓我們來看看,你還要不要人手?”

元皓撲到老國公懷裡興奮大叫,手指校場:“幫我掙威風,就您去就行了。”

小六蘇似玉目瞪口呆看着表弟好似沒看到他們,把舅祖父扶着去了校場。

這一天,也是董家來見老太太的日子。

……

“親事好,咱們定下來吧。老太太您是當然的大媒一個,勞您一起去常家,定日子下大定。”董仲現的母親出面。

老太太覺得自己又能放一件心事,再就是正經和大花。禇大花從草場上回來,養得散漫。要定親事還早,接下來就只有正經要好好籌劃一番。

晚上睡不着,她眼前出現亡夫。老太太同他絮叨:“你又來了,去年你就來了,我說你別急,孩子們親事得定好,等定好了,我就去陪你。”又把董家的家世報給他:“咱們在京裡的時候,還不是大學士,但也是好門第。三丫頭的孩子到他家,你只管放心吧。”

她眼前幻影自然不會說話,安老太爺只在老太太眼神裡微微而笑。

------題外話------

六一快樂親愛的們

第547章 ,太后孃家沒有好人第822章 ,京中搶功勞第142章 ,不愛與愛第228章 ,韓家總算出來要面子的人第44章 ,寬恕第558章 ,這招數,有喜了第431章 ,草包駙馬搶差使第741章 ,集市上的流動軍隊第369章 ,蒼十七的煩惱第472章 ,憤怒的柳家第505章 ,孩子們七週歲生日第743章 ,太子夫妻入藏第770章 ,正經的親事第115章 ,想通第88章 ,還牙第614章 ,教訓江強第185章 ,輔國公還是好舅父第442章 ,情意爲重第358章 ,袁將軍和沈將軍的秘密第434章 ,掌珠玉珠有喜第97章 ,相見第171章 ,親事的原因第290章 ,寶珠你胖了第315章 ,笨吶第32章 ,老太太的抱怨第688章 ,元皓第二次請客第121章 ,當家第272章 ,親事喜人第386章 ,別惹他們第367章 ,加壽請客不要錢第726章 ,金殿鬥第102章 ,訂親第226章 ,大事在後頭第300章 ,池魚第236章 ,纏綿第402章 ,看破第15章 ,傳話第259章 ,關安的來歷第575章 ,小二的三十七件冤枉東西第434章 ,掌珠玉珠有喜第186章 ,袁訓在此!第523章 ,太上皇訴情意第732章 ,前方金陵第114章 ,承擔第700章 ,早有準備第40章 ,厲害第16章 ,相比第784章 ,正經出彩第496章 ,修正第327章 ,找到袁訓第267章 ,小王爺大包大攬第835章 ,皇帝出遊第586章 ,丁前夫人來拜年第332章 ,第352章 ,對簿公堂第708章 ,到蘇州第708章 ,到蘇州第295章 ,老侯和柳家算賬第412章 ,又有喜第669章 ,沈沐麟同行第657章 ,得來全不費功夫第716章 ,方氏再一次誤會第332章 ,能人第331章 ,祿姐兒還是香姐兒第788章 ,賞花第541章 ,豁達大度原來是這樣用的第72章 ,遠客第395章 ,教導加壽第638章 ,我的女兒也金貴第531章 ,黃雀在後第798章 ,加福練兵第365章 ,狐狸尾巴第30章 ,套話第176章 ,表兇去趕武舉第352章 ,對簿公堂第330章 ,教訓鄒寧第27章 ,討好第263章 ,龍五的敲打第602章 ,小女婿之爭第37章 ,取笑的姑娘們第827章 ,大花定親第322章 ,無奈糾結總要解開第222章 ,恩師也狡猾第326章 ,送女眷們返京第326章 ,送女眷們返京第160章 ,高中以後應感謝第598章 ,皇帝回敬二近臣第295章 ,老侯和柳家算賬第135章 ,夜叉第151章 ,傾家而出去相看第277章 ,加壽發飈第145章 ,我們家不納妾!第659章 ,沒有遺憾第563章 ,吃了別人的火藥第662章 ,老公事第797章 ,聖旨下第14章 ,消息確定第267章 ,小王爺大包大攬第333章 ,東安舊事第414章 ,別樣壽桃
第547章 ,太后孃家沒有好人第822章 ,京中搶功勞第142章 ,不愛與愛第228章 ,韓家總算出來要面子的人第44章 ,寬恕第558章 ,這招數,有喜了第431章 ,草包駙馬搶差使第741章 ,集市上的流動軍隊第369章 ,蒼十七的煩惱第472章 ,憤怒的柳家第505章 ,孩子們七週歲生日第743章 ,太子夫妻入藏第770章 ,正經的親事第115章 ,想通第88章 ,還牙第614章 ,教訓江強第185章 ,輔國公還是好舅父第442章 ,情意爲重第358章 ,袁將軍和沈將軍的秘密第434章 ,掌珠玉珠有喜第97章 ,相見第171章 ,親事的原因第290章 ,寶珠你胖了第315章 ,笨吶第32章 ,老太太的抱怨第688章 ,元皓第二次請客第121章 ,當家第272章 ,親事喜人第386章 ,別惹他們第367章 ,加壽請客不要錢第726章 ,金殿鬥第102章 ,訂親第226章 ,大事在後頭第300章 ,池魚第236章 ,纏綿第402章 ,看破第15章 ,傳話第259章 ,關安的來歷第575章 ,小二的三十七件冤枉東西第434章 ,掌珠玉珠有喜第186章 ,袁訓在此!第523章 ,太上皇訴情意第732章 ,前方金陵第114章 ,承擔第700章 ,早有準備第40章 ,厲害第16章 ,相比第784章 ,正經出彩第496章 ,修正第327章 ,找到袁訓第267章 ,小王爺大包大攬第835章 ,皇帝出遊第586章 ,丁前夫人來拜年第332章 ,第352章 ,對簿公堂第708章 ,到蘇州第708章 ,到蘇州第295章 ,老侯和柳家算賬第412章 ,又有喜第669章 ,沈沐麟同行第657章 ,得來全不費功夫第716章 ,方氏再一次誤會第332章 ,能人第331章 ,祿姐兒還是香姐兒第788章 ,賞花第541章 ,豁達大度原來是這樣用的第72章 ,遠客第395章 ,教導加壽第638章 ,我的女兒也金貴第531章 ,黃雀在後第798章 ,加福練兵第365章 ,狐狸尾巴第30章 ,套話第176章 ,表兇去趕武舉第352章 ,對簿公堂第330章 ,教訓鄒寧第27章 ,討好第263章 ,龍五的敲打第602章 ,小女婿之爭第37章 ,取笑的姑娘們第827章 ,大花定親第322章 ,無奈糾結總要解開第222章 ,恩師也狡猾第326章 ,送女眷們返京第326章 ,送女眷們返京第160章 ,高中以後應感謝第598章 ,皇帝回敬二近臣第295章 ,老侯和柳家算賬第135章 ,夜叉第151章 ,傾家而出去相看第277章 ,加壽發飈第145章 ,我們家不納妾!第659章 ,沒有遺憾第563章 ,吃了別人的火藥第662章 ,老公事第797章 ,聖旨下第14章 ,消息確定第267章 ,小王爺大包大攬第333章 ,東安舊事第414章 ,別樣壽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