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親事的原因

南安侯到的時候,南安侯夫人正撫着牀痛哭。南安侯走上前去,也嚇了一跳。他幾十年沒見過自己岳母,記憶中,還是沒離京的時候,那時南安侯三十來歲,有一年回京,在宮裡隔着條花徑,與岳母打了一個照面。

當時官員們朝見,命婦們進見,各走各的道路,互相不能言語。當時岳母白髮蒼蒼,但還精神。和今天這枯乾瘦弱的矮小婦人相比,簡直是兩個人。

南安侯心想我也不必唏噓,過多的難過也像是假的。幾十年沒有和她通過音信,今天誠誠懇懇的反而自如。就問了一句:“平日裡飲食可好?”

“……好……”老老太太嗓子拉風箱似的吐出這個字,那嗓音嘶啞難聽,如扯生鏽鐵鋸,又氣弱如遊絲。南安侯暗中嘆氣,又慶幸自己這一回到了牀前。

他家岳父去世那年,南安侯明明在京中,當時的文章侯父子幾乎是求他,南安侯也不肯前來。樑子,是一層接一層的深起來的。

好在起先是誰不對,還能弄得清楚。

南安侯不是要說自己妹妹有多麼的對,事實上他對倩玉姑娘起初是沒有過多感情的。他知道他的妹妹不應該在宮中許親事後,就說未過門的嫂子不好。可妹妹不好,不代表南安侯夫人就可以和妹妹對着幹。

妹妹總是自己的妹妹,妻子卻還不是枕邊人。妹妹總是自己那唯一的妹妹,妻子卻半點兒不體諒。

再加上倩玉姑娘一片深情,可以爲他去死。南安侯正處在一個男人的傷痛中,他對倩玉沒有深深的愛上。雖然他若娶的是倩玉,他會愛她。他只是處在男人的情懷中,竟然她這樣的愛我,我卻不能回報。

她的死,又是因我來的。

他正難過,新進門沒圓房的妻子,又和他唯一的妹妹,家中的掌珠——哪一個姑娘,不是家中的掌珠呢——安老太太和南安侯夫人一個不讓一個,一個仗着父母兄長疼愛,一個仗着我上面有人,除了沒大打出手以外,別的事一一干來,都不遜色。

南安侯就還是要怪南安侯夫人了,而且也怪這牀上就要西去的老太太。看着她此時枯乾老樹狀讓人悽憐,當年,卻也是爭吵的一把子好手。

一切就都要過去了,這個房間裡都平白生出逝者就要離去的辭別意。南安侯心中嘆氣,面上安慰,靜靜的看着他的岳母。

老老太太也凝視着他,年老人的眸子裡反而更有一種透達。她沒有告訴南安侯你的岳父死前已有和解之意,是我對兒孫們隱瞞,又和你鬥了幾十年;她沒有任何歉意。只是這樣看着本應該是自己最得意的一個晚輩。

他仕途佳高,處事平穩,本爲應該是文章侯府的一個大好助力,卻生生的弄成一世裡的冤家。

她只是手擡起來,指住牀頭一個大箱子,再扯動難聽的嗓音:“給……”就在衆人以爲這箱子裡的東西是給南安侯時,老老太太卻手一轉,指住掌珠。她的眸子也看過去,盯住掌珠。

人人都看得出來,老老太太此時是不糊塗的。

她再道:“給你!”

清晰的說完,咽上最後一口氣。

房中痛哭聲大作,文章侯撲上去大哭,南安侯夫人頓時暈厥,讓人扶出。二老爺三老爺都號啕起來——對於長輩的死,哭得越傷心在外人聽起來,代表着越孝順。掌珠在哭聲中還愣着,那箱子給自己?

她也能看出來曾祖母當時是明白的,她在最後的迴光返照中,把一輩子不和的女婿找來,卻當着他的面,說箱子給掌珠?

韓世拓是曾長孫,也正在大哭,就沒有人能解釋掌珠的疑問。這件事兒是怎麼了?掌珠自問可一天沒孝敬過她。

站在一旁的南安侯卻明白了,老老太太一生都是精括括的,比精明還要精明。女兒親事她沒有挑錯人,但她沒處好,挑人眼光還是精明的。

她到臨死,又精明瞭一回。

把東西給了掌珠,就還在文章侯府手裡。而當着南安侯給,卻又是明白的賠禮之舉動。在不是地方不對,耳邊處處是哭聲,南安侯可以哭笑不得。

他娶了個妻,受了一生的氣,到最後什麼也沒摸着。那你叫我來作什麼?雖然不是想你東西纔來的。可…。這看着自己,指給掌珠?還是讓南安侯打心裡想發笑。

此時又不能笑,南安侯就撫須板着臉,他是哭不出來的,他對老老太太早就沒有親人的感情。他能不笑,還在這兒站着,在他自己來看,就算是全了禮節。

……

“啥?!”四太太跳了起來:“全給了世拓媳婦!”二太太在她對面冷笑,撇了撇嘴,點了點頭。

此時府中在舉哀,靈棚正在搭。往親戚家去報信的人一撥一撥的出去,都還沒有過來,二太太四太太就有功夫湊到一起閒話幾句。

四太太幾乎沒氣崩掉,大罵道:“憑什麼是她的!這幾年裡,我何曾少侍候過她!”二太太更刺心,她進門更早,大嫂又頂着個侯夫人名聲有女眷們要會晤,二太太總覺得侍候祖母最多的人,這個家裡獨她這一份。

這老太太死的,真是氣死人!

兩位太太都這樣想,又都怒氣沖天:“當時糊塗了吧?”就見外面又進來一個人。二太太的大兒子奔進來,他是從外面纔回來的,問母親:“真的是曾祖母去了,而不是擺東西衝她的病?”

“你沒看到白布都在搭,當然是真的!”二太太繃緊面龐。這兒子一跺腳,狠狠的“嗐”一聲。二太太覺得有內幕,就問:“你難道也要出嫁不成?又不是你姐姐要守着才着急!”說到女兒不能如期成親,二太太就心口一陣一陣的痛上來。

她才肝氣痛好,眼看着又要犯心疼病。

強自忍住,二太太罵兒子:“去吧,穿孝衣,她死的時候不疼你們,你卻也是曾孫,也得去守靈!”

“死都不擇時候,我還守靈!”這兒子一氣告訴母親:“我才和娟姐兒說今年讓她過門,不想曾祖母就過了世!”

就又往地上跺了一腳!

二太太大驚氣色:“哪個娟姐兒?”

“母親說哪裡話來?你認識的,舅舅的女兒,我表妹啊。”這兒子還覺得母親也奇怪。二太太一巴掌煽過去,咬牙罵道:“不成人的東西,你也相中表妹,啊!你也敢相中!”罵得兒子走了,四太太也奇怪了:“二嫂,表兄妹親中加親,不是頂好?”

“你沒聽到,是娟——姐兒嗎?”二太太還在生氣。四太太一尋思,明白過來:“哦哦哦,是庶生的那個,我聽錯了,還以爲是天姐兒?”

二太太哼了一聲:“天姐兒,纔是我家嫂嫂親生的。娟姐兒,是後來尋的一個妾生的,這兩個哪裡給相比?”

四太太想想也是,就道:“這真是一件事情添上一件事情,這裡老不死的死得沒良心,你又出來這件事。二嫂,幸好我家姐兒兒子還小,不過由你的事來看,我也得當心纔是。”二太太冷笑:“我勸你少說風涼話!你兒子還小,你兄長家也一般的有庶生女兒。不然上回你和世拓媳婦吵架,你兄長家的妾爲什麼也跑來?”

見四太太直了眼睛,二太太解氣地道:“這你明白過來了?”四太太閉上嘴,心想你雖提醒的我好,可我兒子還小,那妾就是打主意也還有幾年。到是那天來的那一幫子幫手,着實的讓人更加不快。

正說着,見外面進來一幫子人。四太太又愣神了,嘴裡嚷着:“二嫂,你看,那羣大蟲們又來了!我得躲躲,這羣全是不要臉的,我惹得起一個,惹不起一堆!”拔腿就走。二太太去看時,卻見上一回來過的楊夫人等人,都穿着素色衣裳,是聽到消息來弔喪的。

楊夫人家在城裡,不比韓家的親戚們全在城外,這就來得快。

二太太見到鼻子哼一聲,自言自語道:“我要不是也不和這樣的人糾纏,又怎麼會主動的和老四家的好呢?這就鬥敗了不成?等我尋件事情,再讓她們鬥上一場再說。”

她也躲開。

四太太這樣的潑辣人,都只是在宅門裡潑,和市井潑辣惹不來,何況是以陰沉爲主的二太太。她也走了。

沒過多久,安老太太也到了。寶珠玉珠是隨後到來。張氏和邵氏見面,她們坐在一起。安老太太帶着寶珠玉珠,則在靈前哭過,就呆呆坐下來。

安老太太的淚珠兒是真心的。

這個人,居然真的死了!

當年恨她不死,不知道背後咒過她多少句。她也一樣,罵安老太太怎麼還不快去死?如今她真的死了,安老太太覺得一縷精神,隨着她就去了。帶走的,有陳芝麻爛穀子的往事,還有無數的回憶。

沒了這老太太,以前的事情忽然像想不起來了。安老太太暗暗發愁,我這是老了嗎?我這就老了嗎?

像是這個人一死,再數老人,就到自己這一輩上。

她坐在一個圈椅內,在靈堂的一側。另一側,跪着南安侯夫人,默默的在燒紙。她燒完一刀紙後,忽然站起來走出去。都在忙,想心事的又在想心事,就沒有人注意到她。

片刻後,才亂起來。幾個丫頭婆子亂跑出來,文章侯見到,氣得大罵:“拿板子來打死,作什麼亂跑!”

丫頭婆子們哪裡管他的罵聲,幾個人一起蒼白着臉大叫:“不好了,”文章侯現在最怕聽到的,就是這幾個字,他身子微一搖晃,在他身邊的韓世拓扶住他,也大罵丫頭婆子:“什麼不好了,快說快說!”

“老姑奶奶,自盡了!”

安老太太身子一晃,要不是她是坐在圈椅上,也一頭栽倒。寶珠和玉珠離她不遠,一左一右扶住她,也急着呼喚:“祖母,”老太太清醒過來,情不自禁的滿面是淚,顫聲道:“我們去看看。”

邵氏張氏也跟上來,她們這一行跟着文章侯等人匆匆往後面去。靈堂搭在後面,南安侯夫人自盡的地方,卻是在老老太太纔去的房間。

她已經讓人解下來,都說摸過沒有氣的。文章侯夫人不相信,帶着掌珠二太太四太太往裡就走,顧不上死人晦氣,還要去再看看她。

說到底,也是家人。

安老太太也要往裡面去,門內閃出兩個老婦人,冷冰着臉,憤然道:“你不能去看!”安老太太愕然停下,心裡頭痛上來。寶珠在心裡代祖母難過,而玉珠卻不平地道:“怎麼不能?”這兩個老婦人,一個是久跟老老太太的人,另一個是南安侯夫人僅存下來的陪嫁。

她們恨恨地道:“別人都可以看!只有你不能!”兩雙快要噴火的眼睛,直直瞪着安老太太。安老太太一陣難過,淚水再次流出。

攔住她的兩個老婦人僵板着臉,可是也哭了。兩行淚水從她們面上滑下,這兩個人對當年的往事,是記得最牢的人。

沒見過哪家的小姑子這麼大膽,不但敢對御賜的親事說三道四,而且成爲兄嫂不和的主要原因。

不就是她有一個好閨友,她盼着她當自己嫂子。那姑娘偏偏又爲賜婚的事情而死,南安侯夫人就倒黴的成了她的眼中釘肉中刺。

既然那姑娘有情,你這未來小姑子又有意,爲什麼你們不先把親事定下?

宮中賜婚的時候,南安侯確定沒有定親。誰先定就理當是誰。誰叫你家兄長當年長得白白淨淨,惹人喜歡?

這件事情換成別人家裡的姑娘,忍上這位小姑子一時,她遲早還能不出門子,也就過去了。但老太太是個嬌女,南安侯夫人也一樣是個嬌女,一個巴掌從來是拍不響的,嬌女對上嬌女,就此上演一出幾十年的恩怨大戰。

直到安老太太出嫁後離京,南安侯夫妻沒有和好的可能。

老老太太可以在彌留之際,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原諒一切人。安老太太也可以在晚年,有後悔之意。可別的人,侍候過老老太太和南安侯夫人的這兩個婆子,她們是親眼看到老老太太的惱怒,和南安侯夫人一夜一夜的痛哭,她們不能原諒安老太太。

她們牢牢守住門,就差怒斥,不是你,就不會有這幾十年的事情!

換成另一家的小姑子,都不會像你這樣!

安老太太一生剛硬,從不服輸。但此時,她驟然失去血色,一個字也說不出來。在她自己的心裡,也早有數。疼愛照顧她一生的兄長,一生夫妻不和,起源就在於她太喜歡倩玉姑娘,她太痛恨南安侯夫人間接的殺了她。

倩玉姑娘的死與自己有關,而且她也死了,再揪着死人的恨不放,也不能對南安侯有半點兒幫助。

反而,讓他這一生都揹着夫妻不和的名聲,和文章侯府鬥了一輩子。雖然不是對手,但也算一根不大不小的刺。總是一個內親不和的名聲。

此時,悔恨,懊惱……輪番在安老太太心頭閃過。她面無表情,緩緩轉過身子。轉到一半,有人從後面按住她的肩頭。南安侯出現在妹妹身後,和這一生一樣,他向着自己的妹妹。南安侯直視那兩個老婆子,冷冷淡淡地道:“我能去看看嗎?”

南安侯對着文章侯府的任何人,他都問心無愧!

他一生沒有得到妻子的賢惠,但他一生都付給她月銀、供給、四季衣裳不敢說豐厚,卻也足夠!

至少出去不會丟南安侯府的人。

他更不會對她用什麼下藥污名聲的手段。你爲人不好是你的事,我爲人如故,那是我的事!絲毫不會影響到我的爲人行事!

南安侯冷笑上來,笑話!我娶妻爲娶賢,不管我妹妹有多麼不對,你們的主人就對嗎!想起往事,南安侯眸子可以噴火,他毫不掩飾的用眸中怒火直視兩個老婦人,你們的主人可曾有一天對得起我這個當女婿,當丈夫的?

一個挑唆女兒鬥,一個和我妹妹爭!

當是什麼好東西嗎!

誰不知道家和萬事興,可有些人就是會嘴裡說說,用來說別人,就是照不見自己!

兩個老婆子先開始時一頭惱火地只從自己角度上來看,就把南安侯夫人的自盡歸在安老太太身上。但對上南安侯,那陪嫁的婆子先吃不住。而在此時,三老爺看到這一幕,心想這都什麼時候了,這兩個下人還弄這一出!

三老爺過來罵道:“祖母要是還活着,能容得下你們這樣!滾滾,別在這兒擋道!”又對安老太太彎彎腰:“來看看吧,說到底是姑嫂一場,哪有個不傷心的呢。”

“姑嫂”二字,更把安老太太燙到,她受驚般慌忙應道:“好好,”南安侯把妹妹帶進去,安老太太對兄長依偎一下,這一生,當哥哥的都是當妹妹的依靠,此時也是。

南安侯夫人靜靜睡在榻上,這是臨時騰出來的地方。她的面容,是從來沒有過的安寧。在她這一生裡,乖戾充斥,驕橫遍佈。唯有此時的安靜,是她一生所缺少的東西。

她留下遺言不多,頭一個,她的體己全歸韓世拓。韓世拓是她最寄於期望的後輩,她曾對鍾恆沛兄弟好過,但全是假的。

第二個,她要與父母親合葬。

這是她匆匆寫就的遺言,上面墨汁才幹,應該是她死前寫的。或許她並沒有先想到死,是見到母親去世,覺得再無所依靠而死。但正是她匆匆而死,這個遺言才真正代表她的內心。就像脫口而出的話,不經大腦而出,往往代表說話人的真心。

文章侯卻想着姑母的遺言不對,她是鍾家人,應該以後夫妻同葬纔是。就哭着對南安侯道:“姑丈,讓姑母先停靈在你們家廟上,等以後……”等你百年以後,你們活着沒做成夫妻,地下面做吧。

南安侯淡淡:“我可以答應你。但是,這是死去人的遺言,不可違背,這是一。二,她這一生裡,什麼時候把自己當成我家的人來看?”

這一句話,把南安侯夫人的一生都囊括進去。

這一生裡,南安侯夫人是身嫁到夫門,心裡卻還是異姓人。

文章侯無話可說,但二老爺卻不想就這麼放過南安侯。我家姑母在今天自盡,不就是她母親不在了,她在你們家也沒有人可依,纔想不開尋死的嗎?

二老爺也和擋門的兩個老婆子是一個意思,趁着今天,這口氣可得出一出。二老爺就木着臉道:“不葬你們家,可以說依着死人遺願。但我姑母的靈堂,卻要搭在你南安侯府中,由你們發喪。”

二老爺就是存心晦氣南安侯。心想你們一生不和,但死了必須你們鍾家名義出殯,讓你難過一下子也是好的。

如果換成別人,也就讓二老爺膈應到。

但這是南安侯,不是別人。南安侯冷冷掃了二老爺一眼,一口答應上來,道:“可以!她是我妻,我怎能不發喪?這個臉,我還是要的!”

文章侯四兄弟,被世事逼得老成的文章侯,陰沉城府的二老爺,比兄弟們老實的三老爺,嬉皮浪蕩有心機不多卻最裝天真的四老爺,同時寒了寒臉。

如讓冰雪擊中。

論起來他們一生和南安侯的爭鬥,可以囊括幾個字“不要臉”。

南安侯要臉,他們不要臉。

南安侯要臉,一生在吃用上,他還是管南安侯夫人的。所以他對妹妹好,好得理直氣壯。你我都管,何況是我那讓你欺負走的妹妹?

文章侯府一生不要臉,爲了夫妻不和,沒完沒了的和南安侯過不去。夫妻不和,就不能有個人勸勸,有個人吃點兒虧,先把這事情弄和氣了?

沒有,文章侯府到目前爲止,只有死前後悔的人,沒有這樣活着的人。

二老爺起的這個頭,他的臉上最發燒。厚厚臉皮,上前一揖:“多謝姑丈。”另外三兄弟讓他提醒,文章侯爲首,給南安侯跪了下來,二老爺沒辦法,也跟着跪下來,一起謝過南安侯,南安侯就讓人回去搭靈堂,鑑於死人不便再移動,停靈就在文章侯府,靈位,抱到南安侯府,南安侯府正式發喪。

文章侯府裡,韓世拓當了孝孫,掌珠雖然還想借此爲祖母出出氣,可她不得不跟着當孝孫媳。南安侯府裡,南安世子當了孝孫。

不用說,知道的人又一次稱讚南安侯,說他辦事兒不錯。沒事兒,不爲家國變,不爲田園缺,污來污去的,實在不叫漂亮。不過現代年青人喜歡這樣的不少,一是沒正確對策,愛跟着別人一直的轉,二是風氣之產物,無可批駁。

兩邊,都辦得極其認真。

這場喪事,驚動了另一個人。這個人不過是個小人物,但小人物也有她自己的想頭。

……

天探黑後,褚大漢賣水的牛車聲纔在巷子裡響起。夏天黑得晚,許多人家這時候已用過晚飯。方明珠從家裡出來,迎上來道:“回來了?”伸手先去捏捏牛車上的錢包。

賣水的錢包,自然是銅錢居多。

褚大漢在成親前就對方氏母女有所瞭解,聰明的沒有把錢給方明珠管。但方明珠摸上一摸,也是喜歡的。

她穿着藍色的衣裙,還是以前在安家時住的,清一色的上好綢緞。她的面容在星月下面看上去,還是標緻而細嫩。

褚大漢就驚奇:“怎麼今天出來接我?”以前方明珠是很少接他。方姨媽如今依靠女婿養活,卻還是嫌棄女婿這營生不好,總是對女兒搬弄說丟人,方明珠一半兒還受母親影響,也就有丟人,明珠還是少出來和這牛車呆着的想法。

今天不一樣,今天方明珠有事情要和褚大漢商議,就這還嫌他回來得晚。要不是有時候他賣水的地方沒地兒去找他,方明珠早就去找回來。

褚大漢賣水,有一天是固定的老主顧。老主顧全送完,有一天,就在京裡亂轉,不是天天都好找。

見丈夫驚奇,方明珠就告訴他:“快去換乾淨衣服,再把你身上的汗洗掉,和我去表姐家。”褚大漢頭一個心思,就是不肯去。他皺眉往屋裡看:“又是岳母對你說什麼了,我不是不讓你們走動,可是好好的,不過年不過節的,你爲什麼要去?”

對於安家三姐妹,褚大漢至今還是隻看袁家好。

他至今記得頭一個給銀子的是安四姑奶奶,還記得袁家有喜事,先中春闈褚大漢讓方明珠去賀喜,方明珠這二楞子把個鯉魚不像鯉魚,看上去像團魚的東西放到大門外面,第二天安四姑奶奶還特地讓人送還籃子,又送回禮五兩銀子,又給了一籃子點心。

他還記得袁家中探花,褚大漢怕方明珠這二楞子再把禮物放袁家門外就不管,他帶着方明珠前去,袁家那探花,難怪人家能中探花,人家仁德上就是好,親自出來和褚大漢吃了三杯酒,請褚大漢進去他不進,但是禮貌俱全,沒有半點兒小瞧賣水人。

就這還不是明珠的血源親戚。

文章侯府倒是親表姐妹,可一個人毛也沒有來過。難道你不知道表妹在京裡,難道你不知道表妹過得不如你?

褚大漢就試圖打消妻子的這舉動:“不要去,”

方明珠斜睨着他的神氣:“有事兒呢,表姐家死了人,”褚大漢釋然:“我今天全在城外,就不知道他們家的事,誰沒了?”

“聽說是最老的老太太沒了,然後她的女兒要跟着母親一起走,也自盡了。”方明珠還是沒心沒肺狀,舉起兩根手指頭,用活潑的語氣道:“一天死了兩個。”

文章侯府是褚大漢的老主顧,他就清楚:“是老老太太和南安侯夫人沒了。”他就把牛車攏好,還要給牛喂草,方明珠等不得,拉着他看天:“你看今天再不去就晚了,明天白天去,你就有半天不能做營生,快換衣裳,牛讓母親喂。”

方姨媽自然是不喂的,她甚至早潑過方明珠冷水。此時見女婿進來,方姨媽冷笑:“去?人家不讓你們進門!”

褚大漢不理她,自進來洗身子換衣裳。他的心裡卻是喜歡的,覺得方明珠也知道人情來往,有些懂事。但美中不足的一點,就是他的牛要回來才能喂,給它水喝,可憐它跟着自己累了一天,卻不能現在就侍候它。

指望岳母幫着,褚大漢想還是算了吧。

換過衣裳夫妻出門,褚大漢心裡還是忐忑的。文章侯府有不少人認得他,萬一有人認出來是賣水的大漢來弔喪……

去他的!褚大漢心頭也有快意,他們要是不讓進,我們就轉頭走,以後再也不認這親戚,倒也少一樁子事。

街上買了弔喪用的東西,他們趕到時,已經是一更天左右。文章侯府的還是有人進出,總有一些知己們也會來。

白燈籠照不到的地方,全是黑暗。黑白中,褚大漢穿得整整齊齊的,見經過幾個家人,居然都沒認出來是他,反而往而讓:“請請,”褚大漢也得意了,和方明珠一直走到靈堂裡。掌珠早就看到,心中躊躇表妹來了,但此時不容她多想,只得推一把韓世拓:“我表妹夫妻來了。”

韓世拓也依稀知道是這一家人,再加上他一天失去兩個長輩,正難過不能多想,見人來,就磕頭就是。

帶着掌珠上前,就是一個孝子頭磕下去。

掌珠沒辦法,讓他帶的也磕了頭。

磕過,讓人帶着他們去一旁用茶,褚大漢心裡着實的有光彩,和方明珠靈前敬過,方明珠見到安老太太在,就帶他去見安家祖母。

安老太太有氣無力,沒有精神理他們。這個時候,還賞什麼東西。擺擺手繼續呆坐,不知道在想什麼。

寶珠和他們見過,褚大漢就知趣離去。這裡坐的不是官就是貴人,他自知不是一路里的人。有了能當文章侯府親戚的光彩,褚大漢心想他已經知足。

寶珠送他們兩三步,回來見祖母身邊沒有人,是個機會,就輕手輕腳走上來,輕喚道:“祖母,”

“嗯,”安老太太低低的應。

寶珠一個下午都想說的話,這就能說出來。她柔聲道:“人死了,前事也消了。不管是她對不住您,還是您有內疚,都過去了。”

“是啊,”安老太太輕聲地回。

“你素來硬朗,可不許她死了,你卻熬病了,這沒的讓人笑話,這樣不好。”寶珠再去找找舅祖父,見他剛纔還和別人說話,想是說累了,走到一旁去散心。

寶珠就讓安老太太看:“祖母您看,爲着舅祖父待您的心,您可不能再難過。還有什麼要說的,趁着靈魂兒沒走,去多燒點兒紙,說幾句也就是了。”

安老太太沒有大哭,卻淚眼婆娑的早模糊了雙眼。見孫女兒貼心的上前來勸解,老太太竭力的睜大眼,想看清寶珠的模樣。

“啊,你說得對。”她滿心裡感激,想想自己幸虧給寶珠成了一門好親事,不然的話,聽到這樣的話,可怎麼好意思面對這個好心的孫女兒?

梅英端着茶過來,勸老太太喝一口兒,寶珠再走下去,打算去勸勸南安侯。

夏夜月色清爽,把南安侯身影映在牆上。他從來到以後,就沒有走開過。南安侯府裡發喪,自有兒孫們承當,他就一直留在這裡。

那死去的人,總是他名義上的妻。

他可以走,別人也說不出什麼。他家裡有靈堂,他回家也應當。可他沒有走,讓文章侯幾兄弟感激泣零。姑母在這裡,姑丈也在這裡,讓人看到也說這夫妻多少總還有情意。

最挑剔的二老爺夫妻也挑不出南安侯的毛病,獨有不懂事的四太太嘀咕幾句,讓四老爺罵回去。

再混蛋的人,此時也是說不出南安侯不好的。

別的人,更是私下裡還是稱讚他。

寶珠來到他身後,見舅祖父默然對月。就靜靜的等上一會兒,直到南安侯察覺,回頭來看寶珠時,寶珠才勸他:“節哀保重啊,不然那去了的人也不安心。”

南安侯不合時機的莞爾了。

他並不難過,他只是回憶了一下。這去了的人沒有給他帶來半分的歡樂,帶給他的痛苦,他全能忘記,他留在這裡,只是他想留在這裡。

“是寶珠啊,”南安侯很願意和寶珠說上幾句。他慈愛的看着寶珠,再想想那去了的人。她,是寶珠親事的主要原因之一。

他回想起前年,那時他還在任上,已上奏摺有告老還鄉意,就與輔國公去話別。並沒有別人,就他們兩個人相對飲酒,聊着共事幾年相處甚得。話題,是突然的就轉到二妹身上。南安侯笑說:“不是你留我,我不依。實在是我的妹妹養老無靠,她膝下有三個女孩兒,還全是庶子生的孫女兒,庶子們和她丈夫早就不在,女孩兒們就要十六,我回京去幫着挑孫婿,好給我妹妹養老。”

不想輔國公細細地盤問起來:“我和侯爺相處多年,你的品行我深爲敬佩,二老太太,定然也是好的。但不知女孩兒脾性如何,要找什麼樣的女婿?”

三個姑娘的性子,南安侯早就和安老太太通過信,都是知道的。就不瞞輔國公:“大的能當家,性子剛強,她父母倒不剛強,真是怪事兒;二的早沒了,第三個愛看書,鑽到書裡能呆一天,擊案對詩叫絕,弄梅花竹子雪,依我看,只能嫁個同樣愛書成癖的人;最後一個呢,我妹妹在心裡極愛她,性子溫柔和氣,又能爲別人想着,我妹妹相中第四個,想爲她尋個女婿,再養她的老。她手中錢不缺,倒不用女婿花錢。”

說過,就靈機一動,離席拜請輔國公:“國公識人無數,令婿又貴爲郡王,爲我舉薦幾個人吧?”

輔國公就沉吟了,請南安侯回座,徐徐的同他道:“女孩兒容貌都好?”南安侯還是不隱瞞,苦笑道:“我妹妹無所出,三個妾生三個庶子,三庶子三個孫女兒,都是好容貌。”

輔國公又認真的想了想,聽到全是妾生的,他的確是有猶豫的。但他着實的相中南安侯的爲人,就狠狠心——這狠狠心當時南安侯沒看出來,是後來回想纔想起來的——國公大人告訴南安侯:“我有一個人,是我嫡親的外甥。”

這親事就這麼敲定下來,纔有袁訓被趕着去相親,他能情願嗎?他當時一樣的不情願。纔有中宮罵,兩個死老頭子自己定親事。

纔有寶珠和表兇這門親事出來。

說白了,一個兩個,國公侯爺,都是爲了自己妹妹着想。

好親事,就是這樣出來的。

去了的南安侯夫人,也算是推動人之一,就是她自己不知道就是。

想到這裡,南安侯又看向面前的寶珠。他曾也有過擔心,怕寶珠不讓袁家滿意。但如今來看,南安侯可以放心。

這是一個好心而孝敬的孩子纔是。

從他們成親後的事情上來看,南安侯都可以放心。探花宮中掐花,能回奏,好花兒給他的妻。纔有今科探花風光大過狀元的事,沒有人不知道他們夫妻恩愛,甜甜蜜蜜。

南安侯答應寶珠:“我會保重。”再對寶珠道:“好好的過日子啊。”寶珠給他行了一個禮,從這句話聽出一個老人一生的無奈,他只能把期望寄於後人的無奈。寶珠認真的答應:“是。”

當晚南安侯就在這裡住下,他準備到七天後出殯再回家。

夏天熱,全是用冰鎮着。

安老太太二更後,孫女兒送她回去。袁訓常五公子早就趕來,和妻子一同回家。第二天,袁訓和寶珠卻是不能再過來。

倒不是寶珠不肯來陪掌珠,是袁家有喜事。

輔國公一家,已經住到城外的驛站裡,他們要第二天先面君,才能再去見親戚。本來袁訓應該出城去見面,但韓家有事,他纔沒有去。從文章侯府回去的路上,寶珠就不再悲慼,而是轉爲笑容問:“明天我穿什麼,真是怕姐姐不喜歡。”

……

一早,袁夫人就喜滋滋兒坐在房裡,一切平時的寧靜面容,她笑得像朵兒花。早幾天,順伯就帶着太子府上來幫忙的人手,把家裡外至牆壁內至桌椅全刷洗一遍,稱得上是一塵不染。這樣的鄭重,衛氏和紅花更加的小心,都快走一步回頭檢查一步,鞋上裙邊有沒有帶上灰進房。

忠婆樂呵呵的在廚房裡就不肯出來,給袁夫人送茶送水都讓紅花去,免得她做菜分心。紅花因此又得了一件賞賜,紅花也樂得不行。

袁訓一早說城門上迎接,再陪着他們進宮去面聖,再一起回來,他不在家。寶珠在廚房裡幫了一會兒忙,見中午過去,宮中賜宴估計要結束,他們就要往家裡來時,在房中左一件子右一件子換衣裳。

大紅色的,俗氣,也和母親身上又做的淡紅衫子相撞,丟下來。

嬌黃色的,是不是看上去稚氣了些?猶豫過,再丟下來。

滿身繡的,是不是讓舅父姐姐看到說不會持家?

外域來的絲綢,是不是又不合國人的口味?

寶珠丟了一榻衣裳,才選中雅緻的水綠色羅衣,和水紅色裙子。首飾呢,自然是戴母親賞的,宮中賞的。出房門正要去請母親幫着看看,就見紅花小跑着過來。紅花是上午一直在大門上張望,當差間隙,就去看一看。

後來袁訓打發人回來,他帶着太子府上的雜役當跟隨,說宮中賜宴,紅花就改成午後去看。她跑着回來:“來了來了,車到了街口。”

忠婆從廚房裡伸出頭,一臉是大汗,喜歡的嚷道:“夫人,到了到了。”這是寶珠衛氏紅花頭一回見到忠婆如此失態。

袁夫人喜氣洋洋走出來,而寶珠也是滿面喜色,卻陡然的緊張起來。

第472章 ,憤怒的柳家第259章 ,關安的來歷第552章 ,發動第539章 ,聰明的香姐兒第342章 ,餘夫人的無端猜測第596章 ,殷勤真相第129章 ,狡猾第304章 ,不曾觀畫受欺負第455章 ,攆走魯駙馬第588章 ,牽制的新說法第550章 ,火勢第637章 ,好表哥蕭戰第264章 ,袁家的親事很搶手第527章 ,信第566章 ,黃躍的心思第13章 ,佳人有恨第446章 ,加壽金殿打人第708章 ,到蘇州第643章 ,真假教主第785章 ,暫時的平息第343章 ,聞惡耗不見得悲傷的謝氏第802章 ,東安世子的野心第127章 ,撞見第238章 ,郡王亂點鴛鴦譜第480章 ,許家詭計害自己第594章 ,賢妃端妃闖御書房第823章 ,占城第771章 ,一對大學士過招第495章 ,柳五要人情第438章 ,片言隻語第747章 ,爲加喜之爭第681章 ,揚州作亂第276章 ,吉瑞和妖法第462章 ,梁山老王暫勝一籌第716章 ,方氏再一次誤會第683章 ,全到新去處第384章 ,懲治歐陽第839章 ,梁山王的狡詐第741章 ,集市上的流動軍隊第227章 ,遇到登徒子第32章 ,老太太的抱怨第290章 ,寶珠你胖了第641章 ,人人有份兒第220章 ,什麼叫有情有意第806章 ,皇太孫第773章 ,兩面埋伏第180章 ,處處慈愛爲寶珠第682章 ,正宗袁二到揚州第281章 ,發作太子妃第436章 ,喜訊還是不喜?第845章 ,黑白加福第96章 ,道理也許是如此第173章 ,郡王妃對寶珠的不滿第169章 ,爲了玉珠鬥詩文第600章 ,孩子們各顯神通第629章 ,無驚無險的交手第244章 ,說親事第251章 ,紅包是今天的主題第25章 ,迴避第753章 ,進家第184章 ,誰敢傷舅爺?第651章 ,私密好地方共享第449章 ,奔喪第332章 ,第681章 ,揚州作亂第746章 ,小十送錢第165章 ,簪花第242章 ,家產九開第447章 ,柳雲若大罵袁家第492章 ,一網打盡全壞人第2章 ,方姨媽第176章 ,表兇去趕武舉第417章 ,叫好第332章 ,能人第87章 ,掩飾第325章 ,能見加壽小姑娘第817章 ,冰火兩重天第368章 ,大婚驚變第9章 ,探病第453章 ,給加壽換師傅第837章 ,安王府審案第726章 ,金殿鬥第577章 ,蕭二進京第507章 ,袁二重出宅門第332章 ,第160章 ,高中以後應感謝第516章 ,正常袁二,只此一家第358章 ,袁將軍和沈將軍的秘密第551章 ,被迫送禮第402章 ,看破第44章 ,寬恕第377章 ,天真無邪的小王爺蕭戰第336章 ,營救國公第379章 ,翁婿某一回合第636章 ,元皓是姑娘第401章 ,大鬧留香院第719章 ,我出元皓第78章 ,準備第33章 ,梅花有情,人有情?第151章 ,傾家而出去相看
第472章 ,憤怒的柳家第259章 ,關安的來歷第552章 ,發動第539章 ,聰明的香姐兒第342章 ,餘夫人的無端猜測第596章 ,殷勤真相第129章 ,狡猾第304章 ,不曾觀畫受欺負第455章 ,攆走魯駙馬第588章 ,牽制的新說法第550章 ,火勢第637章 ,好表哥蕭戰第264章 ,袁家的親事很搶手第527章 ,信第566章 ,黃躍的心思第13章 ,佳人有恨第446章 ,加壽金殿打人第708章 ,到蘇州第643章 ,真假教主第785章 ,暫時的平息第343章 ,聞惡耗不見得悲傷的謝氏第802章 ,東安世子的野心第127章 ,撞見第238章 ,郡王亂點鴛鴦譜第480章 ,許家詭計害自己第594章 ,賢妃端妃闖御書房第823章 ,占城第771章 ,一對大學士過招第495章 ,柳五要人情第438章 ,片言隻語第747章 ,爲加喜之爭第681章 ,揚州作亂第276章 ,吉瑞和妖法第462章 ,梁山老王暫勝一籌第716章 ,方氏再一次誤會第683章 ,全到新去處第384章 ,懲治歐陽第839章 ,梁山王的狡詐第741章 ,集市上的流動軍隊第227章 ,遇到登徒子第32章 ,老太太的抱怨第290章 ,寶珠你胖了第641章 ,人人有份兒第220章 ,什麼叫有情有意第806章 ,皇太孫第773章 ,兩面埋伏第180章 ,處處慈愛爲寶珠第682章 ,正宗袁二到揚州第281章 ,發作太子妃第436章 ,喜訊還是不喜?第845章 ,黑白加福第96章 ,道理也許是如此第173章 ,郡王妃對寶珠的不滿第169章 ,爲了玉珠鬥詩文第600章 ,孩子們各顯神通第629章 ,無驚無險的交手第244章 ,說親事第251章 ,紅包是今天的主題第25章 ,迴避第753章 ,進家第184章 ,誰敢傷舅爺?第651章 ,私密好地方共享第449章 ,奔喪第332章 ,第681章 ,揚州作亂第746章 ,小十送錢第165章 ,簪花第242章 ,家產九開第447章 ,柳雲若大罵袁家第492章 ,一網打盡全壞人第2章 ,方姨媽第176章 ,表兇去趕武舉第417章 ,叫好第332章 ,能人第87章 ,掩飾第325章 ,能見加壽小姑娘第817章 ,冰火兩重天第368章 ,大婚驚變第9章 ,探病第453章 ,給加壽換師傅第837章 ,安王府審案第726章 ,金殿鬥第577章 ,蕭二進京第507章 ,袁二重出宅門第332章 ,第160章 ,高中以後應感謝第516章 ,正常袁二,只此一家第358章 ,袁將軍和沈將軍的秘密第551章 ,被迫送禮第402章 ,看破第44章 ,寬恕第377章 ,天真無邪的小王爺蕭戰第336章 ,營救國公第379章 ,翁婿某一回合第636章 ,元皓是姑娘第401章 ,大鬧留香院第719章 ,我出元皓第78章 ,準備第33章 ,梅花有情,人有情?第151章 ,傾家而出去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