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節 白波現故人

就在史阿心裡轉動着自家的念頭時,腳步聲響起,一隊精壯之士,簇擁着一個身材消瘦的中年人,來到了史阿等人的面前。

當然,這些來人,並不是衝着史阿來的。爲首的中年人,來到太行軍使者的面前,極爲隆重的行了一個大禮。而這次出使的正主兒,卻連臉上的面巾都沒有取下來,略略還了一禮便罷了。

“地師,裡面請!”

“大賢,不必多禮。”

中年人面色不佳,頭髮花白,看起來相當憔悴,而且蒼老。史阿心裡吃了一驚。眼前這位看起來一點兒威脅都沒有的中年人,便是大名鼎鼎的幷州太平道首領,大祭酒郭大賢?

但是,容不得史阿細想,那位神秘的“地師”,與郭大賢寒暄了幾句,便與郭大賢並排向壁壘內部走去。至於如史阿這些隨行人員,是沒有資格跟隨地師,享受郭大賢的親自迎接的。

當然,幷州太平道對史阿等人的接待,還是相當熱情的。剛剛在堡中坐下,幷州太平道便專門有人打來清涼的井水,給史阿等人洗了手和臉。又有人端上清涼的草藥湯,給史阿等人降溫消暑。

一碗特別調製的草藥湯灌下肚子,史阿只覺得路途中的暑氣,一下子消散殆盡,整個人都變得精神多了。

——卻不知,這位鬼鬼祟祟的“地師”,到底是何方神聖?身份看起來,居然比郭大賢都要高上一些?

史阿一邊喝着草藥湯,一邊心中思量。

至於這位被史阿惦記着的“地師”,與郭大賢並肩進入了一間密室,終於卸下了臉上的面巾,露出一張蒼老的面孔。

如果當年曾經在張角身邊呆過的人,看到這張蒼老的面孔,一定會驚訝萬分。因爲,這張臉,赫然便是據說被皇甫嵩、郭典,率軍斬殺於冀州曲陽城的“地公將軍”張寶!

“地將,別來無恙?”

進入密室之後,郭大賢很客氣的再次與“地師”見禮。顯然,他早就知道“地師”的真實身份。

原來,據說在四年前,被皇甫嵩、郭典斬殺的那個“張寶”,只是個西貝貨。只要想一想,就能夠理解,練成了《遁甲天書》《地》之卷的張寶,保命的本事,也只有同樣修煉過《遁甲天書》的“妖道”左慈,可以比擬。

若是張寶一心想要逃,普天之下,有能力追擊張寶的人,絕不超過三個。相較而言,以太平道的龐大勢力,張寶找一個替身,哄騙一下漢軍,那是一點兒難度也沒有。

黃巾大起義,不過是四年前的事情。然而,張寶的面孔,卻一下子蒼老了二十年。他慢慢的還了一禮,開口問道:

“阿太,我的來意,你想必是瞭解的。”

郭大賢當年是張角的弟子,從輩分上來說,比張寶要低一些。雖然今時今日,雙方的地位明顯有了大變化,但郭大賢依然持禮甚恭。

“地將,額也沒想到,韓升甫【韓暹的字】居然會做出這等事情。這些士人心裡一個個都有主意的很。做出事來,大道理都是一套一套的!”

“韓暹現在何在?”

面對張寶的問話,郭大賢攤開雙手,答道:

“已經離開了。”

張寶的聲音,驟然變得冷下來:

“你既然知道他所做的事情,爲何還要放他走?”

聽到張寶的指責,郭大賢的臉上,露出奇怪的表情:

“地將,這話是什麼意思?韓升甫不過是不想跟着無忌,不告而別罷了。難不成,他還做了什麼錯事?”

張寶明顯被噎着了。他先入爲主,以爲談論的是韓暹勾連匈奴,襲殺太行軍之事。卻不料郭大賢輕輕一個推脫,將話題轉到另一件小事上去了。

“阿太,我張寶可能爲了這點兒小事,就千里迢迢跑到你這裡來告狀嗎?”

被郭大賢陰了一下,張寶不得不重振旗鼓,正式發問。不過,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一句話的落空,讓張寶問話的氣勢,都不知不覺中低落了一些。

暗中挫了挫張寶的氣勢,並沒有讓郭大賢心中輕鬆起來。他打起精神,用帶着疑惑的語氣問道:

“啥事?難道韓暹那廝,做了啥大逆不道的事情?”

——居然還在裝……

張寶心中冷笑,口中將韓暹勾連匈奴,謀害太行軍的事情,簡簡單單的說了出來。當然,言辭之間,張寶必然要將本來推測的一些細節,說成是證據確鑿。

“不會吧?”

郭太露出愕然的神情。

“韓暹竟然有如此膽大妄爲?”

話語間,郭太的語氣,極爲懷疑。

——你就繼續裝吧!

如果是個不知底細的人來了,對郭太的表情,絕不會起疑心。可惜,張寶與郭太相識已久,絕不相信此人,會對韓暹的卑劣行爲,一無所知。

當年張角座下八大弟子中,武勇以管亥爲第一,術法則唐周稱雄;波才統帥兵法最強,馬義元人脈關係最好;至於這個郭太,最爲擅長的,卻是裝傻充愣,扮豬吃老虎。

單看當年威震天下的黃巾軍,如今風流雲散。可偏居一隅的郭大賢,卻能夠將幷州太平道的實力,極爲完整的保存下來。這份功夫,足以讓人意識到,郭大賢此人,絕對不可小視。

那麼,郭太是否知道,韓暹的行徑呢?

張寶不想猜測。

張寶只知道,郭太一定會包庇韓暹。這是郭太此人在太平道中雖然能力不算太強,卻得以爲衆人擁戴的一個重要原因:

——他太重視朋友義氣了。

“三天前,韓暹這廝派人送了一封信來,說是得罪了無忌,不能再在幷州立足。他說,準備帶領手下的兄弟們,去西涼投奔韓文約【韓遂】。所以,現在,額也不知道,這廝到哪個旮旯犄角里去了。”

郭太既然厚着臉皮這樣解釋,張寶雖然不信,也就只能這樣接受了。畢竟,太行軍目下有求於郭太,將雙方的關係搞僵,對大家都沒有好處。

當然,若是郭太不能在接下來的交談中,給出相應的誠意,張寶可不會就此原諒他。

“如今,無忌率軍,已經平定了匈奴。但是,無忌手下的漢人,數量有限。若是要穩固匈奴故地,阿太你手中的流民,也要開始準備向北遷徙了。”

說到這個問題,郭太的精神立刻一振。真要算起來,張狂的幷州戰略,完全是基於與幷州太平道互信合作的基礎上建立的。整體規劃如下:

若太行軍能夠擊滅匈奴,盡佔其大漢故地西河、朔方、五原等郡,則幷州太平道,就要動員手下的道衆,想方設法,將積聚在幷州各地,還有河東一郡的流民,儘量遷徙到這三郡屯田。

這三郡之地,雖然有些偏遠,卻正好沿着黃河邊,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完全可以開墾成爲一方沃土。後世著名的塞上江南——河套平原,就地處這三郡之中。只要能夠有效的控制到五十萬民衆,展開有效的生產活動,張狂的勢力,纔算是真正有了根基。

在未來關東諸侯相互攻伐,兼併殘殺之際,張狂大可以暗中積蓄力量,等待天時。一旦風雲突變,機會出現,早有準備的張狂,便可以一舉殺出,吞併州郡,稱霸一方,進而一統天下!

但是,這份未來的潛伏計劃,好歸好,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如果幷州太平道在太行軍獲勝之後變卦,無論張狂的戰略設計有多麼高明,一切都會落空!

所以,在張狂與程昱的心中,未始沒有做好失敗的打算。張狂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一旦事有不協,張狂會果斷放棄美稷王庭,拋棄繳獲的輜重牛羊,立刻輕裝殺回太行山。

以幷州內部目前的情形,還有太行軍的戰鬥力,張狂想來,還沒有哪一方勢力,有能力一口吞下如今的太行軍。

至於張狂爲什麼最終會願意冒着巨大的風險,同意執行這份戰略,就是源於張寶的極力勸說。張寶的勸說很直接。他只是反覆強調了一件事:

“郭太此人,極爲可靠!”

第12節 冀土奇襲諧(四)第16節 樂進破陣弩(下)第47節 越河襲糧道第54節 迴天因無意(五)第66節 真心服預見第14節 片語聞敵情第18節 君臣青且嫩(下)第75節 判敵未如判第75節 判敵未如判第9節 田豐無明主(上)第40節 三軍取全勝第5節 河北鏖戰烈(一)第44節 單挑拼一騎!第42節 歡宴隱殺機(中)第8節 戰炁耀三軍第63節 無忌思好逑(中)第45節 孫袁皆受挫第10節 長社火起否?(下)第87節 城中路何在?(上)第91節 細分狐與豺(上)第17節 運籌謀千里(一)第44節 勝負難明言第73節 難分勝或負第44節 漢宮現連環(二)第80節 前戰果爲因第13節 復聞黃巾起第46節 大刀斬虜敵(下)第17節 取城如探囊第50節 豪傑夜帶刀第50節 迴天因無意(一)第49節 時窮可當走?第7節 智士款款析(一)第33節 飛將非無敵(上)第9節 冀州一人故第16節 元城故吏說第32節 董卓起私意第57節 孫堅戰且逃第16節 樂進破陣弩(下)第2節 名族遭毒手第4節 遊俠探可疑(下)第7節 本初滿城招(上)第60節 奉先喜得國(下)第37節 何爲萬人敵?第17節 運籌謀千里(一)第11節 北騎若入口(上)第1節 黃巾據太行(上)第63節 無忌思好逑(中)第64節 太行根基盛(一)第1節 朝中風波惡(上)第32節 董卓起私意第46節 但埋頭種田(一)第31節 決勝制萬騎(七)第57節 本初終隕落(上)第99節 關既不得脫第19節 伏擊成笑柄第34節 飛將非無敵(中)第35節 眭固獻大郡第10節 兩軍窺匈奴(四)第60節 梟雄大事成(二)第37節 何爲萬人敵?第98節 三英現崢嶸(下)第60節 飛將不可追第22節 伏兵城中來(一)第6節 天子坐明堂(下)第55節 豪強罪當逃第25節 伏兵城中來(四)第44節 勝負難明言第68節 趙雲逞單騎第29節 程普搶先攻第86節 難解心內意(下)第34節 呂布憶美人第52節 迴天因無意(三)第70節 曹操平黃巾第27節 決勝制萬騎(三)第37節 白波起亂戰(一)第31節 決勝制萬騎(七)第36節 相逢是冤家第76節 戰歌當好戰第44節 漢宮現連環(二)第17節 運籌謀千里(一)第5節 諸侯洶洶勢(三)第26節 冀州暫平靜(下)第20節 美人猶奉侍(下)第7節 馬骨空北羣第67節 太行根基盛(四)第13節 浴血豪強間(中)第11節 兩軍窺匈奴(五)第57節 挑戰亦快意第13節 復聞黃巾起第55節 磨刀向東胡第60節 上應轉世星?第5節 諸侯洶洶勢(三)第9節 躊躇黃河岸(上)第34節 金毛現獅王?第46節 陷地終有計(二)第36節 張狂行暗計(下)第85節 難解心內意(上)第32節 決勝制萬騎(八)第50節 豪傑夜帶刀第34節 郭嘉說局勢(下)
第12節 冀土奇襲諧(四)第16節 樂進破陣弩(下)第47節 越河襲糧道第54節 迴天因無意(五)第66節 真心服預見第14節 片語聞敵情第18節 君臣青且嫩(下)第75節 判敵未如判第75節 判敵未如判第9節 田豐無明主(上)第40節 三軍取全勝第5節 河北鏖戰烈(一)第44節 單挑拼一騎!第42節 歡宴隱殺機(中)第8節 戰炁耀三軍第63節 無忌思好逑(中)第45節 孫袁皆受挫第10節 長社火起否?(下)第87節 城中路何在?(上)第91節 細分狐與豺(上)第17節 運籌謀千里(一)第44節 勝負難明言第73節 難分勝或負第44節 漢宮現連環(二)第80節 前戰果爲因第13節 復聞黃巾起第46節 大刀斬虜敵(下)第17節 取城如探囊第50節 豪傑夜帶刀第50節 迴天因無意(一)第49節 時窮可當走?第7節 智士款款析(一)第33節 飛將非無敵(上)第9節 冀州一人故第16節 元城故吏說第32節 董卓起私意第57節 孫堅戰且逃第16節 樂進破陣弩(下)第2節 名族遭毒手第4節 遊俠探可疑(下)第7節 本初滿城招(上)第60節 奉先喜得國(下)第37節 何爲萬人敵?第17節 運籌謀千里(一)第11節 北騎若入口(上)第1節 黃巾據太行(上)第63節 無忌思好逑(中)第64節 太行根基盛(一)第1節 朝中風波惡(上)第32節 董卓起私意第46節 但埋頭種田(一)第31節 決勝制萬騎(七)第57節 本初終隕落(上)第99節 關既不得脫第19節 伏擊成笑柄第34節 飛將非無敵(中)第35節 眭固獻大郡第10節 兩軍窺匈奴(四)第60節 梟雄大事成(二)第37節 何爲萬人敵?第98節 三英現崢嶸(下)第60節 飛將不可追第22節 伏兵城中來(一)第6節 天子坐明堂(下)第55節 豪強罪當逃第25節 伏兵城中來(四)第44節 勝負難明言第68節 趙雲逞單騎第29節 程普搶先攻第86節 難解心內意(下)第34節 呂布憶美人第52節 迴天因無意(三)第70節 曹操平黃巾第27節 決勝制萬騎(三)第37節 白波起亂戰(一)第31節 決勝制萬騎(七)第36節 相逢是冤家第76節 戰歌當好戰第44節 漢宮現連環(二)第17節 運籌謀千里(一)第5節 諸侯洶洶勢(三)第26節 冀州暫平靜(下)第20節 美人猶奉侍(下)第7節 馬骨空北羣第67節 太行根基盛(四)第13節 浴血豪強間(中)第11節 兩軍窺匈奴(五)第57節 挑戰亦快意第13節 復聞黃巾起第55節 磨刀向東胡第60節 上應轉世星?第5節 諸侯洶洶勢(三)第9節 躊躇黃河岸(上)第34節 金毛現獅王?第46節 陷地終有計(二)第36節 張狂行暗計(下)第85節 難解心內意(上)第32節 決勝制萬騎(八)第50節 豪傑夜帶刀第34節 郭嘉說局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