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節 決勝制萬騎(七)

被丁原派出來監視太行軍的,便是新加入幷州州師沒多久的呂布。

而且,比較起張楊和張遼來,呂布常年廝混在南匈奴人的地盤上,熟悉當地的地理。更加上呂布的騎射本領,堪稱天下無雙。若是需要硬碰硬的打起來,一個呂布,就超過張楊、張遼兩個人相加的戰鬥力。

在跟蹤太行軍的一路上,呂布也充分的發揮了他指揮小股騎兵的超強能力。太行軍的斥候,注意力集中在前方的匈奴人身上,大部隊經過時,留下的痕跡又十分明顯。呂布可以說是毫不費力的就成功吊在了太行軍騎兵主力的後方,卻不爲對方所覺察。

當太行軍對匈奴王庭發起最後的猛攻時,呂布率領着一小部分親隨騎兵,一人雙馬,繞到美稷城的側翼,打算就近觀察一下動靜。然而,那羣匈奴貴族,居然好死不死的一頭撞上了呂布。

到口的肥肉,怎麼能夠不吃?

呂布不是一個保守的人。這樣一來,就有了前面的那一幕。

當呂布帶着他的部下,跟隨樂進進入美稷縣城的時候,天已經大亮。

街道上冷冷清清,除了偶爾出沒的太行軍士卒,看不到平民百姓的身影。不少街角巷道間,依然殘留着經歷過血與火的痕跡。

張狂坐在單于王庭的大院裡,處理着各種佔領軍特有的麻煩。

佔領美稷的南匈奴王庭,只是征服匈奴人的第一個步驟。張狂出兵的目的,不是爲大漢帝國開疆擴土,剷除異己。這位前任反賊的心中,從來就沒有放棄“天下布武”的打算。

大漢很快就要陷入大規模的混亂當中。在如此前景之下,只有傻子,纔會依然想要依靠大漢來發展。

那麼,如何將匈奴人的人力和地盤,徹底的被太行軍消化掉呢?

這個問題,張狂在策劃出征匈奴之前,就已經與軍師程昱商量了很多次。得出的結論,必須要做兩件事。一件事是“殺戮”,另一件事是“融合”。

匈奴不比其他的草原蠻族。歷史上,匈奴人也出現過像冒頓這樣傑出的領袖,也經歷過在大漢面前佔據上風,逼迫漢室進貢與和親的輝煌。

就算南匈奴現在落魄到,需要仰大漢官吏的鼻息的地步;就算不少匈奴貴族都深受大漢文化的薰陶,對大漢的一切滿懷傾慕;可是在匈奴人的內心深處,他們依然在嚮往着一個新的“冒頓”單于,再次帶領大匈奴國興起和輝煌!

所以,對於這些在骨子裡,依然刻有深深的民族情懷的匈奴貴族,張狂選擇了“殺戮”的手段。

這,不見得是最好的辦法。但是,這,是見效最快的辦法。畢竟,張狂的目標,並不是只想當一個“護匈奴中郎將”。

只要能夠保證在數年之內,徹底的壓服匈奴人,能夠爲張狂參與不久以後的諸侯爭霸,有效的提供資源,張狂並不介意,將這些匈奴子的骨髓,都撬開來吸食掉。

至於這樣做的後患,畢竟是以後的事情。以後的事情,誰知道呢?

當然,一味的“殺戮”,對於太行軍實力的擴充,毫無幫助。在定下殺戮匈奴貴族的策略時,太行軍對待底層的普通匈奴牧民\牧奴,就要溫和得多。

根據張狂在事先的調查中所得知的事情,他驚訝的發現,普通匈奴民衆的生活,與大漢的平民相比,簡直就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具體的不多說,只一條,那些匈奴的牧民\牧奴們,在搶掠大漢的財富時,就連大漢最窮困家庭中的那些破爛雜碎家當,都要當做寶貝一樣,帶回自己住的草窩裡!

在張狂的眼中,那些接近一無所有的牧民\牧奴,只要略爲花上一點兒代價,就能夠很好的爲太行軍所用。將這些廉價的異族用來當炮灰,在張狂心裡,那是再適合不過的了。

而且,這些無知無識的愚昧蠻族,在屠刀的威脅下,想必洗起腦來,灌輸注入漢家的文化和思想,應當極爲方便。相比起對匈奴文化更加了解的匈奴貴族來,普通匈奴牧民只要措施得力,張狂有信心在十年以內,徹底將他們同化爲漢家的民衆。

當然,想要實現同化這些異族的目標,需要很多不可缺少的條件。首先,張狂就必須找到一個人,一個熟悉南匈奴內情的人,一個擁有相當能力,並且對南匈奴貴族甚爲痛恨的人。

本來,對於尋找這樣一個人才,張狂還打算花上一番手腳,慢慢的來找。不過,現實有時候比計劃更加順利。不用張狂去找,當張狂在匈奴王庭裡小睡了一覺之後,人才已經自動送上門來了。

這個人才,姓郭,名縕1,本是上一任“護匈奴中郎將”的親信,任“主薄”一職,對整個南匈奴與美稷縣城的大小事務,可以說是瞭如指掌。

本來,如此一位俸祿達到六百石一級的漢室大吏,以張狂的官位和名望,是完全不可能招攬得到的。光從地位來講,張狂不過是一個六百石的雜號校尉,在朝廷官員中的排位極爲低下。到他手下做事,了不起混一個四百石,已經是頂了天了。

不過,特殊情勢下,許多事情需要特殊對待。

郭縕的主薄之職,隸屬上一任“護匈奴中郎將”,權勢來自他的上司,本身並不算什麼高位。當前任“護匈奴中郎將”還在的時候,郭縕自然是權重一時,在南匈奴王庭中揮斥方遒,旁若無人。就算是“羌渠單于”,也不敢在郭縕面前拿大。

然而,不幸的是,早在大半年以前,前任“護匈奴中郎將”居然突發疾病,還沒讓人反應過來,便死於非命。

前任“護匈奴中郎將”的病死,就像一場強烈的地震,徹底破壞了南匈奴的政治勢態。

南匈奴臣服於漢室達一百餘年之久,暗中雖然對漢室有諸多腹誹之處,明面上卻是極爲老實。整個匈奴部落,就像一條被馴化的狼,忠實的執行主人交給它的看門任務。

如果有什麼匈奴子,膽敢惹得漢家不高興。不用別人出面,光是“護匈奴中郎將”,便足以剷除那些膽敢冒犯大漢的匈奴子。畢竟,“護匈奴中郎將”下轄的兩千精銳邊軍騎兵,可不是吃乾飯的。

懷之以恩,刑之以威,向來便是大漢對待四方蠻夷的基本政策。這個政策執行得好,便能爲大漢四方的邊陲增添幾分安穩。

但是,近年以來,大漢進入多事之秋。先是國內的一場黃巾大起義,對大漢國內部,造成了極大破壞,至今還沒有恢復過來。緊接着,西涼的羌人叛亂,迫使漢室派出了最精銳的軍隊和最著名的將領,與叛亂羌人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拉鋸戰。

這場到目前爲止,還沒有被平定的羌亂,不但枯竭了大漢的財富,也抽乾了大漢的兵員。本來在“護匈奴中郎將”名下常設的兩千精銳騎兵,幾年來陸續被抽調,在一年前,已經變成了一個空架子。

沒有了兵力的威懾,外加上在美稷王庭說話,堪稱一言九鼎的“護匈奴中郎將”,突然病逝。這樣一來,在漢室指派新的“護匈奴中郎將”上任之前,漢室對南匈奴政治的影響力,驟然降到了最低點。

而沒有漢室的保護和支持,又將親信部隊派出去,幫助漢室平定叛亂的“羌渠單于”,被南匈奴的貴族們變成一個悲劇,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情。

被動捲入了南匈奴政治格局變動的郭縕,在這次變亂中,遭受了無妄之災。對於位高權重,秩比二幹石的“護匈奴中郎將”,匈奴子是敬畏有加。但對於一個不過秩六百石的主薄,匈奴貴族還不會太過在意。

在前任“羌渠單于”被殺之後,一些原來受過郭縕責罰的南匈奴貴族,自然就將郭縕關押起來。若不是忌憚郭縕的漢室正式大吏的身份,他墳頭的青草,怕是也該有半人高了。

對於郭縕來說,被匈奴子囚禁,還不是最糟糕的事情。

由於主官突然病故,那麼,導致南匈奴內部叛亂的責任,便只能由他這個主薄來擔任了。郭縕雖然不擔心自己的性命安危,可是對漢室將給他的處罰,卻是完全悲觀的。

就算郭縕的父親郭全,曾經當過大司農,在朝中有些餘澤,可以幫助郭縕脫罪。可按照漢律,讓南匈奴一地陷入動亂的罪行,使得郭縕最少也要被削去官位,貶爲白身。

這,也是那些匈奴人貴族,哪怕對漢室大軍充滿畏懼,依然膽敢毫不留情的折辱郭縕的原因:

——反正,這個漢官將要被漢室治罪。將來若是想要報復他們,可能性實在是太小了。

——只要不殺了這個漢官,漢室必然也不會爲了這點兒小事,處罰大家。

ps:1郭縕,太原陽曲(今山西太原)人,東漢大司農郭全之子,官至雁門太守。其子郭淮是三國時期魏國名將,官至大將軍,封陽曲侯。

第52節 內廷見尚書第59節 驕兵終有悔第42節 冀土意未寧(下)第37節 俠士亦官迷(中)第63節 暫留基未立第34節 郭太託大事(下)第5節 麴義觀局勢第48節 陷地終有計(四)第69節 麴義樹威信第69節 漢軍展奇襲!第30節 決勝制萬騎(六)第45節 何得識天機(五)第40節 幷州初落定(下)第30節 先登知是誰?(下)第42節 曹操試應敵第49節 殺伐天子殿第99節 關既不得脫第31節 張楊思太原第19節 三軍心未定(上)第2節 黃巾據太行(中)第5節 麴義觀局勢第21節 壯士半生死(上)第48節 圍城攻堅堡第17節 運籌謀千里(一)第11節 臨淄誠難保第9節 智士款款析(三)第16節 一城獨臨危第10節 冀土奇襲諧(二)第86節 難解心內意(下)第18節 君臣青且嫩(下)第12節 浴血豪強間(上)第70節 蠻夷輕節氣(下)第2節 名族遭毒手第34節 郭嘉說局勢(下)第67節 袁術攻劉表第43節 且冷眼旁觀(一)第46節 何爲千金子?第33節 郭嘉說局勢(上)第59節 奉先喜得國(上)第43節 歡宴隱殺機(下)第21節 敵訊水上敗(五)第21節 壯士半生死(上)第46節 何得識天機(六)第69節 蠻夷輕節氣(上)第8節 本初滿城招(下)第5節 麴義觀局勢第69節 蠻夷輕節氣(上)第75節 呂布遭暗算第2節 朝中風波惡(下)第21節 單父現重禮(上)第31節 何進立少帝第26節 冀州暫平靜(下)第49節 公曹當覆滅(上)第28節 司隸又交兵(下)第34節 金毛現獅王?第4節 天下可布武第1節 四處烽煙起第23節 黃巾密密鋪(上)第8節 河北鏖戰烈(四)第40節 三軍取全勝第53節 迴天因無意(四)第8節 戰炁耀三軍第23節 伏兵城中來(二)第43節 徐州變數起第10節 西園八校出第20節 三軍心未定(下)第39節 代漢當塗高第7節 兩軍窺匈奴(一)第11節 臨淄誠難保第86節 難解心內意(下)第4節 諸侯洶洶勢(二)第60節 王庭選良馬第66節 真心服預見第27節 大軍急急退(上)第46節 大刀斬虜敵(下)第5節 公路何足道(上)第30節 祖茂現崢嶸第2節 朝中風波惡(下)第72節 董卓終不存第29節 決勝制萬騎(五)第15節 三英戰呂布(四)第36節 人傑當稱王?第31節 水火騰刀浪第21節 單父現重禮(上)第20節 復仇起草莽(二)第20節 敵訊水上敗(四)第44節 漢宮現連環(二)第40節 鉅鹿外無援(下)第75節 呂布遭暗算第50節 籌謀幕府間第41節 真氣世家子第61節 料中是良驥第61節 料中是良驥第20節 敵訊水上敗(四)第49節 殺伐天子殿第65節 軍威強爲主第5節 天子何留去?第55節 兩漢論根本第一 卷終·總被雨打風吹去
第52節 內廷見尚書第59節 驕兵終有悔第42節 冀土意未寧(下)第37節 俠士亦官迷(中)第63節 暫留基未立第34節 郭太託大事(下)第5節 麴義觀局勢第48節 陷地終有計(四)第69節 麴義樹威信第69節 漢軍展奇襲!第30節 決勝制萬騎(六)第45節 何得識天機(五)第40節 幷州初落定(下)第30節 先登知是誰?(下)第42節 曹操試應敵第49節 殺伐天子殿第99節 關既不得脫第31節 張楊思太原第19節 三軍心未定(上)第2節 黃巾據太行(中)第5節 麴義觀局勢第21節 壯士半生死(上)第48節 圍城攻堅堡第17節 運籌謀千里(一)第11節 臨淄誠難保第9節 智士款款析(三)第16節 一城獨臨危第10節 冀土奇襲諧(二)第86節 難解心內意(下)第18節 君臣青且嫩(下)第12節 浴血豪強間(上)第70節 蠻夷輕節氣(下)第2節 名族遭毒手第34節 郭嘉說局勢(下)第67節 袁術攻劉表第43節 且冷眼旁觀(一)第46節 何爲千金子?第33節 郭嘉說局勢(上)第59節 奉先喜得國(上)第43節 歡宴隱殺機(下)第21節 敵訊水上敗(五)第21節 壯士半生死(上)第46節 何得識天機(六)第69節 蠻夷輕節氣(上)第8節 本初滿城招(下)第5節 麴義觀局勢第69節 蠻夷輕節氣(上)第75節 呂布遭暗算第2節 朝中風波惡(下)第21節 單父現重禮(上)第31節 何進立少帝第26節 冀州暫平靜(下)第49節 公曹當覆滅(上)第28節 司隸又交兵(下)第34節 金毛現獅王?第4節 天下可布武第1節 四處烽煙起第23節 黃巾密密鋪(上)第8節 河北鏖戰烈(四)第40節 三軍取全勝第53節 迴天因無意(四)第8節 戰炁耀三軍第23節 伏兵城中來(二)第43節 徐州變數起第10節 西園八校出第20節 三軍心未定(下)第39節 代漢當塗高第7節 兩軍窺匈奴(一)第11節 臨淄誠難保第86節 難解心內意(下)第4節 諸侯洶洶勢(二)第60節 王庭選良馬第66節 真心服預見第27節 大軍急急退(上)第46節 大刀斬虜敵(下)第5節 公路何足道(上)第30節 祖茂現崢嶸第2節 朝中風波惡(下)第72節 董卓終不存第29節 決勝制萬騎(五)第15節 三英戰呂布(四)第36節 人傑當稱王?第31節 水火騰刀浪第21節 單父現重禮(上)第20節 復仇起草莽(二)第20節 敵訊水上敗(四)第44節 漢宮現連環(二)第40節 鉅鹿外無援(下)第75節 呂布遭暗算第50節 籌謀幕府間第41節 真氣世家子第61節 料中是良驥第61節 料中是良驥第20節 敵訊水上敗(四)第49節 殺伐天子殿第65節 軍威強爲主第5節 天子何留去?第55節 兩漢論根本第一 卷終·總被雨打風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