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節 大刀斬虜敵(下)

——如今之計,唯有撤退了!

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於夫羅明白,此次的奇襲行動,已經基本失敗。那個該死的王允,居然不告訴自己,在這支古怪的漢軍裡,居然有如此多的猛將!

——難道,他是想將本單于,一起坑進去嗎?

在下達撤退命令的時候,於夫羅的心中,難免升起這樣的狐疑。

伴隨着匈奴人的混亂漸漸平息,於夫羅把大旄一指,帶着親衛向一側衝去,想要殺開一條血路,離開戰場。

太行軍士卒固然驍勇,畢竟是沒有準備,兼且武裝不足。在被飛奔的戰馬接連撞飛了五、六人之後,其餘士卒還是不得不讓開了一條去路,任由依然佔據一定主動權的匈奴騎兵離開,免得自己成爲馬蹄下的冤魂。

此時,呂布的五石弓,被拉斷了弓弦;太史慈的“戰炁”,因爲連續的急促射擊而瀕臨枯竭;典韋的飛戟,數目有限,也已經被投擲一空。眼看着匈奴人陣型的變換,卻沒有誰能站出來,去阻止匈奴人的撤退了。

然而,偏偏卻有一人一騎,橫空出世,突然間,就殺入了匈奴騎士中間,睥睨衆胡,不可一世!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千秋之後,受萬衆敬仰,號稱“關帝爺”的關羽、關雲長!

騎着“飛電”,手持“青龍”,長鬚飄飄,雙目微閉的關雲長,此時此刻,已經進入了一種極爲玄妙的狀態。

由於體內“戰炁”的醞釀,關雲長的那張黃臉,已帶上了濃濃的赤色。在他人的眼中,此刻的關羽,猶如神靈附體,一人一馬,卻偏偏能讓千萬人自覺渺小。若是有任何物體,敢於攔在關雲長馬前,給人的感覺,結果只有一個:

——破,抑或碎!

而在場衆人當中,這種感覺最爲強烈的,又莫過於匈奴騎士們的首領,於夫羅。

幸虧於夫羅是騎在馬上,否則,說不得兩股戰戰之下,他就會當場癱倒在地。

沒有親身感受到關羽的威勢之前,於夫羅說什麼也不會相信,這個世界上,居然有單憑自身的威壓,就能將自己壓制得呼吸艱難的人。然而,事實擺在面前,於夫羅卻已經沒有任何精力去批駁過去的錯誤認知了。

——不,這不該是人!這,一定是一個神!

於夫羅此人,也不是一個易於之輩。能夠在內爭激烈,外有漢室監察的環境下,順利擔任單于繼承人——左賢王之位,並且將地位牢牢鞏固的人,自然不是簡單人物。

別的不說,光憑於夫羅能夠做到,帶領上千匈奴騎士,神不知鬼不覺的潛入到美稷王庭附近,打了太行軍一個措手不及,就能夠證明這一點。如果此戰能夠獲勝,於夫羅不啻是在青史當中,創造了一個奇蹟般的成功戰例。

可是,當前時刻,任於夫羅有千般計略,萬種奇謀,也沒有發揮的餘地。真正能夠幫助於夫羅的,只有他隨身攜帶的刀和矛!

於夫羅的武技,可以說是相當不錯。他曾經在一次與北方鮮卑人的衝突中,親身斬首七級。如此戰績,在漢軍中評上一個“百人斬”,當無問題。

擁有如此實力,於夫羅的武技眼光,當然也不會差。

在於夫羅的眼中,突然殺出的這名漢人騎士,手中那柄大刀,斬出的軌跡,十分的詭異。

這種詭異,並不是大刀的刀式有多少變化。恰恰相反,關羽手中的大刀,給於夫羅的印象卻是:

——這刀的去勢,始終不變?!

於夫羅的視覺,並沒有犯錯誤。重達八十二斤的青龍偃月刀,從突入敵陣開始,刀鋒在空氣中劃出的,居然是一條直線!

呂布就是看出了這一點,心中才會猛地一驚。

直通通的橫推出這一刀並不難。難的是如何將這一刀的直線,準確的撞上要斬殺的對象!

以呂布的武學直覺,毫不費力的看出,當關羽的大刀,一路披荊斬棘,幹翻沿途的敵人之後,將以最爲猛烈的威勢,迎頭撞上飛奔而來的匈奴人首領,“左賢王”於夫羅!

——天底下,居然有這樣精準的刀法嗎?……

不知不覺中,呂布的身上,出了一身冷汗。

於夫羅當然沒有呂布的武技水準。但是,當他眼睜睜的看着己方的勇士們,在側身斬來的大刀面前,一個個斷刀,斷手,斷頭,難免從最心底,冒出一股難言的恐懼。

——避無可避了嗎?

看着呼嘯而來的青龍刀,於夫羅心生僥倖。畢竟,那些被動撞上青龍刀的匈奴勇士,也不是全都斃命的。一個反應快,躲避及時的武士,甚至做到了全身而退,只是損失了手中的戰刀而已。 Wшw✿ⓣⓣⓚⓐⓝ✿¢ o

但是,下一刻,撲面到來的刀風,就徹底擊碎了於夫羅的幻想。

避無可避!

正因爲其他匈奴勇士可以設法躲避,於夫羅才完全避無可避!

這一刀的目標,本就不是其他的匈奴勇士。甚至可以這樣說,關羽很希望在自己面前,沒有任何一個匈奴人作爲障礙。

關羽冷哼一聲,全身“戰炁”激發到最強狀態。他這一往無前的一刀,目標,正是於夫羅!

面對如此急迫的生死關頭,於夫羅能,也只能舉矛招架。

“撲”的一聲,木矛從中間斷開。

於夫羅的反應不可謂不快,他手臂一動,已經棄矛揮刀,再次進行抵擋。

“當”的一聲,鋼刀從中間斷開。

於夫羅立刻在馬背上,來了一個鐵板橋。這種反應,可謂是將他身體的動作催發到了極限。再快一點兒,只怕於夫羅的脊椎便會因此斷裂。

可是……

“噗嗤”一聲,於夫羅的身體,被青龍刀攔腰斬斷!

爲了保證這一刀的殺傷力,關羽自從突入匈奴人陣型以來,不管戰馬如何微調步伐,身體如何保持平衡,青龍刀的前進線路,卻始終一以貫之,保持不變。直到,面對於夫羅……

刀鋒一轉,氣勢便泄。原本不可一世的刀刃,如今不再對其餘的匈奴人構成多大的威脅。

但是,腰斬了於夫羅,關羽這一刀,已經達到了目的。

被活生生腰斬的於夫羅,一時之間,還沒有馬上死去。在他的半截身體墜向地面之時,腦中的最後一個想法,居然是:

——來世,願生爲漢人……

關羽這一刀下去,有那麼短短的一瞬間,整個戰場都彷彿安靜了。

然後,嘈雜的聲音,猛然間做出了隨後的反彈。

“單于!……”

這是不知所措的匈奴人的哀鳴。

“威武!”

這是漢軍士卒的歡呼喝彩。

“快逃啊……”

這是反應快的匈奴人。

“殺啊!”

這是得到鼓舞的漢軍。

關羽這驚天動地的一刀,一路上橫掃匈奴人,斬斷了六支長矛,八把馬刀,七隻手臂和四條性命。一人一騎,所過之處,如波涌浪開,生生的在匈奴騎兵陣型裡,犁出一道裂痕!

當他突出敵陣,回馬屹立之時,就連桀驁如呂布之輩,也不得不感嘆了一句:

“這個大鬍子,真,萬人敵也!”

面對這等大好局面,一直在勉力支撐不逃跑的張狂,心中終於放下了一塊大石頭。心情激盪之下,張狂踏前一步,大喝一聲:

“殺奴!”

一邊說着,張狂一邊猛地運起“太平真氣”,灌注在手中的長槍上,然後,對着十五步以外的匈奴騎兵,狠狠的投擲出去。

在猛然爆發的“胡無人”、“漢道昌”的吶喊聲中,裹在銀白色光輝中的長槍,從半空中一頭紮下,準確的將一個陷入慌亂中的匈奴甲士,當胸釘落馬下!

主帥既然都奮勇如此,受到鼓舞的太行軍士卒,無不興奮欲狂,胡亂揮舞着手中的刀劍、槍矛、斧頭、短戟,以至於桌腿、木柴,蜂擁的向匈奴人殺去!

匈奴人全線崩潰!

太行軍全力追殺!

ps:現在開放單獨二胎了,真是一大進步。不過,生,還是不生,真是一個問題……?

第63節 梟雄大事成(五)第19節 敵訊水上敗(三)第46節 大刀斬虜敵(下)第45節 且冷眼旁觀(三)第50節 奪權需威壓第90節 巷裡敵可踩(下)第9節 冀土奇襲諧(一)第49節 好鹽入味道第49節 殺伐天子殿第36節 關羽破強軍第66節 中原亂風波第56節 閹黨鳴輓歌(下)第12節 冀土奇襲諧(四)第54節 故王留胡族第10節 長社火起否?(下)第20節 三軍心未定(下)第55節 磨刀向東胡第31節 決勝制萬騎(七)第17節 運籌謀千里(一)第88節 城中路何在?(下)第18節 運籌謀千里(二)第43節 徐州變數起第20節 敵訊水上敗(四)第27節 攻城休怨累(上)第6節 公路何足道(下)第50節 籌謀幕府間第76節 戰歌當好戰第34節 飛將非無敵(中)第3節 公孫憂何食?第45節 大刀斬虜敵(中)第5節 河北鏖戰烈(一)第7節 大事多磨礪第14節 顏良何狂勇(下)第1節 豎子安敢欺?(上)第27節 談笑定軍機第32節 決勝制萬騎(八)第11節 曹操出師黯第51節 王劉遭暗劫(上)第55節 豪強罪當逃第48節 友軍藏敵意第8節 青州有變故(下)第2節 縱敗無降意(下)第65節 太行根基盛(二)第29節 強敵徐徐隨(上)第9節 冀土奇襲諧(一)第43節 漢宮現連環(一)第45節 且冷眼旁觀(三)第12節 張楊諜影纏第41節 白波起亂戰(五)第84節 欲求國中智(下)第30節 先登知是誰?(下)第3節 兗州名士劫(上)第34節 呂布憶美人第99節 關既不得脫第23節 回春有良方第43節 且冷眼旁觀(一)第43節 徐州變數起第40節 鉅鹿外無援(下)第19節 烽火遍地起(一)第4節 諸侯洶洶勢(二)第31節 張楊思太原第33節 陳登甘稱臣第42節 白波起亂戰(六)第14節 難現太平齊第51節 迴天因無意(二)第70節 蠻夷輕節氣(下)第56節 一教留傳人第46節 何爲千金子?第20節 復仇起草莽(二)第68節 孰料伏對伏第14節 片語聞敵情第19節 敵訊水上敗(三)第35節 李傕託士氣第31節 何進立少帝第43節 歡宴隱殺機(下)第43節 漢宮現連環(一)第50節 籌謀幕府間第1節 黃巾據太行(上)第42節 元龍湖海士第29節 先登知是誰?(上)第51節 當朝有太傅第7節 大事多磨礪第20節 敵訊水上敗(四)第48節 論“大賢良師”第31節 決勝制萬騎(七)第32節 科舉立新制(下)第3節 黃巾據太行(下)第42節 伐交顯謀略第5節 河北鏖戰烈(一)第58節 輕騎刺心腹第58節 華雄謹而驕第66節 真心服預見第28節 決勝制萬騎(四)第27節 朝堂擬新帝(上)第73節 難分勝或負第44節 大刀斬虜敵(上)第17節 堅城可稱糧第33節 飛將非無敵(上)第23節 伏兵城中來(二)第9節 冀土奇襲諧(一)
第63節 梟雄大事成(五)第19節 敵訊水上敗(三)第46節 大刀斬虜敵(下)第45節 且冷眼旁觀(三)第50節 奪權需威壓第90節 巷裡敵可踩(下)第9節 冀土奇襲諧(一)第49節 好鹽入味道第49節 殺伐天子殿第36節 關羽破強軍第66節 中原亂風波第56節 閹黨鳴輓歌(下)第12節 冀土奇襲諧(四)第54節 故王留胡族第10節 長社火起否?(下)第20節 三軍心未定(下)第55節 磨刀向東胡第31節 決勝制萬騎(七)第17節 運籌謀千里(一)第88節 城中路何在?(下)第18節 運籌謀千里(二)第43節 徐州變數起第20節 敵訊水上敗(四)第27節 攻城休怨累(上)第6節 公路何足道(下)第50節 籌謀幕府間第76節 戰歌當好戰第34節 飛將非無敵(中)第3節 公孫憂何食?第45節 大刀斬虜敵(中)第5節 河北鏖戰烈(一)第7節 大事多磨礪第14節 顏良何狂勇(下)第1節 豎子安敢欺?(上)第27節 談笑定軍機第32節 決勝制萬騎(八)第11節 曹操出師黯第51節 王劉遭暗劫(上)第55節 豪強罪當逃第48節 友軍藏敵意第8節 青州有變故(下)第2節 縱敗無降意(下)第65節 太行根基盛(二)第29節 強敵徐徐隨(上)第9節 冀土奇襲諧(一)第43節 漢宮現連環(一)第45節 且冷眼旁觀(三)第12節 張楊諜影纏第41節 白波起亂戰(五)第84節 欲求國中智(下)第30節 先登知是誰?(下)第3節 兗州名士劫(上)第34節 呂布憶美人第99節 關既不得脫第23節 回春有良方第43節 且冷眼旁觀(一)第43節 徐州變數起第40節 鉅鹿外無援(下)第19節 烽火遍地起(一)第4節 諸侯洶洶勢(二)第31節 張楊思太原第33節 陳登甘稱臣第42節 白波起亂戰(六)第14節 難現太平齊第51節 迴天因無意(二)第70節 蠻夷輕節氣(下)第56節 一教留傳人第46節 何爲千金子?第20節 復仇起草莽(二)第68節 孰料伏對伏第14節 片語聞敵情第19節 敵訊水上敗(三)第35節 李傕託士氣第31節 何進立少帝第43節 歡宴隱殺機(下)第43節 漢宮現連環(一)第50節 籌謀幕府間第1節 黃巾據太行(上)第42節 元龍湖海士第29節 先登知是誰?(上)第51節 當朝有太傅第7節 大事多磨礪第20節 敵訊水上敗(四)第48節 論“大賢良師”第31節 決勝制萬騎(七)第32節 科舉立新制(下)第3節 黃巾據太行(下)第42節 伐交顯謀略第5節 河北鏖戰烈(一)第58節 輕騎刺心腹第58節 華雄謹而驕第66節 真心服預見第28節 決勝制萬騎(四)第27節 朝堂擬新帝(上)第73節 難分勝或負第44節 大刀斬虜敵(上)第17節 堅城可稱糧第33節 飛將非無敵(上)第23節 伏兵城中來(二)第9節 冀土奇襲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