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節 烽火遍地起(三)

關羽一行人在這裡指指點點,卻惹惱了呂布軍營中的守軍。畢竟,關羽一行人與呂布軍營的距離,只有兩百步不到。在這麼近的地方觀敵瞭陣,無異於明顯的挑釁行爲。如果守營者就這樣任由敵人近距離的指指點點,將軍中的虛實都看得去了,可是嚴重的失職行爲呢!

於是,不出關羽的所料,很快的呂布軍大營營門開啓,從營地中衝出了一隊爲數接近百人的騎兵。見到這一幕,關羽微笑着對關平說道:

“哼,平兒且看,這次爲父可要讓高順那廝心痛一會兒了。”

徐州牧呂布是幷州人,其手下善於騎射的將士,可謂比比皆是。而且呂布當年從關中長安城逃出的時候,可是順帶牽走了上千匹優良戰馬的。若從這個角度來說,呂布軍應該是不缺馬的。

但是,那已經是五、六年前的事情了。

自從天下戰亂不休以來,對戰馬的需求一直都極大。呂布自從進入關東地界,就極少有機會給自己補充馬匹。而他之前所得到的千餘匹戰馬,在歷次的戰事中折損嚴重。所以到得如今,就算呂布佔據了號稱富庶的徐州一地,但徐州並非產馬地,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徐州當地馬都不能讓呂布滿意。

現在呂布手中的戰馬,除了保持親衛騎兵營的使用之外,也只能給每一個千人的營頭配上五、六十匹馬,用作斥候和傳信了。至於大規模的騎兵隊伍,那是想都不要想的。

有鑑於此,關羽如果能夠將迎面追來的近百人騎兵統統吃下,還真的能讓騎兵數量不足的高順所部大大心痛。

話是這樣說,不過關羽畢竟不是莽夫。沒有就憑着身邊十餘騎,與優勢敵人硬拼的打算。哪怕他有自信,就這樣硬拼,最後獲勝的也一定是己方。

“走!”

關羽一撥馬頭。讓兒子和部下先走。他則略微殿後一些,以保證己方的安全。身爲“萬人敵”。他當然有這個能力和信心。

“追!”

呂布一方騎兵,爲首之人黑盔黑甲,臉孔被面甲遮蔽住。從此人身上的衣甲來判斷,顯然是一個地位不低的將領。他看到關羽一行人主動退走。自然要追上一陣,以鼓舞軍中士氣了。

至於追不追的上……

且另當別論。

不過,當呂布的騎兵追過一里地之後,他們就開始後悔了。

在多年以前,張狂軍便開始以騎兵著稱。不說數月之前,由樂進統御的上萬騎兵,突襲青州大獲成功。單以張狂軍中普通將校手中騎兵的比重來看,就遠遠超過了其餘諸侯甚多。

光以關羽本部來說,總兵力四千人裡,雖然大多爲步卒。卻也有一支爲數五百的騎兵配備。若是再加上那些有馬的斥候和傳令兵,則全軍中善於騎戰的人員,足足可以達到八百之多。

所以,呂布軍想要與張狂軍比較騎兵,除非是動用呂布的直轄親衛騎兵,否則完全不夠看。

作爲一軍主將,關羽膽敢潛入到距離敵營只有兩百步的距離窺探敵情,自然是要做好準備的。在他身後不遠處,便潛伏着一支兩百人的護衛騎兵。這支騎兵跟在關羽的小隊伍後面,悄悄的靠近敵方大營,還利用了一處森林的拐角處埋伏起來,成功的避開了呂布軍的哨探。

當關羽引誘敵人追上來的時候,事先埋伏起來的騎兵們,紛紛按照軍官的號令躍上馬背,提起馬槊、戰刀,組成一個錐形陣。在呂布軍騎兵剛一衝出森林拐彎處,暴露在伏兵面前時,兩百騎兵的指揮官將手中的牛角一吹,“嗚嗚”響起的牛角聲,便是騎兵出擊的訊號!

“殺!”

兩百多匹戰馬奔騰起來,那氣勢雖然不能說是驚天動地,卻也足夠讓正對着他們的敵人心驚膽寒了。不過,這些戰馬的馬蹄聲明顯有些不對,連爲數只有一半的呂布軍騎兵的聲響都不如。熟悉騎兵戰法的那位呂布部將只是略一思索,就明白了原因。

——這些北疆軍,在馬蹄上裹了麻布!

只花了一瞬間,呂布部將對敵人爲什麼能夠悄無聲息的潛伏到軍營附近,而不被發現其動靜,便有了合理的解釋。不過,這些疑惑的解開,並不能幫助他對抗即將衝到的敵人。

關平興奮的策馬飛奔,衝鋒於伏擊騎兵的第一線。他在跟隨父親關羽拐過森林之後,就自動來到伏擊騎兵的陣型當中,參與了對呂布軍騎兵的反擊戰。

由於從軍時日尚短,關平還沒有得到他軍事生涯中的第一滴血。不過,他相信,再過一會兒,他就能夠真正成爲一名有過戰績的老兵了!

“你孃的!撤!”

爲首的呂布部將也是身經百戰之人,什麼伏擊戰、被伏擊戰都經歷過若干回了。一看見眼前的架勢,他哪裡還會不知道接下來將要發生些什麼?

一邊在肚子裡罵那些個斥候無能,居然讓敵人潛入到距離大營如此近的地方,那員部將一邊調轉馬頭,駕馭着馬兒靈巧的奔馳過一道弧線,朝向大營所在逃去。

不過,若是認爲這名部將只會逃跑,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弓在手,箭在弦,這名呂布部將單憑兩腿的力量,便牢牢的端坐在起伏的馬背上。他將馬速控制在中等勻速,突然在馬鞍上扭過身形,對着後方便是一箭射出!

此時,張狂軍騎兵距離呂布騎兵,大約只有三十步。那支附着淡藍色“戰炁”的離弦之箭,可謂是迅捷無比,完全沒有給對方反應的時間。但聽“啊”的一聲慘叫,一名衝在最前方的張狂軍騎兵捂住胸口,一頭栽落馬下,生死不知。

“好一個‘回頭射月’!”

在一旁觀戰的關羽,情不自禁的誇了對方一句。

話音未落,但見那將又一個回頭,颼的一箭,將另一名衝在前方的張狂軍騎兵射傷。好在有了戰友的前車之鑑,那名騎兵提高了防範,這一箭並未射中他的要害。只是看到中箭騎兵在馬上搖搖欲墜的樣子,本來神態悠閒的關羽突然間雙眼圓睜,怒目相向。

這一切,只因爲中箭的人,名叫關平。可憐這個年輕的小夥子,第一次正式出戰,雖然成功的拿到了一血,卻是自己的。

本來這一次小規模接戰,關羽是不打算自己出手的。他如今是一軍主將,有好幾千人需要統帥。若是還像從前那樣老是一個人衝殺在前,未免有些主次不分。要是被捅到上面去,關羽肯定會被烙下一個“逞匹夫之勇”的評定。

可是,兒子就在眼前的負傷,卻讓關羽淡定不了了。

憤怒之下,關羽無疑有了合適的出手理由。

關羽發動起來。

單以騎術論,關羽完全能夠在人才輩出的張狂軍中,排上前三位。光以戰馬論,關羽騎着的這匹“飛電”,絕對是最適合短促突擊的寶馬之前三者。兩者結合之下,關羽單騎突擊的威力,哪怕是放眼天下,也絕對難有比擬者。

或者,拼命狀態下的呂布,能夠與之相仿?

但是,呂布不可能出現在這裡。需要面對盛怒之下的關羽的,只是呂布的一個部將而已。

呂布部將轉身連射三箭,擊傷三名敵人,正自有些得意,眼角卻一眼瞥到一匹高頭大馬,如雷霆般直奔自己而來。這一眼,立刻讓呂布部將緊張起來。

無他,關羽的標誌性大刀,還有標誌性大馬,實在是太容易認出來了。連“文丑”這等萬人敵級別強者都被他給斬了,關羽的名氣,已經不侷限在河北地區了。

事實上,呂布部將對關羽的恐懼,更多的是來自於呂布的描述。

呂布有多厲害,部將心中當然是有數的。而呂布曾經在一次演武時坦言,若是對上張狂麾下的關羽,他雖然必能取關羽的性命,卻多半也要付出重傷的代價。

以呂布的勇武程度,普天之下能夠得到呂布這等評價的武將,加起來怕是還不足五指之數。因此,在這名部將的心裡,如今只有一個念頭。

那就是:

——絕不要讓關羽近身!

害怕歸害怕,多年戰場廝殺的經驗,讓部將並未因此慌亂。越是對上強敵,越需要冷靜應對。如果失去了抵抗的意志,那就多半真的會死掉。

馬速不變,呂布部將卻繼續從箭袋裡抽出一支長箭。

——額可是溫候之下,徐州射術第一呢!

“回馬箭”發動!

這一箭,無論是在速度上,還是在力道上,都比射中關平的那一箭強上五成。而附着在箭上的“戰炁”,顏色濃郁,幾乎要從淡藍轉爲深藍。面對發揮了這部將十成射術的一箭,就算是“萬人敵”強者,也有極大的可能性中箭。

關羽的武技,最重氣勢,力道也是驚人,唯獨速度不怎麼樣。這也正常,若是能夠將八十二斤的青龍偃月刀耍的如風車一般遛,很難說那是人類能做得到的。

雙方相距三十步,面對迅疾如電的一箭,關羽根本躲不過去。

所以,關羽沒有躲。

他只是用刀一擋。

第43節 且冷眼旁觀(一)第51節 自當順人意(五)第31節 科舉立新制(上)第68節 孰料伏對伏第27節 司隸又交兵(上)第27節 談笑定軍機第44節 鉅鹿危機至第10節 冀土奇襲諧(二)第17節 董卓思時局(上)第31節 何進立少帝第44節 鉅鹿危機至第10節 智士款款析(四)第47節 陷地終有計(三)第16節 爭權論朝堂(二)第68節 孰料伏對伏第30節 祖茂現崢嶸第40節 稱王成風潮第18節 敵訊水上敗(二)第3節 遊俠探可疑(上)第24節 伏兵城中來(三)第84節 欲求國中智(下)第30節 先登知是誰?(下)第99節 關既不得脫第42節 歡宴隱殺機(中)第58節 本初終隕落(下)第57節 本初終隕落(上)第38節 天平實難敵第48節 但埋頭種田(三)第26節 布尤難斷兮第6節 張狂攻可取第16節 樂進破陣弩(下)第62節 冀州強龍伺第8節 河北鏖戰烈(四)第23節 伏兵城中來(二)第2節 豎子安敢欺?(下)第29節 先登知是誰?(上)第34節 仙師滾滾雷第23節 伏兵城中來(二)第57節 貳臣動干戈(上)第46節 陷地終有計(二)第29節 宮掖藏殺機(上)第21節 復仇起草莽(三)第8節 兩軍窺匈奴(二)第15節 三軍齊整備第33節 先登浩浩威第12節 三英戰呂布(一)第44節 鉅鹿危機至第61節 梟雄大事成(三)第6節 諸侯洶洶勢(四)第47節 歌“明月幾時”第50節 籌謀幕府間第5節 天子坐明堂(中)第5節 諸侯洶洶勢(三)第34節 郭嘉說局勢(下)第60節 飛將不可追第50節 迴天因無意(一)第19節 伏擊成笑柄第3節 黃巾據太行(下)第2節 縱敗無降意(下)第33節 郭太託大事(上)第46節 漢宮現連環(四)第91節 細分狐與豺(上)第27節 大軍急急退(上)第96節 兩軍鬥智勇(下)第25節 州固易得矣第44節 大刀斬虜敵(上)第93節 獨品驚共駭(上)第15節 文丑亦兇猛(上)第42節 歡宴隱殺機(中)第37節 有公國名趙第2節 名族遭毒手第57節 本初終隕落(上)第42節 曹操試應敵第44節 鉅鹿危機至第34節 郭嘉說局勢(下)第60節 王庭選良馬第11節 躊躇黃河岸(下)第58節 貳臣動干戈(下)第46節 大刀斬虜敵(下)第50節 公曹當覆滅(下)第37節 有公國名趙第36節 關羽破強軍第19節 烽火遍地起(一)第54節 斷腕且避禍第38節 此是平生志第38節 列人內有亂(下)第77節 交鋒和觀察第12節 張楊諜影纏第23節 豪強陷陣急(上)第21節 敵訊水上敗(五)第32節 天師登神壇第20節 敵訊水上敗(四)第64節 公孫破黃巾第53節 流亡亦強力第56節 踟躕憂勝負第25節 州固易得矣第50節 籌謀幕府間第35節 多情難相忘第20節 敵訊水上敗(四)第99節 關既不得脫
第43節 且冷眼旁觀(一)第51節 自當順人意(五)第31節 科舉立新制(上)第68節 孰料伏對伏第27節 司隸又交兵(上)第27節 談笑定軍機第44節 鉅鹿危機至第10節 冀土奇襲諧(二)第17節 董卓思時局(上)第31節 何進立少帝第44節 鉅鹿危機至第10節 智士款款析(四)第47節 陷地終有計(三)第16節 爭權論朝堂(二)第68節 孰料伏對伏第30節 祖茂現崢嶸第40節 稱王成風潮第18節 敵訊水上敗(二)第3節 遊俠探可疑(上)第24節 伏兵城中來(三)第84節 欲求國中智(下)第30節 先登知是誰?(下)第99節 關既不得脫第42節 歡宴隱殺機(中)第58節 本初終隕落(下)第57節 本初終隕落(上)第38節 天平實難敵第48節 但埋頭種田(三)第26節 布尤難斷兮第6節 張狂攻可取第16節 樂進破陣弩(下)第62節 冀州強龍伺第8節 河北鏖戰烈(四)第23節 伏兵城中來(二)第2節 豎子安敢欺?(下)第29節 先登知是誰?(上)第34節 仙師滾滾雷第23節 伏兵城中來(二)第57節 貳臣動干戈(上)第46節 陷地終有計(二)第29節 宮掖藏殺機(上)第21節 復仇起草莽(三)第8節 兩軍窺匈奴(二)第15節 三軍齊整備第33節 先登浩浩威第12節 三英戰呂布(一)第44節 鉅鹿危機至第61節 梟雄大事成(三)第6節 諸侯洶洶勢(四)第47節 歌“明月幾時”第50節 籌謀幕府間第5節 天子坐明堂(中)第5節 諸侯洶洶勢(三)第34節 郭嘉說局勢(下)第60節 飛將不可追第50節 迴天因無意(一)第19節 伏擊成笑柄第3節 黃巾據太行(下)第2節 縱敗無降意(下)第33節 郭太託大事(上)第46節 漢宮現連環(四)第91節 細分狐與豺(上)第27節 大軍急急退(上)第96節 兩軍鬥智勇(下)第25節 州固易得矣第44節 大刀斬虜敵(上)第93節 獨品驚共駭(上)第15節 文丑亦兇猛(上)第42節 歡宴隱殺機(中)第37節 有公國名趙第2節 名族遭毒手第57節 本初終隕落(上)第42節 曹操試應敵第44節 鉅鹿危機至第34節 郭嘉說局勢(下)第60節 王庭選良馬第11節 躊躇黃河岸(下)第58節 貳臣動干戈(下)第46節 大刀斬虜敵(下)第50節 公曹當覆滅(下)第37節 有公國名趙第36節 關羽破強軍第19節 烽火遍地起(一)第54節 斷腕且避禍第38節 此是平生志第38節 列人內有亂(下)第77節 交鋒和觀察第12節 張楊諜影纏第23節 豪強陷陣急(上)第21節 敵訊水上敗(五)第32節 天師登神壇第20節 敵訊水上敗(四)第64節 公孫破黃巾第53節 流亡亦強力第56節 踟躕憂勝負第25節 州固易得矣第50節 籌謀幕府間第35節 多情難相忘第20節 敵訊水上敗(四)第99節 關既不得脫